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報:中科院參與中華民族永生細胞庫建設 已初具規模

2020-11-30 中國科學院

    ■永久保存中國不同民族的基因組

    ■研究各民族基因組結構差別

    ■探索重要致病基因易感基因分布特徵

    在國家自然基金兩個重大項目的支持下,由褚嘉佑研究員牽頭,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哈爾濱醫科大學、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共同承擔的中國不同民族永生細胞庫已初具規模。這是目前規模最大、較為完整的中國各民族永生細胞庫,可供永久性研究需要。

    中國有著得天獨厚的人類遺傳資源,人口佔世界22%以上,56個民族大都有自己的民族聚居地,其中一些民族為隔離群體,在民族起源、遺傳表型等方面各有特點。一些民族在酶系、HLA抗原上有明顯差異,遺傳性疾病發病率也有較大差異,是進行人類遺傳多樣性研究的豐富材料。近年,一些民族或隔離群體逐漸與外界通婚或遷移,使相對單純的基因組面臨消失的危險,保存這些寶貴資源成為關係到保留完整的、不同民族群體純淨基因的搶救性工作。

    經十餘年努力,該項目組走遍全國邊遠地區,按照嚴格的採樣標準和「知情同意」原則,建立了58個民族群體(含民族支系)的3119株永生細胞株,並保存了6010份DNA樣本,建立了較為成熟和穩定的利用EB病毒轉化B淋巴細胞為永生細胞的技術,為永久保存中國不同民族的基因組,研究各民族基因組結構差別,分析其差別的遺傳學意義,探明我國若干重要致病基因和易感基因的分布特徵,研究這些疾病的發病機理、基因診斷和基因治療提供了理論基礎。

    該細胞庫已向國內多家人類基因組研究單位提供了細胞株和DNA,進行相關研究。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還向歐洲人類基因組多樣性研究中心提供了149株永生細胞,提取的DNA已為許多國際研究機構所使用,為中國參與國際大協作研究,分享人類基因組的世界性研究成果創造了條件。在此基礎上,他們進行了包括微衛星DNA、線粒體DNA、Y染色體、SNP等遺傳多樣性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如對中國28個民族群體進行了基因掃描和分型,構建了32個東亞人群的系統樹,並與世界上15個民族群體進行了比較。遺傳多樣性研究與疾病基因位點研究的結合深化了對疾病基因和疾病易感性的認識,在血液性遺傳病、帕金森氏病等一系列疾病基因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整項研究工作在Science、HumanGenetics、PNAS等發表了100餘篇論文,得到國際學術界極大關注。

