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的12個世界遺產全記錄

2020-11-30 騰訊網

瑞士是一片歷史極為悠久的土地。在這片土地上,最早的人類活動遺蹟約有15萬年的歷史,最古老的燧石石器約有10萬年的歷史,境內有幾十處地方殘留有建於約公元前5000年至500年的人類小型定居點。瑞士的歷史與歐洲其他其他地區類似。先後經歷了羅馬人、法蘭克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傳統上,1291年被視為瑞士聯邦成立之年。之後,歷經中世紀末期的宗教改革、各國爭奪等紛爭,直到《1848年聯邦憲法》的確立,瑞士變成了一個現代化的聯邦制國家。

自1983年至今,瑞士共有12處獲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其中9處為文化遺產,3處為自然遺產。多年來,「瑞士深度遊」實地走訪了幾乎全部,本期按其錄選年份先後予以全部介紹。

視頻拍攝/陸宇清、谷野,視頻剪輯/張旭菁,孫水盈,顧佳妮

伯爾尼老城 Old City of Bern

入選年份:1983年

入選種類:文化遺產

伯爾尼(Bern)是瑞士首都,位於國土中西部阿勒河的兩岸,海拔550米,城市面積的30%是樹林和公園。橫跨阿勒河的7座寬闊大橋連接著伯爾尼的老城和新城,老城在西岸,新城在東岸。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伯爾尼老城始建於12世紀末,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老城內原為木頭房子,在經歷了中世紀幾次毀滅性的大火後,改以石頭結構陸續重建,至18世紀建成今日我們所見的規模。中世紀的伯爾尼已經是一個極具影響力的城市,為了遮風避雨而興建了長達6公裡的拱形騎樓。整體保存完好的伯爾尼老城,古香古色,充滿中世紀韻味:圓石鋪就的光亮街道、紅瓦白牆相映生輝的房屋、各有典故的街心彩柱噴泉、16世紀的鐘塔以及始建於1421年的哥德式大教堂,有一種安寧又繁榮的感覺。更為難得的是,為了維護古城的整體視覺環境,伯爾尼市政當局對新的城市建設項目控制得非常嚴格,並制定了有關的法律,如舊城區不許修建新建築,新市區也只能修築辦公樓、生活服務設施和住宅。樓房的高度也有一定限制,並要求建築風格和式樣同原有的建築物相協調,所以,即使你登上大教堂那高達101米的鐘塔俯瞰、遠眺,目力所及也看不到一幢現代風格建築。

聖加侖女修道院 Convent of St.Gall

入選年份:1983年

入選種類:文化遺產

瑞士東部城市聖加侖(St.Gall)由愛爾蘭傳教士創立於7世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聖加侖修道院是加洛林王朝時期大型修道院中的完美典範。聖加侖修道院建於9世紀,是本篤會在歐洲最大的修道院,也是中世紀歐洲的學術中心,修道院圖書館是歐洲保存完好的中世紀圖書館之一,在它的正門上用希臘文赫然刻著「靈魂的藥房」。圖書館裡收藏了超過16萬冊古籍,藏書中包括2000多冊中世紀(8~12世紀)的手寫本和1650冊「搖籃印刷」(Incunabula。在1501年的復活節前,用鉛活字印刷的書籍習稱為「Incunabula」,亦有稱為搖籃書籍)時代的印刷本等珍貴書籍。包括800份6至8世紀原始文件、1000年前的聖歌樂譜、還有公元790年出版的拉丁語德語字典等歷史手稿被藏在黃金匣中。其中一些手稿是用愛爾蘭語書寫,有著卡洛林(Carolingian)和奧圖(Ottonian)風格。每一個走進圖書館的人都會被屋頂上絢麗的壁畫所吸引,它們描繪著基督教會最早的四次會議:尼西亞會議(Nicaea,325年)、君士坦丁堡會議(Constantinople,381年)、以弗所會議(Ephesus,431年)和卡爾西頓會議(Chalcedon,451年)。整個圖書館有34扇窗戶,它們不僅給室內帶來充足的光線,同時也使得圖書館可以不安裝任何恆溫恆溼的控制裝置,完全靠自然空氣調節。

