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師範大學優秀學子宣講團多年來展示了一批又一批南師優秀學子成長、成才經歷,堅持「用身邊事影響身邊人」的朋輩教育理念,為廣大新生同學樹標杆、立榜樣,傳遞向優秀看齊的意識。讓我們共同領略優秀學子的青春風採吧!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優秀學生夏令營優秀營員
南京大學2019年全國優秀大學生化學夏令營優秀營員
2019年度棲霞「百名青年身邊榜樣」
2018、2017年度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個人
2018、2017年度南京師範大學優秀團員
2018、2017年度優秀志願者
三年專業成績第一、綜合測評第一的雙料學霸
化學系一作SCI數量最多,影響因子最高的科創達人
這些響噹噹的名號都是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應用化學系2016級本科生劉禹含在南師學習的三年裡所摘得的"桂冠"。
從登臺怯場到脫稿宣講,理科學霸的進階之路
初次見到劉禹含時,她正在為生命科學學院的2019級新生做優秀學子宣講,落落大方、侃侃而談,看上去並不是人們刻板影響中木訥靦腆的理科學霸。
「其實我在大一的時候經常會怯場,每次登臺對我來說就像是一場戰爭。」就在剛剛的優選團宣講過程中,中途臨時出現了PPT的播放問題,而劉禹含絲毫沒有慌亂,像沒事人一樣鎮定自若地完成了宣講。「因為每一場宣講我都會根據不同的院系重新整理資料,所以對於我來說,就算PPT沒了我都可以流利地完成宣講。」
這或許就是理科學霸的自律吧,習慣了一個人在實驗室待到夜幕降臨,習慣了在等待中做足準備,習慣了做事情前考慮所有的可能性。
「化學一直是我的興趣所在」
認準了,就決不放棄
劉禹含和化學的「相愛相殺」最早來源於她的高中化學老師,「我的老師真的是特別負責任的一個老師,她讓我對於化學產生了極其濃厚的興趣,然後高考結束以後就選擇了化學作為自己的專業。」至於為什麼會來南師學化學其實是她和母親商量的結果,「母親希望我能去師範大學讀書,但是我對於老師這一職業並沒有很大的興趣。但是後來了解到南師其實不僅僅是一個師範專業的學校,相反它的綜合性非常強,在化學領域也是省內的佼佼者,因而在綜合我的興趣和母親的期望以後,我來到了南師。非常幸運,南師並沒有令我失望,相反還給予了我優秀的導師和良好的學術環境。」
專業課滿績的背後,是無數次「順路拐進實驗室」的自律
天氣轉涼,早起成了很多同學的大問題。而劉禹含在高中就養成了五點鐘起床的習慣。儘管天冷後,也會有不想起床的時候,劉禹含就會去想今天要做什麼事情,「然後想想還有這麼多事情,算了算了還是起來吧。」
就這樣度過的大學四年中,劉禹含學習成績斐然,41門功課成績在90分以上,15門專業必修課平均分83分,而化工原理、化工熱力學和電工學,更是獲得了98分、99和100分的好成績。
假如要給劉禹含的大學生活軌跡畫密集分布圖的話,那麼化育樓和學明樓應該早就被她烙上了名為「劉禹含」的烙印。這其實也是沾了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地理位置的光,因為學明樓和化育樓只差一個十字路口的距離,下課15分鐘完全有時間一趟來回。而且劉禹含恰好住在西區,回宿舍必經化育樓。有時候在回宿舍的路上,她就想「要不就去一趟實驗室吧」,於是拐上樓順便就做了一個化學反應實驗。
就是這樣的課間15分鐘,不自覺地「拐」進實驗室,一點點的積累,造就了她在期刊論文上的累累碩果。大二那年,劉禹含就在國際著名期刊Joule發表了署名第一作者的論文《Confining SnS2 Ultrathin Nanosheets in Hollow Carbon Nanostructures for Efficient Capacitive Sodium Storage》。在2019年1月、10月,她又分別在《化學教育(中英文)》和《Journal of Power Sources》上發表題為《Research Progress in Tin Disulfide-Based Sodium-Ion Battery Anode Materials》《Facile synthesis of SnSe2 nanoparticles supported on graphite nanosheets for improved sodium storage and hydrogen evolution》的學術論文。
