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農大周光宏教授榮膺國際食品科技界兩院院士

2021-01-15 中國江蘇網

  中國江蘇網7月27日訊(通訊員唐長波 記者王宛璐)近日,美國食品科技年會及博覽會在芝加哥市展覽中心召開,會上舉行美國食品工程院新任院士頒獎儀式。新任院士中南京農業大學教授周光宏在列。

美國食品工程院主席Cindy Stewart女士為周光宏教授頒發了院士證書。南農大供圖

  會上,美國食品工程院候任主席介紹了周光宏教授學術背景及在食品科技領域所取得的突出業績,美國食品工程院主席Cindy Stewart女士為周光宏教授頒發了院士證書。本次當選的10名院士中7名來自美國,其餘3名分別來自中國、英國和智利。

  周光宏現任南京農業大學教授、國家肉品質量安全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及首席科學家,長期從事肉品科學與加工技術研究,在肌肉宰後成熟機制、肉製品風味與質地形成機理及肉品標準制定方面的研究成果得到國際同行的廣泛認可。他帶領團隊研發出冷卻肉品質控制關鍵技術,為我國肉類生產消費由熱鮮肉向冷卻肉的升級轉變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研發出傳統肉製品和低溫肉製品加工關鍵技術,為我國肉品加工技術進步起到了引領和示範作用,牽頭制定出系列國際及行業肉品質量標準,實現了我國由引進、參與到牽頭制定國際肉品標準的跨越。周光宏教授曾擔任第53屆國際肉類科技大會主席和《Meat Science》副主編,現任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肉禽魚蛋及其製品」委員會主席。

 周光宏教授在實驗室授課。南農大供圖

  據了解,周光宏教授今年3月接到正式通知當選美國食品工程院院士 (IFT Fellow),4月又收到國際食品科學技術聯盟通知,當選國際食品科學院院士(IAFoST Fellow)。至此,周光宏教授獲得國際食品科技界的兩項最高榮譽,成為中國內地首位獲得國際食品界兩院院士的學者。

  美國食品工程院(Institute of Food Technologists,簡稱IFT) 成立於1939年,是當今世界食品科學與技術領域最大的協會,擁有來自111個國家的3萬餘名會員,在國際食品領域具有公認的權威性和影響力。美國食品工程院院士(IFT Fellow)是國際食品界公認的最高榮譽,獲此殊榮必須是「在食品科學和技術領域具有重大影響,並做出傑出貢獻的人士」。遴選標準包括高水平的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成果的廣泛應用、行業領域的高度認可及領導才能等。美國食品工程院每年對來自全世界被提名的食品專家進行嚴格篩選,最終評選出10位左右的院士。

  國際食品科學院(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簡稱IAFoST)成立於1997年,是國際食品科學技術聯盟設立的由傑出食品科技專家組成的學術機構,是一個獨立的、非盈利性、非政府性的全球性學術組織,國際食品科學院院士代表全球食品科技專家的至高榮譽。目前,國際食品科學院有院士210名,每兩年增補一次,每次增補新院士20名左右。

  2017年,全球食品及農產品總產值已超過8萬億美元,是世界經濟中的重要產業,中國食品產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3萬億元。周光宏教授認為「民以食為天,如何為14億中國人及世界70億人口提供健康、營養、美味、安全的食物是每位食品科學家的崇高夙願和奮鬥目標。」

