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鈣家族迎第三成員:科學家與新碳酸鈣不期而遇

2021-01-19 中華網

碳酸鈣是自然界中最廣泛存在的礦物之一,存在於白堊、石灰巖、大理石等巖石內,也是動物骨骼或外殼的主要成分。CaCO3是許多工業生產過程中的重要原料,在全球碳循環過程中起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個多世紀以來,已知的CaCO3隻有三種無水晶相——方解石、文石和球霰石,以及兩種含水晶相——一水碳酸鈣(CaCO3·1H2O)和六水碳酸鈣(CaCO3·6H2O)。除了以晶體形式存在之外,CaCO3也以多種不同結構和含水量的無定形狀態存在,稱為無定形碳酸鈣。

1月25日,武漢理工大學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鄒朝勇在《科學》發表報告稱,他們研究鎂離子在無定形碳酸鈣結晶過程中的作用時,意外發現了一種新型含水碳酸鈣晶相——半水碳酸鈣(CaCO3·1?2H2O),為碳酸鈣家族迎來了第三個「家庭成員」水合晶體相。

出人意料 發現碳酸鈣新晶相

近年來,許多生物體內發現了熱力學不穩定的無定形碳酸鈣(ACC),既往研究表明,ACC在碳酸鈣生物礦物的形成過程中起重要作用。例如,在海洋軟體動物的外殼及珊瑚礁的形成過程中發現了ACC的存在。

「因此,在離子溶液晶體的成核和生長機理領域,ACC作為一種重要的模型被廣泛研究。然而,ACC的形成機理、穩定性,及其作為前驅體在結晶轉化過程中的作用機制仍不清楚。」鄒朝勇向《中國科學報》介紹。

然而,鄒朝勇等人在研究鎂離子對ACC的形成和結晶轉化過程的影響時,卻意外發現了一種新型含水碳酸鈣晶相——半水碳酸鈣。

半水碳酸鈣由直徑約為200nm、長度約為5μm的針狀晶體組成,其紅外、拉曼光譜以及高分辨X射線粉末衍射圖譜與目前所有已知的碳酸鈣物相均不相同。其中最突出的特點是CO3基團的對稱振動模式所對應的拉曼峰在1102cm-1,顯著高於其他碳酸鈣物相。

半水碳酸鈣的形貌和結構表徵。(A)掃描電子顯微圖、(B)透射電子顯微圖、(C)紅外光譜、(D)拉曼光譜、(E)高分辨X射線粉末衍射圖譜。(圖片來源於論文)

揭開面紗 新型碳酸鈣由此得來

通過對半水碳酸鈣的形成和轉化過程進行系統性研究,研究人員發現半水碳酸鈣是以約含1個水分子的ACC為前驅體,在特定的鎂離子濃度條件下失水結晶轉化形成。

研究人員利用自動電位滴定儀,實時監測溶液內的化學變化,觀測離子濃度和pH值,捕捉反應的中間狀態,發現半水碳酸鈣的形成條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室溫條件下,ACC作為反應前驅體,溶液中鎂離子與鈣離子的摩爾比需達到4~6,且pH值約為11。

鄒朝勇表示,在這樣的條件下,半水碳酸鈣才能形成。「有意思的是,反應條件中,Mg2+/Ca2+摩爾比與目前海水中的Mg2+/Ca2+摩爾比相近(海水中約為5.2)。這表示,半水碳酸鈣很有可能存在於自然界中。」鄒朝勇說。

然而,半水碳酸鈣處於亞穩態,能否穩定存在取決於外部環境條件。在水溶液中,半水碳酸鈣會重新吸水轉化為含有1個水分子的一水碳酸鈣晶體;潮溼環境中,半水碳酸鈣在兩三天內即可轉化;乾燥環境中,半水碳酸鈣可以穩定存在半年以上。

對此,浙江大學化學系教授唐睿康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表示,正如文章指出,半水碳酸鈣形成的特定條件與生物自然界的環境條件很接近,因而,半水碳酸鈣的發現或有助於揭示自然界中碳酸鈣的演變過程。

「此外,這也啟示我們需要重新審視實驗室模型的合理性。」唐睿康說。

意義非凡 拓寬碳酸鈣新視界

正如研究人員所說,雖然半水碳酸鈣目前只在實驗室內被發現,但由於其溫和的合成條件,這種晶體也很有可能存在於自然界或一些工業生產過程中。

「因此,該研究不僅拓寬了我們對碳酸鈣家族的認識,同時也展示了不穩定的無定形前驅體在形成新材料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這對生物礦化、地質學和工業生產等方面都有重要意義。」鄒朝勇告訴記者。

對此,唐睿康認為,這種全新的碳酸鈣晶相是碳酸鈣相變轉化的一個中間過程。該中間態的發現,有助於進一步理解生物礦化中ACC的結構演變過程,有利於研究過程中更好地控制物質演變。

