劉智慧老師:一起作業讓教學變得更幸福

2021-01-08 金融界

來源:時刻頭條

知識可以給人帶來什麼?當代學者、獨立作家王小波曾說,「知識雖然可以帶來幸福,但假如把它壓縮成藥丸子灌下去,就喪失了樂趣。」十幾年前,人們痴迷於王小波的文字,在他的文字中,你能感受到一種叛逆的暢快,自由的吶喊和純粹的興趣。他那種舉重若輕的敘事方式影響了整整一代人,這其中就包括我們今天的主人公——劉智慧老師。

「王小波式」特立獨行的老師

劉智慧老師畢業於師範大學,在大學期間曾多次參加志願者服務活動,而讓劉老師最為印象深刻的一次志願活動便是在外來工人子弟學校的支教經歷。「我經常和同學一起,利用周末或節假日來到這所外來工人子弟小學。這所學校的學生大多是外來務工人員的孩子,因為沒有本地戶口,孩子們無法去上當地的免費公辦學校;而他們的父母又無力承擔民辦學校的費用,所以只能來這裡。」劉智慧說。

在這所學校,劉智慧以支教老師的身份度過了兩年。兩年時間裡,劉智慧給孩子們上過許多門課程。最讓她印象深刻的是一次手工課,劉智慧準備教孩子們摺紙,結果孩子們左顧右盼,最終沒有一個人捨得在自己的本子上撕下哪怕一張紙來玩耍。這讓劉智慧既震驚又心疼,於是在這之後,劉智慧每次去上課都自掏腰包,準備好孩子們需要的各種材料,不讓孩子們因為物質貧乏而不能放開學習、玩耍。

這樣的支教經歷也深刻影響了劉智慧對於教師這份職業認識。後來劉智慧表示,當她以學校正式老師的角色第一次站在講臺上時,面對熟悉的環境和學生天真爛漫的眼神,她便決定要將一種「王小波式」的「特立獨行」帶入日常教學中。

這種「特立獨行」是劉智慧老師對學習興趣在學生成長中發揮重要作用的一種深刻理解,不同於大多數唯成績論者,她不想僅僅為了班級成績而去抹殺孩子們對世界的好奇心,也不希望物質貧乏或其他外部因素對孩子們的快樂成長和學習興趣的培養造成不利影響。

有趣有料,劉智慧和她的「智慧趣玩英語課堂」

「我在學生時代就對英語學習充滿了濃厚的興趣,當有人在苦大仇深地背英語單詞時,我卻選擇去誦讀那些看起來沒什麼實際作用的英語經典美文。這些文章讀起來讓人感覺齒頰生香,是種心靈的薰陶與享受,熟讀成誦,自然而然記住了文章中的詞彙和表達。」劉老師向記者透露她的「絕技」,這讓她在英語學習中更加得心應手,高考時,她的英語成績達到了144分(滿分150分)。

正是劉智慧的學習經歷告訴了她,興趣對於一個人來說,是多麼的重要,劉老師教育理念的形成也正來源於此。

小學是學生接觸未知世界的起始階段,教育首先應從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入手。「巧妙的教學環節設計、引人入勝的點撥啟發、精緻的設問和出人意料的回答,都是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的靈丹妙藥。」劉老師說道。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設計巧妙的英語遊戲、讓孩子們帶上道具表演課本劇、布置多元化趣味作業等方法,學生們的英語學習興趣有了極大提高。劉老師也在實踐中,總結了一套自己的教學方法,其中就包括學生們最為喜愛的「智慧趣玩英語課堂」。

起名為「智慧」,一方面是劉老師本人的名字中有「智慧」,另一方面是因為劉老師要認真備好每一堂課,努力呈現給學生充滿智慧的課堂。而「趣玩」則是她對小學英語教學的理解,她認為在這一階段,英語學習更多的應該是順應孩子愛玩的天性,用各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其自信心,這是小學英語教學的初衷。

