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學者最新發現:碳酸鈣變「形」記

2020-12-08 手機鳳凰網

無機離子從寡聚體狀態交聯聚合成碳酸鈣連續材料的過程

撰文 | 周 煒

圖片 | 盧紹慶 課題組

編輯 | 周 煒

將一杯濃鹽水持續加熱蒸發,過一會兒就會陸續出現晶瑩的小顆粒——這是我們熟悉的無機物結晶過程。浙江大學化學系唐睿康教授團隊在嘗試 「暫停」 這類結晶過程時, 「截獲」 到一種特別的最初產物——無機離子寡聚體。 神奇的是,寡聚體能像高分子材料一樣交聯聚合起來,進而能形成連續的、大塊的無機材料。這意味著, 無機材料有望像塑料製品一樣整體成型,並變化出各種複雜造型。

相關論文 Crosslinking ionic oligomers as conformable precursors to calcium carbonate 於10月17日刊登在 Nature 上,第一作者是劉昭明博士。 研究團隊還嘗試用這一方法成功修復了碳酸鈣單晶、海膽刺和人體牙釉質等無機材料。 學界認為,這一方法創造了 「無機離子聚合」 這類新型的反應體系,跨越了無機化學與高分子化學的分界,預示著無機材料將以嶄新的結構與性能走進人類生活。

01

結晶過程的「暫停鍵」

從自然界恢弘奇幻的石灰石溶洞,到讓人恨之入骨的腎結石,溶液中的成核結晶現象無處不在,也包含著關於晶體生長的共同秘密:溶質從離子狀態到成核結晶,中間狀態是怎樣的?多年來,儘管有科學家提出過一些假說與理論,但始終沒有直接觀測證據。 「我們想辦法把 『中間狀態』 穩定住,再來研究它。」三年前的一個下午,唐睿康和劉昭明討論起這個問題,但兩人的思路不一樣。

唐睿康想用高分子穩定。高分子的體量大,可以把成核前的物質像棉被一樣包裹起來,實現 「定格」。但他承認,加進去的高分子很難再去除,那麼最終得到的是一類有機分子與無機分子的複合物,得不到純無機物。而劉昭明則想用小分子。 「小分子的個頭小,怎麼 『定』 得住呢?何其難也!」 唐睿康一開始並不看好劉昭明的想法。

幾天以後,劉昭明跑來告訴導師, 「暫停鍵」 找到了——一種叫三乙胺的小分子非常好用。 劉昭明說,三乙胺能與碳酸根離子通過氫鍵發揮「封端」作用;同時又很容被去除,克服高分子包裹法的硬傷。

02

發現「無機離子寡聚體」

三乙胺的加入,讓「平鋪直敘」的結晶過程變成了一場「賽跑」:溶液中的碳酸根離子既能與鈣結合,又能與三乙胺結合,那麼誰的速度更快?最終結果是,幾個碳酸根離子剛和幾個鈣離子形成一個「短鏈」,三乙胺就上來「封」在碳酸根離子的一端,讓它無法再與下一個鈣離子結合——於是, 溶液中充滿了被三乙胺「封」住的碳酸鈣「短鏈」,科學家將其稱為「寡聚體」。

綜合質譜、X射線散射和電子顯微技術,科學家終於得以看到「無機離子寡聚體」的真容:3-4個碳酸鈣形成一個寡聚體,長度在1.2納米左右——這是人們第一次發現無機離子寡聚體的存在。

通過同步輻射光源的小角x射線散射數據計算出的寡聚體尺寸與形貌

「這個時候我們想, 我們的關注點應該不再是『中間狀態』,而是這些寡聚體可以做什麼? 它們會有什麼嶄新的性能?在科學上還有什麼新的意義?」科學家意識到,這是一個前人還沒有探索過的領域。「我們一起冒險吧!」唐睿康對劉昭明說。那一年,劉昭明已經完成了博士的全部學業,正準備去美國從事博士後工作。他決定留下來,和團隊一起研究這個問題。

03

連續製造無機材料?

「寡聚體」 的概念來自於高分子化學,它是指少量單體組成的重複單元,可以和單體一樣,交聯聚合形成連續穩定的網絡結構。塑料、橡膠等就是由單體或者寡聚體交聯聚合而來的高分子。「它們具有連續的結構,比如一個塑料臉盆,可以看做是一個大的分子。」唐睿康說,由於方便製造和具有一定的強度,塑料與橡膠等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材料。

相比之下,通過 溶液結晶法製備的無機材料則顯得單調,它們往往以大量無序的微小的晶體粉末面貌出現,很難製造出連續結構。 「如果我們要造一個完整的碳酸鈣 (石頭) 雕像,那麼我們先得到大塊地質碳酸鈣 (石頭) 然後開始切削或者雕刻,而沒法像澆築塑料一樣讓碳酸鈣整體成型。」 劉昭明說。

