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歷史煙雲系列之一
西府兵運先驅——何士元
近日,發小好友何林生、何茂林兄弟倆(何士元嫡孫)分別在微信上發來了一張照片和寶雞市委黨史辦追認何士元,何士選為「革命烈士」的紅頭文件。看著官方對何家倆兄弟在上世紀三四年代為人民的解放事業艱苦奮鬥,視死如歸的經歷予以肯定。使人情緒難擬,心潮起伏。在西府地區,何士元為黨最早開展兵運事業,後利用國民黨九十八軍警備團長身份作掩護,在西安花園飯店為據點建立秘密地下交通運輸線,策劃和實施「武裝走私」。向陝北解放區運送藥品及槍枝彈藥的革命先驅。他那段驚心動魄、艱辛悲壯,不屈不撓,可歌可泣的鬥爭歷程和英勇事跡,不應該淹沒在浩瀚歷史煙雲中。
何士元(1900--1945),出身於岐山京當大石溝畔下何村的一個地主家庭。他毅然決然地背叛家庭,追求理想信念,投身人民的解放事業,成為職業革命活動家。早在1927年2月,在鄧希賢(鄧小平)主持下,被譽為「第二黃埔」的西安中山軍事政治學校在西安成立。何士元遠赴西安報考該校,並被順利錄取。該校在教學上仿照黃埔軍校,以授軍事課為主,軍事、政治兼顧。本年7月30日,西安中山軍事政治學校校長、著名共產黨員史可軒被反動軍閥殺害。隨後,一批共產黨員被殘酷鎮壓,二百多名共產黨員被「禮送出境」。在這種革命形勢逆轉的情況下,為保存黨的力量,黨組織把大批已暴露身份的共產黨員迅速疏散出去,何士元就是其中一員。他回到故鄉岐山箭括嶺下的下何村,繼續開展地下秘密工作。他將從學校帶回的《社會主義概論》、 《共產主義ABC》、《國家與革命》《新三民主義》等書籍認真反覆研讀。更加堅定了他的革命理想和信念。胞弟何士選,在其兄感召下,也參加了中國共產黨。兄弟倆為了革命事業無畏無懼,嘔心瀝血,英勇不屈,後因國民黨特務暗中盯梢,不幸被捕,於1945年在西安東門外壯烈就義。譜寫了一曲共產黨人為崇高理想和革命事業而拋頭顱,灑熱血的悲壯詩篇。
追溯何士元倆兄弟的革命足跡,可謂艱苦卓絕,驚心動魄。1929至1930年前後,在黨組織的安排下,他先後策劃和領導鳳縣和太白鸚鴿嘴兩地兵變,為西府地下黨開展兵運工作探索路徑。他負責建立的西安至紅區旬邑馬欄地下秘密交通運輸線,為紅色延安輸送了大量的軍械和急救藥品,輸送了大批熱血青年和文化人士,為革命事業貢獻了青春直至寶貴的生命。
據史料記載,民國十八年,陝西饑饉加劇。加之中原大戰,饑寒交迫,民變驟起。麟遊人甄壽珊從西安來到西府,以陝西遊擊司令名義招收舊部及地方武裝,以防民變。於是,東自商洛,西到千隴,南起秦嶺,北到長武,民間武力紛紛前來投奔。甄壽珊決定自立門戶,在鳳翔宣告獨立,成立「西北民軍」,自任總司令。扶風人楊萬青任軍長,下轄13個師,兵力號稱10萬。從此,「西北民軍」公開與國民黨陝西當局分庭抗禮。
「西北民軍」的出現,受到中共陝西省委的高度關注。省委決定,派員打入「西北民軍」,條件成熟時,將「西北民軍」改造為黨直接領導的革命武裝。在麟遊、千陽、隴縣一帶山區建立革命根據地,實行紅色武裝割據。寶雞地區各縣中共組織迅即行動起來,參與改造「西北民軍」。中共岐山支部聯絡麟遊縣的趙伯經、劉耀庭,扶風縣的王又維等人,讓他們打入「西北民軍」,發展共產黨員;同時,指派岐山籍共產黨員何士元打入眉縣鸚鴿嘴(現屬太白縣)民團,待機組織兵變,拉出隊伍,參加「西北民軍」,達到共產黨人掌握該部部分領導權的目的。
鸚鴿嘴民團是當地大地主劉濟川的私人武裝。有50多人,40多支槍。趙金才、關學武為正、副團長。下設兩個排,陳振軍、張才分別擔任排長。由於劉濟川的兒子劉濤與何士元是西安中山軍事政治學校的同學,經劉濤推薦,何士元在民團當了「師爺」(文書)。民團的士兵多是獵戶出身,槍法準,鑽山跳澗,彪悍異常,戰鬥力極強,被稱為「太白山第一山野勁旅」。因此被國民黨眉縣政府從鸚鴿嘴抽調到眉縣商業重鎮齊家寨(今齊鎮)維持治安。
