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死病襲擊歐洲,醫生逃走,理髮師登場救人獲行醫資格

2020-11-30 銳智號

黑死病來襲,威尼斯城人口銳減,可以說已經空無一人了,許多醫生逃走了,沒有逃走的,則大門緊閉。於是,許多理髮師承擔起醫生的責任。

起初當地法律不允許理髮師行醫,但因為瘟疫導致大量死亡,人人自危,急需醫生,就允許理髮師上陣。其中,一個叫安德烈亞.蒂.帕多瓦的理髮師獲準行醫,由於他的及時相助,100多人獲救。

上面的歷史出自弗朗西斯.艾丹.加斯凱在《黑死病:大災難、大死亡與大蕭條》(中文版由華文出版社出版)一書

美國學者洛伊斯.N.瑪格納所著的《傳染病的文化史》(該書中文版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稱:「從公元1346年到1352年,黑死病可能造成了歐洲30%至60%人口死亡。瘟疫的倖存者預測,那些沒有經歷過『大死亡』的人將永遠無法理解這場災難的嚴重程度。」

「通常的傳染源是黑鼠,有時又被稱為老英國鼠。這種動物與人關係密切,是一種有著黑絨毛的很漂亮的小傢伙。與棕鼠不同,它喜歡住在房屋、船上,而不是住在農莊、下水道裡。與人關係親近使得跳蚤很容易就從老鼠身上跳到人身上,也就會傳播鼠疫。這種病不管是對鼠還是人,一旦傳染上就有很高的死亡率。」弗雷德裡克.F.卡特賴特和麥可.比迪斯所著的《疾病改變歷史》中這樣描寫。

「許多長癰和腺腫脹的人都活過來了,但吐血的無人生還。」該描寫來自卡爾.萊希納的著作《德意志大瘟疫:1348—1351》。

弗朗西斯.艾丹.加斯凱在《黑死病》一書中提到:「有一點非常清楚,許多人—確切地說是大量的人—因為肺的快速腐敗吐血而死,但沒有出現任何腫塊或癰的症狀。」

「吐血的人很快就死去了。有些人本來身體健康,但突然就吐血,然後便死去了,無藥可醫。」文字出自多明我修士約翰.德科爾納扎諾的《皮亞琴察及帕爾瑪史》。

教皇在阿維尼翁的醫生居伊.德.肖利亞克目錄了疾病的整個過程,他留下的觀察記錄是有價值的醫療記錄。他說該流行病可分為兩類。第一類的特徵是「長時間發熱、吐血,有這些症狀的病人不出三天就死掉了」,第二類便是廣為人知的不太致命的淋巴腺鼠疫。

黑死病顯示出各種各樣的特徵:有人突然得病,幾小時內便命赴黃泉;有人則沉睡不醒,喊也喊不起來;有人則因發熱而無法入睡。這種疾病出現時,病期一般為三至五天,但到疫情末期,那些生腫塊病人的恢復期則長達數月。

果殼出品的《用兩千年戰瘟疫》中描寫:「感染了這種病的人,多半都難逃死亡的厄運。除了祈禱和逃走之外,人們不知如何是好。在極度恐懼之下,人們想出了各種辦法,比如煙燻房間、用尿洗澡、燒灼淋巴塊並放上幹蛤蟆……然而這些都不見效。政府出臺了很多措施,包括強制性的匯報、隔離病人、焚燒黑死病死亡者的物品,並頒布禁止醫生離開傳染區的相關法令。」

泰恩茅斯修道院的修士記錄:「瘟疫如此嚴重,許多村鎮渺無人煙,不少城市的街區空無一人。在祝聖新墓地之前,教堂的墓地及公墓都不夠埋葬死者了。城外的新墓地是供主教及民眾使用的。瘟疫的傳染性極強,一人傳染病,全家幾無幸運。因此,許多人逃離家鄉以求平安。大多數逃出去的人沒有避免染病而死的命運,儘管只是多活了幾天。那些聽病人懺悔的神父在聆聽懺悔時染上可怕的瘟疫,有時甚死得比懺悔者還早。在許多地方,父母拒絕與子女交往,丈夫不敢理睬妻子。」