米施泰爾的聖約翰本篤會女修道院

Benedictine Convent of St John at Mustair

入選年份:1983年

入選種類:文化遺產

米施泰爾(Mustair)位於瑞士東部格勞賓登州,距離義大利很近。米施泰爾這個地名本身就是「修道院」的意思。村外的聖約翰本篤會女修道院以擁有並保存完好的壁畫而入選世界文化遺產。據說這個修道院由法蘭克國王卡爾大帝下令建造,始建於公元775年,擁有世界上最大的中世紀前期壁畫群,這些大約創作於公元800年壁畫是卡洛林時期藝術的精品,整座修道院因為這些精美的壁畫而熠熠生輝。大約在公元1200年,教堂後部的半圓形壁龕也被繪上了精美的壁畫。修道院內壁畫的內容描繪了聖經中的82個故事場景。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內裡,壁畫都被覆蓋著而不為人知,直到因為1950年的一次修道院修繕時才被發現。

貝林佐納的三座城堡及城牆

Three Castles,Defensive Wall and Ramparts of the Market-Town of Bellinzona

入選年份:2000年

入選種類:文化遺產

貝林佐納(Bellinzona)位於瑞士義大利語區的提契諾谷地,地處義大利北部與阿爾卑斯山的交通要衝,離聖哥達山口和聖貝爾納爾迪諾山口的交叉點很近,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早在羅馬時代已在此設置軍事營地。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貝林佐納遺址由聳立在提契諾山谷上方的三座城堡及以及周邊的城牆組成。三座城堡分別是:格朗德城堡(Castel Grande)、蒙特貝羅城堡(Castello di Montebello)和薩索科爾巴洛城堡(Castello di Sasso Corbaro)。根據記載,這些建築的前身早在6世紀已出現,從考古發掘的物品來看,其歷史更可追溯到4世紀左右。現在所見的堡壘,建於米蘭大公國統治時期的13-15世紀,是阿爾卑斯山區目前唯一尚存的中世紀要塞建築的典範。

少女峰與阿萊奇冰川地區

Swiss Alps Jungfrau-Aletsch

入選年份:2001年

入選種類:自然遺產

少女峰地區與阿萊奇冰川地區集中展示了阿爾卑斯山無與倫比的自然風光。在景區的中心地帶分布著三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艾格峰、僧侶峰、少女峰)以及阿萊奇大冰河附近的冰川景觀。而在比奇峰的南坡,隨著海拔高度的變化山體所覆蓋的植被也開始發生變化,逐漸從高山景致向亞地中海大草原演變。

阿萊奇大冰河是阿爾卑斯山地區最大的冰河,全長約23公裡,由270億公噸冰塊組成。穿越大冰河的旅程充滿了經驗和刺激,不僅可以看到壯麗的冰山和宏偉的巖石,還有沿路的山花爛漫和鬱鬱蔥蔥的森林點綴著旅途。值得注意的是,比奇峰南坡的氣候與山頂以及冰河地區十分迥異,強烈的紫外線、乾燥的空氣,使這裡呈現一派地中海的景象。

聖喬治山 Monte San Giorge

入選年份:2003年

入選種類:自然遺產

聖喬治山坐落在提契諾州陽光明媚的南部,海拔1100米左右,自19世紀以來便是研究化石的科學家們的天堂。在這裡,細心的古生物學者們發掘出數千個長達六米的魚和海洋生物化石,因為早在2億多年前這裡是100多米深的深海盆地。目前已發現有80餘種不同種類的魚類、30餘種海洋生物以及陸地爬行動物。更重要的是,科學家在這裡找到了百餘個2.45億萬年前至2.30億萬年前三疊紀時代無脊椎動物以及植物的化石。

如今,山中保留著各式各樣化石的聖喬治山就像金字塔一樣矗立在盧加諾湖的南端,人們可以悠閒地穿過山脈南坡的葡萄園,在田園風光的梅裡德(Meride)小鎮散步,或者在門德裡西奧美麗的巖洞餐館裡享用美食。

拉沃葡萄梯田 Lavaux,Vineyard Terraces

入選年份:2007年

入選種類:文化遺產

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拉沃(Lavaux)葡萄梯田位於瑞士西部的沃州境內,東起西庸,西至洛桑近郊,沿日內瓦湖綿延30公裡,總面積830公頃。氣候溫和,日照時間長,以及日內瓦湖反射的光照作用,使這裡的地理環境有點類似地中海的特點,加上熔巖地質,非常適合葡萄的生長。

