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想挖老鼠洞――中國鳥人首次出境護鳥記事(8)

2020-12-04 華聲在線

教授想挖老鼠洞

——中國鳥人首次出境護鳥記事(8)

湖南日報新湖南記者 徐亞平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麼流浪?

流浪遠方,流浪,

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

為了山間輕流的小溪,

為了寬闊的草原,

流浪遠方,流浪……

4月22日,「跟著大雁去遷徙」志願者從哈爾濱奔向同江。遼寧環保專家王敏老師車上突然飄出《橄欖樹》的旋律。

此歌,無疑是華語流行樂壇的殿堂級曲目。40年矣,長盛不衰。歌家齊豫稱,《橄欖樹》是上天給她的寶。內地最早是由歌唱家朱逢博唱響的。她深情美麗的歌聲感動了無數的聽眾。

《橄欖樹》是一首有故事的歌。因為寫它的人叫三毛,也是有故事的才女,曾經踏遍大漠、閱盡人間,在故事裡道盡了她的人生,有對滾滾紅塵的愛和痴,有蝕骨的孤獨和赤子的純真。三毛文字裡的萬水千山,對生活的執念和對時光的眷戀,一次次、一代代擊中世間痴情兒和女。

旋律悠揚。王敏等開始都是靜靜地聽,聽到那句「為了天空的小鳥」,車上三男一女都跟著唱起來:「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為了山間輕流的小溪,為了寬闊的草原,流浪遠方,流浪……

中國鳥人,跟著大雁去遷徙!

多好的中國故事啊!

故事裡還有另類好故事——

在長長的哈爾濱到童江的高速上,鳥類科學家周海翔教授用長達半小時的時間,分享了他年輕時候挖老鼠洞的故事。這個故事充分證明,不會挖老鼠洞的教授不是好的生態學家。

話說糧食困難的年代,少年海翔家裡到了秋冬時候,就把魔手魔掌伸向了老鼠洞。

那麼,老鼠洞裡有什麼呢?老鼠洞裡有玉米、黃豆、綠豆、紅小豆。周家把最好的糧食留給自己煮粥,把二等的糧食玉米賣給別人。周教授稱,通過挖老鼠洞,每年能多收幾百斤糧食,拿到鎮上去換糧票,解決了他們的學費問題。

老鼠洞裡還有什麼呢?還有學問。

少年海翔是個有心人。「挖了很多老鼠洞後,就對老鼠洞的結構,豎洞、橫洞的深度和走向、大小,糧食的多少、種類,洞的新舊,了如指掌。」

成功,沒有秘密。挖老鼠洞就是周海翔成為科學家的緣起吧。周教授說,在70年代糧食緊缺的時候,老鼠反而很多,老鼠窩還有那麼多糧食,這個現象說明,要富起來,必須打土豪。

言歸正傳。那個時候拼命地「除四害」打老鼠;但是老鼠過得還跟滋潤,現在不打老鼠了,老鼠反而不多了。這是什麼原因?值得思考。周教授認為,老鼠是不怕人的,但是它怕化肥、怕農藥。

周海翔教授的中國夢,就是想找一個老鼠洞重新挖一次,把它的住房結構拍個紀錄片。他自信地說:「做這個紀錄片,我是最合適的人選。」

謹以此篇獻給周海翔教授的青春期。

[責編:王相輝]