相關焦點

  • 在黑死病流行的歐洲中世紀,醫生當時怎樣防護的?「鳥人裝」
    可是,匯集眾多報導以及前線抗擊病毒的信息,我們不難發現醫生護士在對抗病毒時,防疫服、口罩成為他們必不可少的兩件裝備。而厚重的防護服不僅穿上需要大量的時間,而且穿上之後脫下來更費時間。再加上一開始儲備的緊張,醫生和護士都儘量穿得久一點。最直觀的還要數口罩的佩戴,鏡頭中廣大醫護人員在摘下口罩時,那清晰的印痕,以及因為長時間擠壓而出現紅點,無不引起我們的敬佩。
  • 中世紀歐洲醫生,為嘛要戴鳥嘴造型面具?沒辦法,黑死病知道不
    這個就是中世紀鳥嘴醫生的裝備。話說七百年前,歐洲大陸之上,正流行一種大規模傳染性疾病,便是所謂黑死病。這種疾病,奪走了約2500萬歐洲人的性命,而當時整個歐洲的人口也不過7500萬左右,所以可以這麼講:三個歐洲人,必死其一。這個死亡率有多高呢?人類歷史最為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全歐洲因為戰爭而損失的人口,也不過5%。二十個歐洲人,死亡一人。
  • 肆虐歐洲中世紀的黑死病,差點毀滅整個歐洲
    OleJrgenBenedictow在他的著作《 1346-1353年的黑死病:完整的歷史》(Boydell出版社,2018年)中估計,歐洲人口中有50-60%死於黑死病,這一比例甚至比黑死病還要高。人們經常提到的「三分之一」的歐洲人死於這種疾病。
  • 中世紀歐洲黑死病中的聖戰士——鳥嘴醫生
    這種情況持續到14世紀的時候終於發生質變,在對抗蒙古大軍一線的歐洲士兵開始有部分人員出現發熱、頭疼、淋巴腫大,繼而全身發黑的症狀。更要命的是該病症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在人群當中蔓延,等到人們意識到瘟疫已經到來之時,已然錯過了最佳防治期,於是困擾歐洲四百年之久的「黑死病」就此爆發。
  • 黑死病在歐洲殺死2500萬人,因為這人,我國才沒有爆發病情
    ——《寄黃幾復》公元前407年,一名叫秦越人的醫生,一路行走一路行醫,所到之處都帶去安康。《禽經》中有一詞叫「靈鵲兆喜」,它的解釋就是飛翔的喜鵲,飛到哪裡就將喜訊帶到哪裡。於是就將「扁鵲」的稱號給了秦越人,從此,醫術高明德高望重的醫生就常常被稱之為「扁鵲」。對於後來為表達對醫生的感激與尊重,常常也會將醫生稱為「再世扁鵲」。
  • 在黑死病橫行的中古歐洲,醫生該如何自保?答案就是「鳥人裝」
    一經問世,迅速流行於整個歐洲大陸,成為歐洲中世紀黑死病橫行期間,醫生們最為普遍的打扮。從五世紀開始,歐洲大陸就不斷受到各類傳染病的侵襲,鼠疫、天花等等等等,如雪花一般降臨歐洲大陸。十四世紀,歐洲爆發了黑死病,許多人認為是蒙古人將這種可怕的傳染病帶到了歐洲大陸,但時至今日,這個說法仍得不到確切肯定。
  • 英國醫生在病人肝臟上刻名字縮寫「SB」留念,被暫停行醫資格
    本文轉自【環球時報新媒體】;據《每日郵報》當地時間24日報導,55歲的西蒙·布拉姆霍爾(Simon Bramhall)因在2名麻醉患者的肝臟上寫下他姓名的首字母縮寫「SB」,近日被受害者再次上訴,被法庭暫停其行醫資格5個月。
  • 黑死病與烏鴉面具
    以下—今天要說的是黑死病醫生 (Plague Doctor) 的烏鴉面具。大家可能對歐洲的黑死病了解很少,更不知道啥是黑死病醫生。不過大部分人應該或多或少都有看到過黑死病醫生的烏鴉面具。它長這樣:誠然有了面具和之前描述的一系列措施,病毒的傳染也許可能可以被歪打正著地隔絕掉,但事實上鼠疫醫生的死亡率卻並沒有因為這些發明而降低。在黑死病爆發期間,教宗克雷芒六世曾經派遣了18名額外的鼠疫醫生到威尼斯去幫忙緩解疫情,但是沒過幾年就只剩下一名醫生勉強倖存了下來。諷刺的,克雷芒六世自己也死於了黑死病。
  • 1347,死神降臨:黑死病時代的歐洲
    仔細翻看歐洲文明的發展歷程,在王侯將相、宗教戰爭與各種傳奇故事的字裡行間潛藏著一個隱蔽的魔鬼:瘟疫。無論是伯羅奔尼撒戰爭時期的雅典瘟疫,還是羅馬帝國三世紀危機時代的大瘟疫,在知名度和歷史影響方面似乎都難以和席捲整個西歐、反覆折磨歐洲人數個世紀的黑死病相提並論。
  • 黑死病如何改變歐洲社會
    黑死病如何改變歐洲社會 文/黃嚴忠 進入14世紀,歐洲社會邁入中世紀後期的門檻。隨著小冰河期的到來,氣溫下降,植物生長季節變短,糧食產量受到影響。
  • 黑死病:歐洲人的銘心之痛
