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起源於中國的猜想
1,。
聽說人類的老祖宗,是一個非洲的老太太,是「夏娃」。
碰巧《聖經》裡面也說了,亞當的媳婦兒也是「夏娃」。
我是寫書的,也有人把我們這行的人叫作家,幹我們這一行最偉大的規矩就是:無巧不成書。可是學術經典一旦「巧」起來之後,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肯定是一群虎頭虎腦的作家,原因說白了很簡單:「這也太巧了吧?俺寫小說編故事的時候經常這麼寫!」因為有了兩個夏娃的故事,所以有了這本書,當然因為誰都可以理解的原因,我們在開篇之前必須聲明:儘管作者本人學富六車、才高九鬥、玉樹臨風、驚豔絕世、義薄雲天……但是我對手拿《聖經》的信徒們沒有任何惡意,也對基因學說的開拓者們充滿敬意,在任何方面我都不想和任何人爭論,但是,我要表達我的觀點,謝謝。
西方的人類起源學說,認為人類的共同祖先,是一個基因突變的古代類人猿,她成功的進化為智人。而我們現在的所有人類,都是這位「夏娃」(也有人叫她露西)的女人的後代,她是整個人類的母親。經過無數代的繁衍生息,夏娃的後代們走出非洲,分散到世界各地,因為緯度不同的原因,陽光輻射的強度天差地遠,客觀環境造就了黑白黃三色人種。現代基因學為這個理論提供的證據表明,人和任之間,基因組的排列相似性達到了驚人的99.999%。
而我的觀點就是:故事就是故事,故事可以成為經典,但是不應該成為學術經典。
我這樣說,是源於一個很簡單的質疑:如果說人類的祖先是一個基因突變的人猿或者猿人,簡稱非洲老太太夏娃,那麼我很想知道人類的父親是誰?人類是兩性生物,在克隆技術沒有發明的幾百萬年以前,根本做不到單體繁殖。做不到單體繁殖,又繁衍出來人類如今接近70億的總人口,那麼勢必就有一個誰是爹的問題。也就是說,人類光有一個媽媽是不夠的,還必須有一個爸爸。這也不算什麼了不起的發現,常識而已。
如果只有一個古代人猿經過基因突變,進化成智人,那麼她的配偶是誰呢?
實踐證明,亞當也是必不可少的,而西方的人類起源學說,卻刻意的忽略了這一點。我們除了表示遺憾之外,當然不能看著這個問題就這麼錯下去,在學術問題上這麼見義勇為的學雷鋒,肯定會招罵,但是真理就是真理,你願意還是不願意都改變不了什麼。
………………
2,。
我們生活的這個藍色的星球上,各個地區的人們,在同一時間所感受到的溫度是不一樣的。地球是圓的,南北極磁場的軸心線,還不與南北極的軸心線重合,所以不但各地的溫度不同,實際上南半球和北半球在同一時間,連季節都不同的。簡單點說,距離太陽越近的區域就越熱,越遠就越冷。那麼,因此我們就可以得到一個幾乎是廢話的結論:地球的季節性變化,主因是太陽。
太陽對地球的影響非常大,前幾天印度因為酷熱,死了上千人,連柏油路面都融化了。相反的,在北極或者南極地區,往往因為酷寒而讓人望而生畏。在零下幾十度的極端溫度條件下,一杯開水,順手一潑,呼的一下就變成一片白霧飄走了,一滴水都不會落在地上。冷與熱的差異,還不僅僅表現在如此淺顯的層面,畢竟地球上的溫度變化,並非只有一年四季這麼簡單。考古學家、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等等等學家們,用無數證據向我們證明了,地球還存在更加極端的冰川時期和與之相對的荒漠時期。
所謂冰川時期,並不是直接把地球放冰箱裡凍起來那麼簡單,而是有循序漸進的過程。具體說起來,就是氣溫逐漸變冷,導致高原和極地地區的冰川不斷擴大,這部分水不能回流大海,就會造成海平面逐漸下降。南北極和高原冰川逐漸擴大的後果,是生命適應區域的逐漸縮小,引發大規模的生物遷移。這點,《冰河世紀》的動畫片裡面表現的很明顯了,食物的匱乏,導致為了一根蒲公英都會引來殺戮之戰。
與冰川期相反的,是荒漠期。冰川期源於地球溫度降低,荒漠期的情況卻是地球溫度一路升高,直到爆表。溫度高了,冰川就要融化,融化後的冰水在高溫的烘烤下會增加降雨量,催生動植物繁衍。可是一旦冰水融化的速度比不上地表水的蒸發速度,植物就會很快枯萎,動物也要麼滅亡要麼遷移。生命退卻之後,大地繼續向荒漠化發展,而這個時候整個地球也就進入了荒漠期。值得說明的是,荒漠期與冰川期正好相反,荒漠期的海洋面積大的異乎尋常,更多的水留在了海洋裡。
就像四季輪迴一樣,地球的冰川期和荒漠期也是交替輪迴的。當然,這個輪迴的時間跨度可就很長了,長到只能以幾千年、幾萬年甚至幾億年作為學術單位。這些都沒問題了之後,我們現在要問的問題是:冰川期和荒漠期,是太陽造成的麼?