劉禹含在大一剛進校的時候對於化妝品類的研發頗為感興趣,但是後來學了以後才發現這個屬於高分子化學,之後發現自己對於電池這一塊也非常感興趣,所以後來研究方向也就都在物理化學領域。
初入大學這座象牙塔,很多新生都曾有過這樣的困擾:本科階段的一些通識教育課程與自身想要鑽研的研究領域並不相關,那為什麼還要花費大量時間去學習這些課程呢?對此劉禹含解釋道,做科研畢竟還是在一個很前端的狀態,接觸的東西越高端,研究範圍就會越窄。在某一個領域呆久了,就會發現很難有同樣多的精力花在別的領域做深入研究。但是這不代表大一學的基礎知識不重要,「只有學好基礎知識,夯實化學基礎,才能幫助你日後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找到自己的興趣點,這是非常重要的。」談及給學弟學妹們的忠告,劉禹含這樣說道。
(左下角正在指導實驗的為劉禹含)
每一個化學學子都逃不過「洗試管」「拿樣本」定律,大一剛開始進實驗室的時候,劉禹含一進實驗室就會非常「自覺」地帶起手套,「因為我知道會有一大盆研究生師兄師姐用過的試管量杯等著我去洗。」前三周剛去的時候,劉禹含全身都是幹勁,「洗就洗唄,反正我啥也不會做。」但是,等新鮮勁過去以後,也難免會有委屈之情,只是和那些嫌麻煩、不願意做小事情的同學比起來,劉禹含堅持了下來。
如今快要畢業,劉禹含回想起當時在實驗室裡洗試管的經歷,滿滿都是感激之情。「在幫忙洗試管的過程中,師兄師姐們會教你一些大型儀器的使用,也會在其他方面去幫助你。由於老師會帶很多學生,有時很難顧及到每一個同學,這時能得到師兄師姐們的指導是最好不過的了。像我的話,很多專業上的軟體,比如AI、PS都是我師姐教我的。」
科研沒有捷徑
唯有咬牙堅持,積極面對「苦與甜」
科研從來沒有捷徑,尤其是化學領域,一個實驗成功的背後是無數失敗了一點點的試驗。劉禹含做的第一個實驗是把超薄二硫化錫納米片完美地嵌入在中空碳納米棒中,可是每次合成,要麼是二硫化錫納米片太厚,無法全部嵌進去;要麼是納米棒沒有刻蝕完全,導致二硫化錫納米片被擠在一堆,沒有足夠的空間留給電子傳輸;要麼是硫化溫度和時間沒控制好,二硫化錫納米片太大,長出了碳納米棒或者二硫化錫納米片太小,無法在中空碳納米棒中均勻分布……每次重新做,只改變反應一系列步驟中的一個參數。但是劉禹含堅持了下來,連續三個月,每天合成3次的實驗嘗試,終於得到了理想的納米材料形貌。
對於劉禹含來說,興趣是她最大的指導老師。「我覺得首先做什麼事情,一定要有興趣。但是光有興趣也不夠,你的興趣加上你的信念——你想把你一件事情幹成,和你不想把一件事情幹成,最後結果差距還是很大的。有時候,就像做實驗失敗是件很平常的事情,可能你做了兩三個月還是沒有成果,但是我就會想,如果我現在放棄那麼我前兩三個月的努力就白費了,心裡就會很不甘心。我已經嘗試了很多了,也許明天再試一下就成功了呢,夢想總是要有的嘛。重點為什麼是興趣呢,因為你每天都有看不懂的東西,每天都是重複幾乎一樣的試驗,只有興趣才能讓你堅持下去。」
做科研的,大多有一顆積極樂觀的心態,劉禹含也不例外。在遇到實驗的瓶頸期,自己特別想要放棄,特別頹廢的時候,劉禹含會給自己放一兩天的假,去換一換心情,實在沒有時間出去的話,「那就換一條路回宿舍。」
「不只有化學相伴」
生活的色彩,並不是非黑即白
除了在科研方面的優異成績,劉禹含還積極參加各類創新創業類的比賽活動和志願服務活動。劉禹含十分建議學弟學妹們去參加這類比賽;「一方面你會認識很多不同的同學,另一方面,別人的參賽作品有時候能夠激發你更多的靈感。」
(在做國際義工期間,劉禹含攝於泰國清邁)
截至目前,劉禹含的校內志願時長已經超過了400+。她曾經在大二時去泰國清邁做了為期一周的國際義工。在清邁,劉禹含結識了有趣的小夥伴,也成為了很多泰國初中生的小姐姐,「清邁是一個小城鎮,不像曼谷一樣喧鬧,很靜謐。下午去逛一逛,但是每天晚上都要熬夜備課。而且備課不能是教孩子們死記硬背。舉個例子,要給孩子們講火山噴發的所有中文詞語還有英文單詞,那我們就真的要模擬出火山噴發的狀況,寓教於樂,在活動中教會孩子們。在清邁的那幾天,可以說學到了很多,怎樣溝通,怎樣表達。那幾天,我特別慶幸自己是在一個師範院校學習,可能南師大的學生在教育這一塊還是有天賦的。」
(劉禹含在清邁當國際義工期間的留影)
興趣是劉禹含最大的指導老師。從高考填志願時堅持自己對化學的興趣,到選擇跨專業保研到北大環境健康專業,劉禹含一直在做著和自己興趣相關的事情。「沒有人能夠成為全能的人,但是你可以成為你感興趣領域裡的榜樣。」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
來源:南京師範大學 文案 | 謝逸琪 編輯 | 王寒雪 程漸茁 圖片由劉禹含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