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NV色心的超分辨量子磁學顯微鏡助力新型磁存儲研究

2021-01-07 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

  隨著半導體工藝的發展,集成電路的關鍵尺寸已經趨向於幾納米或更小。在2019年的日本SFF(三星晶圓代工論壇)會議上,三星公布了3 nm工藝的具體指標,與現在的7 nm工藝相比,3 nm工藝可將核心面積減少45%,功耗降低50%,性能提升35%。同時,在存儲方面,高密度、低能耗、高速度等特點也是量化生產存儲器所追求的。然而隨著電晶體尺寸的減小, 由量子效應所產生的漏電流及其所導致的熱效應使得傳統的存儲技術遇到了瓶頸。隨著自旋電子學的發展,自旋電子器件具有靜態功耗低、可無限次高速讀寫、非易失性存儲等優點, 被認為是突破當前瓶頸的關鍵技術, 因此受到了廣泛關注。 MRAM(磁隨機存取存儲器)和磁性斯格明子等是目前比較有代表性的新型磁存儲技術。

  近期,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磁學國家重點實驗室M02課題組的光耀、劉藝舟博士、於國強特聘研究員、韓秀峰研究員等人與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統研究所Gisela Schütz教授團隊、美國加州大學洛杉分校Yaroslav Tserkovnyak教授團隊、蘭州大學彭勇教授團隊合作,利用掃描透射X射線顯微鏡(STXM),對[Pt/Co/IrMn]n交換偏置多層膜結構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在室溫零場條件下成功誘導產生100 nm尺寸的斯格明子。斯格明子的產生機制是由X射線誘導的交換偏置再定向效應所主導的,除精確地產生單個斯格明子外,他們還利用X射線產生了多種結構的斯格明子二維「人工晶體」(如圖一所示)[1]。                                            

圖1. X射線誘導單個斯格明子及斯格明子晶體的產生。a為X射線誘導產生的閉合單疇條(白色虛線矩形框);b為控制X射線在單疇區域上精準產生的兩個斯格明子;c-d分別為X射線在單疇區域寫入的三角和正方斯格明子人工晶體。d中的標尺條為1 μm。

  磁性斯格明子在不同的作用機理下,形成的尺寸大小也有所區別,一般在1 nm~1 μm之間,上面提到的STXM觀測,解析度高,但因其基於同步輻射,不能在普通實驗室中完成。近年來發展的基於NV色心的超分辨量子磁學顯微鏡(如圖2所示)[2],是一種很好的替代檢測設備。相比於傳統的顯微觀測設備如克爾顯微鏡(解析度~300 nm),磁力顯微鏡MFM(解析度20~50 nm ),該設備除了擁有優於30 nm的磁學解析度外(10~30 nm,理論上可以到納米級),還可以進行樣品表面磁場大小的定量測試,而且NV 色心作為單自旋探針, 所產生的磁場不會對待測樣品有擾動,在磁學顯微成像上有著顯著的優勢

圖2 基於NV色心的超分辨量子磁學顯微鏡示意圖 含有NV色心的金剛石探針通過AFM系統可以對樣品進行逐點掃描,定量的獲取樣品表面的磁場大小信息。

  2016年,Y. Dovzhenko等人[3]通過NV色心磁學顯微鏡對磁性斯格明子表面的磁場進行了測試,重構出表面雜散磁場的分布,對斯格明子的類型具有指導意義(如圖3所示)。在Bloch 型斯格明子的假定下重構出的磁化分布中,中心處z 方向磁化幾乎為零, 也就是磁化方向在面內, 這樣的結構無法形成一個完整的斯格明子。而Néel 型假定給出的磁化分布更加符合理論模型中斯格明子的磁化分布. 因此, Néel 型的斯格明子更加符合實驗結果. 對一些新穎的磁性斯格明子結構, 如納米條帶的邊緣態和雙斯格明子,基於NV 色心的磁成像能夠為解析其磁化結構提供幫助[4]。

圖3 斯格明子局部磁結構獲取 a.測量的雜散磁場z方向分量;b. 在Néel 型和Bloch 型假定下仿真的雜散場z方向分量;(c) (b) 圖中在x = x0 和y = y0 處切面與實驗值的比較; (d),(e) Néel 型和Bloch 型假定下的磁化分布; (f) Bloch 型假定下y = y0 處在不同外磁場下磁化強度切面。

