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死病來襲,威尼斯城人口銳減,可以說已經空無一人了,許多醫生逃走了,沒有逃走的,則大門緊閉。於是,許多理髮師承擔起醫生的責任。
起初當地法律不允許理髮師行醫,但因為瘟疫導致大量死亡,人人自危,急需醫生,就允許理髮師上陣。其中,一個叫安德烈亞.蒂.帕多瓦的理髮師獲準行醫,由於他的及時相助,100多人獲救。
上面的歷史出自弗朗西斯.艾丹.加斯凱在《黑死病:大災難、大死亡與大蕭條》(中文版由華文出版社出版)一書
美國學者洛伊斯.N.瑪格納所著的《傳染病的文化史》(該書中文版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稱:「從公元1346年到1352年,黑死病可能造成了歐洲30%至60%人口死亡。瘟疫的倖存者預測,那些沒有經歷過『大死亡』的人將永遠無法理解這場災難的嚴重程度。」
「通常的傳染源是黑鼠,有時又被稱為老英國鼠。這種動物與人關係密切,是一種有著黑絨毛的很漂亮的小傢伙。與棕鼠不同,它喜歡住在房屋、船上,而不是住在農莊、下水道裡。與人關係親近使得跳蚤很容易就從老鼠身上跳到人身上,也就會傳播鼠疫。這種病不管是對鼠還是人,一旦傳染上就有很高的死亡率。」弗雷德裡克.F.卡特賴特和麥可.比迪斯所著的《疾病改變歷史》中這樣描寫。
「許多長癰和腺腫脹的人都活過來了,但吐血的無人生還。」該描寫來自卡爾.萊希納的著作《德意志大瘟疫:1348—1351》。
弗朗西斯.艾丹.加斯凱在《黑死病》一書中提到:「有一點非常清楚,許多人—確切地說是大量的人—因為肺的快速腐敗吐血而死,但沒有出現任何腫塊或癰的症狀。」
「吐血的人很快就死去了。有些人本來身體健康,但突然就吐血,然後便死去了,無藥可醫。」文字出自多明我修士約翰.德科爾納扎諾的《皮亞琴察及帕爾瑪史》。
教皇在阿維尼翁的醫生居伊.德.肖利亞克目錄了疾病的整個過程,他留下的觀察記錄是有價值的醫療記錄。他說該流行病可分為兩類。第一類的特徵是「長時間發熱、吐血,有這些症狀的病人不出三天就死掉了」,第二類便是廣為人知的不太致命的淋巴腺鼠疫。
黑死病顯示出各種各樣的特徵:有人突然得病,幾小時內便命赴黃泉;有人則沉睡不醒,喊也喊不起來;有人則因發熱而無法入睡。這種疾病出現時,病期一般為三至五天,但到疫情末期,那些生腫塊病人的恢復期則長達數月。
果殼出品的《用兩千年戰瘟疫》中描寫:「感染了這種病的人,多半都難逃死亡的厄運。除了祈禱和逃走之外,人們不知如何是好。在極度恐懼之下,人們想出了各種辦法,比如煙燻房間、用尿洗澡、燒灼淋巴塊並放上幹蛤蟆……然而這些都不見效。政府出臺了很多措施,包括強制性的匯報、隔離病人、焚燒黑死病死亡者的物品,並頒布禁止醫生離開傳染區的相關法令。」
泰恩茅斯修道院的修士記錄:「瘟疫如此嚴重,許多村鎮渺無人煙,不少城市的街區空無一人。在祝聖新墓地之前,教堂的墓地及公墓都不夠埋葬死者了。城外的新墓地是供主教及民眾使用的。瘟疫的傳染性極強,一人傳染病,全家幾無幸運。因此,許多人逃離家鄉以求平安。大多數逃出去的人沒有避免染病而死的命運,儘管只是多活了幾天。那些聽病人懺悔的神父在聆聽懺悔時染上可怕的瘟疫,有時甚死得比懺悔者還早。在許多地方,父母拒絕與子女交往,丈夫不敢理睬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