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航天員在2022年進太空靠譜嗎?俄羅斯全程支援不怕失敗

2020-09-27 兵器前沿觀察

印度在航天技術領域有著相當不錯的水平,如今正在試圖進入載人航天領域,現在許多人在討論一個問題:印度航天員在2022年進太空,到底靠譜嗎?從目前的情況看,成功的機率還是非常大的,印度在航天技術領域的表現一直相當不錯,雖然進度並不是這麼想的那麼快,但是也絕對不能說慢成就也不能說低,在這個項目上已進行了大量的準備工作。

發射火箭

一些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印度的載人航天工程,得到了俄羅斯全程支援,在相關的許多方面都由俄羅斯提供幫忙,比如航天員的訓練工作就是在俄羅斯進行的,還有重要一點的就是印度不怕失敗,在科技領域,印度有百折不撓的特性。

如果要說點什麼的話,也許就是印度似乎沒有完全做好準備,在對外宣傳當中,印度將載人航天項目稱為制度開發,但是實際上在許多地方,還沒有真正做到放心大膽,比如:太空人需要的一些裝備方面,印度有點小心翼翼的。

受訓太空人

在前幾年,印度曾經展示過自己的國產太空衣,結果在2020年9月時,俄羅斯的航太空衣生產企業是需要對外宣布正在為印度生產羽絨服,多位印度太空人已經完成了身體測量,以便為他們定製專用的太空衣。此外,合同中規定了個人座椅和定製產品的生產,也就是說,印方為太空人幾乎訂製全套的俄制裝備。據稱這是根據2020年3月份,雙方籤訂的合同實施的。

飛船

這讓人奇怪了,印度已經自研國產太空衣了,為何還要找俄羅斯訂購?也許是信不過國產首飛需進口。印度在載人航天設備製造方面沒有真正的設計與製造經驗,即便搞出來了心裡也不靠譜,才試圖從其他朋友之處獲得支援,

國產太空衣

如果再仔細研究一下,印度的載人航天項目實際上獲得了許多國家的幫助,在各個方面都是依賴於別人,並不是完全依賴於自己,除了太空人的培訓以及裝備依賴於俄羅斯之外,還與法國進行聯繫,也試圖獲得一些專用裝備等,在太空人醫學等方面,法國已經實際上進行了合作關係。

載人飛船

為了保證載人航天項目的成功寧可多花點錢,也希望有獲得外部的支持,這個想法不錯,也是保證成功的一個好方法,也許只有以後才能夠真正換上自己的產品,這也許將是一個過程吧,千萬不要小看印度的成就,人家正在踏踏實實的進行前進。