  通常SOT(自旋軌道力矩)誘導的磁疇翻轉強烈依賴於磁疇壁的結構,2019年Saül Vélez等人[5]使用NV色心磁學顯微鏡來揭示TmIG和TmIG/Pt層的磁疇壁磁化情況。如圖4所示,作者對TmIG和TmIG/Pt層進行了磁學顯微測試,並對圖b中的兩個不同位置TmIG/Pt和TmIG區域的磁疇邊界d/e進行了磁場掃描,經過同模擬結果對比發現位置d處的磁疇壁處於Left Néel-Bloch中間結構,而到了位置e處的磁疇臂轉變成了Left Néel 結構,這些結果表明磁性石榴石中存在界面Dzyaloshinskii-Moriya相互作用,為穩定中心對稱磁性絕緣體中的手性自旋織構提供了可能。

圖4 用NV磁學顯微鏡測量了TmIG和TmIG/Pt的疇壁結構和手性 a.測試示意圖;b.樣品表面雜散磁場測試結果;c.樣品表面磁化情況重建;d.e為圖4b中虛線位置和磁場分布關係及不同模型的模擬對比。

  瑞士的Qzabre公司源自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自旋物理實驗室Prof. Christian Degen團隊,該團隊於2008年首次提出了使用單個NV色心進行掃描磁探測成像[2],為後續NV色心磁成像技術奠定了基礎。基於該團隊的技術,Qzabre公司推出了一款用於室溫下的基於NV色心的超分辨量子磁學顯微鏡QSM(如圖5所示),該設備擁有優於30 nm級別的磁學分辨的同時,還可以進行定量的測試材料表面的磁場分布,磁場測試靈敏度可到1 μT/Hz1/2,被廣泛應用於磁性材料顯微成像分析,如磁性納米結構分析、鐵磁/反鐵磁磁疇成像、磁性斯格明子分析、磁疇壁分析、任意波形交流磁場測量、多鐵材料掃描以及石墨烯、碳納米管等電流分布成像。近期,Quantum Design中國與瑞士Qzabre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協議,獨家引進Qzabre的NV色心的超分辨量子磁學顯微鏡QSM,希望可以為中國的廣大科研工作者提供有力的幫助,歡迎大家諮詢。

圖5 基於NV色心的超分辨量子磁學顯微鏡QSM外觀圖

  如想了解更多信息,歡迎通過電話010-85120280、郵箱info@qd-china.com和網站www.qd-china.com在線諮詢或留言聯繫我們。

  參考文獻:

  [1] Y. Guang. et al. Creating zero-field skyrmions in exchange-biased multilayers through X-ray illumination. Nat. Commun. 11 (2020) 949

  [2] C. L. Degen, Scanning magnetic field microscope with a diamond single-spin sensor, Appl. Phys. Lett. 92, 243111 (2008)

  [3] Dovzhenko Y, Casola F, Schlotter S, Zhou T X, Büttner F, Walsworth R L, Beach G S D, Yacoby A 2016 arXiv:1611.00673 [cond-mat]

  [4] Wang Cheng-Jie, et al. Nanoscale magnetic field sensing and imaging based on nitrogen-vacancy center in diamond. Acta Phys. Sin. Vol. 67, No. 13 (2018) 130701

  [5] Saül Vélez, et al. High-speed domain wall racetracks in a magnetic insulator.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10:4750

  產品詳情:

  [1] 基於NV色心的超分辨量子磁學顯微鏡:https://www.caigou.com.cn/product/2020050857.shtml

相關焦點

  • 新品成果速遞 | 基於NV色心的超分辨量子磁學顯微鏡助力新型磁存儲...
    同時,在存儲方面,高密度、低能耗、高速度等特點也是量化生產存儲器所追求的。然而隨著電晶體尺寸的減小, 由量子效應所產生的漏電流及其所導致的熱效應使得傳統的存儲技術遇到了瓶頸。隨著自旋電子學的發展,自旋電子器件具有靜態功耗低、可無限次高速讀寫、非易失性存儲等優點, 被認為是突破當前瓶頸的關鍵技術, 因此受到了廣泛關注。 MRAM(磁隨機存取存儲器)和磁性斯格明子等是目前比較有代表性的新型磁存儲技術。
  • 可定量測磁場的NV色心超分辨量子磁學...
    ,因此,超高分辨和超高靈敏度的測試有助於對這些極小尺寸的材料進行研究。源自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自旋物理實驗室的Qzabre公司,結合多年的NV色心的磁測量技術與掃描成像技術開發出的QSM系統,能夠實現高靈敏度和高解析度的磁學成像的同時能實現定量的磁學分析,使得它成為下一代掃描探針顯微鏡---基於NV色心的超分辨量子磁學顯微鏡。
  • 可定量測磁場的NV色心超分辨量子磁...
    [報告簡介]  磁性材料的顯微觀測有助於材料的微觀結構及其形成機理的研究,隨著科研的發展,磁性材料研究的尺度已經趨向於亞微米級甚至納米級,因此,超高分辨和超高靈敏度的測試有助於對這些極小尺寸的材料進行研究
  • 基於光子晶片的超分辨顯微鏡
    圖1:基於晶片的SIM成像。Nat. Photonics 14, 403–404 (2020)(Fig.2)03創新研究Helle和他的同事探索了使用光子晶片來產生結構化照明圖案序列的可能性。在基於晶片的SIM(cSIM)中,一臺低成本的立式顯微鏡可以在倏逝場的100–150 nm範圍內,採集直接放置在平面波導表面上的樣本的2D超分辨圖像。通過使用單模波導內空間相干光的幹涉,在波導表面的頂部產生駐波幹涉條紋,其用於在預定位置激發標記樣品中的螢光(見圖2)。圖2:系統概念圖。 Nat.
  • 中科院「超分辨光學顯微鏡」項目通過驗收
    孫自法 攝   中科院「超分辨光學顯微鏡」項目通過驗收 已應用於中外研究機構  中新網蘇州12月26日電 (記者 孫自法)由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中科院蘇州醫工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製項目「超分辨顯微光學核心部件及系統研製」(簡稱「超分辨光學顯微鏡」)12月26日在蘇州通過驗收
  • Attocube公司低溫納米位移臺在NV-色心前沿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德國attocube systems AG公司針對NV色心應用領域開發了多款低溫納米精度位移器及掃描器,為低溫下的NV色心精確位移、旋轉及掃描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以下是低溫環境中(4K)NV色心研究的典型實驗方案。基於NV 色心的量子網絡節點和寄存器設計  量子網絡節點的實現是未來量子網絡乃至量子網際網路的基本要求。
  • 體積小、耗能低,新型磁存儲器件有望解決AI「內存瓶頸」
    體積小、耗能低,新型磁存儲器件有望解決AI「內存瓶頸」 劉海英/科技日報 2020-02-12 08:30
  • 應用分享 | 金剛石量子技術解決方案--NV色心
    量子器件的等離子體增強型刻蝕我們為金剛石基量子應用提供一系列刻蝕(ICP刻蝕;RIE)和沉積(ALD;PECVD)解決方案,包括減薄金剛石以提高對NV色心的操縱能力,以及結構/圖形化金剛石以實現其在量子信息和傳感方面的新應用。
  • 中國科大實現通訊波段碳化矽色心的室溫自旋操控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郭光燦團隊在碳化矽色心自旋操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該團隊李傳鋒、許金時、王俊峰等人與其合作者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碳化矽中氮-空位(NV)色心的室溫相干操縱,並且實現了單個NV色心的可控制備和光探測磁共振譜的探測。這種色心的發光波長在通訊波段,在量子通信和量子網絡中具有重要用途。
  • 新一代螢光顯微鏡可輕鬆實現超分辨成像
    近年來,隨著活細胞體系單分子螢光成像技術的發展,膜蛋白單分子研究,特別是受體動力學的研究,已成為目前單分子研究領域中最活躍的研究方向之一。近幾年發展起來的超分辨成像技術因其能夠突破光學衍射極限,而比傳統光學顯微鏡具有更高的解析度和更高的定位精度。
  • 中科大首次實現通訊波段碳化矽色心的室溫自旋操控!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在碳化矽色心自旋操控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許金時、王俊峰等人與其合作者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碳化矽中氮-空位(NV)色心的室溫相干操縱,並且實現了單個NV色心的可控制備和光探測磁共振譜的探測。