拉沃地區的葡萄種植歷史始於羅馬時代,但有規模的葡萄梯田建設則是從11世紀開始的。當時這一地區屬於本篤會和西多會修道院,修道院組織修道士興建梯田,從事葡萄園經濟,拉沃的葡萄園梯田蔚為壯觀。拉沃的葡萄園梯田,順應地勢,在布局上充分考慮與自然環境的和諧以及美觀,一千年以來,已經成為日內瓦湖美麗景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拉沃的傳統葡萄園梯田,作為寶貴的歷史遺產,受到嚴格的保護。近年來,拉沃地區的葡萄園不允許使用合成殺蟲劑。拉沃地區共有14個小鄉村,每個村莊都有延續了幾代的葡萄種植制、釀酒世家。

阿爾布拉-貝爾尼納的雷塔恩鐵路

Rhaetian Railway in the Albula/Bernina Landscapes

入選年份:2008年

入選種類:文化遺產

從阿爾布拉(Albula)至貝爾尼納(Bernina)的鐵路線,興建於20世紀初,集精良技術、傑出建築和優美環境之大成,展現了建築和土木工程學的輝煌成就。這段鐵路總長約128公裡,沿途穿越55個隧道與狹廊、196座橋梁與高架道路,讓原本隔於絕崎山中的孤立區域得以相互連接。

貝爾尼納鐵路至今仍是穿越阿爾卑斯山區的鐵路中海拔最高的一座,同時也是世界同類型鐵路中高低落差最大的線路之一,完美體現了人類運用現代技術克服險阻山嶽的智慧。更難能可貴的還在於,整條鐵路的建設,雖然破除了地形上的障礙,卻沒有破壞原本壯麗的自然景觀,反而與整個環境和諧地融合在一起,共同構成一幅令人悠然神往的畫面。

薩多納地址結構

Swiss Tectonic Arena Sardona

入選年份:2008年

入選種類:自然遺產

薩多納地質結構位於瑞士東北部,覆蓋了32850公頃的山地,其中包括七座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山峰。該地區突出展現了大陸碰撞形成的造山運動的特徵,構造衝擊力量在這裡形成了地質斷面。這處遺址從三維角度清晰地展現了這一結構以及形成這一景象的過程,自18世紀以來就一直是一處重要的地質科學遺址。區域內,格拉魯斯地區擁有高聳於狹窄河谷的冰川覆蓋的群山,是阿爾卑斯山中部地區最大的後冰川期推覆構造遺址。從很遠的距離望去,巖石缺口處泛黃的巖壁清晰可見。「格拉魯斯斷層」崛起於前萊茵河流域,它上升到3000米的高度然後在Hausstock-Sardona-Ringelspitz地區下降,向北變得越來越陡。在這裡,2.5億多年的紅色綠色的砂巖被35萬至50萬年的較為年輕的巖石擠壓,大多看起來很像復理層。古老的巖石覆蓋在比自己年輕200萬年的巖石上,景象震撼。這處世界自然遺產的範圍內,其它的自然現象還有:罕見的高密度的石林、有保護價值的Lochsite,Tschingelhoren山,Mürtschenalp銅礦,以及冰河紀冰川在遙遠的Murgtal山谷留下的美麗景色。

拉紹封德與力洛克的鐘表城鎮

La Chaux-Fonds/Le Locle watchmaking town planning

入選年份:2009年

入選種類:文化遺產

拉紹封德(La Chaux-Fonds)與力洛克(Le Locle)是兩座相鄰的城市,位於瑞士汝拉山脈的偏遠地區。鐘錶製造是瑞士最引以為傲的產業,拉紹封德與力洛克即是瑞士鐘錶製造的大本營。這個地區原本土壤貧瘠不適合耕種,於是從17世紀開始致力於發展不需要土地的鐘表製造業。

