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不屬於擁有它的人,而屬於享受它的人。

最近閱讀了中信出版社羅輯思維之前講過的版本的《富蘭克林傳》,然後聽了羅胖的內容分析,反反覆覆聽了十多遍以後,又看了別人的見解和《窮理查年鑑》,後得出了以下幾點心得以下分享。
1.同樣的一本書,不同的人講解閱讀出來的效果就不一樣,許多人講解的核心思想可能大體上會一致,但是由於他們的敘事方式或者講解的順序不同,你可以從中聽出不同的味道,得到不同的理解,當你聽完之後自己再去讀這本書時,可能又會得到和以前聽到的講解相同或者不同的心得、見解。

2.隨著我們自己閱歷的增長,大家更應該去讀一些人物傳記,你可以從裡面學到一些人物的經驗經歷,以給你得到啟發。
3.許多人在閱讀外文的時候,很難有代入感,可能是由於譯文的緣故,如果譯文不能巧妙的表達出原作者的感情與思想,你就很難帶入進去了,而且由於國內外的價值觀等都有很大的不同,也會阻礙對外文的理解。
4.從傳記中學習有這幾種方式,人物做事情的經驗學習,人物的精神學習,人生融入帶入的體驗學習,還有通過他人世界將自己帶入的學習。

5.在讀完這本書後你可以學習到的第一點,許多人不是從一開始就是偉人,讀完這個傳記之後你會發現富蘭克林並不是人們平時記憶中那樣刻板,他也是一個有血有肉,具有很多感情變化,會做錯事的活生生的人。
6.在閱讀傳記的同時,你可以了解到當時的風土人情,但更重要的是你所能記住的,文中人物的行事風格,這些是可以潛移默化的去影響你自己的,會在你自己做出決斷或者判斷時作為一個參考。
7.富蘭克林是不僅是一個科學家,還在哲學、發明、政治、外交、文學、慈善等等許多方面都有涉及。你會發現那個時期的名人都是跨界很廣泛的,各種方式各個領域,從裡面尋找自己所需要的。

8. 富蘭克林可以說是美國精神的簡寫,可以從他身上看到那些最美好的精神的表現,比如節儉、商人思維、寫作自省、等等,他會不停地去提升自己,他曾經使用塗黑點的方式來讓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或者錯誤,如果犯錯誤就塗一個,後來如果改正就擦掉一個,這個方法非常實用。
9. 去思考事物的兩面性,富蘭克林對於選擇自己的伴侶的時候就做了一個表格,就跟功過格差不多的模式,去考慮哪個好,其中的利與弊,這個方法可以幫助他做出更好的決策。

10. 富蘭克林的文學造詣也非常了得,他自己也出過書,而且他會反省自己,並且為自己來設定原則,著就和《原則》裡的意思是一樣的,不斷的來訂正自己做人的原則,然後要求自己,不斷的改進,用這樣的方式,讓自己成長。
11. 他知道來通過寫作的方式,來將自己的思想保存下裡,傳播出去,去影響更多的人,這也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12. 富蘭克林是一個實用主義者,他所創造和製造的東西大多都是可以直接使用,非常實用的,拿來有用的,所以我們也可以想一下自己閱讀的書籍和做的一些事情,能不能把實用主義帶入進去。

其實還有很多收穫,不過以這種方式的話我就不太多贅述了,另外對於本書中所講的,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個人財富自由史,另一部分是政治代表國家交涉談判等。希望這些在你選擇讀物的時候對你會有一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