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金錯刀頻道 雲搖
9塊錢也能坐飛機?
你沒看錯,有家公司不僅有最低9塊錢的機票,正常的機票也比一般公司便宜30%,幾百塊就能飛遍全國。
它就是春秋航空。
敢把機票賣這麼低的價格,卻還沒倒閉,這都歸功於公司背後的摳門老闆。
靠著一張餐巾用3天的極致摳門精神,去年春秋航空年營收能超過148億,一架飛機一年能賺 1800 萬,是其他航空公司的 6 倍。
春秋航空用事實證明,要想發財,不僅可以掙,還能靠省!
如果政府允許,
我敢在飛機上賣站票
「政府敢批准,我就敢在飛機上賣站票。"
2009年6月的一句豪言,讓很多人記住了春秋航空老闆王正華。
35年前王正華放棄了自己公務員的鐵飯碗,領導讓他在6家公司裡選一家帶走,他選的是成本最低的旅行社。
也許那時,摳門就成了他的公司基因。
彼時他的春秋旅行社只是一個2平米的破鐵皮屋,他帶的旅行團,一車滿客為50人,但臨出發只能賣出十幾張票,經常性入不敷出。
後來通過模仿歐美制定度假線路,上海周邊一日遊、江浙三日遊、海南島七日遊,想去哪就去哪兒,湊足10人就出發,才養活了旅行社。
隨著旅行社的發展壯大,為了降低成本王正華盯上了包機業務。
所謂包機即「借雞生蛋」,自己不購置飛機,也不具有飛行員,低價承包某一時段的飛機航線。
航線下路不好?凌晨的紅眼飛機?
都沒關係,2-4折的優惠很有吸引力,他們服務的就是沒有錢的,但有大把時間的老百姓。
很快,王正華就成了低價航空的代名詞,尤其對會算細帳的南方商人來說,殺傷力巨大。
到了2002年,春秋每年的包機已經達到了3000架次,客座率達到99%。
2004年為了降低旅行團的包機成本,王正華成立了春秋航空公司,並憑藉1塊錢、9塊錢、99塊錢的機票迅速打開市場,
王正華喊出了「廉價航空」的口號,為了「讓人人坐得起飛機」,春秋航空開始喪心病狂地削減成本。
為了降低成本,裝更多的乘客,春秋航空的飛機取消了商務倉,將座位之間的空間壓縮到最小。
同樣是A320空客飛機,其它航空公司只有154個座位,而春秋航空則有180個座位,為了增加6個座位,他們還將廚房壓縮了一半,可乘坐186個人。
為了方便顧客買到機票,很多航空公司都設置了線下售票網點,但春秋航空為了省下代理費,全是網絡售票,據說一年能夠省下來超過4000萬的代理費。
春秋航空也是國內唯一沒有使用中航信機票系統的公司,光這一項一年就能節省上億的成本。
飛機上不提供機上水和餐食,也沒有免費行李額;乘客一下飛機就關空調,空姐流著汗打掃飛機,這樣春秋航空每年可以節省好幾千萬。
還會讓飛機飛得高一點就可以省一些油,另外飛機停下來時儘可能少用發動機,而飛機帶的備份油料也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儘可能少帶。
在公司經營上,春秋航空也是出了名的省,春秋航空的總部辦公大樓是由舊賓館改造的二層小樓,王正華雖身為董事長也只有一間10多個平米的辦公室,一張餐巾紙要用3次。
春秋航空總部辦公室
公司慶功的時候,也沒什麼大家豪華宴會,大家一人拿一個一次性杯子,然後灌一點自來水就完了。
王正華常說一句話,就是「錢一半是賺的,一半是省的」。
在這樣變態般的摳門下,春秋航空一年能省下十幾個億。
顧客一邊吐槽,一邊瘋搶
摳成這樣的航空公司,必然遭到用戶的吐槽。
春秋航空成了差評率較高的公司。
節省空間的後果是,椅背不能調節,只能保持一個姿勢不變。
有乘客說,大巴車的椅背都能調節,坐飛機比坐大巴車還累。
更有個高的乘客,全程都在找地安放大長腿。
還有網友說坐春秋航班,就像報了個廉價旅行團,自以為佔了便宜,其實到處是隱形消費。
