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二氧化碳直接「關起來」已接近商用?7年來成本下降84%

2020-12-04 澎湃新聞

從空氣中直接捕捉二氧化碳(DAC)這一策略被認為是避免氣候災難可能使出的終極招數,但這一招數因代價高昂而遲遲難以推廣。6月7日,聚焦能源材料的

Cell

(《細胞》)子刊

Joule

(《焦耳》)雜誌在線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這一技術正逐漸接近商業可行性。從空氣中直接捕捉二氧化碳的成本,較7年前下降了84.3%。

這項最新研究是由位於加拿大的空氣捕捉技術領導者Carbon Engineering公司(CE)的研究人員撰寫。CE公司成立於2009年,是少數幾家追求「直接空氣捕捉」 技術的公司之一。自2015年開始,CE公司在加拿大卑詩省運營著一座二氧化碳捕捉試驗工廠。此番發表的成果正是基於這座試驗工廠過去3年的運營。

這家基於一種名為「直接空氣捕捉」概念的試驗工廠,目前很大一個角色是為經濟分析提供基礎,包括來自所有主要部件的商業供應商的成本估算。最新的這篇論文中指出,根據不同的設計方案和經濟假設,從空氣中捕捉1噸二氧化碳的成本在94美元至232美元之間。

試驗工廠的設計思路是,讓空氣通過含有氫氧化鉀溶液的塔,二氧化碳與之反應形成碳酸鉀,經過進一步處理後變成碳酸鈣顆粒。碳酸鈣顆粒加熱可以重新釋放二氧化碳,重新釋放的純二氧化碳加壓放入地下管道中。官網介紹顯示,CE公司每臺「直接空氣捕捉」設備每年可捕捉100萬噸的一氧化碳,這相當於25萬輛普通汽車每年的排放量。

該工廠為降低成本,2017年12月開始,在「捕捉」到二氧化碳後將其轉化成低碳液體燃料。CE公司的代理首席科學家、哈佛大學氣候物理學家David Keith表示,公司可以以1美元/升的價格生產這些燃料。當CE公司打通二氧化碳轉化為燃料這條鏈後,他們「直接空氣捕捉」技術的成本就最低能降到94美元/噸。Keith也是這篇論文的通信作者和第一作者。

值得注意的是,上一次對「直接空氣捕捉」技術的綜合分析是在2011年,美國物理學會當時預計,捕捉二氧化碳的成本為600美元/噸。也就是說,這7年來,「直接空氣捕捉」成本下降了84.3%。

Keith在CE官網公布的新聞稿中解釋,「作為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案,600美元/噸這樣的成本在大規模移除二氧化碳時太高了。從2009年開始,我們就一直在研究直接空氣捕捉技術,從2015年開始運行我們的試驗工廠,現在我們有了數據和工程來證明直接空氣捕捉可以達到每噸100美元以下的成本。」

CE公司表示,他們發表這篇論文,旨在推進有關這項技術成本和潛力的討論。「我們正試圖以一種嚴謹認真的方式將『直接空氣捕捉』商業化,要做到這一點,你必須讓供應鏈中的每一方都參與進來,」 Keith說。

CE公司希望建造一個小型工廠,到2021年每天可以生產200桶燃料,然後是一個可以每天生產2000桶石油的商業工廠。「這是完全可行的工業技術,」CE公司方面表示,「我們只需要開始,建立市場,然後看看會發生什麼。」

同樣熱衷於 「直接空氣捕捉」 技術的還有瑞士蘇黎世的Climeworks。Climeworks也成立於2009年,但去年已宣布將其二氧化碳捕捉設備商業化,每年可以從大氣中吸收900噸二氧化碳用於溫室。Climeworks還在冰島開設了第二家工廠,每年可以捕獲50噸二氧化碳,並將其埋在地下400-500 米深處的玄武巖層中。

Climeworks當時透露,瑞士的工廠捕獲二氧化碳的成本約為600美元/噸。Climeworks希望,隨著業務量提升,成本將在5-10年內降至100美元/噸以下。

不過,儘管此番CE公司詳細公布其「直接空氣捕捉」技術成本可降至100美元/噸以下,但或許仍不能撬動市場。

碳排放領域先驅、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負排放中心負責人Klaus Lackner說,CE公司已經採取了一種「蠻力」的方法來降低使用現有技術的成本。Lackner說,假設將二氧化碳埋在地下以抵消車輛排放的氣體,每噸100美元的價格就相當於每升燃料的成本增加約0.22美元。

