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9元的機票,年營148億,是其他航空公司的 6 倍,靠的是什麼?

2020-08-27 瞻雷財經

9塊錢也能坐飛機?

你沒看錯,有家公司不僅有最低9塊錢的機票,正常的機票也比一般公司便宜30%,幾百塊就能飛遍全國。

它就是春秋航空

敢把機票賣這麼低的價格,卻還沒倒閉,這都歸功於公司背後的摳門老闆。

靠著一張餐巾用3天的極致摳門精神,去年春秋航空年營收能超過148億,一架飛機一年能賺 1800 萬,是其他航空公司的 6 倍。

春秋航空用事實證明,要想發財,不僅可以掙,還能靠省!

1

如果政府允許,

我敢在飛機上賣站票

「政府敢批准,我就敢在飛機上賣站票。"

2009年6月的一句豪言,讓很多人記住了春秋航空老闆王正華

35年前王正華放棄了自己公務員的鐵飯碗,領導讓他在6家公司裡選一家帶走,他選的是成本最低的旅行社。

也許那時,摳門就成了他的公司基因。

彼時他的春秋旅行社只是一個2平米的破鐵皮屋,他帶的旅行團,一車滿客為50人,但臨出發只能賣出十幾張票,經常性入不敷出。

後來通過模仿歐美制定度假線路,上海周邊一日遊、江浙三日遊、海南島七日遊,想去哪就去哪兒,湊足10人就出發,才養活了旅行社。

隨著旅行社的發展壯大,為了降低成本王正華盯上了包機業務。

所謂包機即「借雞生蛋」,自己不購置飛機,也不具有飛行員,低價承包某一時段的飛機航線。

航線下路不好?凌晨的紅眼飛機?

都沒關係,2-4折的優惠很有吸引力,他們服務的就是沒有錢的,但有大把時間的老百姓。

很快,王正華就成了低價航空的代名詞,尤其對會算細帳的南方商人來說,殺傷力巨大。

到了2002年,春秋每年的包機已經達到了3000架次,客座率達到99%。

2004年為了降低旅行團的包機成本,王正華成立了春秋航空公司,並憑藉1塊錢、9塊錢、99塊錢的機票迅速打開市場,

王正華喊出了「廉價航空」的口號,為了「讓人人坐得起飛機」,春秋航空開始喪心病狂地削減成本。

為了降低成本,裝更多的乘客,春秋航空的飛機取消了商務倉,將座位之間的空間壓縮到最小。

同樣是A320空客飛機,其它航空公司只有154個座位,而春秋航空則有180個座位,為了增加6個座位,他們還將廚房壓縮了一半,可乘坐186個人。

為了方便顧客買到機票,很多航空公司都設置了線下售票網點,但春秋航空為了省下代理費,全是網絡售票,據說一年能夠省下來超過4000萬的代理費。

春秋航空也是國內唯一沒有使用中航信機票系統的公司,光這一項一年就能節省上億的成本。

飛機上不提供機上水和餐食,也沒有免費行李額;乘客一下飛機就關空調,空姐流著汗打掃飛機,這樣春秋航空每年可以節省好幾千萬。

還會讓飛機飛得高一點就可以省一些油,另外飛機停下來時儘可能少用發動機,而飛機帶的備份油料也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儘可能少帶。

