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成績第1、發表多篇SCI論文、跨專業保研北大,她是如何做到的?

2021-01-10 中國校園在線

南京師範大學優秀學子宣講團多年來展示了一批又一批南師優秀學子成長、成才經歷,堅持「用身邊事影響身邊人」的朋輩教育理念,為廣大新生同學樹標杆、立榜樣,傳遞向優秀看齊的意識。讓我們共同領略優秀學子的青春風採吧!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優秀學生夏令營優秀營員

南京大學2019年全國優秀大學生化學夏令營優秀營員

2019年度棲霞「百名青年身邊榜樣」

2018、2017年度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個人

2018、2017年度南京師範大學優秀團員

2018、2017年度優秀志願者

三年專業成績第一、綜合測評第一的雙料學霸

化學系一作SCI數量最多,影響因子最高的科創達人

這些響噹噹的名號都是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應用化學系2016級本科生劉禹含在南師學習的三年裡所摘得的"桂冠"。

從登臺怯場到脫稿宣講,理科學霸的進階之路

初次見到劉禹含時,她正在為生命科學學院的2019級新生做優秀學子宣講,落落大方、侃侃而談,看上去並不是人們刻板影響中木訥靦腆的理科學霸。

「其實我在大一的時候經常會怯場,每次登臺對我來說就像是一場戰爭。」就在剛剛的優選團宣講過程中,中途臨時出現了PPT的播放問題,而劉禹含絲毫沒有慌亂,像沒事人一樣鎮定自若地完成了宣講。「因為每一場宣講我都會根據不同的院系重新整理資料,所以對於我來說,就算PPT沒了我都可以流利地完成宣講。」

這或許就是理科學霸的自律吧,習慣了一個人在實驗室待到夜幕降臨,習慣了在等待中做足準備,習慣了做事情前考慮所有的可能性。

「化學一直是我的興趣所在」

認準了,就決不放棄

劉禹含和化學的「相愛相殺」最早來源於她的高中化學老師,「我的老師真的是特別負責任的一個老師,她讓我對於化學產生了極其濃厚的興趣,然後高考結束以後就選擇了化學作為自己的專業。」至於為什麼會來南師學化學其實是她和母親商量的結果,「母親希望我能去師範大學讀書,但是我對於老師這一職業並沒有很大的興趣。但是後來了解到南師其實不僅僅是一個師範專業的學校,相反它的綜合性非常強,在化學領域也是省內的佼佼者,因而在綜合我的興趣和母親的期望以後,我來到了南師。非常幸運,南師並沒有令我失望,相反還給予了我優秀的導師和良好的學術環境。」

專業課滿績的背後,是無數次「順路拐進實驗室」的自律

天氣轉涼,早起成了很多同學的大問題。而劉禹含在高中就養成了五點鐘起床的習慣。儘管天冷後,也會有不想起床的時候,劉禹含就會去想今天要做什麼事情,「然後想想還有這麼多事情,算了算了還是起來吧。」

就這樣度過的大學四年中,劉禹含學習成績斐然,41門功課成績在90分以上,15門專業必修課平均分83分,而化工原理、化工熱力學和電工學,更是獲得了98分、99和100分的好成績。

假如要給劉禹含的大學生活軌跡畫密集分布圖的話,那麼化育樓和學明樓應該早就被她烙上了名為「劉禹含」的烙印。這其實也是沾了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地理位置的光,因為學明樓和化育樓只差一個十字路口的距離,下課15分鐘完全有時間一趟來回。而且劉禹含恰好住在西區,回宿舍必經化育樓。有時候在回宿舍的路上,她就想「要不就去一趟實驗室吧」,於是拐上樓順便就做了一個化學反應實驗。