指導「智慧趣玩英語課堂」教學過程的是學科學習的核心素養,英語的核心素養就包括知識、能力、認知、情感和態度,具體到學科能力就是聽、說、讀、寫。為了增強課堂教育的趣味性,劉老師進行了大膽的嘗試。

表演課本劇是課堂上學生最為喜歡的一種教學形式,劉老師會讓學生儘量把課文內容記住,然後根據課文中的角色,進行多人情景對話,劉老師表示,「這是把課堂玩活,讓學生在沉浸式互動體驗中學習新單詞、新句式的最好方法。」此外,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劉老師還通過布置張貼英語手抄報、在班內設立英語角、給積極認真學習英語的學生獎勵貼紙表揚信、開辦英語主題派對等措施,增強她與學生的互動與情感交流。

當然,培養孩子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這點雖然關鍵,卻只是第一步,想要孩子最終擁有強大的英語學科能力,必須要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思維習慣,而這離不開老師和家長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對孩子們的嚴格要求。劉老師嘗試通過多層次、多維度的獎勵機制來激勵學生,以更好的引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儘管已經在傳統教學上進行了很大程度上的創新實踐,但要想更好的激發學生的潛能,還是會面對許多的困難。」劉老師向我們透露,在山東日照,雖然各方力量正在努力解決「大班額」問題,但實際情況任重道遠,她所帶的5個班級,總人數超過240人,僅依靠一個老師的力量很難針對每個學生進行相對應的輔導練習,雖然她現在已經力所能及做到最好,但還是經常感覺有些力不從心。

引入在線教育:新時代的英語教育要告別「啞巴英語」

「當今的快節奏社會,許多孩子的父母沒有時間督促孩子認真完成作業,尤其是英語作業。受中文環境影響,學生在家中如何保持一個良好的英文學習環境成為教學過程的一大難點。」劉老師說道,對於英語學科而言,最需要練習的是「聽、說、讀、寫」四大學科能力,而傳統的作業形式基本只布置「寫」的內容,偶爾也會布置「讀」的內容,卻不好監督。

為此,劉老師引入了在線教育產品「一起作業」。

「一起作業這個軟體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在這個平臺上,教師可以布置聽力和口語練習,還有很多與課本內容配套的習題,並且設計的題目形式多樣、趣味橫生,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劉老師說。

此外,一起作業還添加了自然拼讀法、英語繪本、配音練習等內容,學生對此都非常感興趣,它讓學生在玩樂中就可以掌握許多課外英語文本知識,培養起學生更高層次的英語能力以及更深厚的英語學習興趣。

老師們每天都可以用一起作業布置作業,第二天打開就可以看到學生昨晚的作業分數、用時,學生們是否完成作業、是否訂正,並且每個周末還可以看到學生本周的高頻錯題,可以有針對性地給學生布置作業、講解難點。

同時,教師布置作業、學生完成作業都可以分別獲得相應的獎勵,可以在一起作業平臺上兌換精美的禮品,如徽章、橡皮、獎狀、表揚信、書籤、文件袋等,而這些東西又可以作為日常教學中激勵學生的獎品,進一步鞏固了學生的學科學習興趣。

其中,最讓劉老師認可的還是一起作業中的「聽說「功能。在新時代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們對於英語的要求早已不是過去的那種一遍遍為了應試而刷卷子、拿高分的「啞巴英語」,我們的學生更為需要的是一種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這款產品中不斷更新的各種資源內容,在保持學生新鮮感的同時,也讓學生時刻了解英語聽說訓練的前沿資訊,與時代接軌。

「一起作業有課文跟讀,還有課文背誦,當然最讓學生們感興趣的就是單詞,圖文並茂,不但可以聽而且還可以讀,進行人機對話。課後鞏固部分有課本同步、習題精練、技能提升等,用這款軟體布置作業,不用再擔心學生對課上所學內容的課後複習鞏固。」劉老師在談及如何持續保持學生學習興趣時說道,傳統的英文課本,內容的缺乏與故事的老套是學生無法對英語提起興趣的原因之一,而一起作業裡拓展的繪本故事、趣味配音、自然拼讀等豐富有趣的學習形式,很受同學們歡迎,他們經常會「纏著」劉老師給他們布置繪本配音等內容。

