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味中藥很常見,能健脾、安神,還能用於水腫!

2021-01-21 靈素閣

白茯苓乃是中藥茯苓的別稱,原是真菌茯苓的乾燥菌核,一般喜歡寄生在馬尾松或其他松樹的樹根上,野生的茯苓產量較少,現在一般都選擇人工栽培的茯苓來入藥。雲南地區氣候溼潤,適宜於松樹的生長,自然也就成為白茯苓的天然生長基地,所以從這裡生長出來的茯苓又叫做「雲苓」。

種植茯苓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其中最需要提防的事情,恐怕要屬於如何殺死這些貪吃的白蟻。人們曾使用過驅蟻藥,但是茯苓的質量也大受損失,後來人們發現,種植細菌使白蟻染病,一勞永逸,真的是十分高超了。

7月份到9月份的時候,天氣開始轉涼,這時候收集茯苓最為適宜。將寄生於松樹根上的白茯苓從泥土裡面整個的刨出來,撣淨泥土,接下來的事情就是將這一個個發白的白茯苓堆積起來「發發汗」,呵,你看,要不了多久,這些白茯苓一個個的準都得皺起眼皮來,等到「發汗」完畢,再將這些白茯苓攤開然後又「發發汗」,雖然經過幾番折騰,但是這時候將白茯苓取出來潤透再切片的話,其健脾寧心的作用將會更好。

新鮮入藥切片的白茯苓味甘甜而性淡平,能夠入心經和脾腎兩經,臨床上主要應用白茯苓的兩個主要作用,其一甘淡利水滲溼,治療水腫疾病。其二,寧心健脾,安神益智。《神農本草經》中根據白茯苓的藥物療效及特性,認為白茯苓具有「主憂恚驚邪恐悸,口焦舌幹,利小便」的神奇作用,其實仍然還是從白茯苓甘淡入腎經,結合起來能夠用來利水滲溼和利尿的作用來分析白茯苓的功效的。白茯苓甘平且能夠入心經,中醫經典方劑「安神定志丸」中就用了許多白茯苓來治療患者心脾兩虛的疾病,其效果也廣受好評。

【本文由「靈素閣」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千鍾粟,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相關焦點