相關焦點

  • 周光宏教授:細胞培養肉的創製及技術進展丨IFA2020
    來源丨 南京農業大學教授周光宏 IFA2020演講實錄編輯丨鄭佳佳12月21日,南京周子未來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宣布獲得2000萬元天使輪融資,本輪融資由經緯中國獨家投資。周子未來是國內第一家專注細胞培養肉研發的科技公司,2019年12月20日在南京白馬農業高新技術園區成立。
  • 專訪南農食品創始人朱瑞華: 一個人,一隻雞,16年
    兩個男人合計了一下,直奔南京農業大學食品學院而去。原來,早在1985年,由南京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陳伯祥教授研發主持,使用12種香料研製出了南農燒雞製作秘方,製作出來的燒雞嫩、爛、香,很快打開了南京及周邊市場。1996年,南京農業大學下屬獨立法人——實驗牧場註冊了南農燒雞的商標,之後又轉讓給了江蘇康泰食品有限公司。
  • 邵陽五人新當選兩院院士
    2019年11月22日,同時從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傳來喜訊,有五名邵陽籍科學家當選為兩院院士,他們分別是中科院院士王赤、謝道昕、戴永久、戴宏傑(外籍院士),工程院院士劉少軍。
  • 清華教授李恆德院士去世,共和國今年已痛失十一位兩院院士
    清華教授李恆德院士去世,共和國今年已痛失十一位兩院院士 澎湃新聞記者 嶽懷讓 2019-05-30 13:38 來源:澎湃新聞
  •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俐娜逝世 我們今年已痛失30位兩院院士
    10月17日晚間從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教授張俐娜於當晚8:00因病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逝世,享年80歲。據武漢大學官網介紹,張俐娜,中國科學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為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教授。1940年8月生於福建光澤。
  • 山東大學兩位教授當選院士 兩院院士總數達17人
    原標題:山東大學兩位教授當選院士,兩院院士總數達17人11月22日上午,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分別公布2019年新增院士名單,山東大學陳子江、李術才兩位教授分別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子江教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院士,李術才教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院士。
  • 兩院新增院士揭榜 新當選的兩院院士你了解多少?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兩院新增院士揭榜 新當選的兩院院士你了解多少? 11月22日,2019年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增選結果揭曉。經過推薦、通信評審、公示、會議評審以及全體院士終選投票等程序,2019年共產生中國科學院院士64名,中國工程院院士75名。
  • 益生菌、全穀物、培養肉……食品學界聚焦健康轉型與未來食品
    科技如何主導食品行業健康轉型?10月28日,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第十七屆年會在陝西省西安市召開。多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以及來自食品科技和產業界的2000餘位專家、企業界代表齊聚西安,共議後疫情時代食品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之路。  「疫情面前,中國食品產業凸顯產業鏈、供應鏈的成熟、強大及迅速集結,釋放強大產能的現代工業特徵。」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在大會上說。
  • 運鴻國際董事局主席李玉保榮膺世界生產力科學院院士
    世界生產力科學院新當選院士(中國籍)座談會暨院士授予儀式在北京友誼賓館順利召開,來自世界各地的生產力專家、學者,經濟界、新聞界、企業界等各界人士共300餘人蒞臨大會。運鴻國際董事局主席李玉保榮膺世界生產力科學院院士稱號,由世界生產力科學院院長託馬斯·杜託文親自為其頒發院士勳章和證書。
  •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周光宏:細胞培養肉未來或將上市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0月28日訊 在今日舉辦的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第十七屆年會上,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周光宏在主題為「細胞培養肉技術研究進展」的主題報告中介紹了世界細胞培養肉技術歷史、發展、現狀。
  •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周光宏:細胞培養肉未來或將上市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0月28日訊 在今日舉辦的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第十七屆年會上,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周光宏在主題為周光宏在報告中提到,第一塊細胞培養肉約為30多萬美金,幾千條纖維構成。周光宏指出,細胞培養肉還停留在純理論推導階段,但根據理論推導,細胞培養肉效率極高,「牛肉生產從育種、飼養、運輸、屠宰、加工,需要兩至三年,如果用細胞培養,在培養皿裡生長,只需要兩到三周。」
