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集在說梁實去之前,我先說一件在現在看來如夢如幻的事情,這件事發生在2001年和2002年相交的那幾個月。在我經常路過的某條街上開了一家書店,招牌非常搶眼:四折書店。這打折打的夠狠的,心裡想著過兩天去看。
等到幾天後我去的時候,發現「四折書店」四個字前面加了四個字「新華書店」,走進細看,前面還有三個小字「某某省」。綜合起來就是:省新華書店四折書店。當時就感覺有一顆炸彈爆炸了,省新華書店居然出血了,趕緊進入看看有什麼好書。進去一看,這書店面積大概四十平米,屋子裡一股濃濃的發黴的味,原來這裡的書是新華書店幾十年來庫存的沒賣出去的老貨,有全套的毛澤東全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還有其他大大小小,各種形狀的書、及磁帶。有些書上蓋有省新華書店的章,章上有兩個大字「樣書」。
我從沒有見過這麼老的書,蓋章的樣書更是寶物。趕緊挑幾本。這些書的定價都是幾塊、幾毛,甚至幾分錢,打四折豈不是更便宜了。結果結帳的時候,品相比較好的書,定價不足2元的按2元算,不好的1元,樣書2元不打折。磁帶是5毛。
過了不到一個月,「四折書店」改成了「三折書店」,有意思,心想是不是又有啥新貨了,還沒等我去淘書,沒兩天書店名字又變成了「二折書店」。看來,新華書店是急了,都說翻臉比翻書還快,現在這是書店變名字比翻書都快。估計過不了幾天就變成了「一折書店」。於是我走進了「二折書店」,又淘了一圈,居然沒有新貨。最後買了幾本書,幾盤磁帶。品相好的書1元算帳,磁帶5毛錢。這感覺就像新華書店做慈善。心想等它有了新貨再過來淘一淘。但是沒過幾天,這書店重新裝修,變成了一件電器器材公司的營業部,這書店消失了。
當時那個後悔,有些書應該買的沒有買。現在想來,這家打折書店來去匆匆,真的是如夢如幻,這樣的書店估計再也不會出現了。
我從打折書店淘到東西都保存著,這都是新華書店的陳年老貨,其中有一套書,就是《中國現代散文精品集粹鑑賞叢書》一共6卷本,每卷書各有一個主題。分別是浪漫抒情、滄桑情韻、風流人物、山水遊記。最後山水遊記這卷我翻遍書店也沒找到。營業員說這裡的書是從庫房拉過來打折處理的,所以沒有整理,現場有沒有這本書不清楚。這套書的出版時間是1994年1月,距今整整25年,1994年1月還是梁實秋誕辰91歲,今年116歲了。
編者精選了很多我國現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我現在再次翻看時,發現其中有70%-80%的作家在《梁實秋史話》這個專輯出現過。(梁實秋史話,喜馬拉雅FM「梁子雅舍」的一本專輯),像魯迅、周作人、老舍、沈從文、胡適、林語堂、鬱達夫、許地山、李長之、季羨林、朱湘、柯靈、鄭振鐸、俞平伯、臧克家。這套書幾乎被他們包圓了。
我手裡的五本書裡有三本裡面選入了梁實秋的文章,選入他文章最多的一本是「閒適幽默」這卷。而且在目錄裡看到名列榜首,排在第一位,有9篇文章入選,第二位是他的好友老舍,入選了3篇文章,第三位是老舍在重慶北培時的房東林語堂,入選11篇。與梁實秋論戰數年的魯迅排第6位,有8篇文章入選。這四位的作品佔到這本書70%以上的分量。
我覺得梁實秋能在這本書裡受到這樣的待遇,除了他本身的文學成就外,還得的得益於1990年之後一兩年,他的正版作品在大陸的出版。
這套書的賣點主要是編者對每篇文章的評析、鑑賞。那麼梁實秋的作品得到了怎樣的評價呢?這應該是大陸比較早的對以《雅舍小品》為代表的梁實秋經典作品的集中的專業評價。
先說一下「閒時幽默」這一本書選入的梁實秋的文章有哪些。有《女人》《男人》《客》《握手》《下棋》《旁若無人》《算命》《請客》《談考試》。
我們一起看看對本書第一篇《女人》的評論,此篇評論對梁實秋有比較全面的評價,評論寫到:在現在文學史上,能常以幽默的筆調為文創作,梁實秋可謂佼佼者,他在為文中有兩個別人不可比擬的特點,一是他善於從紛繁、錯雜的社會現象中抓獲富有幽默感的材料,這些材料就題材而言而又什麼廣泛,大到國計民生,小到身邊瑣事,愛恨、生死、春愁、秋怨、老叟、童子、芳華、男女,均可如題,遂成妙趣;二是他善於從別人司空見慣不以為怪的風景中,發掘出不平凡的、及幽默的含蓄來,並能以自己那一支生花妙筆加以創造性的生發。
