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府「守」藝人——畫糖人:以勺為筆糖為墨

2020-12-02 西部網

《詩經》裡提到周原大地上生長著一些叫作堇和荼的植物,像飴糖一樣甜,這是最早的關於麥芽糖的明確記載。而喜食酸辣的西府人,同樣對「糖」也有著一種偏愛,「糖人」就是其中的一種。

「來,轉一手!」「我要轉個龍。」「我要轉個蝴蝶。」在陝西省寶雞市西府天地民俗觀光旅遊景區「糖藝」攤點前,不少小朋友爭相要糖畫藝人手中製作的「糖人」。

堅守中不斷創新

賣油糕的、賣麻花的、賣酸奶的,應有盡有,上午十點的西府天地民俗觀光旅遊景區裡很是熱鬧。在景區入口處,有這樣一個糖畫攤:一個印有「糖藝」字樣的木質推車,其上有印著花鳥魚蟲的色彩鮮明的轉盤,一根用泡沫團做展示糖畫成品的竿子、一塊亮得發光的大理石板,這便是糖畫藝人屈選利的攤位了。

遠遠望去,屈選利身著紅色上衣坐在自己的糖畫攤前,不緊不慢地進行著自己的創作,先將糖塊熬化,然後,靈巧的手腕抖、提、頓、放……不一會兒,隨著縷縷糖香四處飄散,老鼠、兔子、魚等動物造型的糖畫便呈現在了眾人眼前,贏得了陣陣喝彩。

「糖畫藝術熬製糖汁特別關鍵,而熬製糖汁主要看火候,熬老了就發黑,熬嫩了就返沙,不能用了,所以熬出的糖汁質量對後面的製作很重要。」屈選利介紹,做糖畫跟紙上繪畫可不一樣,紙上繪畫快點慢點都可以,糖畫需要跟上糖絲往下流的快慢走,糖絲黏度、溫度和粗細線條都要掌握好。

手藝人都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得勤學苦練,才能做好做精做出成績。屈選利製作糖畫已經17年了。

說起從事糖畫這門手藝,屈選利說,之前他一直做小本買賣,在西安開飯店,可每次店弄好,租的門面就面臨拆遷,一來二去把賺的錢都打了水漂。2003年,他的店再次關門。再也不打算開店的屈選利,來到一個公園溜達,看見一個老藝人在畫「糖人」,吸引了不少人的圍觀。這一幕讓他回想起自己兒時每每被畫糖人的手藝所吸引。於是,他打算找這位藝人拜師學藝。

屈選利說:「為學手藝,用『三顧茅廬』這樣的話也不為過。」老藝人的手藝本不外傳,屈選利又是親自上門,又是託熟人幫忙搭話,最後花了大價錢,師傅才勉強答應了下來。

學完後,屈選利嘗試自己擺攤,可真的開始做的時候,並不是想得那麼簡單,師傅教的和實際還是有區別。屈選利說:「師傅把畫法、熬糖都教會了,可是卻沒有說做這個跟天氣還有關係。」夏天做的糖畫化了,冬天做的糖畫炸裂了,都是因為沒有把實際溫度、溼度考慮到。光研究天氣對糖畫製作的影響,屈選利就研究了四年。

如今的屈選利做起糖畫來不僅得心應手,他還自己學會了吹糖人。

因糖畫與寶雞結緣

2017年,屈選利靠著手藝從西安來到寶雞西府天地民俗觀光旅遊景區。

近日,記者來到西府天地與他交談時,一批外地遊客圍了上來,屈選利趕緊熬糖忙活起來。「這麼精緻的糖畫,真有點捨不得吃!」「太精緻了,不知道從何下口!」攤位前,讚美聲此起彼伏。

屈選利說,糖畫是一種傳統民間手工藝,以麥芽糖為材料畫出各種形狀。繪製糖畫所用的工具僅為一勺一鏟,經過熬好的糖,把糖塊放在爐子上用溫火熬製,熬到可以拉絲時,便可以用來澆鑄造型了。不過現在許多用的是白砂糖,和麥芽糖不一樣的是,白砂糖做出的糖畫更加晶瑩剔透,顏色也更好看。

