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的性格與文化基因都因這十三本書而影響

2020-12-05 翔哥文史趣談

【經典今享系列第24篇】

你我皆炎黃子孫,不論你是英語說的多順溜,還是早已經不是中國國籍。

在疫情施虐面前,英美等人民都認為你是中國人!

呵呵,我想其他時候,沒見這麼統一過!

說起我泱泱中華文化與民族性格,網絡上有讚譽者,有詆毀者。

筆者想要說的是:

沒有任何一種文化或者民族性格就是絕對優秀,或者絕對錯誤的。

談論任何一種文化,一種制度等等都要放到一定的歷史背景下,在當時的角度去考慮和分析。

無論怎樣,

不可否認的是:

中華民族的性格與文化,是儒釋道三家相互融合影響的結果。

十三本書,指的是十三部「經」。

佛家也有《十三經》的說法,筆者今天只談談對炎黃子孫影響最大的十三本書:儒家《十三經》

我還要說的是:

儒家文化,90%的是精華。

網絡的一些噴子們就聽到幾句皮毛,什麼「君要臣死成不得不死」啊,什麼「三從四德」啊之類的,就把儒家文化罵得一文不值,簡直糟粕。我覺得還是有些欠妥的!

另外,不是什麼書都可以成為「經」的。那是至高無上的!比如,中國本土佛教裡只有六祖慧能寫的《六祖壇經》才能稱的上「經」。

這就像是「主義」一樣,只有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才稱「主義」。毛主席還比較謙虛,只同意把自己的著作叫做「思想」

《十三經》,是在歷史不斷的發展與演變中初步形成的。直到南宋,基本確定形成了十三部儒家經典。

它們分別是:

《詩經》、《尚書》、《周禮》、《儀禮》、《禮記》、《易經》、《左傳》、《公羊傳》、《榖梁傳》、《論語》、《爾雅》、《孝經》、《孟子》。

其形成過程為:

漢代立《詩》、《書》、《易》、《儀禮》、《春秋》於學官,為五經;

唐代加《周禮》、《禮記》,並將《春秋》分為《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為九經;

至唐開成年間刻石國子學,又加《孝經》、《論語》、《爾雅》為十二經;

南宋復增《孟子》;

因有十三經之稱。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十三經》:

〓《易經》

玄妙而神秘

《易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一部奇書,是儒家重要經典之一。

《易經》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源頭,也是人類文化史上璀璨奪目的華章。

〓《尚書》

上古祖先的聲音

《尚書》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部史書,記錄了從堯、虞、舜到春秋秦穆公的歷史,以及天文、地理、哲學、教育、刑法和典章制度等。

〓《周禮》

來自遠古的理想

《周禮》是中國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官制典籍。

《周禮》涉及的內容十分豐富,所載之禮,其體系最為系統。

〓《禮記》

大同之治的理想

《禮記》是秦漢以前禮儀文化的論著彙編。反映了儒家的政治、哲學、倫理思想。

〓《儀禮》

貫穿生死的人生

《儀禮》是古代禮儀制度的彙編。在儒家「三禮」中,《儀禮》成書最早,而且最先取得經的地位,是禮的本經。

〓《詩經》

溫柔敦厚如你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代表了從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約600年間的詩歌創作。

〓《左傳》

重人事輕天命

相傳春秋末年,左丘明為解釋《春秋》而作《左傳》。

《左傳》敘事直言不諱,揭示事情真實面貌,主張重人事,輕天命,提出「社稷無常奉,君臣無常位」的進步歷史觀。

〓《公羊傳》

嚮往大一統

《公羊傳》相傳為戰國初期公羊高著,主張「撥亂反正」、「大義滅親」和對亂臣賊子的無情鎮壓,為強化中央集權和「大一統」服務。

〓《穀梁傳》

以民為本

《穀梁傳》具有強烈的「民本」思想,對統治者愛民、殘民的行為給與了明確的褒貶。

〓《論語》

儒學的精華和源頭

《論語》是儒家學說的精華和源頭,內容涉及很廣:哲學、政治、教育、文學、藝術、立身處世之道等。

〓《孝經》

以孝治天下

《孝經》認為「孝」是人類社會共同遵守的道德規範,並將「孝親」與「忠君」聯繫起來,使之具有維護社會、化民成俗的政治功能,成為「以孝治天下」的理論依據。

〓《爾雅》

解讀先人之語

《爾雅》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訓詁彙編。《爾雅》不僅對語言起到了規範作用,還包含了廣博的百科知識,為後人研究先秦提供了重要史料。

〓《孟子》

堅信人性本善

《孟子》是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其思想深刻豐富,主張性善和仁政,反對暴政和嗜殺,具有鮮明的民本思想和人性意識。

歷史的車輪是滾滾向前的,但歷史從來都不是無根之本的。

尤其對於我們當今的社會,

物質文明相對極度豐富,精神文明卻相對倒退。

很多人,都會在心裡說著罵那,須不知,我們都是其中一員。

這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去影響!