為孩子一生奠基:用信息化教育培養終身學習的習慣

作為中小學教育的總指揮棒——高考,我們所有教育無不是為了這一個「終極」目標所服務的。一些家長對劉老師的趣味教學提出過一些困惑,認為只要學生的成績可以迅速提高,何必需要這麼麻煩,多講語法、多刷題,孩子成績提高的不是更快?

「我希望能培養學生的一種熱愛學習的態度。」這是劉老師面對質疑給出的答案。

一個人一板一眼的做事情,他的成績不會很差,但是基本不會達到一個較高的水平。劉老師認為,一個能把一項事業做一輩子的人,一定是懷著一種熱愛的心態去做,有樂趣不代表玩世不恭或是不重視,而是說提高眼界、用另一種更高級的方法來享受它。如果只是把那些乾乾巴巴的知識點抽離出來,硬灌下去,其實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樂趣了,我們應該擴充這種學習過程的樂趣,並樂在其中。

有了一起作業這樣的信息化助手,劉老師在培養學生學科興趣方面變得更加得心應手。「針對小學生愛玩的天性,我會在平時的作業中適時布置一些在線作業,讓學生們多加練習聽說能力,培養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讓他們在今後的人生中都可以把學習英語當成一種愛好與享受,而不是一種負擔。」劉老師說。

既然身為教育者,就應該有百年樹人的理念在,要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做長遠考慮。在接觸某個學科的起始階段,應先奠定起學生對該學科的興趣,有了興趣,在小學的成績肯定也不會差,然後到了初中、高中、大學,只要這個興趣一直在,這個學科就肯定能學好。正是這份為學生終生發展負責的態度,讓劉老師成為學生家長心中最為信任的「智慧」老師,她的「興趣教學法」也得到了越來越多家長、同僚的認可和支持。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培養這樣的興趣愛好,讓學習成為他們的終身信仰,是家長和老師在孩子成長階段最應該做的事。最後借用一句特別流行的話作為結尾:不管你承認不承認,這個時代,正悄悄犒賞那些終身學習的人。