在現場,只見屈選利先用溫火熬製成晶瑩剔透、黏稠適當的糖汁,然後端坐於糖畫攤前,執勺在手,以糖汁為墨,手腕飛快地將勺中的糖汁揮灑在光潔的大理石板上,隨著縷縷糖絲飄散,逐漸凝固的糖汁形成飛禽走獸、花鳥蟲魚等栩栩如生的造型。

屈選利說,糖畫帶給自己的不僅僅是謀生的收入,也讓寶雞成為自己的第二故鄉。他是西安人,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他來到寶雞,嘗試著在人民公園門口擺攤,沒想到寶雞人特別熱情,於是他在寶雞市渭濱區峪泉村租了房子,打算踏踏實實在這裡待一段時間。幾個月下來,自己也有了穩定的收入,許多老主顧還常常問他:「不打算搬走吧?」「不行把家裡人也接過來吧。」他思前想後,把妻子孩子都帶了過來。

如今,屈選利在寶雞買了房,兒子畢業後也在寶雞上班,女兒如今在寶雞上大學。屈選利說:「我們一家算得上是真正的寶雞人了。」

現在的屈選利已是小有名氣的民間手藝人,兒子也學會了這門手藝,不少年輕人也想找他學手藝。屈選利說,現在生活好了,出攤除了掙零花錢外,生活更充實了,更重要的是覺得能將自己的技藝展示出來,特別有意義。