另外,二氧化碳捕捉的經濟效益還將取決於隨地點變化的不同因素,包括能源價格,以及公司是否能獲得政府補貼。但在可預見的未來,每噸的成本仍遠高於碳交易的市場價格。例如,歐盟碳排放信用額為每噸約16歐元(19美元)。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202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7%
    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記者李雯)國際非政府組織「全球碳計劃」11日發布報告說,初步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範圍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7%。該組織認為,這主要是因為新冠疫情期間人們乘汽車和飛機旅行減少,在疫情結束後預計排放量會回升。這份報告由「全球碳計劃」主導,多國研究人員合作完成。報告已於11日發表在德國《地球系統科學數據》雜誌上。
  • 空氣捕獲二氧化碳成本大降—新聞—科學網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科學家表示,未來的化學工廠可能會將捕獲每噸二氧化碳的成本降至100美元以下。這可能使合成燃料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這樣的鼓勵低碳燃料的地方成為現實。 加利福尼亞州帕羅奧多市史丹福大學氣候科學家Chris Field說,這一數字是「真正的進步」。這是因為新的研究得到的數字基於真實試驗設施的數據和成本,而其他研究則依賴於科學家對二氧化碳捕獲技術最佳推測的按比例放大。
  • 日本2017-18財年碳排放量降至8年來新低
    我的煤炭網>新聞>國際資訊>日本2017-18財年碳排放量降至8年來新低 日本2017-18財年碳排放量降至8年來新低   中國煤炭資源網 發布日期:2019-04-17 14:09:38
  • 環川商用廚具打造商用電磁爐新時代
    據了解,隨著國際原油價格的不斷上調,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出臺,國內液化氣、柴油、天然氣等各種燃料價格日趨上漲,直接加重了企業的運營成本
  • 科學研究發現:西安市PM2.5與二氧化碳濃度在下降
    最近,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周衛健院士帶領的團隊以西安市長期(2011–2016年)大氣觀測為主,進而將觀測擴展到全國15個主要城市,通過碳14示蹤準確定量了我國主要城市大氣二氧化碳的濃度水平,分析了其在不同城市之間的差異;並研究了盆地城市二氧化碳的來源和傳輸。
  • 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萃取裝置產品特點及配置說明
    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萃取裝置產品特點及配置說明   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萃取裝置,節能高效,型號齊全,可非標定製,7*24小時售後服務。無錫冠亞從事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萃取裝置的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於一體的企業。
  • 疫情致全球商用航空燃油消耗量下降69%
    這些航班在1月和2月平均每天超過7萬架次,4月降至平均每天不到2.5萬架次,然後在5月又開始增加。商用航空燃油消耗也呈現類似的趨勢,從1月和2月的日均430萬桶降至4月的日均100萬桶。EIA估計,7月份前兩周商業客運航班的航空燃油日均消耗量為160萬桶,較一年前下降69%。全球航空燃料需求的最大降幅發生在3月和4月,正好與最初加緊努力減緩疫情的擴散相吻合。在全球範圍內,2月至3月間,商用客運航班的航空燃油日消耗量減少70萬桶,3月至4月間減少了240萬桶,儘管5月日需求僅增加了10萬桶,6月增加了30萬桶。
  • 西安科學家發現:我市PM2.5與二氧化碳濃度在下降
    最近,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周衛健院士帶領的團隊以西安市長期(2011–2016年)大氣觀測為主,進而將觀測擴展到全國15個主要城市,通過碳14示蹤準確定量了我國主要城市大氣二氧化碳的濃度水平,分析了其在不同城市之間的差異;並研究了盆地城市二氧化碳的來源和傳輸。
  • 5年間動力電池價格下降六成 企業仍有降成本空間
    10月28日,工信部新聞發言人鄭立新對外表示,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生產國,企業競爭力也在大幅度增強,與2012年相比,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提高了1.7倍,價格下降了60%。  然而,一邊是材料上遊領域包括鎳、鈷、銅、碳酸鋰等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一邊是車企受補貼退坡政策影響希望降低成本,而新能源車成本有近一半來自於動力電池,上擠下壓,動力電池企業如何應對?
