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中醫技術殿堂」,免費關注,享健康
《黃帝內經》記載:「月始生,則血氣始精,衛氣始行;月廓滿,則血氣實,肌肉堅;月廓空,則肌肉減,經絡虛,衛氣去,形獨居。」意思是說,人在月缺時氣血較虛,月圓時氣血比較旺盛,月亮的盈虧變化與人體臟腑功能、氣血盛衰息息相關。
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副教授趙豔介紹,從中醫角度看,當月亮虧缺時,人的氣血也會轉虛,外形雖然如常,但肌肉消減、皮膚弛緩、腠理開洩。此時,若遇外邪侵襲,邪氣就會深入肌體裡,導致「急」病發生。
相反,月圓時,人的氣血相對充盈、肌肉壯實、皮膚緻密、毛髮堅韌、腠理閉合。此時,即使遇到外邪,也是流於表面,對人影響不大。月亮的圓缺變化影響著我們的身體,養生時一定要注意並用好這種變化。
「 朔日」就是農曆的每月初一。這段時間人體的特點是陽氣弱,氣血也處在比較虧虛的狀態,抵抗力相對較弱。
中醫所講的一些虛症,比如肺心病、心腦血管疾病,或慢性病、感冒等容易在這個階段發生或加重。因此,朔日養生的總體原則是補氣養血,女性朋友尤其要注意。
具體方法如下:
喝當歸補血湯,將黃芪10克、當歸2克,一起煎煮,以兩碗水用文火煲成一碗,可充分發揮藥材功效,其益氣養血功效最高!
重用黃芪有大補脾肺之氣的作用,以滋養氣血生化;當歸可補陰血,氣旺血生。此方最好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此外,當歸燉雞也可起到相應的滋補作用。
按摩足三裡可起到補中益氣的作用。
上弦指的是農曆初七前後,這時白天陽氣漸長,夜晩陰氣漸生,陰陽都處於升發階段,尤其是陽氣的升發較為明顯。
中醫講「肝主陽」,因此,這段時間是肝病、膽囊炎等疾病的易發和加重期。因此,上弦的總體養生原則是疏肝利膽。
具體方法如下:
少食肥甘厚膩,可多吃些具有疏肝利膽作用的食物:芹菜、茼蒿、西紅柿、蘿蔔、橙子、柚子、柑橘等。
泡玫瑰花茶;日常不妨多喝些玫瑰花茶,疏肝利膽的同時還能養顏。
按摩羶中穴,在此穴上下按揉30次,可疏理氣機、增強機體免疫力。
過了十五月亮最圓的時候,接著月亮漸漸虧缺,到二十三左右為下弦月,三十的時候月亮全虧。
《黃帝內經》云:「月升無洩,月滿無補」,意思是:月亮剛剛開始升起的時候,養生宜補不宜洩;在月滿的時候,宜洩不宜補。所以,下弦月養生更應以補為主,不可做一些損傷元氣之事。
對於年輕人而言,大忌就是熬夜。
上了年紀的人,此時可以稍微增加一點運動量,如選擇快步走、跑步等運動,以補充一點精氣神。
此時,體質虛弱者以及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容易感受風邪等外邪侵襲而發病,或導致已有病情加重。因此要特別留意氣候冷熱變化,適時添衣保暖。
食補宜選擇性平溫和的食物,如黃芪燉雞或鴨肉均可。(艾灸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