相關焦點

  • 玩轉智慧課堂,讓教學更高效
    三湘都市報6月11日訊(記者 劉鎮東 黃京 實習生 羅珊)透過屏幕,手指一點,通過大數據反饋,老師立刻就能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屏幕共享、搶答、互評互改……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專注力更強,一節45分鐘的課堂變得智慧又高效。
  • 這個班的作業總是與眾不同!
    而小二班的家長們為劉老師點讚,是因為他們的孩子從不為作業所煩惱,他們不僅愛完成劉老師布置的作業我們來看看,劉老師給孩子們留的作業吧。"這個周末的作業是找春天。在小區或公園邊走邊找,仔細觀察春天裡發生了哪些靜悄悄的故事。回家後把觀察到的景物畫出來。小文學家們還可以寫上一句描寫春天的詩詞。"這是觀察類的作業。
  • 揭秘「智慧課堂」|「r=a(1-sin)」是一位數學老師對它的表白
    在河南的這所名校,一位數學教師把這個公式送給了「它」,是它讓傳統教學變得妙趣橫生,也讓師生之間做到溝通零距離。大河網訊(記者 張楠)那麼它是誰?有何魅力讓這位老師「高調」表白?5月25日上午,大河網記者帶著鏡頭走進鄭州47中,揭秘不一樣的「智慧課堂」。與傳統課堂相比,它「智」在何處?又「慧」在哪裡?記者全程觀摩了一節數學課,這節課是由高二數學老師代娟講的。
  • 教學大綱都變了 老師不能總憑著經驗教學!
    南京市「教師創造學校」科研引領發展工程研討會今天(12月21號)舉行,來自一線教師和專家一起探討如何「在課程中遇見更好的教師」。有專家提出,隨著教學大綱的變化,老師不能總是憑著經驗教學。
  • 十年磨一劍 一起作業吹響未來學校轉型衝鋒號
    也有這樣一位老師,她有一款使用了十年的教學神器,她用這個特別助手為一批又一批學生帶來了個性化學習體驗。這篇採訪,恰是兩個人的三個「十年」故事。從老師到機關幹部,再到校長山東淄博高新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晏璟個子不高,但身體靈活,愛運動,尤其酷愛跑步。
  • 施強教育攜手瑞安新紀元實驗學校,共同打造智慧學習生態圈
    "三力聯網"和"三學聯網"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是智慧課堂教學變革的模板,在提升學校教學質量的同時,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幸福指數,符合溫州市教育技術中心推進智慧課堂變革的初衷,希望學校能再接再厲,成為溫州市智慧課堂教學改革的排頭兵、主陣地。
  • 怎樣的作業更吸引學生?這所學校老師為何把設計有趣作業放在首位
    如何設計一份有趣的作業?近日,閔行區校本研修項目研討——基於單元作業設計的教學改進實踐在七寶中學附屬鑫都實驗中學舉行。這所學校的語、數、英、體、美等各科老師,把研修設計有趣的作業放在首位。「一年相處下來,對於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和活動實踐比較了解,學生整體音樂素養不錯,對於音樂軟體的基礎操作均有所了解,如何讓孩子們更熱衷參與音樂軟體的創編?」 《奇妙的電子音樂》這份音樂作業,朱冰潔希望鼓勵孩子們自己創編。「現在學生家中基本都有平板電腦,在老師的指導下,初步嘗試音樂創編。」
  • 我想讓孩子們慢慢抽芽開花—訪山大輔仁劉旭彤老師
    有一次他竟背過了一首詩《秋詞》,而且主動背給劉老師聽。當天的語文課,劉老師特意留出一點時間,請他給全班同學展示背誦《秋詞》。之前,這對他而言,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但現在他做到了,全班都報以熱烈的掌聲。得到這樣的肯定和欣賞,他學習的動力和興趣也被點燃,終於享受到學習的成就感和快樂!
  • 誰更委屈?「家長群」內外老師和家長各執一詞,到底誰在掙扎?
    有媒體對各省教育主管部門發布的文件進行了梳理,結果發現,自2018年以來,已有至少10個省份「叫停」了家長批改學生作業的作法,有些地方還將作業管理納入績效考核。家校關係中的脆弱一面再次呈現在人們面前。其實,家長和老師之間的較量一直存在,只是他們之間的爭鬥常常「發乎情止乎禮」,公開「翻臉」的時候並不多。
  • 守護中華文明的文字寶庫,北師大這個教學團隊不一般!
    「老師以淵博的學識相約,而我們懷著求知的誠心去赴約,每一次都彌足珍貴。」馮可然說,每一節課都像是一次盛會。古代漢語博大精深,猶如一座寶庫,每個漢字都是古聖先賢一代代智慧的結晶。然而,由於年代久遠,現在的學生理解起來面臨不小的困難。如何把艱澀難懂的理論、枯燥的知識點以淺顯易懂的形式傳授給學生,成為古漢語教學過程中最大的難點。
  • 青島西海岸新區第二實驗小學:智慧課堂開啟假期作業「新玩法」