相關焦點

  • 「「興滇人才獎」獲獎者巡禮」中國不同民族永生細胞庫創建者...
    世界最大規模不同民族永生細胞庫在雲南建成「中國有13億多人口,56個民族,許多民族有單獨的聚居地。不同群體在疾病易感性、發病率或疾病表型以及對疫苗和藥物的敏感性方面存在差異,這是中國獨特的人類遺傳資源也是國際爭奪的焦點。
  • 「「興滇人才獎」獲獎者巡禮」中國不同民族永生細胞庫創建者——記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教授褚嘉祐
    世界最大規模不同民族永生細胞庫在雲南建成「中國有13億多人口,56個民族,許多民族有單獨的聚居地。不同群體在疾病易感性、發病率或疾病表型以及對疫苗和藥物的敏感性方面存在差異,這是中國獨特的人類遺傳資源也是國際爭奪的焦點。由於近年來一些群體與外界通婚或遷徙,其單純的基因組面臨消失危險,亟待進行搶救性保存。」
  • 覆蓋2億中國人群的超級供體幹細胞庫在合肥高新區建成
    8月1日,中國超級供體幹細胞庫建設成果在合肥市正式發布。據悉,該細胞庫是我國首個超級供體幹細胞庫,現已成功製備儲存12個超級供體的多能幹細胞株,可覆蓋約14%全國人口,即2億中國人群。
  • 浙江專業的牙髓幹細胞庫公司杭州牙髓幹細胞庫公司
    牙髓幹細胞庫公司可以簡單理解為牙齒牙髓中提取的幹細胞用於儲存的一種生物技術。牙髓幹細胞庫通常由具備牙齒牙髓幹細胞提取技術的生物科技公司來籌建。牙髓幹細胞庫公司在現在當下還是比較少的,社會中整體對牙髓幹細胞的認識偏低,當下了解到牙髓中提取幹細胞的人群是比較少的。在浙江有浙江優牙生物科技公司,該公司主要從事牙髓幹細胞儲存和生物技術等。
  • 中國幹細胞集團完成全球第4000例移植 重慶幹細胞庫救治全國234名...
    中國網3月6日訊 記者從位於兩江新區的重慶市幹細胞技術有限公司獲悉,迄今為止,重慶幹細胞庫已累計為全國各地的234名患者提供了臍帶血造血幹細胞。據重慶幹細胞庫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庫分別在重慶當地的新橋醫院、重慶兒童醫院、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第二醫院,以及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安徽省立醫院、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等全國多家醫院進行移植,使患者獲得了第二次生命。
  • 再升級,新型智慧機器人正式投入全自動細胞庫智慧運營
    上個月原能細胞無人值守全自動5G細胞庫裡酷萌的AGV轉運機器人吸引了一大波「粉絲」關注這是第一代樣本轉運機器人近日,細胞庫的轉運機器人團隊「硬朗升級」兩位新成員將強勢入駐它們就是原能細胞與瑞士由有軌小車搭載ABB公司開發的智能機械手定位精度高達0.05mm配置視覺輔助校驗智能對接兩側所有設備承載多、運行快效率、精度、可靠性等堪稱同類之最……RGV軌道轉運機器人AGV轉運機器人靈活調度樣本至中轉平臺RGV軌道轉運機器人高效將樣本精準入庫當前,這款機器人已正式投入使用
  • 中科院徐國良研究組在《自然》雜誌發文揭示維生素C參與產生一種...
    文章詳細闡述了維生素C直接參與該DNA修飾的反應機理,並揭示這一蛋白及其產生的DNA修飾在調節萊茵衣藻光合作用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徐國良研究組長期致力於DNA修飾酶和新修飾的發現工作,對哺乳動物DNA去甲基化過程中產生的DNA修飾及其生物學功能進行了深入研究。在真核生物中,DNA修飾的最主要形式是5-甲基胞嘧啶(5mC)。
  • 中科院蘇州醫工所籤約落地棗莊市中區
    7月9日,棗莊市人民政府、棗莊市市中區人民政府與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簡稱「蘇州醫工所」)就共同建設「國科醫工(山東)智造基地」項目在蘇州舉行籤約儀式。棗莊市委副書記、市長石愛作,棗莊市市中區委副書記、區長劉中波,蘇州醫工所所長唐玉國,黨委書記、副所長楊洪波代表各方進行籤約。
  • 磐安大健康產業研究院:第一個細胞庫項目即將投產
    來源:浙江在線    發布時間:2019-09-09 10:57:16 磐安大健康產業研究院:第一個細胞庫項目即將投產
  • 亞洲存儲量最大幹細胞庫在哈投運
    這標誌著黑龍江人有了屬於自己的幹細胞庫和「生命銀行」。該幹細胞庫佔地10萬平方米,可分別儲存脂肪幹細胞、臍帶間充質幹細胞各150萬份,存儲臍帶懸混細胞100萬份,總儲存能力達400萬份。同時該研發中心可承擔各種幹細胞提取、分化、誘導及臨床前的中試研究。 為追趕國際先進的幹細胞技術,黑龍江省及哈爾濱市科技部門把幹細胞技術研究列為重大科技專項。
  • 西安設立中國西北內陸最大幹細胞庫
    原標題:西安設立中國西北內陸最大幹細胞庫 原標題:西安設立中國西北內陸最大幹細胞庫  中新網西安12月12日電 (記者 冀浩凡)記者12日從西安第四軍醫大學獲悉,中國西北內陸最大的幹細胞庫於11日在西安設立。
  • 5G賦能,原能細胞無人值守全自動細胞庫,未來可期!
