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在你的世界裡有沒有被別人發過「好人卡」。佛系當橫的時代,我們總是明明想要拒絕,卻脫口而出:「我都可以,隨意就好」。明明很是不開心卻依然保持很開心的樣子;明明有自己的想法卻跟隨朋友的選擇;明明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卻依然答應幫別人的忙。假若以上提到的這些行為習慣成為了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那麼很有可能你已經患上了「好人綜合症」。
——有位朋友就經常是這樣的,明明覺得這個餐廳的食物不好吃,可每當朋友邀他去然後詢問他意見的時候,他總會下意識的因為怕麻煩說「無所謂,我都可以」。
他這樣的思維總是讓我不能理解,但事實上,現實生活中,和他有一樣想法的人還有很多,甚至你我他,大家都在生活中是這樣做的。我們總是不懂拒絕,不知道怎樣說不,害怕傷害朋友間的情感。所以自然而言的就把「你喜歡就好,我無所謂」變成了一種生活和社交的常態。有意識的犧牲自己的利益去幫助別人,這是一種優秀而高尚的品格,但不計代價、不分善惡地去幫助別人,因為怕被別人討厭而無原則地去幫助別人,那就不是高尚,而是迎合,是討好,是一種缺乏自信心與喪失自我的病態了!
的確,好人總是受歡迎的,但「好」到沒有底線,好到沒有原則,好到喪失自我,就太過了。或許很多好人雖然疲憊,但同樣是快樂的,但這樣的快樂真的是我們的追求嗎?
在現代漢語中,「品行好,對他人沒有侵犯思想和侵害行動的人」被定義為「好人」;「積久養成的生活方式」被定義為「習慣」。這兩個詞分開來可能沒什麼,但當被連在一起的時候卻會產生巨大的連鎖反應。習慣了當好人,習慣了委屈自己,這就像是酗酒成性,並不是什麼好事,而是一種病。而最好的根治方法就是珍愛自己,相信自己,不再盲目的當「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