    在這個與眾不同的暑假,學生們不僅多了一個「小夥伴」,更收穫了學習的「好幫手」。   「學校發了一個平板。暑假我就用它提交作業、預習新課,別提有多方便了!」503班的潘美傑說。她口中的「平板」,正是智慧課堂學伴機。為幫助學生做好暑期假期管理,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青島西海岸新區第二實驗小學創新學伴機暑期居家使用,增強家校合作,打通暑假作業布置、管理、檢查、評價反饋各環節,取得了顯著成效。
  • 上海老師遠赴英倫教數學 英國孩子「顫抖」了嗎?
    像分數這樣的知識點,就會反覆出現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知識點多又缺乏關聯,使學生常常「消化不良」,實際學習效率遠不如上海。 上海的數學教學還有一些方面令英國同行印象深刻。比如徐穎捷老師對道具的運用,就讓英國老師很受啟發。通過使用道具,能先讓這些概念在學生的腦海中具象化,然後再教授更深入的知識。對於上海在數學教育上,重基礎、講方法的教學模式,英國的教育工作者給出了很高的評價。
  • 騰訊智慧校園功能介紹
    ,通過搭建智慧、高效的辦公系統,告別傳統「找領導」、「線下簽字」 的麻煩,讓老師實現掌上辦公,從繁雜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師生教學類功能主要服務於課堂教學各個環節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通過信息化手段互動分享文檔、圖片、視頻等多元化教學資源,幫助老師提高教學效率,引導學生主動、高效學習。
  • 能說會道還能查作業,大力智能家教燈孩子的家庭老師
    學習過程中自己規劃目標,完成的作業第一時間提交家長修改,遇到問題更是可以通過語音、視頻通話直接解答,即使出差也能隨時解答孩子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有了這兩項功能的加持,孩子的學習變得很輕鬆。
  • 一起教育科技基於英特爾 技術優化 AI 口語測評平臺 賦能英語教學
    一起教育科技近年來持續強化「AI+教育」的融合,並在旗下的免費學習工具「一起作業」中推出了應用 AI 技術、可以對學生英語口語水平進行準確測評的一起作業 AI 口語測評平臺,致力於為老師們提供更加精準的分數評判體系,為學生們提供更加有效的學情反饋。
  • 開課第一周,聽聽這些北大老師的教學心得
    教學QAQ1您覺得,要保證教學質量,老師需要做哪些工作呢?老師們可以通過哪些辦法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老師們在教書育人方面做了很多探索,除了正式課,老師們還在課下開設學生討論班,學生在討論班上就某個專題作陳述,老師學生參與研討,不僅能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更能培養提高學生獨立探索科研問題的能力,還能加強學生的表述能力。
  • 大數據遇上傳統教學,這個課堂的化學反應很「神奇」
    11月17日,蚌埠市化學學科基於大數據的精準教學研討會於蚌埠一中順利開展,蚌埠市教科所所長羅時新出席現場,來自五河縣、懷遠縣、固鎮縣的教師同步線上參與,共同研討地理學科智慧教學範式。蚌埠市化學學科基於大數據的精準教學活動中,來自蚌埠一中的兩位老師分別帶來新授課與複習課兩種課型展示,智慧的教學手段與豐富的內容設計相得益彰,呈現出精彩不斷的課堂,為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如何融合發展提供了極佳的範例。
  • 老師的教學工作有哪些環節
    我們都知道老師最主要的工作內容就是給學生上課,但是老師的工作不僅僅只是在上課,還有其他的內容。備課備好課是教好課的前提,對教師而言,備好課可以加強教學的計劃性,有利於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教師會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有意識地收集教學資料,為上課做準備。
  • 老師都有哪方面的壓力?這3個壓力,讓很多老師無法安心教學
    一直以來,老師都是讓我們大家羨慕的行業。工作穩定,福利待遇穩定,有編制,當然了,會受到家長們的尊重。其實,都是表面的風光,這背後的滄桑恐怕只有老師自己才知道,教師的幸福指數並沒有達到讓人羨慕的地步。他們遭受著更多方面的壓力,比如:來自學生的壓力、家長的壓力、媒體的壓力。
  • 作業幫與教育部開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課題研究
    教育未來已來,作業幫願做孩子的「恆星工廠」早在2015年,作業幫就已經與教育部一起,踐行「蒲公英計劃」,為我國偏遠地區的師生們帶去最新的科學學習工具,將新教育科技帶入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推動當地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進程,為彌補東西部教育鴻溝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