「閒適幽默」這個專輯所選的梁實秋的幾篇散文,都可以體現出這個特點。評析基本上把文章內容做個摘要,給了梁實秋很高的評價。
《女人》中的主角女人,古往今來,已不是什麼生題材,在此弄文設墨的很多很多,但梁實秋避開,古來對女人要麼讚頌,要麼潑髒水的傳統寫法,而是用幽默的輕鬆之筆娓娓道來。說女人愛撒謊,那正表現了她的機智;愛逛街,卻說是為了呼吸新鮮空氣;女人善變,是因為她對世、對人總是太在意;作品層次清楚,行文通暢,長短具適,錯落有致,讀來朗朗上口,神清氣爽,使人感到他對女人的那份厚愛。以上是書中對《女人》這篇文章的鑑賞。
我們再看一下其他幾篇的評價:
第二篇文章《男人》的鑑賞,最末一句是作者抓住生活中男人種種表現,三言兩語,漫畫式的誇張,揶揄之情,溢於言表。
對《下棋》這篇文章的評價是:作者精彩的描繪了一幅因下棋而作龍爭虎鬥的場面,只見推搡,不聞人聲,憨態可掬,作品時而譏諷,時而描寫,時而評論,又時而引經據典,論奇論道,信筆寫來,漫筆成趣。
對《旁若無人》的評價是:這篇散文所展示的也是一種生活常見現象,作品描寫的事情也具有典型性,我們先前已經說過:梁實秋善於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有趣的現象,並有能力將之典型化、幽默化,作品裡所舉的例子,都是生活中常見的事情,不經意的抖動電影院的連體座椅,打哈欠時的自由伸張,說話時的喧譁症,見面打招呼時的粗喉嚨,大嗓子等等。均是旁若無人,修養欠佳的表現。作者像個醫生,把這些畫面像切片一樣,拿到顯微鏡下一一觀察,惟妙惟肖的描寫出來,把輕鬆的調侃蘊含在嚴肅的敘述之中。
《談考試》評價是:這篇散文所談的是考試的苦與怪,如果正經的談如何苦,那便是一篇哀怨的文字了,梁實秋沒有這樣做,他把考試的苦用輕鬆的口吻道出,便是幽默。苦在何處?一是在炎熱的夏天舉行;二是考試的後果嚴重,如果名落孫山,則這輩子難以翻身。除了苦之外,還有怪。題出的怪,考的方法也怪,沒有學紮實,想考得好,就要想怪法子,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考場的怪事也多,有昏厥、瘋狂、自殺的、還有尿褲子的,吐血而亡的,作者歷數弊端,給人展現出考試的荒唐和怪誕,從而使幽默不僅僅是幽默,還產生了積極的諷刺效果。
這本書裡對梁實秋文章的評價就寫到這裡。
梁實秋的文章大多都有幽默感,我覺得《旁若無人》這篇散文它的笑點特別多,有興趣的可以找來看一看,《旁若無人》這篇文章表現了部分國人的公共道德的缺失,它所體現出來的思想,我覺得跟魯迅揭露批判國民劣根性的是本質,其實是一樣的。只不過梁實秋採用的方法是幽默,對國人的種種不文明行為的批判,其實每個著名的作家都會寫到,而且大多數是以幽默的形式來表達。我覺得幽默可以更好地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很多作品現在讀起來仍具有現實意義,比如老舍的文章中的提到的適婚、昂貴的撫養費等。
此外,《請客》與豐子愷的《作客者言》內容正好相呼應,都體現了我們國人的假客氣是怎麼把人折騰的無可奈何,無話可說 ,死去活來。《請客》表現的是賓客強勢,主人受氣,《作客者言》表現的是主人強勢,客人受氣。
本集最後說一說另外一個小問題,語法。先前的某一集,就是頑皮小孩徐志摩這集中,引用的胡適和鬱達夫對徐志摩的評價中可以看出,胡適和鬱達夫兩位說的話又長又彆扭,這問題不僅出現在他們二位身上,其他不少人,包括魯迅、周作人都存在著這種現象。我認為就語法而言,「五四」時期的文壇大家中,梁實秋和老舍的文章最符合目前的語法規則和語言習慣。原因可能是梁實秋和老舍都是北京人,而白話文是以普通話為基礎的,普通話又是以北京話為基礎。所以讀到他們二位的白話文,覺得文風也很像,他倆也不怎麼寫大長句子。
本集內容就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