  • 此物「稟金氣,得土味」,能健脾補肺,養心安神,有四點注意
    此物「稟金氣,得土味」,能健脾補肺,養心安神,有四點注意。在中醫五臟六腑裡,脾屬土、為氣血生化之源,肺屬金、主一身之氣。這兩個臟腑,對身體的氣血生化是非常重要的。從五行角度來看,脾屬土、肺屬金,土生金。
  • 養生有道,巧妙祛溼,淺談幾味能健脾祛溼的中藥
    漫長的夏季的氣候特徵是潮溼,這與人體的脾臟息息相關。所謂的溼氣可以通過脾臟。因此,漫長的夏季是加強滋養和治療脾臟的重要階段。       長夏也是人體脾胃消化吸收營養的好時期。因此,在七月和八月期間,應該多吃一些能健脾的食物。為了健康可以吃更多的肉類食物,也可以吃白朮,山藥和白扁豆。為了保持脾氣,在夏季應多吃些豆類,這可以使脾氣健壯並促進溼潤。
  • 中藥芡實功效多多 搭配茯苓煮粥健脾祛溼
    原標題:中藥芡實功效多多 搭配茯苓煮粥健脾祛溼   芡實是一味常用的藥食兩用藥材,在《食療本草》等書中均有記載。芡實多用於燉肉、煲湯或入藥,不僅能健脾止瀉、滋陰補腎、澀精,還能清熱祛溼,是難得的滋補佳品。
  • 中藥茯苓—治療腎病的「著力點」
    茯苓,一種常寄生在松樹根上的一種菌類,形如甘薯;這味中藥有利水滲溼、健脾安神的功效,其主要成分有:B—茯苓酸、茯苓次聚糖、茯苓酸、乙醯茯苓酸、茯苓素等;現如今,茯苓在養生界也常以保健品的面目出現,茯苓在抗腫瘤方面的作用也日益引人注目;在治腎的中藥中,茯苓也有著其獨特的地位,經典的補腎中藥六味地黃丸等都含有此藥
  • 白朮和蒼朮,都能燥溼健脾,但功效應用卻不同,臨床藥師說出實情
    白朮和蒼朮,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中藥。對於白朮來說,可能大家潛意識裡知道的是補氣健脾藥,其實它也有燥溼的功效。但是和蒼朮的燥溼功效相比,它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區別的,今天就為大家仔細講講。具有益氣健脾,燥溼利水,止汗,安胎的作用。主要用於以下疾病:脾氣虛證:白朮甘苦性溫,主歸脾胃經,以健脾、燥溼為主要作用,被前人譽為「脾臟補氣健脾第一要藥」。中醫上講脾主運化,如果脾氣不足,人體內的水谷精微運化失調,就會引起水溼內生,從而導致不想吃東西,大便溏薄、腹瀉、口痰多、水腫、女性白帶多等症狀。
  • 中藥400味之三十六:砂仁
    學中醫從中藥開始,中藥400味,每天學一點,今天第三十六味:砂仁。 砂仁,為姜科植物陽春砂仁或縮砂仁的成熟果實或種子。砂仁藥用分陽春砂仁、縮砂仁、海南砂仁幾大類,其中以主產兩廣一帶的陽春砂仁療效最佳。
  • 「新冠」中醫診療新方案,這些常見的中藥如何用?專家來解析
    中藥的正確使用是保證臨床療效和安全的關鍵所在!在剛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中,中醫治療方案中辨證用方涉及的常用中藥有60多味。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彭康教授對這些常見中藥的來源、炮製方法及特殊用法進行詳細解答,可供廣大市民參考。
  • 一味中藥補氣健脾,調脾虛5種症狀,保肝利膽,降脂降糖增強免疫
    有一味中藥被古籍稱為「補氣健脾第一要藥」,能調理脾氣虛弱5種症狀,實驗證明還有保肝利膽、降血脂、降血糖、增強免疫力、抗凝血、抗腫瘤等多種作用,它就是中藥材白朮。白朮最早記載於《神農本草經》,原名「術」,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朮的乾燥根莖。
  • 蒲公英加茯苓能治什麼病?4方面功效,為你詳細總結
    蒲公英是一味野菜,也是一味中藥,茯苓是一種真菌類的中藥材,這兩味中藥的單獨搭配,在我國的傳統中藥方劑中並不多見。《本草經疏》中這樣評價蒲公英:"蒲公英味甘平,其性無毒。當是入肝入胃,解熱涼血之要藥。",而《本草新編》中對蒲公英的評價則更高:"蒲公英,至賤而有大功,惜世人不知用之。茯苓的功效則與蒲公英不同,茯苓的主要功效在於祛溼健脾,寧心安神,也是安全性非常高的一味中藥材。
  • 一味多數是野生的中藥,清肝、養腎、健脾三種作用,還明目、健腦