相關焦點

  • 科學家與新型碳酸鈣「不期而遇」—新聞—科學網
    一個多世紀以來,已知的CaCO3隻有三種無水晶相——方解石、文石和球霰石,以及兩種含水晶相——一水碳酸鈣(CaCO3·1H2O)和六水碳酸鈣(CaCO3·6H2O)。除了以晶體形式存在之外,CaCO3也以多種不同結構和含水量的無定形狀態存在,稱為無定形碳酸鈣。
  • 科學家意外發現海綿狀的碳酸鈣
    最近,研究人員在製作除冰劑時意外獲得了一種海綿狀的碳酸鈣。碳酸鈣粉最近,《物質》的一項研究發現了一種海綿狀的碳酸鈣,儘管大多數形式的碳酸鈣是硬礦物,但這種新形式不僅很軟還具有吸水性。研究人員在製作除冰劑時意外獲得了該形式的碳酸鈣,當研究者將磨碎的貽貝殼和醋酸結合在一起一段時間後,就會出現白色海綿狀物質,經過分析,研究者確定了這種海綿狀物質的成分是方解石(碳酸鈣的一種)。研究推測,這種材料是由沒有與醋酸完全反應的多餘的碳酸鈣形成的,目前正計劃進一步測試其吸附其他物質的能力。
  • 你了解碳酸鈣嗎?
    在燒鹼(NaOH)的生產過程中,可得到副產品輕質碳酸鈣。即在純鹼水溶液中加入消石灰,即可生成碳酸鈣沉澱,並同時得到燒鹼水溶液,最後碳酸鈣沉澱經脫水、乾燥和粉碎便製得輕質碳酸鈣。其化學反應過程如下:活性碳酸鈣又稱改性碳酸鈣、表面處理碳酸鈣、膠質碳酸鈣或白豔華,由於活性碳酸鈣都具有一定程度的補強作用,因此,習慣上把活性碳酸鈣稱之為改性碳酸鈣。活性鈣具有粒徑小、吸油值低、分散性好、能補強等特點。
  • 碳酸鈣的特性和改性作用
    碳酸鈣是一種無味、無臭的白色固體狀無機化合物。又名灰石、石灰石、石粉。天然碳酸鈣存在於方解石、冰洲石、文石等礦物中;也存在於大理巖、漢白玉、石灰巖、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石灰華、白堊土等巖石中;亦存在於動物骨骼或外殼。
  • 浙大這塊碳酸鈣晶體,登上《自然》雜誌
    浙江大學化學系教授唐睿康團隊的一項最新成果,可以迅速在實驗室裡得到釐米尺寸的碳酸鈣晶體大塊材料,並且這些碳酸鈣的製備過程有很強的可塑性,可以像做塑料一樣按照模具形狀長成各式模樣。用這種全新方法做出來的材料具有結構連續、完全緻密的特點,在3D列印和物質修復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10月17日,這項研究刊登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上。
  • 浙大學者最新發現:碳酸鈣變「形」記
    最終結果是,幾個碳酸根離子剛和幾個鈣離子形成一個「短鏈」,三乙胺就上來「封」在碳酸根離子的一端,讓它無法再與下一個鈣離子結合——於是, 溶液中充滿了被三乙胺「封」住的碳酸鈣「短鏈」,科學家將其稱為「寡聚體」。
  • 碳酸鈣在六大下遊產業中的應用
    碳酸鈣被廣泛應用於橡膠、塑料、塗料、造紙、油墨、膠黏劑、密封膠等行業,還可應用於牙膏、食品、醫藥、詞料、建材、化纖等行業。今天小編主要講一下,碳酸鈣在下遊產業中的應用。    碳酸鈣在造紙業的應用    在造紙工業使用碳酸鈣,可使紙張亮度好、結構堅實、利書寫、塗布均勻、摩擦度低、易排溼以及易乾燥等。
  • 碳酸鈣和滑石粉的一些知識,很實用!
    重質碳酸鈣簡稱重鈣,英文簡稱為GCC。是用機械方法直接粉碎天然的方解石、石灰石、白堊、貝殼等而製得。由於重質碳酸鈣的沉降體積比輕質碳酸鈣的沉降體積小,所以稱之為重質碳酸鈣。 輕質碳酸鈣簡稱輕鈣又稱沉澱碳酸鈣,英文簡稱為PCC,是將石灰石等原料段燒生成石灰(主要成分為氧化鈣)和二氧化碳,再加水消化石灰生成石灰乳(主要成分為氫氧化鈣),然後再通入二氧化碳碳化石灰乳生成碳酸鈣沉澱,最後經脫水、乾燥和粉碎而製得。
  • 如何快速獲取石灰石中碳酸鈣含量數據?
    微粉網訊:大家都知道,石灰石、大理石等物質中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鈣(CaCO3)和二氧化矽(SiO2)等物質。
  • 碳酸鈣粉體加工工程措施
    碳酸鈣粉體生產企業大多採取幹法生產工藝,除少數大型企業擁有現代化的生產車間,利用自動化水平較高的設備外,大部分粉體生產企業的生產布局、工藝、設備、設施較落後,粉塵等職業危害較嚴重。其中對作業人員職業健康影響較大的典型工序有礦石粗破碎環節、磨粉環節、裝包環節、裝車環節等。
  • 邳州1000目輕質碳酸鈣哪家好