傳統方法製造的碳酸鈣粉末(左);無機離子聚合製造的碳酸鈣材料(右)

「無機離子寡聚體」的出現,讓科學家看到了無機材料「轉型」的希望 ,一旦去掉溶液中的三乙胺,短促的「碳酸鈣寡聚體」就會相互交聯聚合起來,形成一個連續結構。通過這一方法,唐睿康團隊首先製備了由碳酸鈣寡聚體交聯而成的無定形塊體,在實驗室裡,尺度可以很方便地達到一釐米左右。通過引導結晶,無定形塊體內部會進一步形成有序的結晶結構,進而還能夠形成單晶。

通過高分辨透射電鏡觀測到的寡聚體的聚合與交聯過程

碳酸鈣第一次以連續結構的形貌誕生於實驗室。 「它們不再以晶體生長的方式,而更像高分子的方式,交聯聚合起來,理論上可以無限『長大』。」唐睿康說。電子顯微鏡提供了直接觀測證據,碳酸鈣寡聚體的交聯過程就像一個大型舞會:首先是相近的幾個寡聚體牽起手來,逐漸形成一個寡聚體的網絡,最終所有的寡聚體都聯起「手」來,「跳」成了一曲緊密連續的集體舞。「正因為寡聚體能被穩定,所以就可以被富集或濃縮,交聯就在濃縮的狀態下發生的。」劉昭明補充說。

碳酸鈣寡聚體聚合物可以被製作成各種宏觀形狀

04

修復,從不可能到可能

「這個方法很有意義,在複雜形狀構建或材料修複方面會很有優勢,你們能否做到?」 Nature 編輯對這項研究產生了好奇。一次在飯店吃海鮮,劉昭明把海膽的殼帶回了實驗室,海膽的刺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並且具有特定的多級有序結構,研究人員在受損的海膽刺上使用了碳酸鈣寡聚體材料,並實現了完美修復。

通過碳酸鈣寡聚體交聯修復海膽的刺。

不僅如此, 研究團隊還實現了牙釉質修復和碳酸鈣單晶的修復。 牙釉質是人體最堅硬的部分之一,其97%的成分是磷酸鈣晶體。「磷酸鈣的粉末早已有之,但是向缺損處撒磷酸鈣粉末,是沒法修復的。」唐睿康說,牙釉質是目前最難修復的生物組織之一,臨床上還沒有完美修復的方法。而採用磷酸鈣離子寡聚體的修復材料,能讓牙釉質在48小時之內長出2.5微米的修復層,且與被修復組織完美貼合,實現無縫無痕修復。

通過寡聚體交聯修復單晶(左)和牙釉質缺損(右)

「在無機離子的寡聚體階段,材料就像沙子,具有一定的流動性,此時易於形成各種造型;而當它們交聯成有序的無機離子高分子,這種材料就具有連續性,並具有一定的強度。」唐睿康說。目前,人類已經能模仿天然橡膠做出人造橡膠、塑料等各種性能、形狀豐富的高分子材料;而無機材料的應用場景有很大局限。

海膽的刺,大自然中連續的碳酸鈣結構。

大自然是運用無機材料的高手 ,它向展示許多無機材料連續成型的精美作品:牙齒、骨骼……支撐起一個千變萬化的自然世界。在印度洋淺海的海底,生活著一種叫海蛇尾的海星近親,哈佛大學的科學家曾經發現,它渾身上下遍布的「眼睛」竟是一整塊連續的碳酸鈣材料。 人類也能做出這樣宏觀連續又精緻材料的材料嗎?

「我們提供了一種方案,並且看到了曙光。」 唐睿康說。

唐睿康實驗室

圍繞生物礦化及生物材料開展跨學科研究,強調基礎前沿與學科交叉,研究涵蓋化學、材料、生物醫學等領域。主要研究方向有:1)材料形成與製備的機制研究;2)生物材料及其仿生構建與修復;3)基於材料的生物功能化。