就是這樣的課間15分鐘,不自覺地「拐」進實驗室,一點點的積累,造就了她在期刊論文上的累累碩果。大二那年,劉禹含就在國際著名期刊Joule發表了署名第一作者的論文《Confining SnS2 Ultrathin Nanosheets in Hollow Carbon Nanostructures for Efficient Capacitive Sodium Storage》。在2019年1月、10月,她又分別在《化學教育(中英文)》和《Journal of Power Sources》上發表題為《Research Progress in Tin Disulfide-Based Sodium-Ion Battery Anode Materials》《Facile synthesis of SnSe2 nanoparticles supported on graphite nanosheets for improved sodium storage and hydrogen evolution》的學術論文。

劉禹含在大一剛進校的時候對於化妝品類的研發頗為感興趣,但是後來學了以後才發現這個屬於高分子化學,之後發現自己對於電池這一塊也非常感興趣,所以後來研究方向也就都在物理化學領域。

初入大學這座象牙塔,很多新生都曾有過這樣的困擾:本科階段的一些通識教育課程與自身想要鑽研的研究領域並不相關,那為什麼還要花費大量時間去學習這些課程呢?對此劉禹含解釋道,做科研畢竟還是在一個很前端的狀態,接觸的東西越高端,研究範圍就會越窄。在某一個領域呆久了,就會發現很難有同樣多的精力花在別的領域做深入研究。但是這不代表大一學的基礎知識不重要,「只有學好基礎知識,夯實化學基礎,才能幫助你日後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找到自己的興趣點,這是非常重要的。」談及給學弟學妹們的忠告,劉禹含這樣說道。

(左下角正在指導實驗的為劉禹含)

每一個化學學子都逃不過「洗試管」「拿樣本」定律,大一剛開始進實驗室的時候,劉禹含一進實驗室就會非常「自覺」地帶起手套,「因為我知道會有一大盆研究生師兄師姐用過的試管量杯等著我去洗。」前三周剛去的時候,劉禹含全身都是幹勁,「洗就洗唄,反正我啥也不會做。」但是,等新鮮勁過去以後,也難免會有委屈之情,只是和那些嫌麻煩、不願意做小事情的同學比起來,劉禹含堅持了下來。

如今快要畢業,劉禹含回想起當時在實驗室裡洗試管的經歷,滿滿都是感激之情。「在幫忙洗試管的過程中,師兄師姐們會教你一些大型儀器的使用,也會在其他方面去幫助你。由於老師會帶很多學生,有時很難顧及到每一個同學,這時能得到師兄師姐們的指導是最好不過的了。像我的話,很多專業上的軟體,比如AI、PS都是我師姐教我的。」

科研沒有捷徑

唯有咬牙堅持,積極面對「苦與甜」

科研從來沒有捷徑,尤其是化學領域,一個實驗成功的背後是無數失敗了一點點的試驗。劉禹含做的第一個實驗是把超薄二硫化錫納米片完美地嵌入在中空碳納米棒中,可是每次合成,要麼是二硫化錫納米片太厚,無法全部嵌進去;要麼是納米棒沒有刻蝕完全,導致二硫化錫納米片被擠在一堆,沒有足夠的空間留給電子傳輸;要麼是硫化溫度和時間沒控制好,二硫化錫納米片太大,長出了碳納米棒或者二硫化錫納米片太小,無法在中空碳納米棒中均勻分布……每次重新做,只改變反應一系列步驟中的一個參數。但是劉禹含堅持了下來,連續三個月,每天合成3次的實驗嘗試,終於得到了理想的納米材料形貌。

對於劉禹含來說,興趣是她最大的指導老師。「我覺得首先做什麼事情,一定要有興趣。但是光有興趣也不夠,你的興趣加上你的信念——你想把你一件事情幹成,和你不想把一件事情幹成,最後結果差距還是很大的。有時候,就像做實驗失敗是件很平常的事情,可能你做了兩三個月還是沒有成果,但是我就會想,如果我現在放棄那麼我前兩三個月的努力就白費了,心裡就會很不甘心。我已經嘗試了很多了,也許明天再試一下就成功了呢,夢想總是要有的嘛。重點為什麼是興趣呢,因為你每天都有看不懂的東西,每天都是重複幾乎一樣的試驗,只有興趣才能讓你堅持下去。」

