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少年行二首》
中華少年是在中國一個特別獨特的存在,他們是中國的脊梁,是中國的希望,他們更代表著中國的未來。在少年的身上我們才能看到光亮,看到蓬勃的朝氣,看到未來中國應該有的樣子。中國的未來靠的便是中國的少年,他們是新生力量,是新勢力,永遠都不要小看少年,他們敢闖敢拼,他們有膽識,有勇氣。即使仍有人將他們看成小孩子,認為他們沒有能力和實力去保護自己,更不用說去保護別人。但我要說的是少年心底所蘊含的那股力量是所有人都抵擋不住,少年最吸引人的就是永遠都在尋找未知,永遠都在挑戰未知,他們不會畏首畏尾,瞻前顧後,因為他們是少年。人不輕狂枉少年,人也只有在少年的時候才會敢去追求夢想,才會心甘情願為夢想不顧一切。
有一個少年便是所有人都知道的抗日小英雄王二小,這也是一篇被寫入小學語文課本的英雄事跡。一個小小的少年可以不懼怕日軍的刺刀與槍炮,以一己之力為紅軍爭取了埋伏日軍的時機。雖然他死在了日軍的刀下,但是所有的中國人都記住了他,記住了這樣年一個年僅13歲的民族英雄王二小。不過這次故事的主人公不是王二小,而是當年與王二小一起放牛的同伴史林山,他目睹了王二小犧牲慘烈的過程,自願為其守墓58年。《想念放牛郎王二小》中這樣寫王二小:「你看暮色已經降臨了,怎麼說不回來就不回來了呢?」
王二小的事跡廣為流傳,還被封為了烈士,他成為了很多青少年的榜樣,也成為了國人們敬佩的抗日英雄。但其實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當時給八路軍發消息的不止王二小一人,還有史林山。但是王二小為了保護史林山,在日軍靠近的時候讓史林山立即去給八路軍傳遞消息。而王二小子去周旋日軍並將其引入埋伏圈,在面對令人恐懼的日軍時,王二小不僅沒有被嚇到,並且能夠從容冷靜的面對,還將兇殘多疑的日軍帶入了八路軍的埋伏中。
發現情況不妙的日軍直接殺死了年僅13歲的王二小。知道自己的同伴被日軍殺死,史林山既難過又心痛,當時的他也只有十幾歲,卻親眼目睹了自己的夥伴被日軍殘忍地殺害。這樣的畫面陪伴了他一生,他感恩王二小曾經將自己推開,救了自己。他也把這份情永久的留在了心中,並希望用餘生的時間來回報王二小。
他知道王二小是民族英雄,更清楚王二小是自己從小玩到大的夥伴。兩個人的感情不言而喻,王二小的死去對他是很痛苦的一個打擊,此後王二小不僅是他交心的夥伴,還是他心中的英雄。他發誓要用自己餘生的時間將王二小的事跡讓中國更多的人知道,也希望能用餘生的時間永遠陪伴自己的夥伴。王二小死後的屍體被運回了家鄉,親如一家的鄉親們都將王二小看著自己的孩子,並給他建了墓。
史林山更是為王二小守墓守了58年,數十年如一日的陪伴就希望自己的夥伴能夠在死後也不是孤單的。為王二小守墓的史林山,每天都會在王二小的墓前講村子的變化,講中國的變化。他告訴王二小中國的抗戰勝利了,我國人站起來了,你的犧牲是有價值的,你為了國家的崛起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億萬國人會永遠記住你。
之後還有媒體採訪過史林山,在史林山的口中我們可以知道他與王二小親如兄弟。在史林山心中,王二小就是他的哥哥,作為弟弟的自己,也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陪伴能讓哥哥冰冷的墳墓能夠感受到一絲溫暖。隨著中國一步步的強大,我們也在不斷尋找的所有抗日的民族英雄,王二小的墓更是得到了政府的撥款進行了修繕。不僅如此,還建立了王二小的紀念館,讓他的事跡為更多的人所熟知。而史林山更是希望能夠自己講解王二小的事跡,為此他也在不斷地練習自己的普通話。
參考文獻:《想念放牛郎王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