有誰相信太陽是個忽冷忽熱的大燈泡?
………………
3,。
太陽是一個核聚變的球體,在能量揮發的過程之中,有可能逐步升高,也有可能逐步降溫,但是我們的太陽絕對不是變頻空調,不可能想吹冷風就吹冷風,想吹熱風就吹熱風,尤其不可能忽冷忽熱再冷再熱又冷又熱的反覆折騰。那麼,排除了太陽的可能性之後,對於地球冰川期與荒漠期的反覆出現,我們唯一能夠找到的合理解釋,就只能是太陽之外的銀河系,或者整個宇宙……只有它們,擁有改變地球溫度大環境的能力。
也就是說,春夏秋冬是偏轉的地球圍著太陽公轉造成的,而改變整個太陽系冷熱變化的推手,才是地球大冰川期與大荒漠期的主因,是宇宙。
溫度的起伏變化,對地球環境的影響非常巨大。嚴寒和酷熱,就像兩隻大鞭子,抽打著地球上的各種生命,逼迫著他們產生、發展、遷徙、變異、進化和滅亡。經過科學家的考證,我們知道地球最少經歷了四次大的冰川期以及無數小冰川期。值得慶幸的是,冰川期並非整個地球都裹著厚厚的冰蓋,荒漠期的地球也並非都泡在水蒸氣瀰漫的大海裡,因為地形地貌的原因,總有一部分緯度適宜、海拔適宜、周邊環境適宜的地區伴生在大環境之內,成為所謂的天堂,或者伊甸園。一些留在「伊甸園」裡的生物,得以在殘酷的大環境之中存活下來,等待下一個溫潤的時期,繼續繁盛發展。
那麼,下一個問題就非常有意思了:「伊甸園」到底在哪裡?
這麼神秘的問題,其實有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去解決。動物們有腿有腳,一旦環境改變,有能力離開「保護地」去尋找新的家園。而植物卻相對應的沒那麼多自由,那麼只要我們找到遠古植物的活體標本,那麼這些「活化石」所生長的地方,就是「伊甸園」了,對不對?學術上,管這些「活化石」叫孑遺植物,意思就是只有這麼一個物種,它所有同綱同屬的親戚們都已經滅絕了,給它們在生物學上分門別類,都只能在古生物化石裡面尋找證據。
全世界,孑遺植物最多的地方,是中國的滇藏地區。那裡甚至還有闊葉的銀杏樹,距今起碼兩億年的古老樹種。古氣候學家把距今最近的一次冰川期,命名第四紀冰川期,它就發生在距今160萬年到1.3萬年之間。而上一次的冰川期,也就是第三紀冰川期,發生在遙遠的2.3到3.2億年以前。也就是說,銀杏樹有可能是第三紀冰川期過後才誕生的物種,而它們幸運的躲過了第四紀冰川期的噩夢。
然後,我們就不能不面對一個非常尷尬的問題:基因學家證明,非洲老太太「夏娃」(其實正式的名稱是露西)來自兩百萬年以前。等於說,現代人類(智人)的進化,要比最後一次冰川期早了起碼40萬年。而更加早期出現的猿人(能人)更是要推到距今七八百萬年以前就出現了……說了這麼多,其實我就想問一個問題:人類的老祖宗是如何躲過最後一次冰川期的?
………………
4,。
別看我們現在一個個打扮的花枝招展,實際上僅僅在五千年以前,我們都只能穿獸皮裹樹葉,拎著大棒子滿世界找兔子。想獵殺老虎嘛?抱歉別做夢了,老虎那東西牙尖爪利的,還那麼大的勁兒,跑的又快……狹路相逢的話,還是趕緊爬樹比較穩妥。不幸遇到的不是老虎而是棕熊,那你可倒黴了,爬樹都沒用。在長矛(別管是啥材料製作成的長矛)沒有被發明之前,人類的老祖宗們,武力值其實差勁兒的一塌糊塗。而即便是有了長矛弓箭,猛獸也是少招惹的好。至於豬馬牛羊鹿之類的,必須獵殺,貧窮落後就要挨打,這麼兇殘的世界,你連大牙都長不出來,不欺負你欺負誰呢?