18世紀以後,隨著拉紹德封和力洛克的鐘表製造優勢逐漸確立,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圍繞著鐘錶製造生產、研發及各種配套人員聚集到這裡,制表空間與生活空間的需求,促使城市重新規劃布局。19世紀上半葉,為適應和推動兩個城市的鐘表業發展,城市重新規劃和建設。新建的城市,其街道和建築的設計都著眼於鐘錶產業的需求,將工廠、住宅、家庭工作室等不同空間形態,以及生活配套、娛樂設施等不同需求有機地容納到城市規劃中。拉紹德封和力洛克的理性、務實和開放的城市空間規劃,極大地推動了當地鐘錶業的發展,成為鐘錶業與城市發展共生的傑出典範。馬克思在其著作《資本論》中曾描述拉紹封德與力洛克是一座「巨大的工業城市」。如今拉紹封德與力洛克不僅保存完整,且還在與時俱進中維持著良好的運行狀態。

阿爾卑斯地區史前湖岸木樁建築

Prehistoric Pile dwellings around the Alps

入選時間:2011年

入選種類:文化遺產

這一世界文化遺產由6個國家共同獲得,涵蓋位於阿爾卑斯山區內外的湖邊、河岸及溼地邊的總共111處史前木樁建築(又稱幹欄建築)遺蹟。此類建築首次於1853/1854年在蘇黎世湖畔被發現,包括上圖展示的鄉村呂舍茨(Lüscherz),還有伯爾尼州的維內爾茨(Vinelz)、比爾(Biel/Bienne)以及蘇黎世湖畔拉帕斯維爾附近(Holzbrücke Rapperswil-Hurden)等等,瑞士共有56個地方都列名榜上。這些人類小型定居點建於約公元前5000年至500年。對其中部分遺址的考古挖掘,已為科學家提供了了解史前新石器時代及青銅時代歐洲阿爾卑斯山地區人民的生活以及人類社區與周圍環境的互動情況的證據,是研究這一地區早期農業社會的最重要的史料來源之一。

科布西耶現代建築系列作品:母親之家(Petite villa au bord du lac Léman)

入選時間:2016年

入選種類:文化遺產

「科布西耶現代建築系列作品」涵蓋了科布西耶包括瑞士等7個國家(德國、阿根廷、比利時、法國、印度、日本、瑞士)的17座建築作品,以展示其對現代主義建築運動的傑出貢獻。

科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1965)是瑞士出生的建築大師,是公認的現代建築風格的開創者之一,也是卓越的建築理論家、畫家、建築和城市規劃領域大師。他對理想城市的詮釋、對自然環境的領悟乃至對傳統文化的強烈信仰和崇敬都別具一格,留下了一系列為今日設計師所膜拜的經典作品。

科布西耶年少時曾在故鄉拉紹封德的藝術學校求學,第一大戰發生期間任教母校。1923年,他還在故鄉為父母設計建造居所,其母親在此居住了整整31年直到101歲高齡去世。這座常被稱為「母親之家」(Petite villa au bord du lac Léman)的建築也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從這座小建築,可以見出科布西耶「建築是住宅的機器」的理念脈絡。