大家看到上面的儒家《十三經》的簡單介紹,應該也簡單了解其中很多很多都是精華,都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借鑑的。

擦亮你的雙眼,去其糟粕,好好領悟,相信你的境界自然不再膚淺!

相關焦點

  • 基因與命運:什麼在影響我們的信念、行為和生活
    消除基因本質主義偏見,提高基因素養,從這本書開始。   【作者簡介】   史蒂芬·J.幾個世紀以後,古羅馬醫生蓋倫對這4種體液的深遠影響進行了詳細闡述,提出了人的性格特徵也是由這4種體液的平衡關係決定的。直率、外向的人體內血液過剩,而過量的黑膽汁使人消沉、擅長分析。
  • 學者:當代中國人為何「崇狼」 要反省文化性格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導,浙江省文學學會會長廖可斌  廖可斌談民族文化性格塑造——  德性·理性·血性  我想從《狼圖騰》這本書說起。  自從這本書出版以後,社會興起一股「崇狼熱」。之所以有這股熱潮,我想有三個原因:首先是近代以來中國落後挨打的慘痛記憶;其次是因趕超式發展和全球化而激化的當代國家之間、地區之間、單位企業之間以至個人之間的劇烈競爭;第三是現代環保觀念普及,人們意識到狼是生物鏈中的重要一環,從而徹底改變了對它的態度。
  • 人體的秘密:遺傳基因對人類性格的影響?
    他們指出,那些富有冒險精神和容易興奮的人,其大腦中的D4DR基因,比起那些較為冷漠和沉默的人來講,結構更長。以色列研究小組對124個志願者進行了問卷式調查,美國對315個志願者進行了問卷式調查。他們向被調查者詢問了諸如「有時你是否出自興奮和衝動去幹某件事」等問題,並得出結論,D4DR較長的人在追求新奇上,要比D4DR基因較短的人高出一個等級。
  • 阿來:我等這本書等了十年
    他說,「這是我最愛的一部小說,我等這本書等了十年。」(小標題)十年醞釀草地:您是怎樣開始創作這本小說的?阿來:汶川地震十周年紀念日那天,我動筆寫這部小說。那個時候我人在成都,本來在寫另外一本書。下午兩點二十八分,全城的警報一拉響,我坐在桌子前,突然一下子淚如雨下。
  • 認識大腦必看的5本書!
    下面推薦這5本書籍,以不同的角度認識大腦,讓我欲罷不能。而且這5本書,都非常新,有些甚至還沒有豆瓣評分,但是內容卻非常有價值,絕對不會浪費你寶貴的閱讀時間。本書副標題:揭秘最具人性的大腦區域大腦讓人類區別於其他生物,賦予我們力量,是縮小的宇宙、未被探索的最後一塊領域。 人為什麼稱為人,你為什麼又是獨一無二的你,這本書會告訴你!
  • 基因決定「我愛你」
    兩個人前期相處會不會來電取決於性吸引力,也就是荷爾蒙,而對方的荷爾蒙能夠讓你著迷,則在於他體內的基因與你存在很大的差異性,也就是表示你們的結合利於基因優化(這也是為什麼會有「混血兒比較聰明」這個說法的原因),這也解釋了為何人和人之間審美不同,而有的人只鍾情於某一類的異性,似乎像是談過的每一任都有前一任的影子。
  • 「基因編輯」刷屏了,基因對我們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普通大眾對此了解甚少,基因又與每個人密切相連。透過基因,解讀數十萬年的人類歷史,了解從先祖那裡遺傳的DNA,帶給自己性格、相貌、智商、遺傳疾病、血統等的深遠影響,《基因中的人類簡史》這本書正好填補了這項認知空白。
  • 夫妻中誰的基因影響了寶寶的品貌、身高、智力和性格?
    經常有寶媽詢問,寶寶在遺傳基因方面有沒有什麼規律?到底夫妻當中誰的基因對孩子影響更大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還是要從科學的角度分析基因遺傳的規律來解答。第一個問題:寶寶的性別是誰決定的?決定人類性別的基因只存在於精子當中,若X性染色體的精子與卵子結緣,則生女;若是Y性染色體的精子與卵子結合,則生男。所以說寶寶的性別是父親決定的哦。第二個問題:寶寶的身高是誰決定的?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通過統計學來完成的,孩子的身高有70%是受到父母遺傳影響的,30%是後天綜合因素影響。那麼這70%的遺傳影響當中,父母各佔一半。
  • 基因表達如何影響性格,3種模仿策略讓寶寶更聰明,望周知
    01性格是一種基因表達。那麼孩子的性格又是什麼呢?基因對人身心成長、發育的影響既複雜又獨特。對此,我們將進行深入而必要的探討,在探討之前,先做一個總結:先天的基因和後天的環境共同決定了基因表達。父母的情緒就是孩子的性格。而主導這一切的就孩子的學習方式——模仿。
  • 十三機兵防衛圈點評 你想的科幻元素這裡都有
    這些元素在《十三機兵防衛圈》中都有出現,一起來看看吧。比如鞍部十郎篇和藥師寺惠篇所佔篇幅較大,尤其是鞍部十郎篇,在線索設置、劇情反轉、劇情分支豐富程度上都極為出色。而某些角色,則會出現進度從50%直接跳到100%的情況,並未因十五名主角而平均分配劇情比重。這一取捨,從根本上保證了《十三機兵防衛圈》出色的劇本質量。其次,編劇儘量避免了因多線敘事導致劇透。
