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物理學家新發現——氫鍵的秘密

2020-12-08 生物谷

2016年4月7日訊/生物谷BIOON/--感覺量子世界離你的日常生活很遠嗎?以下這些事情可以讓量子世界進入你的生活。拿一枚硬幣,放到緩慢滴嗒的水滴下。或者用吸管,或者用水龍頭。如果嘗試次數足夠多,你最終能讓硬幣上的水珠變成膨大的一整滴。據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水滴聚合在一起的部分原因是水分子像量子隧穿效應的小齒輪一般。

水分子由一個大的氧原子和兩個小的氫原子組成,周圍有電子圍繞。平均來看,電子圍繞氧原子的時間多於圍繞氫原子的時間,因此氧原子更傾向於帶負電,而氫原子傾向於帶正點。

如果把兩個水分子相互接近,水分子1的氧原子傾向於吸引水分子2的氫原子,這兩個原子最終會靠得很近。當把一大堆水分子放在一起,它們也會這麼相互排列--一分子的氧原子靠近旁邊另一分子的氫原子。

然後,因為分子們總在周圍跳動,他們偶爾會從一個'鄰居'旁換到另一個'鄰居'旁--好像水分子是喜歡換舞伴的舞者。整個吸引和交換舞伴的過程就是氫鍵,它也是表面張力--水分子聚集在一起而不分開蔓延的根本原因,所以水滴可以變得如此大。

但這個解釋有幾個漏洞。如果所有水分子組成一群,一個分子如何能更換舞伴而不幹擾整個舞蹈?如果它們沒有足夠頻率的跳動以持續更換舞伴會發生什麼?水滴會分解嗎?

這些問題由英國劍橋大學物理學家們通過六個水分子的超冷排列得以解答。他們觀察當其中一個分子更換舞伴時會發生什麼,發現更換舞伴的不止一個分子。分子總是成雙成對,像連動齒輪。當一個水分子改變時,它釋放了一個能被另一個水分子使用的氫鍵,不會出現'無舞伴期'。他們還發現,實驗中這幾個水分子跳動不足,無法自己更換舞伴,所以研究小組轉而模擬,來看這些'齒輪'如何工作。

所有量子粒子沒有明確的位置。它們的位置實際上是一種在空間中的分布:它們在你期待它們在的位置,但它們也可能在任何位置,即使它們可能沒有足夠能量跑到那裡去。就好像你往牆上扔球,球並沒有反彈向你,而是在不破壞牆的情況下穿過了牆。球好像有一個連接你和牆另外一邊的通道。

研究結果刊登在這周發表的Science雜誌中。水分子跳動不足以更換舞伴,所以它們依靠量子隧穿效應來給分子運動上發條。它們並不是真正換舞伴,只是靠近新舞伴,迅速再換。在齒輪中一起工作的兩分子協作共同使用量子隧道,因此水分子從沒缺少舞伴。(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

生物谷推薦英文原文報導:Physicists have finally solved a key mystery in how hydrogen bonding works

 