相關焦點

  • 中國「神舟」七號飛天全記錄
    中國「神舟」七號飛天全記錄 2008年09月28日 18:46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電視截圖)   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視頻報導特輯  「神七」飛天之旅精彩圖片回放  中新網9月28日電 題:神舟七號飛天全記錄
  • 特斯拉電動車自駕遊瑞士
    9天的環遊瑞士行程,跨越5個阿爾卑斯山口、途徑22個湖泊,留宿8大名城,並將12個世界遺產納入其中,完美結合瑞士的文化和風景名勝。同時,採用電動汽車自駕,也意味著全程至少節省了超過350瑞士法郎的汽油成本。
  • 瑞士綠化最好的10個城市
    另外,洛桑是瑞士聯邦最高法院的所在地,眾多擁有特色的美術館、博物館以及歷史古蹟,使得整個城市都體現著一種高雅的氣息。世界著名的貝嘉芭蕾舞團成立於洛桑。一系列獨特的旅遊景點遍布全市——50餘個博物館、超過100個美術館、國際時尚品牌店、蘇黎世特色品牌商店、瑞士最多的俱樂部,還有瑞士最繽紛燦爛、活力四射的夜生活。 多元的文化氛圍和多姿多彩的娛樂活動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觀光。
  • 瑞士葡萄酒品鑑:兩千多年歷史,八大酒區,十個亮點
    瑞士種植、釀製葡萄酒的歷史源遠流長,並且,自羅馬帝國以來的兩千多年間從未中斷過。瑞士有關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的記載,最早見於公元912年的文獻中,而11世紀開墾的拉沃葡萄梯田名列世界文化遺產,也是其葡萄酒文化悠久的證明之一。
  • 世界文化遺產在北京,這7個地方一定要去看看!
    7月6日,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的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隨著大會主席的落錘,中國提交的「良渚古城遺址」項目經世界遺產委員會審議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我國世界遺產總數增至55處,位居世界第一。中國在1985年加入《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締約國行列,至今已有55項中國世界遺產被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而其中世界文化遺產有32項,其中北京有7項。這七個地方你都去過嗎?
  • 日本「世界自然遺產」攻略:4個美如仙境的世界自然遺產
    或許可以把稀有的自然遺產 之旅放入你的口袋名單!珍貴的四個日本自然遺產分別位於東北的白神山地、鹿兒島縣的屋久島、北海道知床及東京的小笠原諸島,接下來就一一介紹這些自然遺產的美麗之處,趕快來規劃你一生一定要欣賞過的日本自然生態旅遊!▋什麼是世界遺產?
  • 中國世界自然遺產有個奔馳保護神(圖)
    (原標題:中國世界自然遺產有個奔馳保護神(圖))   自然是人類共同的家園
  • 《太空全書2:人類太空探索全記錄》:一部人類從古至今探索太空的...
    在漫漫的歷史進程中,人類對自身、對世界繼而對宇宙太空的認識,一點點從混沌到清晰。而今,人類對太空的探索還在繼續。5月21日5時2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號中繼星發射升空。
  • 蓮瓣蘭汗血寶馬葉蝶花蝶開花全記錄
    蓮瓣蘭汗血寶馬開花全記錄花木君從2017年7月份葉蝶,到8月份出現花芽,然後休眠3個月,11月底開始膨大,12月份開始長高,2018年1月15日開花,到2月25日剪掉花枝,保留養分2017年7月6日2017年8月底出現花芽11月份開始膨大12月底開始長高12月31日2018年1月15日開花,滿室馨香
  • 世界遺產 自然鹽城
    在新時代發展理念推動下,鹽城黃海溼地遺產更呈現出無與倫比的原始之美、靈動之美、清新之美。大美溼地——自然生長的世界遺產鹽城擁有太平洋西海岸、亞洲大陸邊緣最大的海岸型溼地。2019年7月5日,鹽城黃海溼地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是江蘇唯一、中國第14個世界自然遺產,也是中國第一處濱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標誌著中國的世界自然遺產從陸地走向了海洋!
  • 貴州的這三個世界自然遺產 你去過幾個?
    荔波是「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重要組成部分,縣域內擁有全球同緯度地區唯一的喀斯特原始森林,此次大會選擇在荔波召開正合時宜。  今天,我們就來細數一下貴州那些讓中國甚至世界都為之驚嘆的遺產。2007年6月在聯合國第31界遺產大會上被評為世界自然遺產地,成為中國第六個,貴州第一個世界自然遺產地。  荔波喀斯特是貴州高原和廣西盆地過渡地帶錐狀喀斯特的典型代表。荔波喀斯特最醒目的景觀是錐狀喀斯特,最典型的類型是峰叢喀斯特和峰林喀斯特。荔波喀斯特滿足了世界自然遺產的多個標準。