    有一味多數是野生的中藥材,它能清肝、養腎、健脾,還能明目、健腦,被稱之為「養陰清肝明目之要藥」,它就是中藥楮實。中藥楮實出自漢代醫藥學著作《名醫別錄》,多數是野生採集,雖有部分是栽培但數量相對較少。中藥楮實能清肝三.楮實能健脾。
  • 【市中醫|科普】細數「中藥花」
    花類中藥品種繁多,有活血化瘀的紅花,清熱解毒的金銀花,潤肺化痰的款冬花,平肝清熱的菊花等等。許多常用的花類中藥還有疏肝解鬱的功效,比如:綠萼梅、玫瑰花、旋復花以理氣疏肝為主,月季花、凌霄花以活血疏肝為先,合歡花有安神解鬱的功效。疏肝「中藥花」,側重各不同。如:(1)綠萼梅 味酸、澀,性平,歸肝、肺、胃經,有平肝和胃、調暢氣機、和中化痰的功效。
  • 中藥香囊隨身帶,護肺還能闢邪氣
    中藥香囊隨身帶,護肺還能闢邪氣 2020-11-23 10: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身邊的中藥|「朝廷咱家人最多」(蓮)
    今天介紹的睡蓮科植物蓮,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水生植物,來源於它的就有六味中藥入選,包括荷葉、蓮子、蓮子心、蓮須、蓮房、藕節,一種植物為藥典貢獻了6味中藥,佔比約1%,可以說是入選之最了!蓮這一家子絕對是《中國藥典》中的大家庭了,相當榮耀。故有「朝廷咱家人最多」之說,你說在理嗎?其實呢荷花、荷梗和蓮藕也都是中藥,入選其它中藥典籍。
  • 史上最全中藥歌訣,快收藏(拿走不謝)!
    三、茯苓、赤茯苓、茯神共性為利水滲溼、健脾安神;差異為茯苓主偏於健脾安神,赤茯苓主健脾安神力弱、但能瀉熱行水、治膀胱溼熱、溼熱白帶尤佳,茯神主專供安神、其他作用弱。44、南星性熱,能治風痰,破傷強直,風搐自安。45、半夏味辛,健脾燥溼,痰厥頭疼,嗽嘔堪入。46、藿香辛溫,能止嘔吐,發散風寒,霍亂為主。47、檳榔辛溫,破氣殺蟲,祛痰逐水,專除後重。48、腹皮微溫,能下膈氣,安胃健脾,浮腫消去。49、香薷味辛,傷暑便澀,霍亂水腫,除煩解熱。
  • 有一味中藥是五參之一,護心保肝,活血祛瘀,養血安神,降血脂
    多數西醫有時候不認可中醫的中藥,但有一味草藥被中西醫都認可,它是中藥「五參」之一,西醫說它能護心、保肝、調理心腦血管疾病、降血脂,中醫說他能養血安神、活血祛瘀。它就是中藥材丹參。2.丹參既能活血又能涼血消癰,可用於溫熱病、熱入營血等病症。
  • 用這3種中藥泡水喝,養肝補氣,還能延緩衰老,但這1類人最好少喝
    秋季天氣乾燥、溫度降低,自身免疫力處於下降階段,很容易感染各種疾病,所以在這期間保養肝臟成為我們的養生重點。想要保養肝臟,可以用以下這3種中藥泡水喝,既能起到養肝補氣的作用,還能提高身體免疫力,延緩自身衰老,有助於身體健康養生。需要注意的是,這1類人最好少用這3種中藥泡水喝,以免對身體造成傷害,不利於養生。
  • 中藥減肥肚臍貼真能減肥嗎?
    原標題:中藥減肥肚臍貼真能減肥嗎?  最近,在朋友圈和淘寶網上大賣一種中藥減肥肚臍貼,廣告宣傳稱「使用後有95%的機率能瘦下來」。請關注——中藥減肥肚臍貼真能減肥嗎?   當今社會,身材是很多女孩子揮之不去的一個情結。瘦不瘦,幾乎成了美不美的首要指標。因此,各種減肥產品抓住女性心理,層出不窮。
  • 常用中藥之最——補血、補脾、提高免疫哪些中藥最有用!
    藥效:敗毒抗癌、利水化飲、健脾寧心。利水滲溼,健脾,化痰,寧心安神  藥用:1.水腫。本品味甘而淡,甘則能補,淡則能滲,藥性平和,既可祛邪,又可扶正,利水而不傷正氣,實為利水消腫之要藥。可用治寒熱虛實各種水腫。
  • 常用有補氣作用的中藥
    常用的有補氣作用的中藥很多,這裡只介紹以下幾種。      人參      這是最重要,最名貴的補氣中藥之一,味甘、微苦,性微溫,功能大補元氣,益智安神,為補益保健之佳品。     研究證實,人參有促進*細胞發育,增加細胞分裂次數的作用,而美國學者誨弗利克認為,*細胞大約分裂50次就停止丁,細胞每次分裂一次需要2.4年,如果能達到分裂50次,就可以活到120歲,由於人參大補元氣,可常用於呼吸微弱、四肢厥冷,脈微弱,血壓低的休克等症.此外,由於人參有補益強壯作用,可抗衰老,適用於久病體虛,心悸怔仲,自汗肢冷,氣短,虛脫,心衰,神經衰弱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