相關焦點

  • :氫鍵,百歲快樂
    一年前的1919年,盧瑟福剛剛利用α粒子轟擊氮核,並將發現的一種全新粒子命名為質子。而十二年後的1932年,查德威克(James Chadwick)才終於發現了中子。換句話說,1920年,科學界剛發現了電子,對質子還不太了解,中子更是未知物,對原子內所有東西的確切位置真的是一無所知。
  • 最新《Science》重磅!氫鍵和共價鍵的臨界點找到了
    近日,來自美國芝加哥大學的Andrei Tokmakoff等研究者,利用飛秒二維紅外光譜揭示了短氫鍵[F-H-F]−離子在水中獨特的振動勢,突破了經典理論的局限,確定了氫鍵的結束和化學鍵的開始位置。
  • Science :超越想像 :分子間氫鍵的實空間成像
    氫鍵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分子間相互作用形式之一。雖然氫鍵的強度相對於共價鍵非常弱,但是對物質的性質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例如:氫鍵作用使得水能夠在常溫下以液態存在、DNA形成雙螺旋結構、蛋白質形成二級結構等。長久以來,科學界普遍認為氫鍵是一種弱的靜電相互作用,然而近年來有實驗證據顯示氫鍵似乎有類似共價鍵的特性,即形成氫鍵的原子間也存在微弱的電子云共享。
  • Science:挑戰教科書,「奇葩」化學鍵既像氫鍵又像共價鍵
    通過測量[F-H-F]-水溶液中振動基態到第一激發態的躍遷頻率|0>→|1>,ω01,以及第一激發態到第二激發態的躍遷頻率|1>→|2>,ω12,作者發現 [F-H-F]-水溶液體系的一個重要性質:[F-H-F]-中的質子伸縮振動的ω12 頻率位於1750 cm-1,明顯高於其基頻頻率
  • 模糊了化學鍵的定義:科學家發現了有史以來最強的氫鍵
    科學家們最近發現了一種全新的化學鍵,是有史以來最強的氫鍵。
  • 探索高溫超導體的秘密!物理學家捕捉到了一種神秘的波
    探索高溫超導體的秘密!物理學家曾懷疑在這些材料中存在著對密度波,而之前的實驗已經暗示了它們的存在。但是沒有直接的證據,科學家們就無法進一步了解這些材料。「研究和證明這個階段不僅可能存在,而且確實存在,這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參與這項工作的康奈爾大學理論物理學家Eun-Ah Kim說。當高溫超導體在20世紀80年代出現時,物理學家們驚嘆不已。
  • 物理學家首次實現了真正的常溫超導
    常溫超導領域重要的裡程碑:物理學家們首次在15℃實現了超導性。以前的記錄是-23℃。羅切斯特大學的物理學家蘭加·迪亞斯(Ranga Dias)表示:「由於低溫的限制,具有如此卓越性能的材料並未像大家想像的那樣徹底地改變世界。但是,我們將打破屏障,為許多潛在的應用推開大門。」
  • Science:挑戰化學基本概念!化學鍵究竟是什麼?
    而這項新研究表明,(化學鍵中)實際上還存在一個連續的統一體。」在了解新的研究之前,我們先來複習一下共價鍵和氫鍵在教科書中是如何定義的。共價鍵是一種能將分子內的原子結合在一起的強化學鍵,它指的是在兩個或多個原子間,由於外層電子的共享而形成的穩定化學鍵。
  • 教科書即將再被改寫,詭異的氫鍵出現新形態
    原子結合成分子的各種作用中,氫鍵是一種特別的存在。DNA的雙螺旋結構便是由氫鍵構成,還有諸多神奇的現象可以用氫鍵解釋。但是,這種特別的存在自其被提出開始,就有個特別的問題,它到底屬於分子間作用力還是共價鍵?儘管很長時間裡教科書都把它定義為分子間作用力,但它也具有不可忽視的共價鍵特性。科學家還發現氫鍵在這兩者之間轉變,那界限到底在哪?
  • 【論文故事】作用力也看得到,來給氫鍵拍張照!
    8-羥基喹啉分子間氫鍵示意圖。圖片來源:paper.sciencenet.cn為什麼冰能浮水上?這其中便是氫鍵(Hydrogen bond)在起作用。在自然界,氫鍵這種分子間的相互作用是隨處可見的,連DNA雙鏈中的鹼基配對,也是在氫鍵作用下實現的。然而,氫鍵本質一直備受爭論:這種作用力長期以來都被認為是靜電相互作用,但近年來的研究結果又提示,氫鍵可能具有與共價鍵類似特性。要了解氫鍵的真實面目,對氫鍵相關指標的精確測量成為關鍵。此前,對氫鍵特性的研究主要藉助於X射線衍射、拉曼光譜、中子衍射等技術進行間接分析。
  • 封鎖氫鍵質子也能實現遷移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3月19日(北京時間)報導,美國南加州大學和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先進光源(ALS)最近發現,在氫鍵被封鎖的情況下,質子也能通過一種完全不同的途徑實現遷移
  • 科學家發現酶協同性中的低勢壘氫鍵
    科學家發現酶協同性中的低勢壘氫鍵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19 15:59:46 德國喬治-奧古斯都-哥廷根大學的Kai Tittmann和Ricardo A.
  • 人類首次直接檢測到氫鍵
    物理學家首次成功地在單個分子中直接檢測出氫鍵——這意味著那些理論化的方法如今可以被應用於觀察宇宙中最小且含量最豐富的元素了。此實驗也證明了我們的成像設備已經可以達到極高的靈敏度,因為氫鍵遠比其他化學鍵要弱得多。
  • 科學家首次「看到」了氫鍵的相互作用
    八個月前,中國科學家使用原子力顯微鏡,成功首次對分子間的氫鍵進行了實空間觀測。近日,麻省理工學院和芝加哥大學的科學家使用新開發的超速飛秒(千萬億分之一秒)紅外光源,得以直接「看到」被氫鍵連接的分子之間的協調振動。這是人類第一次觀察到這種在分子水平上隨處可見的化學作用。
  • 物理學家發現水分子的新物態
    研究者發現綠柱石中的水分子有著奇異的特性。
  • 氫鍵
    氫原子與電負性大、半徑小的原子
  • 為什麼物理學家不斷發現物質的新狀態?
    阿姆斯特丹大學凝聚態理論教授賈斯帕·范·韋策爾表示,我們不斷發現物質的新狀態,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有太多的物質有待發現。原子、分子或任何你可以用來排序的東西都有這些特性,只是需要時間來考慮所有的可能性。 隨著技術的進步,科學家們能夠在更極端的條件下進行實驗,而且精確度更高。
  • 認識氫鍵
    Cl的電負性和N相同,但半徑比N大,只能形成極弱氫鍵 O-H…Cl,  O-H…S氫鍵更弱。另外C因電負性甚小,一般不形成氫鍵。所以氫鍵的強弱與X、Y的電負性和半徑大小有密切關係。     (2)傳統上認為氫鍵具有方向性和飽和性,但是,普通氫鍵一般以靜電力為主,而靜電作用沒有方向性和飽和性,因此氫鍵並不具有共價鍵那樣的方向性和飽和性。常見的氫鍵鍵角接近180。
  • Science:新發現揭示遺傳調控的多樣性
    這項新研究提供了全面的圖譜,描繪了遺傳變異如何影響基因調控以及這些細胞變化如何導致常見和罕見疾病及性狀的遺傳風險。相關結果在《Science》雜誌和其他期刊上發表。(圖片來源:Www.pixabay.com)Lappalainen博士是哥倫比亞大學系統生物學系的聯合任命的副教授。
  • 第五種基本力被發現了?物理學家正在努力
    現在,物理學家在氦原子中發現了第五種力的證據。這也不是第一次有研究人員聲稱,找到了第五種力。幾年前,在鈹同位素的衰變過程中,正是現在這隻團隊看到了與作用在氦原子核內部相同的神秘力量——承載這種相互作用的粒子,被他們稱之為X17。如果得到證實,不僅可以發現新的粒子,完善宇宙中基本力的機制,還可以幫助科學家們一勞永逸地解決暗物質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