  • 兩位在漢部屬高校校長當選院士,湖北兩院院士增至73人,總人數居中...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羅欣揭明玥通訊員丘劍山陳麗霞吳江龍)繼前日中國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選名單出爐後,昨日,中國科學院公布了2017年院士增選名單,選舉產生了61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16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我省武漢大學竇賢康教授、徐紅星教授,武漢理工大學張清傑教授3人當選。至此,我省兩院院士增至73人,居全國前列,中部第一。
  • 重慶大學特聘教授麥可胡德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在渝兩院...
    23日,記者從市科協和重慶大學了解到,依託重慶大學申報的特聘教授Michael Hood(麥可胡德)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在渝兩院院士增加到16位。2019年11月22日,中國工程院正式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選結果,依託重慶大學申報的特聘教授Michael Hood(麥可胡德)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 我國食品科技與產業深度對接的黃金期已經到來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第十七屆年會在西安召開
    會上,孫寶國、朱蓓薇、陳堅等多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及來自食品科技和產業界的2000餘位專家、企業界代表齊聚西安,共議後疫情時代食品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之路。科技界代表的熱情參與,一方面體現了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年會的強大影響力,另一方面也表明在後疫情時代,科技、產業聯手合作創新,助力產業升級的期待與需求。
  • 安徽哪個市「出產」兩院院士最多?
    多年來江蘇、浙江、山東「出產」的兩院院士數量名列前茅,安徽也緊隨其後。那麼,安徽哪個市「出產」的兩院院士最多呢?2019年公布的「兩院院士」增選名單中,樅陽有2人上榜,11月22日當天,樅陽縣委縣政府給兩位院士發去了賀信,對他們當選院士表示熱烈祝賀。據媒體報導,長期以來,我國院士制度在推動科技界出思想、出謀略、出成果、出人才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科技界也湧現出許多受到人民愛戴的科學家,他們代表的是一種時代精神,影響的是一代又一代年輕人。
  • 中國「出產」兩院院士最多的城市 是這個地級市
    本文轉自微信公號「每日經濟新聞」 隨著兩年一次的院士增選工作啟動,「兩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這個話題又火了:全國一共有近一億科技工作者,但目前「兩院」相加,也一共只有1637名(中國科學院780名、中國工程院857名,均不含外籍院士)。
  • 二級教授屬於什麼水平?網友:僅次於兩院院士,屬於名教授
    現在評教授很難,因為每一級教授都有嚴格的比例。所以目前能評上正教授很難。最低級的正教授就是4級正教授。相當於教授中的最底層。當然這一階層的教授也是佔比例最高的。三級教授呢屬於比較厲害的博導了,基本上三級教授日子過得很不錯了。那麼二級教授呢?
  • 兩天內共和國痛失兩位兩院院士 今年已有6位兩院院士逝世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製造裝備數位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家段正澄,因病於2020年2月15日在武漢去世。1996年,段正澄將機械科學與放療醫學相結合,研發了國際首臺全身伽馬刀,獲得200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999年,由中國「原創」的世界首臺大型放療設備——全身伽馬刀問世。全身伽馬刀可進行旋轉動態聚焦,使伽馬射線焦點對準經過精密定位後的腫瘤,從而殺死腫瘤細胞,大大降低對人體正常組織和器官的損傷,目前已在全國100多家醫院使用,惠及近百萬人。2009年,段正澄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核材料專家李冠興院士逝世 今年已送別36位兩院院士
    核材料專家李冠興院士逝世 共和國今年已送別36位兩院院士大師遠行,長歌未盡。據「光明日報」微信公眾號消息:2020年12月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冠興因病在京逝世。他經常告訴身邊的人,對於科研人員來說,一輩子有機會做幾個大課題是不容易的,要把眼光放遠一點,「有些東西不是金錢能買到的,人總要有點精神。」
  • 2015新增兩院院士名單公布 浙大4位在職教授入選
    浙江在線·教育新聞網12月07日訊(記者 吳俏婧)12月7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分別公布2015年新增院士名單。浙江大學物理學系教授羅民興、地球科學學院教授楊樹鋒、建築工程學院教授陳雲敏3位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陳純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目前,浙大教師中共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5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