屈選利與他的「甜蜜藝術」。

屈選利用糖做的飛禽走獸、花鳥蟲魚躍然眼前。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以勺為筆,以泥為墨,堆字成匾!中華泥書,用料...
    以勺為筆,以泥為墨,堆字成匾。劉上四介紹,他們家族四代從事泥書技藝,18歲時,他跟著師傅從事祠堂翻新工作,慢慢地便開始接觸到了匾牌的製作工藝。劉上四告訴記者,泥書是從宋代流傳下來的古老民間工藝,用料特殊,工藝繁雜,而且百年不腐。傳統匾牌分為陽刻和陰刻兩種刻制方法,泥書通過陽刻刻制來呈現。
  • 六年級作文:賣糖人的老爺爺
    糖人,是一種小食品。它是用麥芽糖加熱製成糖料,再將糖料畫成的一個個圖案。說起糖人,不由得使我想起了一個人……那一次我去安徽宏村旅遊,街上各種東西使我目不暇接,有魔術師,有當地特產,還有各門各行的手藝人。
  • 看點丨樹皮也能當筆,景泰這種畫讓人刮目相看
    樹皮筆畫以樹皮為筆作畫,繪畫風格自然樸實、恬靜素雅、清新悅目,具有獨特的魅力。據李氏家譜記載,李氏先祖明清時期即是地方極具影響的民間繪畫藝人,其先祖受木匠、磚匠鏤刻花板、花磚的啟迪,結合木匠用木片在木料上畫榫方、畫線的做法,改用木片嘗試構線,發現線條剛勁挺拔、細膩勻稱,極具特色。
  • 黑腹濱鷸:為勺嘴鷸放哨
    不久前,本報報導了「世界極危鳥種勺嘴鷸重返雷州灣越冬」的消息,引起了許多觀鳥愛好者的興趣。日前,他們滿懷熱情前往雷州灣紅樹林保護區,想對勺嘴鷸進行遠距離拍攝,卻被一大群黑腹濱鷸攔住去路。為了不幹擾鳥兒們,攝影師們最終放棄了拍勺嘴鷸,並稱黑腹濱鷸為「勺子的義務哨兵」。    是日,觀鳥攝影師們來到發現勺嘴鷸的雷州灣紅樹林保護區。
  • 吹玻璃和吹糖人有區別?|腦洞問答
    想用燒玻璃的一千度爐子烤紅薯的實習編輯 / 小包 jfq:請問,吹糖人的藝人是不是不用練習就可以吹玻璃??我們假設有這麼一個村頭吹糖人的王師傅,吹糖人有十七八年了,他想轉行當一個吹玻璃工,看看他會遇到什麼情況。
  • 傅抱石:中國畫技法實際上就是用筆用墨的獨特方法
    中國民族很早就創造性地運用線條來造型,如遠古的彩陶,晚周的帛畫、墓室壁畫和磚畫等。後來繪畫水平不斷提高,發展成用彩色和水墨傷畫,但作為造型基礎的線描,在中國畫中一直沿用、發展、提高,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現代中國畫對線條的運用要求更高,通過毛筆的靈活運用,如中鋒、側鋒的變化,運筆的快慢、轉折、頓挫,壓筆力量的輕重以及墨的乾濕濃淡,巧妙生動地表現出繪畫對象的體積、空間、重量、質地、形狀、動態。
  • 糖人傑:一個糖人的血糖與咖啡的故事,到底能不能喝呢?
    之前一直買的是速溶的咖啡,早上起來帶倆勺就可以衝一杯香濃的咖啡。後來變成糖人兒之後。其實我有不喝那麼一段時間,因為我的主治大夫告訴我咖啡是不可以喝的。但是主治大夫的一句話,怎麼能攔住我喝咖啡的心呢?我心裡暗暗的想,他們每天都喝,難道就不會變成糖人嗎?而且在這些國家糖人的數量並不比我國少,而他們每天都在喝咖啡,於是有了第一次喝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以及無數次。現在我每天早上都會自己磨一杯咖啡,而這正是我今天要說的。目前市場上的咖啡種類繁多,製作的手法以及製作的工藝更是複雜。光是能在超市買到的咖啡種類就數不勝數。而喜歡咖啡的糖友,那更不是一個小數目。
  • 中國畫的筆墨風骨——著名書畫家、指墨畫大師朱祖國淺談中國畫藝術
    筆與墨不僅是中國畫的「雙翼」,是中國畫獨特的造型手段,更是中國畫的底線與靈魂。在歷史上,中國畫大致經歷了先重用筆,後講用墨的歷史發展階段。南齊謝赫在《古畫品錄》中提出了中國畫的六法,其中一法即為「骨法用筆」。「骨法」與「用筆」的結合,奠定了中國畫的基礎。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說:「骨氣,形似,皆本於立意而歸乎用筆。」
  • 西府海棠花
    西府海棠(學名:Malus micromalus)為薔薇科蘋果屬的植物,小喬木,高達2.5-5米,樹枝直立性強,為中國的特有植物。西府海棠在北方乾燥地帶生長良好,是綠化工程中較受歡迎的產品。2009年04月24日被選為陝西寶雞的市花,寶雞古有西府一稱,西府海棠由此而來。
  • 水墨畫的技法規則——用筆要點與設色方式
    清代蔣攫《讀畫紀聞》中說:"臨摹名人真跡,先求其用筆用墨之法。"著實道出中國畫精髓所在和學習的切入點。很多理論家認為畫需意氣,不可忽視筆墨,只注重造型。清代沈宗賽在《芥舟學畫編論山水》中說:"筆為墨帥,墨為筆充"。他強調用筆的重要性。傅抱石先生把中國畫的技法歸納為"勾、皴、點、染",並且認為:"中國畫的獨特之處是對用筆用墨的要求極高。
