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今享系列第24篇】
你我皆炎黃子孫,不論你是英語說的多順溜,還是早已經不是中國國籍。
在疫情施虐面前,英美等人民都認為你是中國人!
呵呵,我想其他時候,沒見這麼統一過!
說起我泱泱中華文化與民族性格,網絡上有讚譽者,有詆毀者。
筆者想要說的是:
沒有任何一種文化或者民族性格就是絕對優秀,或者絕對錯誤的。
談論任何一種文化,一種制度等等都要放到一定的歷史背景下,在當時的角度去考慮和分析。
無論怎樣,
不可否認的是:
中華民族的性格與文化,是儒釋道三家相互融合影響的結果。
十三本書,指的是十三部「經」。
佛家也有《十三經》的說法,筆者今天只談談對炎黃子孫影響最大的十三本書:儒家《十三經》。
我還要說的是:
儒家文化,90%的是精華。
網絡的一些噴子們就聽到幾句皮毛,什麼「君要臣死成不得不死」啊,什麼「三從四德」啊之類的,就把儒家文化罵得一文不值,簡直糟粕。我覺得還是有些欠妥的!
另外,不是什麼書都可以成為「經」的。那是至高無上的!比如,中國本土佛教裡只有六祖慧能寫的《六祖壇經》才能稱的上「經」。
這就像是「主義」一樣,只有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才稱「主義」。毛主席還比較謙虛,只同意把自己的著作叫做「思想」。
《十三經》,是在歷史不斷的發展與演變中初步形成的。直到南宋,基本確定形成了十三部儒家經典。
它們分別是:
《詩經》、《尚書》、《周禮》、《儀禮》、《禮記》、《易經》、《左傳》、《公羊傳》、《榖梁傳》、《論語》、《爾雅》、《孝經》、《孟子》。
其形成過程為:
漢代立《詩》、《書》、《易》、《儀禮》、《春秋》於學官,為五經;
唐代加《周禮》、《禮記》,並將《春秋》分為《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為九經;
至唐開成年間刻石國子學,又加《孝經》、《論語》、《爾雅》為十二經;
南宋復增《孟子》;
因有十三經之稱。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十三經》:
〓《易經》
玄妙而神秘
《易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一部奇書,是儒家重要經典之一。
《易經》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源頭,也是人類文化史上璀璨奪目的華章。
〓《尚書》
上古祖先的聲音
《尚書》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部史書,記錄了從堯、虞、舜到春秋秦穆公的歷史,以及天文、地理、哲學、教育、刑法和典章制度等。
〓《周禮》
來自遠古的理想
《周禮》是中國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官制典籍。
《周禮》涉及的內容十分豐富,所載之禮,其體系最為系統。
〓《禮記》
大同之治的理想
《禮記》是秦漢以前禮儀文化的論著彙編。反映了儒家的政治、哲學、倫理思想。
〓《儀禮》
貫穿生死的人生
《儀禮》是古代禮儀制度的彙編。在儒家「三禮」中,《儀禮》成書最早,而且最先取得經的地位,是禮的本經。
〓《詩經》
溫柔敦厚如你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代表了從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約600年間的詩歌創作。
〓《左傳》
重人事輕天命
相傳春秋末年,左丘明為解釋《春秋》而作《左傳》。
《左傳》敘事直言不諱,揭示事情真實面貌,主張重人事,輕天命,提出「社稷無常奉,君臣無常位」的進步歷史觀。
〓《公羊傳》
嚮往大一統
《公羊傳》相傳為戰國初期公羊高著,主張「撥亂反正」、「大義滅親」和對亂臣賊子的無情鎮壓,為強化中央集權和「大一統」服務。
〓《穀梁傳》
以民為本
《穀梁傳》具有強烈的「民本」思想,對統治者愛民、殘民的行為給與了明確的褒貶。
〓《論語》
儒學的精華和源頭
《論語》是儒家學說的精華和源頭,內容涉及很廣:哲學、政治、教育、文學、藝術、立身處世之道等。
〓《孝經》
以孝治天下
《孝經》認為「孝」是人類社會共同遵守的道德規範,並將「孝親」與「忠君」聯繫起來,使之具有維護社會、化民成俗的政治功能,成為「以孝治天下」的理論依據。
〓《爾雅》
解讀先人之語
《爾雅》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訓詁彙編。《爾雅》不僅對語言起到了規範作用,還包含了廣博的百科知識,為後人研究先秦提供了重要史料。
〓《孟子》
堅信人性本善
《孟子》是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其思想深刻豐富,主張性善和仁政,反對暴政和嗜殺,具有鮮明的民本思想和人性意識。
歷史的車輪是滾滾向前的,但歷史從來都不是無根之本的。
尤其對於我們當今的社會,
物質文明相對極度豐富,精神文明卻相對倒退。
很多人,都會在心裡說著罵那,須不知,我們都是其中一員。
這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去影響!
大家看到上面的儒家《十三經》的簡單介紹,應該也簡單了解其中很多很多都是精華,都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借鑑的。
擦亮你的雙眼,去其糟粕,好好領悟,相信你的境界自然不再膚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