何士元受組織委派,在民團站穩腳跟後,將同鄉孫練濤介紹到民團做自己的幫手,培養李忠和、張忠孝、嶽狗娃等成為骨幹分子,發展李忠和、孫練濤參加共產黨。還通過談心交友,向民團士兵灌輸進步思想,講解革命道理,為兵變進行思想和組織準備。
在此期間,中共岐山地下組織負責人周肇岐多次到鸚鴿嘴和齊鎮,向何士元傳達上級黨組織的指示精神,研究兵變策略。準備工作基本就緒以後,周肇岐與何士元商議決定古歷臘月舉行兵變。
臘月初六(1930年1月5日)清早,何士元派孫練濤、張忠孝等前往鸚鴿嘴提取槍械。除排長陳振軍外出時帶走一支套筒槍外,其餘的10多支槍全部被帶回齊鎮。
當晚天下大雪,民團士兵有些休息,有些正在打牌。何士元帶領李忠和、張忠孝等人首先在城門樓上繳了團長護兵張興榮和排長張才的槍械,接著又繳了正、副團長的槍彈。中隊長劉忠義企圖反抗,被當場擊斃。隨後集合隊伍,宣布兵變。拉出50多人,60多支槍。為防後患,帶著原齊鎮民團團長陳芳亭、商會會長劉漢山和富商劉梅亭等人,連夜渡過渭河向北進發。
周肇岐聞訊後,即派共產黨員李獨明、李席珍帶領40多名農民扛著谷叉、梭鏢前去接應。兵變隊伍在法門寺與由災民組成的「西北民軍」匯合,編為警衛團,何士元任團長,李忠和任營長。周肇岐在楊萬青司令部副官處任副官。後來這支武裝在共產黨員的率領下轉戰於岐山等北山一帶,發動貧苦農民打土豪,分糧食,救濟饑民,開展遊擊活動。成為西府地下黨掌控的武裝力量。
鸚鴿嘴民團兵變成功,極大地鼓舞了中共岐山支部參與改造「西北民軍」的信心。岐山支部開會研究,決定策動鳳縣保甲處訓練班兵變,以進一步擴大黨組織掌握的武裝力量。在中共組織的策劃下,鸚鴿嘴民團和鳳縣保衛團兵變隊伍加入「西北民軍」,黨在「西北民軍」的個別旅團有了實際領導權,加之任參謀的李琦、曹永豐,任副官的周肇岐等人,共產黨員在該部有十多人,為改造這支農民武裝奠定了基礎。中共改造「西北民軍」的計劃最終雖未實現,但卻為以後開展武裝鬥爭培養了軍事幹部,積累了寶貴經驗。
1930年6月 ,國民黨風縣縣長韓清風為掌握鳳縣兵權,把曾在其兄韓清芳旅任過營長的謝志英安插到鳳縣保甲處訓練班後,將士兵編為兩個團,派謝擔任一團團長。岐山黨支部負責人周肇岐、何士元等聞訊後,假借擴大「西北民軍」勢力,取得楊萬青的同意,去風縣與張景範等人取得聯繫,做謝志英的工作,謝最後同意由何士元帶警衛團協助,拉民團出山。6月10日,謝志英以執行任務為名,在鳳州舉行兵變,帶出士兵100餘人,槍70多支,在出山途中,刷寫了「沒收地主、豪紳、官僚、軍閥及一切反革命派的土地財產,分給貧苦工農與士兵」、「打倒反革命的國民黨」、「建立工農兵代表蘇維埃政權」等標語。隊伍到岐山後,被編為「西北民軍」第九旅,謝志英任旅長,後因「西北民軍」上層領導人先後遇害,黨組織改造「西北民軍」的目的未能實現。但鸚哥嘴兵變和鳳縣兵變,是在白色恐怖嚴重、革命處於低潮的形勢下舉行的,它有力地打擊了寶雞地區國民黨反動勢力,鼓舞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革命鬥志,為黨組織繼續開展武裝鬥爭積累了豐富經驗。
五十年代初,何士元的兒子何清海先生(曾任寶雞軍分區作訓科參謀、太白縣武裝部長)曾專程拜訪時任中共陝西省辦公廳主任安林,(系何士元地下秘密交通運輸線參與者,戲稱為自己為「漏網之魚」)。