    碳酸鈣添加於電纜料中有一定的絕緣作用,碳酸鈣的添加可以提高某些製品的電鍍性能、印刷性能。微細或超細的碳酸鈣添加在聚氯乙烯(PVC)中,有一定的阻燃作用。碳酸鈣是一種無機化合物,是石灰巖石(簡稱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其分子式為CaCO3,相對分子質量為100.09。其中氧化鈣(CaO)佔56.03%,二氧化碳(CO2)佔43.97%。
  • 偶聯劑改性碳酸鈣工藝、設備與適用範圍
    用於碳酸鈣表面改性的偶聯劑主要是鈦酸酯和鋁酸酯偶聯劑,或者是複合偶聯劑。經偶聯劑處理後的碳酸鈣(包括輕質碳酸鈣和重質碳酸鈣),除了用作硬質的聚氯乙烯的功能填料外,還廣泛用做膠粘劑、油墨、塗料等的填料和顏料。
  • 淺析PP材料加入碳酸鈣的優缺點
    碳酸鈣是目前最常用的無機粉狀填料。高溫下不能使之發生熱分解及變色,碳酸鈣容易製成不同的粒度,填充的塑料複合材料耐衝擊性能較好。PP材料加入碳酸鈣是最常用的PP改性方式之一,接下來小編帶大家看一下PP材料加入碳酸鈣的優缺點。
  • 地質地球所得出碳酸鈣的高溫高壓相圖
    計算礦物學預測,碳酸鈣與碳酸鎂成分的高壓(介穩)相有十餘種之多,其中碳酸鈣的晶型變化尤為豐富,在其文石相(aragonite)與後文石相(post-aragonite)之間有可能穩定存在單斜結構的新相,而在後文石相之後應當也有單斜結構的高壓相穩定存在,最近的高溫高壓實驗接連證實了這些新的高壓相。依據這些新結果,人們推測碳酸鈣在下地幔底部也許能夠「抵禦」分解、熔融與反應,從而長期穩定存在。
  • 硬脂酸在納米碳酸鈣表面改性中的應用
    隨著納米碳酸鈣使用量的增大,這些缺陷更加明顯,過量的填充會使得材料無法使用。 1、硬脂酸包覆改性納米碳酸鈣的機理 近幾年,用硬脂酸包覆改性納米碳酸鈣的研究也層出不窮。 Chen yijian等探究了在空氣-水界面的硬脂酸(SA)單分子層碳酸鈣晶體的形成過程。
  • 安徽省質監局抽查:碳酸鈣產品10%不合格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安徽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近日通報2016年碳酸鈣產品 質量省級監督抽查結果,在安徽省內2個地區抽取了40組樣品,不合格4組,不合格率為10%。其中,普通工業沉澱碳酸鈣8組,合格8組,合格率為100%;重質碳酸鈣29組,合格26組,合格率為89.7%;其他碳酸鈣3組,合格2組,合格率66.6%。
  • 贛州1250目活性碳酸鈣價格實惠
    贛州1250目活性碳酸鈣價格實惠碳酸鈣(CaCO?)是一種無機化合物,俗稱:灰石、石灰石、石粉、大理石等。碳酸鈣呈中性,基本上不溶於水,溶於。它是地球上常見物質之一,存在於霰石、方解石、白堊、石灰巖、大理石、石灰華等巖石內,亦為動物骨骼或外殼的主要成分。碳酸鈣也是重要的建築材料,工業上用途甚廣。
  • 多孔碳酸鈣都有哪些高端應用領域?
    利用多孔碳酸鈣作為載體,不但能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同時它還能直接作為藥物應用於補鈣、抑制胃酸等。因此,近年來,國內外將多孔碳酸鈣應用於藥物傳輸的研究也越來越多。    李亮等主要採用模板劑法等方法,在室溫條件下製備得到了諸如球形、方形、花瓣形等不同納米結構的多孔碳酸鈣,並將其用於裝載不同的藥物。
  • 滑石粉和碳酸鈣在改性中的區別
    滑石粉和碳酸鈣都用於填充,目的是:1,增加尺寸穩定性(也就是收縮降低),2,增加材料的剛度,3,增加材料的耐熱性能,4,降低材料成本等幾個方面。滑石粉和碳酸鈣一樣有粒度的區分,一般是300目,600目,800目,1250目和2500目,當然,還有更細的,而一般用在塑料裡面可以選取800目和1250目這兩個,這樣可以使性能/價格比最高。 關於滑石粉和碳酸鈣的區別使用:1,滑石粉形狀是片狀,所以具有更高的剛度,尺寸穩定性和耐熱溫度,增強效果好。
  • 多孔碳酸鈣製備技術及最新研究進展
    WANG等則以PSS為模板製備的多孔碳酸鈣微粒分散均勻、表面光滑且粒徑大小分布窄(4~6μm)。以大分子或聚合物作為模板製備的碳酸鈣微粒以球霰石晶型居多。    (2)硬模板法    與軟模板劑不同,硬模板劑常用生物組織作為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