在公司經營上,春秋航空也是出了名的省,春秋航空的總部辦公大樓是由舊賓館改造的二層小樓,王正華雖身為董事長也只有一間10多個平米的辦公室,一張餐巾紙要用3次。

春秋航空總部辦公室

公司慶功的時候,也沒什麼大家豪華宴會,大家一人拿一個一次性杯子,然後灌一點自來水就完了。

王正華常說一句話,就是「錢一半是賺的,一半是省的」。

在這樣變態般的摳門下,春秋航空一年能省下十幾個億。

2

顧客一邊吐槽,一邊瘋搶

摳成這樣的航空公司,必然遭到用戶的吐槽。

春秋航空成了差評率較高的公司。

節省空間的後果是,椅背不能調節,只能保持一個姿勢不變。

有乘客說,大巴車的椅背都能調節,坐飛機比坐大巴車還累。

更有個高的乘客,全程都在找地安放大長腿。

還有網友說坐春秋航班,就像報了個廉價旅行團,自以為佔了便宜,其實到處是隱形消費。

超過7公斤的行李必須託運,150元起,讓很多第一次坐春秋航班的旅客直接被勸退。

飛機上吃飯喝水甚至蓋個毛毯都要收費,而且價格比較貴。

空姐還在飛機上推銷面膜、剃鬚刀,坐飛機變成和綠皮火車一樣的體驗。

但即使春秋航空吐槽和批評齊飛,也絲毫不影響人們瘋搶它的機票。

因為春秋航空的機票真的太便宜了。

299元、199元、99元,甚至1元的票價,讓春秋航空車成為名副其實的價格屠夫。

春秋航空經常進行一些低成本的高效營銷活動,比如春秋航空經常在微博、微信上發起特價秒殺和預定活動。

像他們曾經推出過從上海飛重慶50元,杭州飛石家莊8.8元,比打車還便宜。

春秋航空的定價比其他公司要低30%,完全符合它當初「讓人人都坐得起飛機「的初衷。

因為春秋航空的主業是開旅行社的,他們經常會和目的城市搞聯動,拿著登機牌可以直接免費參觀景點。

在其極致的價格優勢下,讓人們一邊吐槽著乘坐體驗差,一邊在手機上瘋狂搶折扣機票。

很多人好奇,春秋航空摳出的錢都花到哪裡去了?

除了低價票,春秋航空的研發費率卻顯著高於三大航。

春秋航空出於降低運營成本的目的,幾乎沒有人工值機櫃檯,放眼望去全是自助值機設備,就連行李託運/機票行程,也都是自助辦理的。

把人工費用降到了最低,自動化設備的大量加入,也讓遊客都感到春秋航空的科技感十足。

春航董事長在接受採訪時說到:「春秋航空首先是一家IT公司,其次才是航空公司。」

正是這種「過日子」的經營方式,才能讓其在競爭激烈的行業裡存活下來,進而又成為了自己的一種競爭優勢。

3

全民隨心飛,

低價的護城河還能護多久?

低價是春秋航空的護城河,但如今也面臨著挑戰。

隨著疫情的衝擊,整個航空業半年虧損了700億。

為了回點本,在各種平臺上,不到百元的機票依然一抓一大把。

早在618的時候,東方航空就推出了「周末隨心飛」僅需3322,一下子就賣出了10萬套。

之後海南航空、華夏航空等也都推出了隨心飛活動,乘客隨時便可以「打飛的」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而且同樣是低價打包賣,其他航空公司的服務卻要比春秋航空佔據優勢。

像海南航空在原有免費託運行李的基礎上,還提供10斤免費託運的額度,這種時候春秋航空的價格優勢便顯得很雞肋了,服務上的缺點也會被放大。

而且疫情影響下,以旅遊為主業的春秋航空也會受到很大的衝擊。

日本旅遊業嚴重依賴中國遊客市場,在中日之間的旅遊航線中,春秋航空佔據了重要的市場地位。春秋航空還特地成立了一家春秋航空日本公司,其中90%的航線都是中日對飛航線。

在疫情和巨頭圍剿的情況下,春秋航空也呈現了148%的跌幅,第一季度就虧損2.27億,這是近5年來第一次虧損。

除此之外,吉祥航空等其他廉價航空的崛起,勢必要和春秋來搶佔市場。另外隨著高鐵的不斷發展,很多乘客都會在短距離行程中選擇乘坐高鐵而不是飛機。

春秋航空把低價這點打穿做到了極致,開創了全新的航空經營模式,春秋航空顯著的成本優勢賦予更低價格機票的能力,從而提升獲客。

但在整個航空業受挫自救的情況下,低價可能不再是春秋的優勢。

結語:

有網友說:「我對春秋航空最大的印象是,唯一一次坐完飛機,第二天耳朵還在痛。」

雖然人們會因為低價購買春秋航空,但乘坐體驗不佳,很多人表示不會坐第二次。

如果春秋航空始終忽略服務這個硬傷,慢慢就會成為一個低價備選方案,用戶沒有品牌忠誠度。

當別人有了更低的價格,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用戶會毫不猶豫轉身。

像網友說的:廉價航空不能等於廉價服務!