相關焦點

  • 浙大學者《科學》發文:天然氣變甲醇身價成倍增長
    原標題:浙大學者《科學》發文:天然氣變甲醇身價成倍增長   浙江大學研究者新近發明了一種在溫和條件下把甲烷高效率轉化為甲醇的方法,憑
  • 多孔碳酸鈣製備技術及最新研究進展
    (1)軟模板法  以軟模板法製備得到的多孔碳酸鈣主要有方狀形、球形等形貌,其結構表徵顯示,在這些不同形貌粒子中大多都存在蠕蟲洞結構,同時表面黏附有少量模板劑或其分解產物。採用軟模板法製備多孔碳酸鈣,其方法簡單,不需要特殊溶劑,製備條件溫和,但在結構可控性上較差,製備時影響因素較多,同時在煅燒除去模板劑時存在耗能嚴重的問題。
  • 形變定理和山路引理
    證明山路引理的一個方法是通過形變引理來反證,形變引理的證明理解起來並不難,關鍵的地方在於構造出「下降流」滿足的常微分方程,這一步是技巧性最強的,簡直妙手偶得。本文一切討論都是在Hilbert空間上進行的,我們約定  表示一個實Hilbert空間,  表示的是  上的實泛函,  在 上可導是指存在  使得 , 此時記為 .
  • 碳酸鈣家族迎第三成員:科學家與新碳酸鈣不期而遇
    1月25日,武漢理工大學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鄒朝勇在《科學》發表報告稱,他們研究鎂離子在無定形碳酸鈣結晶過程中的作用時,意外發現了一種新型含水碳酸鈣晶相——半水碳酸鈣(CaCO3·1?2H2O),為碳酸鈣家族迎來了第三個「家庭成員」水合晶體相。
  • 科學家意外發現海綿狀的碳酸鈣
    最近,研究人員在製作除冰劑時意外獲得了一種海綿狀的碳酸鈣。碳酸鈣粉最近,《物質》的一項研究發現了一種海綿狀的碳酸鈣,儘管大多數形式的碳酸鈣是硬礦物,但這種新形式不僅很軟還具有吸水性。研究人員在製作除冰劑時意外獲得了該形式的碳酸鈣,當研究者將磨碎的貽貝殼和醋酸結合在一起一段時間後,就會出現白色海綿狀物質,經過分析,研究者確定了這種海綿狀物質的成分是方解石(碳酸鈣的一種)。研究推測,這種材料是由沒有與醋酸完全反應的多餘的碳酸鈣形成的,目前正計劃進一步測試其吸附其他物質的能力。
  • 你了解碳酸鈣嗎?
    日本是國際上開發和生產納米碳酸鈣最好和較早的國家,早在四、五十年代就生產出了微米級、納米級碳酸鈣,現已有紡錘形、立方形、鏈鎖形等納米級碳酸鈣產品及改性產品50餘種;美國著重於納米碳酸鈣在造紙和塗料上的應用;英國則主要從事填料專用納米碳酸鈣的研製,近20年來英國在汽車專用塑料用碳酸鈣中佔壟斷地位。
  • 浙大學者最新成果:測量納米世界有了新「觸角」
    球形原子力探針在形變、硬度、力學等方面更具優勢,可精準地測試樣品的力學特性,不易破壞樣品。但傳統顯微鏡上的球形探針尺寸在1到10微米,缺乏在納米尺度的測量能力。探針通過膠水粘貼,遇到高溫或液體極易脫落。這些問題,成為納米摩擦學領域的技術瓶頸。胡歡把納米製造工業中一個小瑕疵「變廢為寶」,開創性地加工出球形原子力顯微鏡探針。
  • 科學家與新型碳酸鈣「不期而遇」—新聞—科學網
    1月25日,武漢理工大學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鄒朝勇在《科學》發表報告稱,他們研究鎂離子在無定形碳酸鈣結晶過程中的作用時,意外發現了一種新型含水碳酸鈣晶相——半水碳酸鈣(CaCO3·1⁄2H2O),為碳酸鈣家族迎來了第三個「家庭成員」水合晶體相。
  • 地質地球所得出碳酸鈣的高溫高壓相圖
    通過研究來自地幔深部的超深金剛石包體,人們發現在超過700公裡的地方仍有碳酸鹽活動的證據。地幔條件下碳酸鹽的穩定性如何?高溫高壓條件下碳酸鹽如何發生脫碳反應?碳酸鹽與超深金剛石之間有什麼關係?這些都是長期備受關注而又富有爭議的科學問題。  近年來,人們發現碳酸鹽的高壓相非常複雜。
  • 徹底弄懂彈簧從壓縮形變到拉伸形變的受力與能量轉化情況
    但是所謂難者不會,會者不難,今天我們來研究一種題型:彈簧在水平方向上來回運動的情況。首先要知道:1、彈簧的彈力方向始終與形變方向相反(前提是彈性形變)。2、彈簧的彈力大小與其形變量成正比(前提是彈性形變)3、受力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同時做加速運動,受力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時做減速運動。
  • 地質地球所得出碳酸鈣的高溫高壓相圖---中國科學院
    通過研究來自地幔深部的超深金剛石包體,人們發現在超過700公裡的地方仍有碳酸鹽活動的證據。地幔條件下碳酸鹽的穩定性如何?高溫高壓條件下碳酸鹽如何發生脫碳反應?碳酸鹽與超深金剛石之間有什麼關係?這些都是長期備受關注而又富有爭議的科學問題。  近年來,人們發現碳酸鹽的高壓相非常複雜。