超過7公斤的行李必須託運,150元起,讓很多第一次坐春秋航班的旅客直接被勸退。
飛機上吃飯喝水甚至蓋個毛毯都要收費,而且價格比較貴。
空姐還在飛機上推銷面膜、剃鬚刀,坐飛機變成和綠皮火車一樣的體驗。
但即使春秋航空吐槽和批評齊飛,也絲毫不影響人們瘋搶它的機票。
因為春秋航空的機票真的太便宜了。
299元、199元、99元,甚至1元的票價,讓春秋航空車成為名副其實的價格屠夫。
春秋航空經常進行一些低成本的高效營銷活動,比如春秋航空經常在微博、微信上發起特價秒殺和預定活動。
像他們曾經推出過從上海飛重慶50元,杭州飛石家莊8.8元,比打車還便宜。
春秋航空的定價比其他公司要低30%,完全符合它當初「讓人人都坐得起飛機「的初衷。
因為春秋航空的主業是開旅行社的,他們經常會和目的城市搞聯動,拿著登機牌可以直接免費參觀景點。
在其極致的價格優勢下,讓人們一邊吐槽著乘坐體驗差,一邊在手機上瘋狂搶折扣機票。
很多人好奇,春秋航空摳出的錢都花到哪裡去了?
除了低價票,春秋航空的研發費率卻顯著高於三大航。
春秋航空出於降低運營成本的目的,幾乎沒有人工值機櫃檯,放眼望去全是自助值機設備,就連行李託運/機票行程,也都是自助辦理的。
把人工費用降到了最低,自動化設備的大量加入,也讓遊客都感到春秋航空的科技感十足。
春航董事長在接受採訪時說到:「春秋航空首先是一家IT公司,其次才是航空公司。」
正是這種「過日子」的經營方式,才能讓其在競爭激烈的行業裡存活下來,進而又成為了自己的一種競爭優勢。
全民隨心飛,
低價的護城河還能護多久?
低價是春秋航空的護城河,但如今也面臨著挑戰。
隨著疫情的衝擊,整個航空業半年虧損了700億。
為了回點本,在各種平臺上,不到百元的機票依然一抓一大把。
早在618的時候,東方航空就推出了「周末隨心飛」僅需3322,一下子就賣出了10萬套。
之後海南航空、華夏航空等也都推出了隨心飛活動,乘客隨時便可以「打飛的」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而且同樣是低價打包賣,其他航空公司的服務卻要比春秋航空佔據優勢。
像海南航空在原有免費託運行李的基礎上,還提供10斤免費託運的額度,這種時候春秋航空的價格優勢便顯得很雞肋了,服務上的缺點也會被放大。
而且疫情影響下,以旅遊為主業的春秋航空也會受到很大的衝擊。
日本旅遊業嚴重依賴中國遊客市場,在中日之間的旅遊航線中,春秋航空佔據了重要的市場地位。春秋航空還特地成立了一家春秋航空日本公司,其中90%的航線都是中日對飛航線。
在疫情和巨頭圍剿的情況下,春秋航空也呈現了148%的跌幅,第一季度就虧損2.27億,這是近5年來第一次虧損。
除此之外,吉祥航空等其他廉價航空的崛起,勢必要和春秋來搶佔市場。另外隨著高鐵的不斷發展,很多乘客都會在短距離行程中選擇乘坐高鐵而不是飛機。
春秋航空把低價這點打穿做到了極致,開創了全新的航空經營模式,春秋航空顯著的成本優勢賦予更低價格機票的能力,從而提升獲客。
但在整個航空業受挫自救的情況下,低價可能不再是春秋的優勢。
結語:
有網友說:「我對春秋航空最大的印象是,唯一一次坐完飛機,第二天耳朵還在痛。」
雖然人們會因為低價購買春秋航空,但乘坐體驗不佳,很多人表示不會坐第二次。
如果春秋航空始終忽略服務這個硬傷,慢慢就會成為一個低價備選方案,用戶沒有品牌忠誠度。
當別人有了更低的價格,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用戶會毫不猶豫轉身。
像網友說的:廉價航空不能等於廉價服務!
想獲取更多商業科技乾貨,也可關注公眾號金錯刀(ID:ijincuod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