  • 2000年來當代海平面的上升速度最快
    2000年來當代海平面的上升速度最快胡德良  譯一系列最新研究審查了長達600萬年的氣候變化數據,這些研究表明:全球海平面的高低似乎對氣溫的變化和溫室氣體濃度的高低特別敏感。今天,四篇相關的研究論文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研究還表明,在氣候、極地冰層和地球海洋之間複雜的相互關係方面,計算機的模擬能力越來越強了。
  • 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幅放緩但仍未下降
    近日,國際非政府組織「全球碳計劃」發布的報告顯示,21世紀初,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增加超過3%;2010年以來增加趨勢有所放緩,增長率保持在年均0.9%;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增幅為0.6%,低於2017年的1.5%、2018年的2.1%,增速趨緩。
  • 4家航司破產、國際客運下降84%,美國民航業疫情報告觀察
    4月份已恢復至去年同期的35%,但仍保持低位運行。截止至9月6日,國內客運同比下降62%,國際客運同比下降84%。截止9月6日,國內航班數同比下降44%,國際航線同比下降73%。結果會造成客座率的下降和運營成本的增加。
  • 新研究預計G20國家2020年能源相關碳排放同比下降7.5%
    分析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預計今年G20國家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19年減少7.5%,全球航空業的碳排放也有大幅下降。《氣候透明度報告》是由G20國家的14個智庫和非政府組織合作完成的。2020年度報告不僅評估了G20國家的氣候政策,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危機對碳排放的影響以及各國政府經濟復甦政策的氣候影響。
  • 航空界的特斯拉——世界上最大的全電動商用飛機首飛
    地球上「最大的全電動商用飛機」已經完成了首次飛行,這是零排放運輸工具飛向天空的最新例子。 Ganzarski補充說:「 eCaravan的首次飛行是在較小的機場往返運營這些中英裡飛機且成本僅為零排放且又零成本的道路上的又一步。」 「這些電動商用飛機將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提供人員和包裹的飛行服務。」
  • 如何在購買商用電磁爐時避免上當受騙
    商用電磁爐又被稱為大功率電磁爐,是現代廚房革命產物,不需要明火或傳導式加熱,而是讓熱度直接在鍋底產生,所以熱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是一種高效節能的廚房灶具。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與能源成本的不斷增長,商用電磁爐市場潛力巨大。
  • 【智庫聲音】美國商用低軌衛星的軍事借鑑
    來源:學術plus 引 言 空間領域目前正在發生重大變化,進入空間的成本突然大幅下降,以及越來越小、越來越便宜的衛星不斷出現,這些小衛星可以幾十顆同時發射,部署在低地球軌道,建立一個比傳統衛星功能更強大的全球星座。
  • 2020年全球碳排放下降7% 單年降幅最大
    聯合國和全球碳項目組織的數據顯示,全球碳汙染在2020年下降7%,這是歷史上最大的單年降幅。隨著各國政府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他們必須採取行動,履行其削減排放量的承諾,這樣的歷史性下降是值得歡迎的,即使它只是由於新冠疫情而產生的。
  • 商用電磁爐PK燃氣爐?餐飲為何需要商用電磁爐
    ,也就暗示著出菜的效率,節省成本,在當今餐飲企業,成本是永恆的話題之一,特別是鏈鎖餐飲企業,能源消耗量極大,節省5%也是個巨大的利潤。商用電磁爐的發展,是標誌商用廚房即將進入智能化時代,廚房需要的人手需求減少,效率更高。成本進一步降低。電磁爐灶實現數位化烹飪,大眾餐飲發展越來越快,極大部分中式快餐也能進行數位化烹飪,烹飪進入科學有跡可尋的時代,人們只需要按菜品需要的原料配好,設置好步驟,自動出品將會流行與餐飲行業。其有以下十大優勢:
  • 對抗全球暖化是美國的「溫泉關戰役」
    以佔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比例來看,中印及周邊國家加起來共佔12.2%,俄國佔13.7%,歐盟及鄰近地區佔27.7%,但美國一個國家就佔了30.3%,相當於整個第三世界排放量的總和。以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計算,中國人均0.53公噸,歐盟為2.4公噸,俄國2.72公噸,而美國則是5.6公噸。
  • 國內商用會議平板市場持續火熱,市場集中度高前十品牌佔比75%
    中國商用會議平板行業發展概況分析 隨著國內疫情形勢趨穩,經濟整體復甦,2020年二季度國內GDP同比增長3.2%,與此相應國內商用會議平板市場持續火熱,可以說疫情的到來將該市場提前推上了發展的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