  • 瑞士媒體:12個源於戰爭的世界名牌 大眾阿迪在列
    《瑞士商報》網站4月4日報導,芬達是最初在戰爭條件下問世、而且往往是服務於軍用目的的產品的一個代表,但是現在幾乎沒人了解這些了。例如備受追捧的雷朋太陽鏡開始是用來保護戰鬥機飛行員視力的。絕緣帶最初也只供士兵使用。很多最初用於作戰目的的產品如今已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 世界上首個星空世界遺產?紐西蘭特卡波湖的滿天繁星令人窒息!
    紐西蘭的特卡波湖是一個有些獨特的觀光景點,因為它是以世界上最美麗的星空的名號而聞名的。如果幸運的話,你還有機會能看到極光,為了一睹繁星點點的天空,世界各地的遊客慕名而來。這次就帶大家來看看被稱為擁有「世界上最美麗的星空」的特卡波湖。它位於紐西蘭南島的克萊斯特徹奇(基督城)和庫克山之間。從基督山坐車大約需要3個半小時,但你一定會不虛此行的,因為特卡波湖周圍的晴空率非常高,在世界上都是名列前茅的觀星地點之一。在這裡你就好像置身一個天然的天文館一樣,包括只有在南半球才能看到的南十字星,還有星雲和天野川都能看到。
  • 觀察|從世界遺產審議看世遺大會與推薦機構的分歧
    第42屆世界遺產大會在巴林首都麥納麥落幕。今年中國的梵淨山順利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今年委員會共審議28個項目,包括文化遺產、自然遺產和混合遺產。在審議過程中,可以看到世界遺產委員會的決議與諮詢機構推薦意見的差異。這種差異不僅存在於新的申報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項目的審議當中,也存在於保護狀況審議等其它世界遺產事務當中,不僅今年存在,歷次大會也都存在。
  • 蓄能——盤點2019中國的世界遺產
    2019年12月28日,系列動畫片《大運河奇緣》開始在北京廣播電視臺卡酷少兒頻道全國首播。這部體現大運河歷史和闡釋遺產價值的文創作品,匯集多方力量,歷時兩年完成。其製作的場景宏大而逼真,不僅會給孩子們留下深刻印象,甚至還能吸引成年人想去實地「打卡」。
  • 全球抗衰老聖地-瑞士蒙特勒
    著名的抗衰老聖地瑞士蒙特勒Montreux城位於瑞士西南部,日內瓦湖東岸,遠望阿爾卑斯雪山,與法國依雲隔湖相望。     這裡,人口稀少(兩萬三千人),湖面成群的天鵝、野鴨和海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 【人類遺產·瑰麗文化】西班牙世界遺產之安達盧西亞篇
    2016年,西班牙安特克拉石墓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西班牙瓦倫西亞法雅節被列為非物質遺產...也許這就是西班牙的魅力所在,不僅有令人嚮往的陽光、沙灘,刺激你味蕾的饕餮美食,還有豐富多彩、歷史悠久的文化遺產和人文景觀。那麼西班牙到底擁有多少世界遺產呢?
  • 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武夷山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武夷山脈是中國東南部最負盛名的生物保護區,也是許多古代孑遺植物的避難所,其中許多生物為中國所特有。九曲溪兩岸峽谷秀美,寺院廟宇眾多,但其中也有不少早已成為廢墟。  武夷山是一處被保存了12個多世紀的景觀。它擁有一系列優秀的考古遺址和遺蹟,包括建於公元前1世紀的漢城遺址、大量的寺廟和與公元11世紀產生的朱子理學相關的書院遺址。這裡也是中國古代朱子理學的搖籃。作為一種學說,朱子理學曾在東亞和東南亞國家中佔據統治地位達很多世紀,並在哲學和政治方面影響了世界很大一部分地區。
  • 布達拉宮世界文化遺產管理的現狀、問題及對策
    >月布達拉宮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2000年11月和2001年12月大昭寺和羅布林卡先後作為布達拉宮歷史建築群的擴展項目被批准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  同時完整的布達拉宮世界文化遺產不僅僅只包括布達拉宮單體建築,還包括羅布林卡和大昭寺,它們都屬於布達拉宮歷史建築群的擴展項目。但在實際管理中三個單位各自為政、互不相干,而且在行政隸屬關係上布達拉宮和羅布林卡歸文物部門管,大昭寺歸宗教部門管,布達拉宮世界文化遺產系統實際上是三個單位的「點」狀管理,缺乏整體和系統的觀念。
  • 給瑞士人民1噸奶,他們還你1個世界最大的奶酪
    讓我們去瑞士的奶酪農場裡找找答案...... 相對於軟質奶酪,經過擠壓脫水的硬質奶酪含水量更低,同時質地也更緻密,通常10~12千克的牛乳才能產出1千克硬質奶酪。緊實而穩定的結構也使硬質奶酪可以被做得很大,Emmentaler就是典型的例子,它也是世界上塊頭最大的奶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