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設計一份有趣的作業?近日,閔行區校本研修項目研討——基於單元作業設計的教學改進實踐在七寶中學附屬鑫都實驗中學舉行。這所學校的語、數、英、體、美等各科老師,把研修設計有趣的作業放在首位。校本研修,讓更多老師感到「想讓學生跳出題海,只有先把題海留給自己」,設計跨學科、跨學時的高效作業,激發學生潛能,真正為課堂「增效減負」。
【一份奇妙的電子音樂創編】
朱冰潔是七寶中學附屬鑫都實驗中學的音樂老師。初中首批六年級10個班級的學生自入校第一天起,就由她任教音樂課。「一年相處下來,對於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和活動實踐比較了解,學生整體音樂素養不錯,對於音樂軟體的基礎操作均有所了解,如何讓孩子們更熱衷參與音樂軟體的創編?」
《奇妙的電子音樂》這份音樂作業,朱冰潔希望鼓勵孩子們自己創編。「現在學生家中基本都有平板電腦,在老師的指導下,初步嘗試音樂創編。」她設計的這份音樂創編作業,先讓學生分析欣賞《彎彎的月亮》《潛海姑娘》音樂作品,學生分組討論管樂隊和雙排鍵演奏的《卡門》,聽辨音色和音效的異同,根據討論結果進行小組總結,再從科技發展的角度,通過網絡等渠道查找資料、收集文獻,交流對電子音樂的感悟,了解電子音樂的特徵及其藝術表現力。「有趣的音樂作業,以小組團隊合作,通過信息技術來支持音樂等藝術學科。」
【跨學科設計提升綜合能力】
「一位老師布置一門學科作業,假設學生需要花費30分鐘完成,但多門學科加起來,作業的時間就很長了。學生的作業有基礎型作業、提高型作業和拓展型作業。如何讓作業分層,不是簡單靠數量,而是設計有趣味的作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閔行區教育學院初中數學教研員巢暉說。
在學校體育課上,一項有關「籃球運球的急停急起」的課後作業中,體育老師王磊發現,此前學生回家練習不夠。於是,他採用釘釘打卡的方式,鼓勵學生回家後繼續加強肢體力量、球性訓練等。「小組合作的學習和學練過程中,學生加強協作配合,互相學習,提升協調能力,不僅掌握籃球運球急停急起的要領和技術要點,同時相互挑戰、互助互學,提升自信心和交際能力。」
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七寶中學校長、七寶中學附屬鑫都實驗中學校長朱越說,基於核心素養的單元作業設計,還可以在體育活動中融入運動手環、音樂藝術等,通過更有效的作業體現體育作業的運動價值。「比如組合成一個團隊,以信息技術來支持體育、音樂、美術等學科。跨學科的作業設計,考察的是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綜合能力,這與新中考緊密相連。」
【校本研修為課堂「增效減負」】
從「單元視角」出發,制定單元作業,不斷改進課堂實踐。《水與人類》這一單元,六年級學生通過觀察和實驗進一步認識水,了解水的淨化方法,通過調查、資料收集、討論和實驗設計,掌握科學方法,關注水汙染問題,提高節約用水和保護水資源的意識;《生物的世界》這個單元圍繞如何解決「生物的分類」這個問題,設計一系列作業,如觀察比較蝸牛、昆蟲等生物間的異同製作檢索表,最後加上分類相關小課題探究活動解決「生物的分類」問題;信息學科《數據表格處理》這個單元,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完成「秋季運動會徑賽得分表」,其中包括WPS表格的製作與修飾、數據運算與分析、圖表的製作與交流,從中學會從數據中分析問題,改進策略,解決問題;道德與法治課後,老師留給學生們這樣一道題——「我為家長做道菜」;英語作業中,通過比較生活習慣,寫一份健康報告,提出健康建議……這些跨學科的作業設計,將數據表格處理與科學、體育、生活等相互融合。
減少學生的課時作業量,關鍵在於提升教師的綜合作業設計能力。「不僅作業要適量,而且形式靈活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兼顧課內課外,進行跨學科聯合設計,激發學生興趣,拓寬學生視野。」七年級數學備課組組長王瑞臨說。
七寶中學附屬鑫都實驗中學是一所新開辦的公辦學校。去年學校招收首批六年級新生,今年學校辦學層次由初中變更為完全中學,迎來首批高一新生。在校長朱越看來,作為一所新開辦的學校,希望通過比較短的時間,把學校辦成有影響力、有辦學特色的優質公辦學校,將「校本研修」作為新學校最核心的抓手,通過單元教學設計、基於學科的核心素養,提升教師作業設計能力,讓作業更有針對性。
(責編:實習生、韓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