相關焦點

  • 『9塊錢』的飛機票,幾百塊就能飛遍全國的航空公司
    坐飛機對於很多普通老百姓來說或許還是比較奢侈的,甚至還有很多人是沒有坐過飛機的,因為價格相比於其他的交通工具,實在是高出了太多可就是有這麼一間航空公司,喊出了『讓人人都能坐到起飛機』的口號,『9』塊錢的飛機票,甚至『1』塊錢的機票都有。大巴車都沒這麼便宜!
  • 機票賣99元的航空公司,竟然「摳門」摳出了400億市值?
    春秋航空雖然是廉價航空公司,機票便宜,但是在其他方面賺起顧客錢來「毫不手軟」。稍有不慎,我們在機票上省下的錢就全被賺走了。1)行李託運藏貓膩首先,春秋航空藉助行李託運「撈了不少錢」,因為它的行李託運規則「貓膩」真的太多了。
  • 中國最摳門公司,靠「狂虐」顧客省錢,為何還被人瘋搶?
    靠著一張餐巾用3天的極致摳門精神,去年春秋航空年營收能超過148億,一架飛機一年能賺 1800 萬,是其他航空公司的 6 倍。春秋航空用事實證明,要想發財,不僅可以掙,還能靠省!2004年為了降低旅行團的包機成本,王正華成立了春秋航空公司,並憑藉1塊錢、9塊錢、99塊錢的機票迅速打開市場,王正華喊出了「廉價航空」的口號,為了「讓人人坐得起飛機」,春秋航空開始喪心病狂地削減成本。
  • 飛一趟機票不到30塊錢,今年的航空公司是瘋了嗎?
    2020年,各大航空公司可以說是太難了。今年二月份的時候,國際航協估計全球航空公司收入損失應該能夠控制在300億美元以內,三月初的時候國際航協又表示疫情有點失控,預計全球航空公司收入損失大概在630億美元到1130億美元之間,而到了三月底,國際航協說各大航空公司損失估計在2500億美元以上,佔到全球航空公司年收入的44%。
  • 深圳飛成都機票5元……機票賣出白菜價,航空公司扛不住了?
    「對於網傳5元票價,深航不確定其真實性,不排除是部分第三方售票平臺搞的噱頭」。但多家航空公司向國是直通車表示,近期機票價格折扣力度確實較大。「一般而言,春節後機票價格都會有所下降,但今年與往年同期比降幅更大。」
  • 想用60元薅光航空公司的羊毛?你想多了
    6.18當天中國東方航空公布了「周末隨心飛」套餐,旅客花3322元購買這一套餐後,便可在今年內兌換國內所有城市任意周末航班的經濟艙機票。注意哦,是無兌換次數限制。 「下周該去哪裡呢?」竟然成了如今許多人最大的煩惱。
  • 新成立航空公司靠什麼抗衡三大航?
    漠河、佳木斯、雞西……,高鐵沒覆蓋,讓支線航空有太多用武之地。夾縫中生存,步履蹣跚的新航企  作為民航局扶持新政出臺後第一家發起成立的低成本航空公司,九元航空應運而生,但卻沒有享受到政策帶來的實際便利。以低價機票為突破點闖入華南航空市場,九元航空開局便遇到了各種困難與挑戰。
  • 惡意爬蟲讓機票價格暴漲 每年或致航空公司損失十多億
    多家OTA網站當日數據顯示:消息公布的1個小時內,北京出發的機票預訂量較上一時段暴漲15倍,北京進出港機票成交量比前一天同時段增長超500%,北京至成都、昆明、重慶、上海、杭州、長沙等航線價格快速上漲,部分熱門航線機票的價格甚至上漲6倍。
  • 國內機票再次跌成「白菜價」,49元能從深圳飛重慶
    【來源:澎湃新聞】自1月新冠肺炎爆發以來,國內機票屢現「白菜價」,折扣一度達到0.2折。2月中下旬隨著復工復產的持續推進,國內部分航線機票價格有所回升。 但3月上旬,機票價格再次出現「跳水」現象,部分國內航線票價低於百元。
  • 航空公司促銷便宜機票 值得買嗎?
    自第三季開始,航空業祭出廉價機票和大量的空座位來吸引消費者回籠,但這樣的促銷方案值得買單嗎?雖然航空公司仍在慘澹經營,但專門對該航空業的Cirium公司表示,美國航空公司在7月時已經恢復了疫情大流行前的部分業務,平均航班滿載率約為50%。