做科研的,大多有一顆積極樂觀的心態,劉禹含也不例外。在遇到實驗的瓶頸期,自己特別想要放棄,特別頹廢的時候,劉禹含會給自己放一兩天的假,去換一換心情,實在沒有時間出去的話,「那就換一條路回宿舍。」

「不只有化學相伴」

生活的色彩,並不是非黑即白

除了在科研方面的優異成績,劉禹含還積極參加各類創新創業類的比賽活動和志願服務活動。劉禹含十分建議學弟學妹們去參加這類比賽;「一方面你會認識很多不同的同學,另一方面,別人的參賽作品有時候能夠激發你更多的靈感。」

(在做國際義工期間,劉禹含攝於泰國清邁)

截至目前,劉禹含的校內志願時長已經超過了400+。她曾經在大二時去泰國清邁做了為期一周的國際義工。在清邁,劉禹含結識了有趣的小夥伴,也成為了很多泰國初中生的小姐姐,「清邁是一個小城鎮,不像曼谷一樣喧鬧,很靜謐。下午去逛一逛,但是每天晚上都要熬夜備課。而且備課不能是教孩子們死記硬背。舉個例子,要給孩子們講火山噴發的所有中文詞語還有英文單詞,那我們就真的要模擬出火山噴發的狀況,寓教於樂,在活動中教會孩子們。在清邁的那幾天,可以說學到了很多,怎樣溝通,怎樣表達。那幾天,我特別慶幸自己是在一個師範院校學習,可能南師大的學生在教育這一塊還是有天賦的。」

(劉禹含在清邁當國際義工期間的留影)

興趣是劉禹含最大的指導老師。從高考填志願時堅持自己對化學的興趣,到選擇跨專業保研到北大環境健康專業,劉禹含一直在做著和自己興趣相關的事情。「沒有人能夠成為全能的人,但是你可以成為你感興趣領域裡的榜樣。」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

