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毛筆在宣紙上作畫,這是中國人比較熟悉的一種繪畫方式。然而,用電烙筆在宣紙上烙畫,可能就非常少見了。對精河縣八家戶農場農十五隊的張松傑來說,一支電烙筆,就能將一張薄薄的宣紙變成一副筆精墨妙的烙畫作品。
一張紙、一支電烙筆,是張松傑平常要用到的兩樣東西。「電烙筆」就是他的烙畫工具。12月1日,在張松傑的家中,記者看到他正手持電烙筆,全神貫注地在宣紙上或輕或重地描繪。由於電烙筆缺少毛筆的柔軟,張松傑只有用恰到好處的力度才能在宣紙上畫出想要的效果。只見他不時調試電壓來控制電烙筆的溫度,就這樣,不大一會,一隻活靈活現的鳳凰便躍然紙上。
53歲的張松傑雖然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但從小就喜歡繪畫,總是看到什麼就會畫什麼,一直忙於農活的他並沒有放棄自己的興趣愛好。直到2017年,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張松傑看見有人用電烙筆在宣紙上烙畫,立刻被吸引住,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與烙畫結下了不解之緣。
張松傑回憶道:「當時看到畫家手拿電烙筆,在宣紙上畫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山水畫時,感覺特別的不可思議,總想嘗試一下。」
為了學習烙畫,張松傑買來了幾十張宣紙,一門心思地撲在了烙畫創作上。即便有多年的繪畫經驗,但由於宣紙具有「薄」「脆」「易燃」等特性,張松傑在宣紙上烙畫出的線條彎彎曲曲,不流暢,浪費了不少宣紙。
「烙畫是個精細活兒,特別考驗創作者的耐心和技藝水平,電烙筆的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導致畫作失敗。長期時間作畫,手特別累,而且容易燙傷手。剛開始學習烙畫時,一副簡單的作品就需要一到兩天的時間。」張松傑說。
對於藝術,張松傑向來精益求精。為了熟練掌握烙畫技巧,張松傑經常在網絡上學習繪畫和烙畫技法,查看相關繪畫書籍。通過幾年不斷的臨摹、觀看、練習和思考,張松傑烙畫的技藝日益精湛。原先笨重的電烙筆在他的手裡變成了一支靈活的畫筆,起伏間勾勒出唯美的線條,作品中的韻味一目了然,別具匠心。
張松傑說:「烙畫是中國的傳統技藝,烙畫工具也隨著時代的進步,由過去單一的烙針、烙鐵,到現在型號多樣的專用電烙筆,為了創作,購買了可以隨意調節溫度的電烙筆,還更換了不少細的電烙筆頭,現在光電烙筆頭就有20多個了。」
從最開始挑選宣紙,到構圖布局,再到用鉛筆打稿輪廓、更換烙筆筆頭,每一個細節,張松傑都精雕細琢、一絲不苟。他將身邊的新變化、新生活烙在了作品裡。現如今,張松傑創作的烙畫作品有幾十餘副。
「現在,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了,我想通過電烙筆描繪我們新農村的變化,記錄我們家鄉的發展變化。」張松傑說。
如今,烙畫對於張松傑來說,不僅僅是一種愛好,更是一種傳承。只有把這種傳統的民間藝術傳承下去,才是他最大的心願。
張松傑說:「烙畫不僅是民間藝人數千年來勤勞和智慧的結晶,還代表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和脈絡,我們要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