  • 以火為「墨」 「烙」筆生花
    然而,用電烙筆在宣紙上烙畫,可能就非常少見了。對精河縣八家戶農場農十五隊的張松傑來說,一支電烙筆,就能將一張薄薄的宣紙變成一副筆精墨妙的烙畫作品。  一張紙、一支電烙筆,是張松傑平常要用到的兩樣東西。「電烙筆」就是他的烙畫工具。
  • 墨染風韻筆寫細膩,路軍花鳥畫古中有新,點線交織見功夫
    墨染風韻筆寫細膩,路軍花鳥畫古中有新,點線交織見功夫圖/路軍 文/華勇花鳥畫為國畫中的一種,和山水畫氣勢磅礴不同,花鳥畫往往凝練,其筆墨細膩,於章法中見靈動,於墨色處顯氣韻。▲路軍作品路軍善花鳥,其工筆畫細節生動,力求神似,墨染風韻筆寫細膩,同時還在傳統技法的技術上加入現代技法,讓其花鳥畫古中有新
  • 為什麼說「筆、墨、紙、硯」是文房四寶?
    眾所周知,「筆、墨、紙、硯」是文房中的四大法寶,它們還有一個雅稱叫「文房四士」。中國古代的人最開始是寫書法的,經常用到的工具和材料其本上是由筆、墨、紙、硯演變而來的,因為中國古代文人基本上都是或能書或能畫,或既能書又能畫的,是離不開筆墨紙硯這四件寶貝的。
  • 小學生在美術館裡"滴墨印畫"
    近日,「再水墨」在湖北美術館開展,該館大廳也進行了一場以「滴墨印畫」為主題的公共教育活動,讓一群兒童觀眾與爸爸媽媽通過遊戲領略傳統水墨的神奇和獨特韻味。  將少量的墨汁滴入流動的水中,再將宣紙放入水面,通過在水中擴散的墨汁浸印成畫,其產生的濃淡相間的墨痕效果,恰似一幅山水畫作品。
  • 化煩惱為樂趣,糖貓詞典筆讓孩子愛上學英語
    聖誕節就要來了,很多家長都在為送孩子聖誕禮物發愁,送玩具太平常,送學習資料,孩子不樂意。不如給孩子送個助力輕鬆學習的AI神器吧。很多孩子都有英語學習的困擾,搜狗出品的糖貓詞典筆不僅能解決孩子學習中的煩惱,也能寓樂於學,讓孩子學習更快樂。接下來,就來說說這支糖貓詞典筆對孩子學習的妙用吧。
  • 糖貓詞典筆為中小學生科學「減負」 更懂賦能!
    其實家長更重要的是為孩子提供生活及成長教育,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用教育理念和方法影響著孩子的學習進度,而不是完全代入老師的角色,去一對一指導孩子的學習。如果有像糖貓詞典筆這樣的學習工具,加上學習方法得當,孩子學習會事半功倍。作為一款智能學習硬體,詞典筆的功能上已經遠遠地超越了傳統詞典。
  • 以金屬為「墨」 液態金屬3D筆如何寫字?
    9月17日,以「禮讚共和國 智慧新生活」為主題的2019年全國科普日雲南省主場活動啟動儀式在雲南省博物館廣場舉行,全面拉開了全國科普日雲南省活動序幕,群眾可「零距離」接觸最新科技產品、進行互動體驗等,現場科普氣氛十分熱烈。
  • 人物丨以火為墨,在普通木板中喊出繽紛的春天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山丹縣文化館工作人員普查山丹民間美術時,收集了大量的資料和燙畫圖案,在對其進行研究的基礎上,大膽借鑑電烙工具在木板上燙畫,獲得成功,後定名為「山丹烙畫」。山丹烙畫的技藝特點主要是用電烙鐵代替筆作畫,融勾勒、皴擦、烘染為一體,能表現出水墨畫的藝術特點,充分利用木板的原始紋理,即興創作,能收到水波蕩漾、雲霧繚繞的藝術效果。在棕色為主調的畫面上,適當輔以顏色的渲染,形成了古色古香的藝術韻味。
  • 他的畫「一分價錢一分貨」,著墨少的350萬,著墨多的9200萬
    這個早年從事木工行業的老人,在後期專門以作畫為生,在他在世的時候,他的畫就已經是重金難求。這位我國現當代著名畫家去世後,他的畫作更是拍出了高價。著名的京劇大師梅蘭芳還慕名去拜見他學習繪畫,可見白石老人確實是「偶像中的偶像」。現在的書畫市場上,齊白石已經是一個眾人仰望的傳說了,他的畫「一分價錢一分貨」,著墨少的350萬,著墨多的9200萬。
  • 畫,有筆妙而墨不妙,有墨妙而筆不妙者,能得此中三昧,方是畫家
    除王翬外,晚輩畫家中,時敏交往較頻繁、深切者是吳歷。吳歷(1632-1718)字漁山,號墨井道人,江蘇常熟人,與王翬一起受業於王鑑,受教於王時敏。擅畫山水,心追手摹宋元大家,醉心王蒙、吳鎮。時敏不但出自家所藏供吳歷臨摹,且常為之畫、題,現存時敏《題自畫為吳漁山》[48]、《題吳漁山雪圖》[49]、《跋吳漁山仿雲林筆》[50]等畫跋多條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