來源:南京師範大學 文案 | 謝逸琪 編輯 | 王寒雪 程漸茁 圖片由劉禹含本人提供

相關焦點

  • 他直博保研北大,1年發表5篇SCI論文,來自山東聊城一中
    2018年共發表5篇SCI論文,影響因子超過25。2018年獲得了博士生國家獎學金,北京大學三好學生標兵,北京大學學術創新獎和北京大學一等學業獎學金,並被評為「北京大學學生年度人物·2018」。選擇——「我就是要當學術型研究生」2014年,當彭鼎本科畢業面臨保研的選擇時,有專業型和學術型兩條路擺在他的面前。
  • 他大一就立志保研,現以第1名跨專業保研中科院,如何做到的?
    張起源 四川農業大學木材科學與工程專業2017級必修和綜測連續兩年位居專業第一。三年總評必修課加權成績91.03,位居專業第一,綜測92.85。參與一項國家重點研究開發計劃項目,並發表一篇SCI論文,對生物質材料以及物理學有濃厚的興趣。現以保研綜合成績第一名保送至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專業。得知自己以保研綜合成績第一成功保研時,張起源正坐在圖書館裡閱讀最新一期的科普月刊《博物》。
  • 學霸女神:她發表多篇SCI、EI論文,保研985名校,還高顏值!
    三年來,作為主要負責人的她參加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四川省成都市科技局項目、四川省苗子工程項目等各級科研項目共5個,其中國家級1個、省級3個、校級1個,且部分已順利結題。在這期間,以第一申請人身份擁有實用型專利一項。
  • 武漢大學跨專業博士蛻變「論文達人」:1篇Nature子刊,5篇SCI論文!
    人物名片:鄧娟,仡佬族,中共黨員,1993年11月生,貴州銅仁人,2011年考入武漢大學測繪學院測繪工程專業;2015年進入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測繪工程專業攻讀專業碩士學位;2017年,考博時她放棄自己學習了六年的測繪專業,轉入電子信息學院物理電子學專業攻讀博士學位,師從鄭國興教授
  • 發表SCI論文兩篇,保研北京協和醫學院!青大這個小夥很硬核
    半島記者 孫雅琴獲一等獎學金3次,二等獎學金5次,國家勵志獎學金2次,省政府勵志獎學金1次優秀學生、優秀團員、自強之星、優秀畢業生,醫學部第二屆演講比賽冠軍2017和2018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二等獎,英語四級601分、六級626分,主持國家級創新實驗一項,發表SCI論文兩篇(其中第一作者一篇,IF=3.895),成功保研至北京協和醫學院腫瘤內科專業
  • 西工大「硬核學霸」集體亮相:保研清華、發17篇SCI論文、太優秀……
    以第一作者在頂級期刊發表學術論文5篇。發表專利2項,主持博士論文創新基金重點項目1項。參加多項學術會議/活動。5、王亦晨,航海學院03121602班,中共黨員。本學年平均學分積專業第3,綜測成績專業第一。成立逗拾叄文化傳媒工作室和深藍立方水下多功能航行器團隊,獲工信部創業一等獎學金。獲創新創業榮譽12項。
  • 北大核心、南大核心、SCI三者的區別及怎樣發表北大核心
    sci是自然科學領域的,即《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簡稱 SCI )。是1957 年尤金·加菲爾德(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的)在於美國費城創辦的引文資料庫。ssci就是人文社科領域的。這兩者是存在交叉的,不過發表論文是要遵循各自學科的性質的。
  • 「3年發46篇SCI」的華西博士,已發82篇!1篇入選ESI前1%
    據鄧博士的ResearchGate(一個科研社交網絡服務網站)顯示,鄧博士目前已經發表文章82篇。其中一篇發表在EJSO上的文章入選了ESI前1%高被引論文(谷歌學術顯示該論文已被引25次)。3個榮譽畢業生發表的文章分別為:榮譽畢業生A:SCI論文46篇(第一作者41篇,共同第一作者5篇),影響因子大於120分。榮譽畢業生B:SCI論文30多篇。榮譽畢業生C:發表SCI論文31篇,影響因子95.56分,其中第一/並列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20篇。
  • 本科生學霸:他發表SCI論文6篇,4篇一作,專業前3,保研中科院!
    從那個對物理和化學充滿熱情的高中生,到如今在新能源領域找到人生奮鬥方向並取得初步成績的「學霸」,材料與能源學院2015級本科生曾術茂在成電的這四年過得很充實。本科期間共發表了6篇SCI論文,其中,有4篇是第一作者論文,影響因子累計達到16。現在,他被保送至中科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繼續深造。
  • 白蕊:國產女科學家,保研清華,四年發表8篇論文破解世界難題
    在學習方面有著超乎常人的天賦,在很小的時候,她就表現出比別人更厲害的學習能力,考試一直都排名前列,而後來在高考中,她同樣也發揮出色,考入了百年名校武漢大學,在武漢大學裡,她顯然是個"別人家的孩子",每一門課績點都排名前列,在全專業中排名前幾名。
  • 華西博士3年發表46篇SCI排第一16篇論著,這怎麼做到的?