  • 最新| 一張回國機票18萬?航空公司回應了!
    攜程數據顯示,3月以來,預訂自義大利、伊朗、西班牙、美國、瑞典回國的機票訂單一直呈現增長態勢。相較3月2日-3月8日,3月9日-3月15日上述5個國家出行人次增長近2倍。如,比較3月15日與3月1日的機票價格和出行情況發現,3月15日的出行人次比3月1日增長了近5倍,平均價格增長了近1.5倍。
  • 一張機票才幾百塊錢,航空公司不會虧本嗎?
    9月29日長沙飛北京的機票只要500多元然而,一架那麼,機票賣得這麼便宜,航空公司還能賺到錢嗎?萬一虧本了怎麼辦?其實這個價格,別說賺錢了,我感覺航空公司不賠錢就很不錯了。那事實真的是我們想的這樣嗎?還是那句老話說得好,「天下沒有賠本的買賣」,如果真的會虧本,估計航空公司早就破產倒閉了。
  • 第一波廉價機票潮殺到:今天,我從深圳飛重慶,只需71元
    2月28日,這趟行程機票0.2折只需31元,甚至比一頓外賣還便宜,再加上50元機建+燃油附加費,下單還減10元,一共只花了71元。一波機票降價潮席捲而來。投資界(ID:pedaily2012)查詢各大OTA發現,目前兩位數的機票比比皆是,深圳到重慶的航班在未來一周時間不含稅最低只需21元,最高也只是100元左右。
  • 8月9日機票「秒殺」飛臺北、香港僅99元
    本報訊(記者翟開礦)8月9日上午10點,春秋航空將再次啟動年度第二次大型秒殺,秒殺機票共有1000餘張,最低票價僅為9元,其中七成左右機票均未超過200元,石家莊至香港、臺北機票也首度低至99元。  以上海為例,上海至韓國濟州、日本高松、佐賀、大阪均只要9元,上海至澳門、香港分別只有59元、99元。上海至泰國曼谷也只要259元,飛泰國普吉只要459元。
  • 60元薅光航空公司羊毛?想太多!隨心飛到處是坑
    甚至連60元說飛就飛的旅行不再是奢望,數十家的航空公司以及平臺已經推出了不同特點的同類產品。 然而60元,真能隨心飛嗎?航空公司會給我們發餡餅?以9月上海往返三亞的機票為參考對象,周末價格基本在460-1280。假設周末往返,周六去程960,周日回程1280,只要往返兩次,就需要花費4000+元,多於套餐的3322元。也就是說,只需往返兩次,買了「隨心飛」的乘客便回本了。
  • 漢莎航空集團已退還了28億歐元機票款
    截至2020年9月16日,德國漢莎航空集團(Lufthansa Group)的航空公司迄今已向660萬客戶退還了約28億歐元。平均而言,上周每小時大約有1800次退款。該航空公司目前收到的申請是疫情爆發前的三倍。因此,公開退款申請的數量將繼續動態發展,在未來幾周進一步減少,但永遠不會達到零。德國漢莎航空公司正在不斷地加緊工作,以進一步加快處理速度。為此目的,他們採取了許多不同的措施。例如,客戶中心的容量增加了兩倍,旅行社的銷售額甚至增加了三倍。
  • 卡達航空推空白機票僅需3500元,購票後可不限日期和目的地!
    原標題:空白機票來了!環遊世界僅需3500元,購票後可不限日期和目的地!卡達航空公司日前推出「最低499美元(約合3500元)環遊世界」機票。該機票又被稱為「空白機票」,即乘客購票後可不限日期和目的地隨時乘機。
  • 被新冠疫情血洗的航空公司,累計虧損740億,2020會洗牌嗎
    這不是誇張或是危言聳聽的言論,在2020年還剩最後不到100天時,這寶貴的8天,既能讓航空公司可憐的財務報表儘可能顯得像那麼回事,又能實實在在提振從業者的信心——今年上半年,民航業累計虧損740.6億元,創歷史最高紀錄。中國航空業比任何行業都需要靠此次超級黃金周來「回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