相關焦點

  • 苔花如米學牡丹——中國鳥人首次出境護鳥記事(17)
    中國鳥人在俄羅斯進行的多場活動中,中俄兩國的環保志願者,處處體現了對生命的尊重和敬畏。雖然言語不通,但他們通過眼神表達了一個共同情懷,認為只有當我們以平等的眼光、悲憫的心態對待眾生,給予它們尊重和愛護,世界才會呈現出無限生機,人類才會感受到生命的高貴與美麗。不能不再說說洞庭湖蒼鷺「鷺鷺」。
  • 讓「捕鳥人」去當「護鳥人」
    楚天都市報8月19日訊(記者關前裕 通訊員鮑歡)「我很後悔,不該以一己私慾破壞野生鳥類資源,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以後,我會多向身邊的親朋好友宣傳保護鳥類的重要性,用實際行動保護鳥類、保護環境。」昨日,戴某在參加完野生動物義務救護工作後感慨道。
  • 為尋找繪畫靈感非法獵捕8隻鳥 捕鳥獲刑的退休教師成護鳥志願者
    辦案檢察官帶著戴某走訪捕鳥現場楚天都市報訊(記者關前裕 通訊員鮑歡)「我很後悔,不該以一己之欲破壞野生鳥類資源2019年8月,戴某在十堰市張灣區白馬山捕鳥時,被村民發現並向當地派出所報案。隨後,公安機關在戴某住處查獲他捕獲的7隻畫眉鳥、1隻黑臉噪鶥鳥,以及他收藏的灰胸竹雞、白腹鷂標本各1隻。該案被移送張灣區檢察院審查起訴。
  • 2018任鳥飛---兩個執著護鳥的老頭
    如今,在他們的帶動下,北戴河沿海溼地的木棧道,儼然成了護鳥、愛鳥、攝鳥人的專用場地,每天清晨到傍晚,這裡總會聚集著眾多的愛鳥人士,北戴河沿海溼地調查組的成員也變得的越來越多,原計劃每周兩次的調查、巡護工作,已經變成了每天不間斷的調查巡護
  • 「護鳥」就是護住「金飯碗」——雲南石梯村的生態脫貧經
    新華社昆明11月7日電 題:「護鳥」就是護住「金飯碗」——雲南石梯村的生態脫貧經 新華社記者安曉萌、姚兵 山風徐徐,鳥鳴陣陣。早上7點半,石梯村村民徐小龍照例帶上玉米面粉和黃粉蟲,來到鳥類監測點投餵鳥兒。雖然最近來觀鳥的人不多,他仍然堅持每天來餵三次。
  • 英國「鳥神」在中國護鳥近十年 繪製北京觀鳥地圖
    英國「鳥神」繪製北京觀鳥地圖  無國界環保人士唐瑞在中國護鳥近十年,成為中國多個立法機構環保法律顧問,幫助玉樹發展生態經濟  在溫榆河畔與記者攀談了幾個小時,英國人唐瑞(Terry Townshend)扛著三腳架準備回家,這一天,唐瑞總共看到42種鳥類。
  • 頭似鳥雀翅似蝴蝶,蝴蝶鳥來六渡了!還有兩位護鳥人
    頭似鳥雀,翅似蝴蝶……美麗的「蝴蝶鳥」來六渡了。嚴冬,本是觀鳥淡季,但「蝴蝶鳥」的到來,點燃了鳥友的熱情。天剛蒙蒙亮,數十位觀鳥者便聚集在房山區十渡鎮六渡村的懸崖絕壁下,戴著口罩、裹上大衣,翹首企盼,只為一睹「蝴蝶鳥」的芳容。
  • 第九屆亞洲(臺灣)賞鳥博覽會,一場國際級的鳥人派對
    2016年11月11-15日,第七屆亞洲賞鳥博覽會在中國湖北省京山市舉行,這是在中國大陸首次舉辦的亞洲賞鳥博覽會。  作為亞洲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強的賞鳥人盛會,亞洲賞鳥賞鳥博覽會(Asian Bird Fair,簡稱:ABF)迄今已舉行了9屆,每一屆的ABF都由不同的組織舉辦並在不同的城市舉行,是世界上第一個洲際賞鳥博覽會。
  • 天津兩名志願者侯臺溼地「巡邏」 截獲捕鳥人
    厚嘴葦鶯、中華大葦鶯、黃腰柳鶯……都是漂亮鳥類,因為它們的美麗,結果被一些捕鳥人惦記上了。5月25日,護鳥志願者趙亮和莫訓強在侯臺溼地「截獲」了一名捕鳥人,後在警察的幹預下,捕鳥人才肯放棄捕獲的21隻「三有鳥類」。隨後,兩名志願者將這些鳥當場放飛。  溼地「巡邏」撞上捕鳥者  「眼下,北大港溼地的候鳥已遷徙完畢,我們這些住在市區的志願者基本都『回撤』了,但經常要到距離較近的侯臺溼地看看。」
  • 有人說老鼠洞的結構圖比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還複雜,這是在內涵漂亮...
    記得小時候,一到冬天就會跟我哥拿著鐵鍁去田野裡挖老鼠,如果你沒挖過老鼠洞,你可能以為它就是一個小洞口,裡面直直的到底,但是如果你挖過,你就會被老鼠錯綜複雜的洞結構給震撼到。
  • 雲南盈江石梯村:獵鳥變護鳥,踏出生態致富路