    在國內以SCI論英雄的大環境下,盛產SCI的神人不在少數,今天看到這個我真的驚呆了,雖然之前也看到過不少某某博士發表很多SCI的新聞,但是大多數都是材料專業的,臨床醫學專業的真的不多。四川大學華西的科研氛圍我是見識過的,但是遇到這樣的神人還是要感嘆一下,真的是長江後浪推前浪,當無數人都憋不出1篇論文的時候,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2019屆畢業生鄧博士在3年時間裡累積發表了46篇SCI !
  • 山東女神學霸:發表國家級期刊論文,保研外交部唯一直屬高校
    靠著"從大一開始早上六點鐘起床,晚上十一點鐘休息,無一例外"的這份自律以及自身努力,山東師範大學法學院學子崔昊宇在校期間一路"過關斬將",不斷摘得國家級省級獎項、發表高水平期刊論文,最終成功推免至外交部唯一直屬高校,外交學院。
  • 她嚴於律己、腳踏實地,專業成績第1,從華農保研浙江大學!
    ▲大學生標兵皇甫冰玉(高俊 攝)熱忱向學,冰心一片伴他人專業成績最高分,一篇中文論文、兩篇英文論文,新加坡訪學過程中的第一名,推免至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經濟管理專業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皇甫冰玉用她的一片「冰心
  • 他2年拿13萬獎學金,發3篇SCI、2篇EI論文,放棄保研清華,太牛了!
    他是柯志昊,來自西南交通大學利茲學院16級土木工程專業,綜合成績年級第一,放棄前往清華、伯克利讀書的機會,選擇保研本校直博。接下來,一起聽聽與優秀邂逅的故事:柯志昊西南交通大學利茲學院2016級土木工程專業綜合成績排名:1/41大學生節能減排競賽全國三等獎
  • 論文,不只是保研加分,sci大神手把手教你寫論文
    在保研過程中,論文其實就是所謂的「殺手鐧」。如果在其他項與競爭對手拉不開差距的時候,論文常常起到決定性作用。對於我們來說,論文到底有多重要呢?一般都是必修課成績+面試成績+加分項(也有的學校會把加分項叫成綜合測評)。論文就算在這裡的加分項裡。必修課成績往往會佔60%-70%。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保研可以說是一個很高水平的對決,大家都很優秀,必修課成績往往差不了多少。 必修課成績是你考完試就左右不了的,這個時候,很多同學就會把目光放在加分項上。
  • 廣州大學本科生在國際期刊發表七篇論文—新聞—科學網
    ,目前已在國際化學領域5大頂級期刊發表了7篇全英論文。其中3篇以第一作者發表,另外4篇是以第二、三作者參與發表。 該團隊指導老師董文教授表示,5位同學非常熱愛科研,尤其大四學生邱燕璇更為突出。她從大一開始就主動找到指導老師,進入實驗室開展科研,三年多來幾乎犧牲了全部的課外時間,親手做過的實驗不下2000次。2011年,邱燕璇和同學一起參與第十二屆「挑戰杯」競賽全國決賽並獲得了二等獎。
  • 重慶「四兄弟」全保研名校!共獲獎學金12次,還以共同作者發3篇SCI
    4位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男生,入學以來績點排名均位列專業前10%,發表SCI論文,獎學金更是"拿到手軟",如今全部保研成功。其中,曾皓保研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吳泓霏保研復旦大學,魏朝陽保研西安交通大學,沈偉財保研上海交通大學。
  • 他21歲保研,22歲讀博,1年又達博士畢業要求,發表11篇SCI/EI論文
    21歲保研到電子科技大學,22歲成為國家青年特聘專家胡維昊教授的博士生。已發表SCI/EI論文11篇,受理專利6項,獲得行業旗艦會議最佳論文獎……作為學生第一負責人,他協助指導6位研究生正在進行導師的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分布式光伏與梯級小水電互補聯合發電技術研究及應用示範」;作為導師助理,他協助導師撰寫項目申報書3項,其中中英合作項目「Optimal Design and Schedule of Distributed Energy Sources and
  • 冒充北大生,被清華取消保研,搖身一變竟成加州理工高材生
    黃鴻基,原南京郵電大學本科生,曾將北大吳同學的校園卡P成自己的頭像,後以北大學生的身份申請清華保研,關鍵是還真的申請到了清華自動化專業,後來被錘,被清華取消了保研資格,這就是在2018年引起高校圈熱烈討論的「假冒北大身份事件」。
  • 國產女科學家10年發表60篇論文,打破國際紀錄,現又獲科技大獎
    她17歲考上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微電子學系,在北大奮鬥了9年,獲得了北大理學博士學位。黃芊芊雖然從未出國,如今卻碩果纍纍。10年間,她發表論文60多篇。28歲的她成為北大微納電子學系的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她研製出的新機理超低功耗器件,更是打破了國際上矽基隧穿器件的亞閾擺幅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