  • 浙大科學家提出三維光學超分辨成像新方法
    研究從諾貝爾獎開始沈復在《浮生六記》中曾寫道,餘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到了現代社會,要看清楚微觀世界,人們研究出了顯微鏡。2014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了超分辨螢光顯微技術的發明者,這一技術利用特定的螢光染料實現光學的超分辨,突破衍射極限,到達200納米以下的尺度。科學家們可以通過光學顯微鏡,看到細胞的精細結構。然而,這項技術也有自己的弊端,比如對螢光染料有特殊的擦除或者開關效應要求,或需要獲取成百上千張原始圖像以重構超分辨圖像,因此成像時間較長。
  • 科學網—高端顯微鏡的國產路
    科研人員正利用雙光子-STED顯微鏡觀察樣品。
  • 高端顯微鏡的國產路—新聞—科學網
    12月26日,蘇州醫工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製項目「超分辨顯微光學核心部件及系統研製」通過驗收,標誌著我國具備了高端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的研製能力。 白天不懂夜的黑 在當今生物學和基礎醫學研究中,高/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10~100nm尺度的超分辨顯微光學成像,更是取得原創性研究成果的重要手段。
  • 盤點2017年國內外那些光學及電子顯微鏡最新研究成果
    日前,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瞬態光學與光子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超分辨成像團隊研製成功雙光子激發雷射掃描實時立體顯微鏡,首次把基於雙目視覺的立體顯微方法和高解析度雙光子激發雷射掃描螢光顯微技術結合在一起,實現了對三維螢光樣品的高速立體成像。
  • 新型螢光蛋白可用於超解析度光鏡-電鏡關聯顯微鏡成像
    新型螢光蛋白可用於超解析度光鏡-電鏡關聯顯微鏡成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15 16:04:50 線粒體基質(a)和核纖層蛋白(b)的超分辨光電關聯成像結果(圖片來自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網站)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徐濤院士課題組與徐平勇課題組合作,報導了可用於超解析度光鏡-電鏡關聯顯微鏡(SR-CLEM)成像的新型螢光蛋白mEosEM
  • 尼康顯微鏡中文網站介紹
    學習區無論是顯微鏡小白還是專家,都可以從這個頁面獲益更多的顯微鏡知識。探討在超分辨成像領域和神經科學成像領域(後期探討領域會慢慢增多),尼康顯微鏡系統如何滿足其核心需求。與可視化實驗期刊(JoVE)合作,以可視化的方式分享尼康顯微鏡系統是如何應用於真正的核心研究方法。
  • 潘雷霆: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超分辨光學成像小談
    本人2009年有幸參與一個973項目申報,內容就是發展超分辨光學成像研究蛋白質組學,但是最終沒有成功,不過對超分辨光學成像知識略知一二了。1.       1873年,德國科學家阿貝(Abbe)根據衍射理論首次推導出遠場衍射分辨極限(阿貝提出的空間頻譜的概念,為日後顯微鏡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其中荷蘭科學家澤尼克基於該思想發明了相差顯微鏡,獲得195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清華大學超分辨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公開招標公告
    清華大學超分辨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公開招標公告 公告信息: 採購項目名稱 清華大學超分辨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 品目 貨物/通用設備/儀器儀表/光學儀器/顯微鏡 採購單位 清華大學 行政區域 北京市
  • 匡翠方:讓國產高端光學顯微鏡走向世界
    匡翠方主要從事的是超分辨成像方面的研究。在這11年裡,他先後參與和主持了浙江大學「紫金計劃」項目、現代光學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自立項項目「基於微納結構受激發射損耗超解析度螢光顯微方法」,教育部博士點基金「基於點擴散函數工程的超分辨螢光顯微方法的研究」,國家原「973」基礎研究子課題、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子課題、科技部重大儀器專項課題等多個項目,以第一發明人授權發明專利50多項,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120多篇,並獲得浙江省「新世紀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