  • 形變碳複合材料——或能省油
    該材料由碳纖維複合材料構成,在熱、氣壓或其他環境因素發生變化時,可改變到多種形態。而且它們能很容易地應用到飛機上,滿足液壓制動器,馬達和鉸鏈等部件複雜化的需求。它的第一項應用可能在噴射發動機的進氣閥上實現,它需要根據飛行高度不斷調整。形變材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早在幾十年前,人們就發現材料遇熱或受到其他刺激(如光、電)時會發生扭轉、彎曲,擴展或收縮現象。
  • 「牛奶+可樂」生成碳酸鈣會得胃結石?別擔心實驗結果出來了
    「牛奶+可樂」生成碳酸鈣會得胃結石?視頻中,拍攝者將牛奶和可樂混合在一起,混合液體慢慢變淺直至透明,還產生了大量咖啡色的絮狀沉澱物。網上傳言稱,這些沉澱物是碳酸鈣,也就是組成大理石的物質;可樂和牛奶如果同時飲用,會導致胃結石。這是真的嗎?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重複了這個實驗,將50毫升牛奶和可樂1:1混合到一起。靜置6小時後,混合物上下對半分層,上半部分是淺咖啡色的透明液體,下半部分是咖啡色的絮狀沉澱物。
  • 碳酸鈣和滑石粉的一些知識,很實用!
    重質碳酸鈣簡稱重鈣,英文簡稱為GCC。是用機械方法直接粉碎天然的方解石、石灰石、白堊、貝殼等而製得。由於重質碳酸鈣的沉降體積比輕質碳酸鈣的沉降體積小,所以稱之為重質碳酸鈣。 輕質碳酸鈣簡稱輕鈣又稱沉澱碳酸鈣,英文簡稱為PCC,是將石灰石等原料段燒生成石灰(主要成分為氧化鈣)和二氧化碳,再加水消化石灰生成石灰乳(主要成分為氫氧化鈣),然後再通入二氧化碳碳化石灰乳生成碳酸鈣沉澱,最後經脫水、乾燥和粉碎而製得。
  • 日研究團隊發現日南部海溝板塊形變 推測或發生地震
    圖為日本海上保安廳研究團隊發布的日本南部海溝地理位置示意圖【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讀賣新聞》5月24日報導,日本海上保安廳研究團隊在地震發生機率較大的日本南部海溝,發現了容易引發地震的板塊形變,並在英國科學雜誌《Nature》上發表了該研究成果。
  • 北科大重要發現,顛覆經典馬氏體相變理論!15.2%超高彈性形變
    北京科技大學王沿東教授團隊近期發現「超臨界彈性」現象,並在此基礎上成功製備無滯後的超彈性金屬,在室溫下具有高達15.2%零滯後彈性形變,最高超彈應力達1.5 GPa。這一發現顛覆了制約金屬材料獲得無滯後超高彈性的經典馬氏體相變理論,具有重要的理論科學與工程應用價值。
  • 科學家發現相變溫度及剛性調控脂質體藥物載體克服生理屏障的機制
    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以Temperature and rigidity mediated rapid transport of lipid nanovesicles in hydrogels 為題,在線報導了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和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
  • 碳酸鈣、玻纖、滑石粉填充改性聚丙烯,效果如何?
    其中力學性能測試實驗和收縮率測試實驗使用的材料配方為:在 PP1100N 中分別加入 20 %的滑石粉/玻璃纖維/碳酸鈣,及適量的抗氧劑、潤滑劑和相容劑;阻燃性能測試實驗中用的材料配方為:在 PP1100N+18 %十溴二苯乙烷+6 %三氧化二銻中分別加入 20 %的滑石粉/玻璃纖維/碳酸鈣,及適量的抗氧劑、潤滑劑和相容劑。
  • 最新研究發現:冥王星神秘的「心」形地形,可能有一個奇怪的作用
    【ALENG 自媒體】2月6日午間自媒體專稿,儘管早在2006年,冥王星就被開除出太陽系9大行星之列,但是直到2015年7月,天文學家才第一次看清楚了這個位於遙遠地帶的神秘天體,作為這次發現的一個結果,冥王星上一個巨大的「心」形地形,引起了天文學家的極大興趣,因為在冥王星崎嶇不平的表面上
  • 碳酸鈣在六大下遊產業中的應用
    碳酸鈣被廣泛應用於橡膠、塑料、塗料、造紙、油墨、膠黏劑、密封膠等行業,還可應用於牙膏、食品、醫藥、詞料、建材、化纖等行業。今天小編主要講一下,碳酸鈣在下遊產業中的應用。    碳酸鈣在造紙業的應用    在造紙工業使用碳酸鈣,可使紙張亮度好、結構堅實、利書寫、塗布均勻、摩擦度低、易排溼以及易乾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