相關焦點

  • 中國航天員在太空呆了一個月,然而印度網友不屑:人家美國呆了快12...
    當天,印度媒體《印度時報》就發表《經過最長時間的太空駐留後,中國航天員返回地面》一文。 文章稱,神十一的發射是中國在2022年建立永久性空間站的重要一步。而國際空間站將在2024年退役。屆時,中國是唯一擁有空間站的國家。
  • 印度計劃年底將美女機器人送入太空,2022年前將發射載人宇宙飛船
    先不要說這個能否2020年實現,其實印度早在1984年的時候,就在蘇聯的幫助下,乘坐蘇聯的宇宙飛船,將印度首位太空人Rakesh Sharma送入太空。然而由於計劃安排、技術難度及費用過高等原因,甚至有人質疑載人航天的政治意義更大而不存在切實的利益,因此印度擱置了這項計劃,轉而進行火星探索及太空機器人項目(印度計劃年底發射美女機器人上太空)。2012年的時候,一名叫做ISRO的官員曾私下說,印度2020年之前不會進行載人航天。
  • 印度正在與NASA就關鍵技術進行談判,載人飛船能夠按時升空嗎
    ,為了大選,突然宣布要在2022年印度獨立70周年載人航天,讓全世界大感意外。航天員印度航天局已經選派空軍飛行員到俄羅斯進行航天員訓練,但是,關鍵技術還沒有解決,由於疫情,載人航天任務可能會錯過莫迪設定的2022年8月的最後期限。
  • 印度要送機器人上太空:與俄機器人有「親緣關係」?
    中新網1月19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18日報導,俄羅斯駐印度大使尼古拉庫達舍夫表示,印度打算送上太空的人形機器人,與此前俄羅斯「費奧多爾」有「親緣關係」。據《印度報》早前報導,印度打算在載人發射前進行兩次無人發射任務,讓人形機器人代替太空人升空。這兩次無人發射可能會分別在2020和2021年進行。庫達舍夫指出:「我知道,印度航天計劃的主要部分,是為準備落實『加岡揚』(Gaganyaan)任務進行的無人飛行。飛船將搭載某個人形機器人。」
  • 為何美國、俄羅斯、中國探月是「走著進」,而印度要「躺著進」?
    隨著世界各國的經濟水平與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人類對地球外面的世界也非常好奇,最後經過不斷的嘗試與努力終於探測器登陸到了月球;而為何美國、俄羅斯、中國探月是「走著進」,而印度要「躺著進」?在建造月船二號期間俄羅斯提出可以幫助印度檢查並提出一些建議給印度的月船二號,不過印度人堅決說不會靠外界力量還是放棄了俄羅斯提出來的建議;隨後印度終於製造成功。
  • 詳細回顧一下印度登月探測器的失敗過程及原因
    2007年,印度與俄羅斯聯邦航天局籤訂合作協議,共同開發「月船2號」。探測器的設計早在2009年就已經完成,但發射日期一推再推:先是推遲到2013年1月,然後又推遲到2015年。而隨著俄羅斯的「福布斯-土壤號」火星探測器墜毀,俄羅斯的太空計劃顯著放緩,不能按期完成「月船2號」登陸器的製造。
  • 臨陣補課嗎?印度載人航天飛船發射倒計時,還在找法國尋求支援呢
    印度航天保持著相當不錯的水平,在國際上也是相當有名的,如今正在試圖挑戰高難強度,已經上馬了印度的載人航天項目,讓人奇怪的是,在2020年的時候,人們發現印度竟然還在尋求與法國進行載人航天技術領域的合作關係,不禁讓人想問,這是臨陣補課嗎?
  • 印度邁出重要一步,2年後將把人送上太空,全球第四指日可待
    ,由他們負責培訓的印度首批共4名太空人,目前正在該國的加加林航天員培訓中心接受相關的訓練。按照印度國家航空航天局在此前對外公布的規劃,他們共斥資1000億盧比(約合110億人民幣)推動的「加甘揚」(Gaganyaan)載人航天項目,將在2022年進行首次載人飛行任務。
  • 航天員分享太空傳奇 青島站仍將擔綱測控重任
    太空探索者協會第27屆年會9月10日在北京開幕,本屆年會主題為「合作:共圓人類航天夢」,共吸引來自中國、美國、俄羅斯等19個國家的90多位航天員參加。而他在太空中搖動的那一面五星紅旗則是地面上參與任務的人員每人一針一線繡制的一面十字繡國旗。    太空夫妻檔 空間飛行時間長達623天    在參加國家天文臺活動的四名航天員中,除了翟志剛,還有目前在役的瑞典首飛航天員阿爾內·克裡斯特·富格萊桑、俄羅斯航天員瓦列裡·柳明和維克託·薩維內赫。
  • 印度人:中國太空技術落後,印度全面領先,甚至比美國更強大
    但是這次長五B火箭成功創紀錄地首飛,卻被印度人看不起,並且聲稱印度遙遙領先,哪裡來的底氣?印度遙遙領先,真的假的?隨著這次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的升空,為中國載人空間站建設拉開序幕,並且根據規劃,我國將在2022年前後建立空間站,建成後將至少運營10年,在太空給自己安個家的這一點,印度已經做到了嗎?
  • 馬斯克開始賣機票 上太空嗎?寫遺囑那種
