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裡提到周原大地上生長著一些叫作堇和荼的植物,像飴糖一樣甜,這是最早的關於麥芽糖的明確記載。而喜食酸辣的西府人,同樣對「糖」也有著一種偏愛,「糖人」就是其中的一種。
「來,轉一手!」「我要轉個龍。」「我要轉個蝴蝶。」在陝西省寶雞市西府天地民俗觀光旅遊景區「糖藝」攤點前,不少小朋友爭相要糖畫藝人手中製作的「糖人」。
堅守中不斷創新
賣油糕的、賣麻花的、賣酸奶的,應有盡有,上午十點的西府天地民俗觀光旅遊景區裡很是熱鬧。在景區入口處,有這樣一個糖畫攤:一個印有「糖藝」字樣的木質推車,其上有印著花鳥魚蟲的色彩鮮明的轉盤,一根用泡沫團做展示糖畫成品的竿子、一塊亮得發光的大理石板,這便是糖畫藝人屈選利的攤位了。
遠遠望去,屈選利身著紅色上衣坐在自己的糖畫攤前,不緊不慢地進行著自己的創作,先將糖塊熬化,然後,靈巧的手腕抖、提、頓、放……不一會兒,隨著縷縷糖香四處飄散,老鼠、兔子、魚等動物造型的糖畫便呈現在了眾人眼前,贏得了陣陣喝彩。
「糖畫藝術熬製糖汁特別關鍵,而熬製糖汁主要看火候,熬老了就發黑,熬嫩了就返沙,不能用了,所以熬出的糖汁質量對後面的製作很重要。」屈選利介紹,做糖畫跟紙上繪畫可不一樣,紙上繪畫快點慢點都可以,糖畫需要跟上糖絲往下流的快慢走,糖絲黏度、溫度和粗細線條都要掌握好。
手藝人都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得勤學苦練,才能做好做精做出成績。屈選利製作糖畫已經17年了。
說起從事糖畫這門手藝,屈選利說,之前他一直做小本買賣,在西安開飯店,可每次店弄好,租的門面就面臨拆遷,一來二去把賺的錢都打了水漂。2003年,他的店再次關門。再也不打算開店的屈選利,來到一個公園溜達,看見一個老藝人在畫「糖人」,吸引了不少人的圍觀。這一幕讓他回想起自己兒時每每被畫糖人的手藝所吸引。於是,他打算找這位藝人拜師學藝。
屈選利說:「為學手藝,用『三顧茅廬』這樣的話也不為過。」老藝人的手藝本不外傳,屈選利又是親自上門,又是託熟人幫忙搭話,最後花了大價錢,師傅才勉強答應了下來。
學完後,屈選利嘗試自己擺攤,可真的開始做的時候,並不是想得那麼簡單,師傅教的和實際還是有區別。屈選利說:「師傅把畫法、熬糖都教會了,可是卻沒有說做這個跟天氣還有關係。」夏天做的糖畫化了,冬天做的糖畫炸裂了,都是因為沒有把實際溫度、溼度考慮到。光研究天氣對糖畫製作的影響,屈選利就研究了四年。
如今的屈選利做起糖畫來不僅得心應手,他還自己學會了吹糖人。
因糖畫與寶雞結緣
2017年,屈選利靠著手藝從西安來到寶雞西府天地民俗觀光旅遊景區。
近日,記者來到西府天地與他交談時,一批外地遊客圍了上來,屈選利趕緊熬糖忙活起來。「這麼精緻的糖畫,真有點捨不得吃!」「太精緻了,不知道從何下口!」攤位前,讚美聲此起彼伏。
屈選利說,糖畫是一種傳統民間手工藝,以麥芽糖為材料畫出各種形狀。繪製糖畫所用的工具僅為一勺一鏟,經過熬好的糖,把糖塊放在爐子上用溫火熬製,熬到可以拉絲時,便可以用來澆鑄造型了。不過現在許多用的是白砂糖,和麥芽糖不一樣的是,白砂糖做出的糖畫更加晶瑩剔透,顏色也更好看。
在現場,只見屈選利先用溫火熬製成晶瑩剔透、黏稠適當的糖汁,然後端坐於糖畫攤前,執勺在手,以糖汁為墨,手腕飛快地將勺中的糖汁揮灑在光潔的大理石板上,隨著縷縷糖絲飄散,逐漸凝固的糖汁形成飛禽走獸、花鳥蟲魚等栩栩如生的造型。
屈選利說,糖畫帶給自己的不僅僅是謀生的收入,也讓寶雞成為自己的第二故鄉。他是西安人,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他來到寶雞,嘗試著在人民公園門口擺攤,沒想到寶雞人特別熱情,於是他在寶雞市渭濱區峪泉村租了房子,打算踏踏實實在這裡待一段時間。幾個月下來,自己也有了穩定的收入,許多老主顧還常常問他:「不打算搬走吧?」「不行把家裡人也接過來吧。」他思前想後,把妻子孩子都帶了過來。
如今,屈選利在寶雞買了房,兒子畢業後也在寶雞上班,女兒如今在寶雞上大學。屈選利說:「我們一家算得上是真正的寶雞人了。」
現在的屈選利已是小有名氣的民間手藝人,兒子也學會了這門手藝,不少年輕人也想找他學手藝。屈選利說,現在生活好了,出攤除了掙零花錢外,生活更充實了,更重要的是覺得能將自己的技藝展示出來,特別有意義。
屈選利與他的「甜蜜藝術」。
屈選利用糖做的飛禽走獸、花鳥蟲魚躍然眼前。
編輯:秦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