    雲南盈江石梯村:獵鳥變護鳥,踏出生態致富路  本報記者 趙漢斌  「大家只知道『蜀道難,難於上青天』。5年前去了石梯後,我想說,石梯難,比古蜀道還難!」曾在雲南省德宏州盈江縣太平鎮擔任工作隊長的雲南省林業廳幹部鐵偉感嘆說,正因出行難,一代代石梯村村民在懸崖上鑿石開階,小村也因此得名。
  • 【鳥人說鳥事】 烏林鴞 我所知道的來龍去脈
    【鳥人說鳥事】     烏林鴞 我所知道的來龍去脈
  • 遷徙劫④|護鳥三大難題待解,鳥網廉價耐用僅靠巡山拆不盡
    長期研究野生動物保護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高利紅認為,要徹底改變人們吃野味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個跟人們高價售賣熊掌、魚翅是一個道理,長期以來人們形成的攀比觀念是客觀存在的。」 資深鳥販田強說,人們愛吃野味除了攀比心理外,也是追求健康的一種思維,「按照傳統的觀念,仍有許多老百姓相信,野味的營養價值要大於養殖的。」
  • 山東「昌樂骨刻文」發現「鳥棲圖」記事文字
    2004年,山東昌樂縣民間收藏愛好者肖廣德在袁家莊古遺址上採集陶器標本時,偶然發現許多刻有圖案符號的亞化石狀遠古獸骨,經山東大學美術考古研究所所長劉鳳君教授鑑定,這批帶「字」骨頭是山東龍山文化中晚期的遺物,距今4500年左右,是東夷文化時期的記事文字。
  • 上古時代的四大「鳥人」,人面鳥身,最後一個讓統治者懼怕不已!
    上古時代的四大「鳥人」,人面鳥身,最後一個讓統治者懼怕不已!對於鳥人這個詞,最初的印象大概就來自於話「長翅膀的不一定是天使,有可能是鳥人」這樣一個學生時代的笑話。當年對於這句話一笑而過的同時,鳥人這個詞也深深的印刻在了長安的腦海裡。
  • 捕鳥人鬧市中心下手 抓鳥黑網來勢洶洶
    浙江在線01月31日訊 杭州的中河流經市區繁華的地段,而萬安橋附近更是高檔小區林立,誰能想到這樣的鬧市區,居然悄悄張了一張捕鳥黑網。  昨天下午,家住在萬安橋附近的金女士打來熱線,說在中河的人行道邊有捕鳥人偷偷張了網準備抓鳥,「現在河岸邊的綠化好了,小鳥飛來飛去的,散步的時候聽聽鳥叫都很高興的,誰知道把捕鳥賊也引來了。」
  • 千畝晚稻不收割 江西餘干護鳥獻「糧」策
    作為中國最大的淡水湖,世界七個重要溼地之一的鄱陽湖,被人們譽為「珍禽王國、候鳥天堂」「白色長城」,每逢候鳥遷徙季,鄱陽湖畔的鳥群或展翅起舞,或嬉戲追逐,姿態萬千,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最美風景線。2020年11月起,大江網、信息日報推出《候鳥回家》系列策劃之對話護鳥人,聚焦鄱陽湖畔的候鳥守護者,向世界詮釋4600萬贛鄱兒女「追清逐綠」的不懈努力。今日推出的是江西餘干探索護鳥「糧」策的故事。
  • 一不高興就拆鳥窩:鳥不拉屎的悖論正是鳥人們的無恥
    換句話說,城市越發成為鳥不拉屎的地方。偶爾有鳥兒從空中略過,鳥屎落下來,惹了人不高興,一旦「衝冠一怒」,可能鳥兒的命運就面臨劫難了,於是就真的「鳥不拉屎」了。「鳥不拉屎」的悖論也正是「鳥人們」的無恥之處。既希望所居之地與所處之境是個有青草流水綠樹成蔭蟲鳥齊鳴的生態地,又不希望被蚊蟲叮咬鳥屎落頭。
  • 捕鳥人興慶公園捉鳥 最多一天捕幾十隻受指責
    西安興慶宮公園西門假山旁的小樹林中掛滿了捕鳥的籠子,捕鳥人用蟲子及籠內的鳥為誘餌吸引「野鳥」在這美好的環境中,卻有一些捕鳥人在設置「溫柔」的陷阱,誘捕這些美麗的小鳥。 美食誘惑——鳥入籠中 昨日上午9時30分,興慶宮公園西門附近,一隻黃腹山雀在一棵大樹梢上唱歌,忽然被樹下一陣同類的叫聲吸引,立即飛下去開始尋找這美妙的聲源。在一株較低的枝椏上站穩後,黃腹山雀打量著懸掛在樹上的一個鳥籠,跟裡面一隻漂亮的小鳥對起歌來。
  • 不文明的拍鳥人又出現了!為拍照片用竹竿捅紅角鴞
    為了讓閉目養神的貓頭鷹睜開眼睛,或是動一動揮一揮翅膀,幾名拍鳥人便從附近折了一根竹竿,去捅鳥附近的樹枝。據一些護鳥志願者稱,昨天,當志願者再次前往現場時,發現拍鳥人竟又玩起新花樣,他們用電媒機播放鳥叫聲,引誘貓頭鷹睜眼。樹上的貓頭鷹聽到叫聲後,立馬警覺地睜開了眼睛,見狀,等候在樹下的「炮筒」咔咔咔地響個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