    原標題:黑死病:歐洲人的銘心之痛 「圓環形狀的玫瑰,裝滿口袋的花束,灰燼,灰燼,你們都要倒下!」 這首英國童謠《Roses》,相當於英國版《丟手絹》,小朋友們圍成一圈,唱完最後一句就行屈膝禮。然而,童謠背後隱藏著慘烈:它描述的是歐洲黑死病暴發時,很多人臨死前情緒癲狂,跑到大街上肢體亂舞,然後暴斃倒下。
  • 從鳥嘴醫生到抗生素,人類如何戰勝黑死病?
    再由老鼠身上的跳蚤攜帶,從地中海沿岸的熱那亞、威尼斯傳播到法國、英國和西班牙,直到整個歐洲。據估計,短短數年內,黑死病造成歐洲人口減少30~60%。1346年,蒙古大軍打到克裡米亞,蒙古人帶給歐洲的除了刀光劍影,還有可怕的黑死病。在長期圍困後,蒙古軍隊將死於瘟疫的屍體丟到卡法城內,傳染給城內的居民,從此造成黑死病在歐洲數百年的流行。
  • 歷史上三次肆虐歐洲的黑死病,超越二戰,究竟禍害了多少人命?
    歷史上造成歐洲差點團滅的疾病中就包含有大名鼎鼎的黑死病,真正的歷史事實就是黑死病按幾百年一個周期,總共爆發過三次。這三次黑死病給歐洲帶來了多麼嚴重的後果?這場加起來總共造成接近1.3億人口死亡,幾乎造成歐洲人口團滅的災難究竟是怎麼發生的?之前的文章總是在寫中國歷史,今天就讓我帶領大家回到幾百年前的歐洲,去盤點一下這幾次幾近造成歐洲團滅,讓人聞風喪膽的黑死病。
  • 鳥嘴醫生:恐怖的「死神使者」,瘟疫下的逆行勇者
    由於中世紀歐洲醫療條件的落後,加之人們對於防控傳染病還沒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概念,黑死病一經爆發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捲了整個歐洲大陸。據不完全數據統計,黑死病爆發期間的中世紀歐洲約有佔人口總數30%~60%的人死亡,人們所信奉的教皇、國王紛紛淪為了逃亡路上可憐的小丑。
  • 中世紀歐洲醫生防護服,詭異的鳥嘴面具有哪些功能?
    蠟在當時被認為是可靠的表面密封材料,用來保護身體,長袍裡面是皮褲,同樣打了蠟,手套和鞋也都是皮質的,手腕和腳腕處可以用綁帶紮緊,手裡的木棒用來對病人進行檢查,醫生自己是不會用手直接接觸病人的。中世紀歐洲醫生的防護服為什麼要用鳥的形象來製作呢?據說是攜帶瘟疫的惡靈隱蔽在鳥的身上,而這些鳥會被形象更加兇惡的鳥嘴面具嚇跑。
  • 黑死病曾殺死歐洲1/3的人口,為何又在一夜之間突然消失?
    公元1347至1353年期間,一場慘烈的鼠疫席捲歐洲,由於感染鼠疫的病人皮膚潰爛呈現可怕的黑色,歐洲人便將這種疾病稱之為「黑死病」。 黑死病據傳是起源於亞洲中部的草原,後來通過商貿和戰爭,不斷地向歐洲傳播。
  • 中世紀黑死病中的逆行者:神秘而「邪惡」的鳥嘴面具下聖潔的靈魂
    一、 鳥嘴面具的由來黑死病的爆發1348年,一種詭異的傳染病開始在義大利蔓延,隨後順著四通八達的交通線路,逐漸向整個歐洲散播,就此揭開了黑死病肆虐歐洲三百餘年的序幕。當時的瘟疫患者會呈現發燒嘔吐、皮膚露出藍紫色斑點的症狀,緊接著病人身上的淋巴部位就會潰爛壞死,最終全身發黑腫脹失去生息。
  • 14世紀蔓延歐洲的「黑死病」,緣何成為「文藝復興」的導火線?
    14世紀發生的「黑死病」,則留下了較多文字記錄,來看看它究竟有多麼可怕?對歐洲又產生了怎樣的影響?「黑死病」由「鼠疫桿菌」引起,關於它的起源,歐洲學界一致認為,是從西亞的加法城傳入歐洲的。把「黑死病」看作是歐洲歷史上,乃至人類歷史上最為慘重的天災,並不為過。
  • 黑死病肆虐中世紀的歐洲,當時的人們想到了哪些方法對付它?
    但在幾個世紀之前,鼠疫曾經肆虐歐洲。在當時,鼠疫還有一個令人談之色變的名字—黑死病。 鼠疫原產與中亞地區,鼠疫病菌的自然攜帶者是當地的土撥鼠。在十四世紀四十年代,鼠疫開始傳到歐洲,並在歐洲肆虐。 鼠疫「登陸」歐洲的第一站是義大利,隨後很快擴散到法國、西班牙、英國,隨後到達最東邊的俄羅斯。
  • 瘟疫橫行的日子,中世紀歐洲人如何逃離黑死病噩夢
    這場持續的災情讓歐洲損失了至少2500萬人口,約為歐洲人口的三分之一,威力接近滅霸的一個響指。  黑死病的傳播路徑(圖/網絡)  黑死病發病迅猛,死亡率極高,死狀恐怖,而且極為「平等」。  無論貧富貴賤、年老青壯,都會染病、死亡,無人可免、無人例外。這和常見的季節性疫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