  • 一篇影響深遠的好文:史前中國的文化基因
    在千百年的歷史進程中,基因會產生變化,最終影響到當下的存在。這是一個極為賺錢的行當,有了錢,就可以讓子女受到更好的教育。同時商業活動中接觸到的人與信息更加豐富,相互激發,於是猶太人就變得更為聰明。因為所謂聰明都是適應與學習的產物,是歷史過程中機會與磨鍊的結果。 正基於此,我想追溯部分中國文化基因的史前淵源。文化基因是個模糊的概念,它是在文化與生物過程中長期相互作用的產物。
  • 推薦你看這幾本書
    這讓我想起之前的一個項目,過於理想化,雖然大家很有幹勁,卻越做越糟糕。由於沒有充分考慮到成本與收益之間的平衡,再加上行業意外的發生,最後徹底失敗。更近一點的,就是我們經常遇到的兩種老闆:只談情懷不談工資的,對員工沒有要求的,都需要遠離。《別做正常的傻瓜》這本書,讓我對複雜環境擁有了更理性的判斷,去走一條順勢而行、有把握的道路。
  • 你覺得不幸福可能是因為讀書少!看完這5本書,改變你的一生
    可是此時此刻我們也可以反問自己一句,曾經的你不讀書,你成功了嗎?既然我們沒有成功,不妨從讀書開始改變自己。《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一書其實講的就是一個落魄的上班族通過讀書成功逆襲的故事。也許你認為讀幾本書就能成功實在是天方夜譚,我也同意你的觀點,可如果是一個月十本,一年一百本書呢?
  • 自然科學探索,看這10本書,會豁然開朗!
    有趣易懂的科普書籍,都是各自領域的巔峰之作!科普類讀物讓人既能一窺科學世界的美麗,又避免了大量枯燥的文字敘述。推薦書小編這回選的10本科普書,讓你在愉悅的閱讀體驗中樂享知識的美好,能幫你啟發心智,開闊視野,同時又能給生活增添樂趣。
  • 外向性格一定比內向性格優秀嗎?乾康基因告訴你!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性格內向和性格外向的人之間哪個更有優勢呢?哪一種性格更好呢?這兩種截然不同個性的觀點,是由瑞士心理學家卡爾·榮格首次提出,並由英國心理學家漢斯·艾森克進行了更詳細的解釋。外向的人由於興奮覺醒的程度很低,所以需要做更令人興奮激動的事情來使自己得到滿足。
  • 「紅、黃、藍、綠」性格色彩將影響你的一生
    >因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所以是被生活推著走;因為不知道個人關係的運作規則,所以總是重複舊模式;因為知道性格哪點阻礙自己,一直死磕下去,卻還是一成不變……不了解自己,哪裡都是迷宮;真正的人生,是從認識自己開始的
  • 這7本書,讓你一下子就愛上詩歌
    華爾街英語也刊登了這樣一篇文章:我為什麼讀詩的故事。作者認為:詩歌詞能讓讀者更好地理解文化以及一個人所賦有的感情和我們對一個時代的感受。因此,精讀君在此向讀者們推薦7本關於詩的書,願能讓讀友們在這喧囂的城市裡,繁忙的工作中,靜靜並細細地品味那來自文字的優美與情感的沉澱。
  • 性格決定命運,而影響孩子「性格秘密」的卻是父母,別不以為然!
    一個人的命運往往決定在自己的手上,而命運更大多數是取決於性格,性格的好壞可以進行性的決定自己的命運,因為有好的性格可以讓自己在各個方面都會變得非常的有優勢,而一個不好的性格,可能會讓你的人生步步坎坷,那麼既然性格決定命運,但是誰又會知道影響孩子性格最大的竟然是父母。
  • 《未來簡史》:這本書將徹底顛覆你的思考模式
    如果你同我一樣,希望撥開重重迷霧,對這個世界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請一定不要錯過這本書——《未來簡史》。一、薦書理由1、本書的作者,擁有極為廣博的知識,站在高處,俯視全局,旁徵博引,帶領你了解人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這本書中既有你只聞其名不知其詳的歷史資料,也有最新的生物、物理、計算機等科技的發展。
  • 據說高情商的人都讀過這20本書
    《自私的基因》理察道金斯 著中信出版社2012年9月【你有點兒自私】雖然大公無私聽起來高尚,但自私才是人的天性。因為自然選擇的基本單位是基因,所以當基因為了自己的利益作妖的時候,你多半會吃相難看。這兩種東西,在你照過鏡子之後,心裡應該已經有了一些數了吧。雖然沒有辦法一見鍾情,但是讓別人只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就記住你還是很容易的。在這浪漫的BGM背後,是滿滿的套路,成本不高,卻十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