    之後創辦了Space X,開始做太空承運,賣太空機票。2004年投資特斯拉,開始賣電動車。2006年投資收購Solarcity賣太陽能系統。2016年先是創辦了Boring公司,主要是做隧道挖掘,提供隧道出行服務;之後又創辦了Neuralink公司,提供人腦硬體植入服務,現在主要是為了不幸成為植物人的人群服務。
  • 聯盟號宇宙飛船發射失敗,美俄太空人「手拉手」求生
    義大利航天局的羅伯託巴蒂斯頓發表講話:俄羅斯聯盟號宇宙飛船是目前唯一能夠將太空人送往太空並將其從國際空間站帶回家的飛行器,它已經這樣做了幾十年,它的設計非常安全,周四這個是意外失敗。(來源:俄羅斯衛星通訊社)你看這聯盟號是眾所周知的強,美國不坐行嗎?
  • 護航11名航天員進太空 神舟團隊二十載書寫驕人成績
    轉眼20年,作為我國載人太空飛行器研製設計工作的主力軍,神舟團隊書寫了一項又一項驕人成績:將6艘載人飛船、5艘無人飛船和2個空間實驗室順利送入太空;護航11名中國航天員、14人次完成太空之旅,最長在軌時間達30天;實現太空出艙、交會對接、太空授課……而這支優秀的團隊,平均年齡僅有33歲,他們將自己的熱血青春與祖國發展同頻共振,時刻以衝鋒的姿態,託舉起中華民族的載人航天夢。
  • 眼看中國嫦娥五號升空,印度媒體自查失敗原因:莫迪該背鍋
    印媒發表相關文章稱,印度對月球探索計劃同樣具有雄心壯志,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之後,印度在深空探索領域進展顯著,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已經幫助過許多國家發射衛星、探測器等,正準備向進行發射探測器,印度已經掌握了太空發射的技術訣竅。
  • 俄羅斯!計劃通過Luna-25登月任務,成為太空大國!
    以色列和印度曾嘗試過登陸月球,即使失敗,也將進行第二次嘗試。以色列的第二次嘗試是與一家德國公司合作建立一家私人企業。日本一家名為ispace的私人公司正計劃在2022年使用一種名為Hakuto-R的探測器登陸月球。Hakuto -R的重量為750磅,有效載荷容量為66磅。與冷戰太空競賽一樣,俄羅斯的主要競爭對手仍然是美國。
  • 美航天員登月是假的?俄羅斯:我們上月球查清楚
    新華社北京11月25日電俄羅斯航天員未來登月任務包括核實美國太空人是否真的登上過月球?美聯社24日報導,當天上傳社交媒體「推特」的一段視頻中,俄羅斯航天集團總裁德米特裡·羅戈津就美國太空人是否真的登月這一問題作答:「飛過去並核實他們是否到過那裡,是我們的目的之一。」2017年7月11日,在美國德克薩斯州休斯敦太空中心,一名參觀者拍攝模擬登月場景。
  • 印度載人航天不甘落後:欲2022年前與中國平起平坐
    參考消息網1月21日報導新媒稱,印度太空研究組織主席希萬表示,如果印度能在2022年前如期完成載人航天任務,屆時將在載人航天領域與中國平起平坐。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月21日報導,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SRO)主席希萬近日表示,儘管中國在航空航天領域有其獨特優勢,但印度在該領域並不遜色於中國。他說,如果印度能在2022年前如期完成首次載人航天任務——「宇宙飛船」(Gaganyaan)計劃,屆時將在載人航天領域與中國平起平坐。
  • 印度太空崛起, 發射一箭104星, 美稱各國衛星危險, 但中國可不怕
    現在說起印度的軍事實力,許多中國軍迷可能會吐槽印度「萬國牌」的裝備。但說實話,印度的工程師在美國工作的不少,高級人才也不少。現在的印度雖然軍工武器研發還弱點,但是在航天領域的表現可是可圈可點。印度現在已經搞出了驚人的「一箭104星」,前不久有媒體報導,美國還有4顆衛星交由印度航天發射,也擔憂起自身的航天實力,美國有人提出警示,印度的航天實力會使各國衛星都受到威脅,那麼中國會受到威脅嗎?
  • 唯一替代品在中國,2022年建成
    16個國家合作而成的國際空間站當然是個好東西,在科學研究和開發太空資源等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甚至有地球無法提供的優越條件。就是東西雖好,也有個使用年限,不可能一直完好如初。據俄媒報導,在8月,國際空間站就發生了氧氣洩漏事件,每天大概有超過200克氧氣洩漏到太空,但是要在空間站排查出直徑約為0.1毫米的小孔實在是太為難了,因此這個問題拖到現在也沒有得到解決,只能初步將小孔定位在俄羅斯的「星辰」服務艙。
  • 康師傅航天科普進校園:航天員回信激勵少年築夢太空
    在最近舉辦的「康師傅航天科普進校園」活動中,許多小朋友通過「太空郵局」表達了對航天人的敬佩和航天事業的嚮往。除此之外,小朋友們還提出了許多「古靈精怪」的問題,比如「為什麼我們看不到月球的背面?」、「航天員平時在太空都吃什麼?」等等。嫦娥五號順利返回的時候,幾位幸運的小朋友收到了航天員叔叔趙傳東的溫暖回信,鼓勵他們朝著自己的夢想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