據安主任講述;一九三二年,何士元受西府黨組織安排,打入國民黨第九十八軍,任警備團團長,他利用自己能周旋於西安軍界中上層的有利條件,以西安花園飯店為據點組建了地下交通運輸線。西安花園飯店總經理徐甄卿(西府岐山蒲村徐家人),為人和善,人脈極廣,且經營有方,來西安的出差辦事的各色人等,包括國民黨高官,商界巨賈下榻花園飯店。何士元以此為據點,建立了自西安至三原、經淳化到旬邑馬欄地區的秘密交通運輸線。為陝北解放區籌備軍械和醫用物資。多次冒著生命危險,來往於邊區與白區之間,並將一大批進步青年學生安全護送到陝北解放區。國民黨軍隊中的官兵大都有吸食鴉片的惡習,他多次策劃和實施「武裝走私」,把大量鴉片運至西安。在國民黨軍隊官兵中秘密銷售,籌措資金,為陝北解放區購置軍械藥品。十幾年間,何士元組織向解放區通過秘密交通運輸線運送大批急需物資和藥品,引起了國民黨當局的警惕,派特務暗中盯梢。一九四四年三月,何士元率部在大荔設防,國民黨西安綏靖公署特種人員突然搜查了他的住處,強行撬開保險柜。起獲了大量金條、銀元及大量鴉片。更為致命是秘密交通線參與人員名單,全線三十多人,除四人逃脫外,其餘全部被捕。由於何士元違反了組織紀律,本該銷毀的機密文件,沒有及時銷毀,給地下黨組織造成了重大損失。也成為他革命生涯中的重大失誤和汙點。一九七八年,中共寶雞市委黨史辦公室以文件形式對何士元的功過是非進行了認定,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何士元被捕後,便將他作為一名重要犯人押送到國民黨國防部西安「愛國青年訓導總隊」,囚禁在長安縣韋曲鎮西樊村的監獄裡。敵人起初想「感化」他,拿出一份事先炮製好的「自首書」,要何士元在上面籤字,聲稱籤了字就可以獲得自由,和父母、妻兒團聚。他看也不看,卻利用這個機會,以大量的事實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勾結帝國主義奴役和壓榨中國人民的罪行,嚴詞駁斥他們誣衊中國共產黨和革命人民的無恥讕言。他大義凜然的革命正氣,慷慨激昂的言詞,反把敵人置於被告席上,陷於狼狽不堪的境地。敵人看軟的不行,又來硬的。他們一次又一次地提審他,要他供出地下秘密交通運輸線和岐山地下黨組織及遊擊隊幹部的名單。何士元始終緊閉雙目,一言不發。兇殘的敵人將他吊起來拷打,烙鐵燒,壓槓子,坐老虎凳……何士元被折磨得死去活來。但是,敵人終無所獲。
為了同敵人展開持久的鬥爭,何士元聯繫其他難友,在獄中秘密組織「鐵血同盟」。約定無論在任何情況下,共產黨員都要保持堅貞的革命情操,決不向敵人出賣組織和同志,決不自首叛變,屈膝投降。他們通過秘密串連,互相激勵,堅定自己的革命立場。他把從監獄外傳來的抗日戰爭即將勝利的消息,及時傳送到各個牢房,鼓舞難友的鬥志。他們採取各種形式,同監獄當局作鬥爭,反對殘酷折磨「囚犯」的種種非人待遇。隨著鬥爭的不斷擴大,參加這個組織的難友越來越多。不久,何士元在獄中組織「鐵血同盟」的活動被叛徒告密,敵人將何士元、何士選這個兩個難以「感化」過來的「共產黨頑固分子」,提到總隊部訓導處單獨關押。他用手指甲在牢房的牆壁上刻下了自己的鋼鐵誓言:「為了求真理,何懼鬼門關」。
何士元、何士選被捕入獄後,地下黨組織千方百計設法營救。曾和西安飯莊經理楊榮春(岐山青化安陽人)暗中聯繫,策劃營救方案,最終因條件所限,未能實現。兄弟倆於1945年2月被國民黨西安綏靖公署特種刑庭在西安東門外殺害。
何士元、何士選犧牲後,他的遺體被革命者運回岐山。安葬在他的家鄉岐山京當下何村。據何士元當年警衛兵何佔魁老人回憶,何家倆兄弟入殮下葬前,當地紳士和族人念其一生行伍出身,喜歡抱打不平,擅長舞槍弄棒。入殮前將兩把盒子槍和四百塊銀元分別放在倆兄弟的棺材中。寄託了人們對這倆位時代弄潮英雄的無限哀思。
為了永遠紀念這位革命先烈,近年來,岐山縣和京當鎮機關幹部、工人、農民和學生不斷地前往瞻仰祭掃。人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深切悼念這位為追求真理而英勇不屈的共產黨員、西府地區堅持武裝鬥爭的革命先烈。
(何林生、何茂林先生(何士元嫡孫)根據家族老人及歷史當事人口述提供有關詳實資料,在此一併表示致謝。)
作
者
簡
介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