    ——原能細胞庫副總經理 劉惠明5G,如何賦能全自動細胞庫?全球細胞治療技術的飛速進步,以及當前「生物安全」的國家戰略定位,都對細胞生物樣本的安全與質量,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保障樣本存儲各環節中的安全等級、過程管控與環境質量的嚴格可控,建設新一代標準化、智能化、產業化的自動化生物樣本庫,是大勢所趨。5G技術,具備「高速度,大容量,低延遲」的優勢。
  • 安徽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細胞庫
    10月23日,中宣部組織的中央媒體「推動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採訪團走進合肥創新院,探訪世界最大的細胞庫。細胞模型,被稱為生物醫藥產業的「晶片」,卻長期是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短板。目前公司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基於激酶靶點的BaF3工程細胞庫,包含了70多種激酶,130多種突變,共計200餘株穩定工程細胞株。該細胞庫的規模目前全世界最大。該體系的建成,打破了該領域在國際上被美國和日本兩家公司壟斷的局面,填補了國內該技術體系的空白,解決了行業性的將化合物寄送國外評價郵寄不方便、測試周期長、價格高等瓶頸。
  • 【中國新聞網】科學家何建華:參與上海光源建設改變了我的研究生涯
    上海光源二期總工程師、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生命科學研究部主任何建華就是其中一員。  在何建華看來,上海光源的建設與發展歷程,是中國在科技領域改革開放、向國際前沿進軍的一個縮影。沒有改革開放,當然也不會有上海光源這樣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  作為上海光源建設的「元老」,何建華感慨,深刻改變自己研究生涯的事情就是參與上海光源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建設。
  • 5年內培訓紅十字救護員3萬人 鄭州市紅十字會規劃建設生命安全健康...
    會議現場□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蔡君彥實習生徐堂偉易倩文文圖本報訊紅十字「救」在身邊,今後5年,鄭州市紅十字會有著怎樣的發展規劃?如何惠及更多民眾?8月28日,鄭州市紅十字會第六次全市會員代表大會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鄭州市紅十字系統將聚焦主責主業、提升服務質效,進一步加強應急救援能力,持續提升募捐籌資工作,其中包括5年內培訓紅十字救護員3萬人,使30萬名群眾接受應急救護知識普及教育,擴大造血幹細胞資料庫庫容,全市入庫志願者達到5.5萬人,規劃建設鄭州市生命安全健康體驗館等。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啟動建設大健康研究院
    記者從4月30日下午召開的2020年安徽省「抓創新、抗疫情、促六穩」科技成果發布暨線上交易會上獲悉,中科院與安徽省將合作共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健康研究院,開展多學科交叉的協同攻關,致力於提升我國生物安全領域的科技攻關和產業化能力,並加強國際合作建設全球大健康創新網絡的重要節點。
  • ...儲存到研發毛髮再生等技術鄭大幹細胞庫切入千億級幹細胞治療市場
    鄭大幹細胞庫董事長高源告訴動脈網,公司有鄭州大學進行技術支持、專家支持,且實現項目技術成果、產品專利的共享。具體來說,細胞儲存是將自身的健康細胞通過-196度的液氮凍存方法保存一定的期限,保證細胞的功能和活性不受明顯的影響。在自身或親屬細胞活性下降或患病時啟用,起到延緩衰老和治療疾病的作用。
  • 中國幹細胞庫牌照困局解析
    目前,市場上有著打著不同旗號幹細胞庫,有的號稱是國家牌照,有的號稱是唯一官方許可。今天就讓我們揭開重重迷霧,從事實中一窺中國幹細胞行業的真相。中國獨有的臍血庫「牌照」制度臍血庫是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庫的簡稱,又被稱之為生命銀行,用來保存新生兒的臍帶血。國際上臍血庫根據其服務的對象包括面向社會的公共庫和面向付費個人用戶的自體庫。
  • 海星生物細胞庫
    而細胞基因敲除或者其他的細胞基因編輯又受到細胞本身的影響巨大,很多困難的課題換一個細胞就解決問題了,為了解決這個巨大的困難,我們被迫開始花重金籌建了自己的細胞庫,我們一開始只想籌建一個能夠涵蓋常見的100種細胞就足夠了,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細胞庫也遠遠超過了這個量,而且我們又在普通細胞庫的基礎上為了滿足單克隆的要求籌建了子克隆庫,Cas9-100細胞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