客觀環境是客觀現實存在,各種生命都只能伴生在這個大環境之中,相互競爭與合作。殘酷的自然淘汰法則,催生生命體為了適應新環境而不斷的進化。就是在這麼一個不斷優勝劣汰的世界裡,人類終於脫穎而出,成為了世界的主人。智慧生命的出現,是偶然也是必然。當然,因為誰都可以理解的原因,這一過程肯定是離奇而又曲折,具體說起來,人類起碼要經歷四個進化階段。
第一,首先要出現古猿。如果再有人告訴你,說人是猴子變的,記得一定要給他更正一下:人是古猿進化而來的,不是猴子變的。這點因為篇幅所限,咱們就不討論了,總之,古猿必須出現,至於古猿是怎麼出現的,就不管了。
第二,古猿必須進化為人猿。這個說起來可就話多了,雖然這個過程沒幾個人質疑,可是對於這個過程的描述,古今中外的說法可就亂七八糟的很了。大家普遍認為大環境與小環境的相互作用,逼迫著古猿離開了森林,來到了地面。這點因為是必然,所以沒什麼好爭論的。可是,古猿為什麼要從森林之中走出來呢?古猿可不是什麼兇猛物種,雖然拎根大棒子,也能追著鹿群飛跑,可是地面上除了食草動物之外還有食肉動物的,有些還很兇猛,比如獅子老虎什麼的。
所以,我們必須明白,在物競天擇的情況下,古猿是不會主動從樹上走到地面生活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古猿最終來到了地面,就勢必是無可奈何的選擇,不得不如此。在這一點上,西方的非洲人類起源學說,給出的證據是東非大裂谷。我們不得不承認,西方的人類起源學家們,在編故事這件事上,還是很有造詣的。你閉上眼睛想一下吧,一群猴子……錯了,是一群古猿,在一大片原始森林裡生活的好好的,沒招誰沒惹誰。可是突然之間,大地裂開了一條深深的峽谷,一群古猿被硬生生的分成兩小群古猿。然後一邊仍然維繫著森林狀態,而另外一邊的森林卻因為環境變化而逐步消失了。於是,森林消失的那一邊,古猿就不得不從樹上來到了地面,在灌木與草叢之中生活。直立行走與腦部發育,也都陸續的產生了。
好吧,不得不承認,上面的這個故事很精彩。
問題是,這也太精彩了。
………………
5,。
還是前邊我們提到的問題,大環境的變遷是與溫度有直接聯繫的。那麼,一條壕溝(所謂大裂谷)能對生態環境產生什麼影響?能夠影響到壕溝這邊森林茂密而另外一邊就變成了荒漠草原?拜託,大家好歹的都念過幾年書,地球上同一緯度的區域,溫度其實都差不多,在沒有高山阻擋的情況下,攜帶者大量雨水的海洋季風,不管是從東非大裂谷的東邊吹到西邊,還是從東非大裂谷的西邊吹到東邊,都暢通無阻。等於說,兩邊的自然降雨量就算是有差別,也不會很大,怎麼可能會出現一邊是森林一邊是草原的情況呢?這個前提一旦錯了,後面的故事再精彩,那也只不過是故事而已了對不對?
所以,非洲人類起源學說的一大疑點,也就呈現在了我們面前,而且不得不面對。
可是,我們要怎麼面對呢?我想,在已知古猿走到了地面的情況下,我們完全可以反推出當時地球環境的巨變,不管是冰川期的開始,還是荒漠期的開始,都有條件逼迫古猿走到地面上來……水環境的變化,導致森林沒有了!如果說一條壕溝不足以改變整個人類的命運的話,那麼我們下一步的推論,就只能是除了壕溝,還有什麼地質特徵足以改變區域性的小氣候?
這個問題其實都不必問的,因為能夠擋住季風的東西,只能是大山,而且是超級大的山,比如說與人類起源近乎同步崛起的青藏高原。只有青藏高原這麼大的山,才有能力隔絕兩邊物種的各自進化。而大環境如此,那麼顯然偌大的一片區域之內,不可能只有一個地方的古猿進化為了人猿(能人),而是相同緯度的一群古猿之中,一部分古猿進化為人猿(能人)。這也正好可以解釋文章最開始的時候,我們提出的到底誰是爹的問題。
畢竟,不同科目的動物種群,差異還是很大的。雖然驢和馬長的差不多,也能夠交配,並且繁衍出下一代,可是騾子到底是啥德行的,大家都清楚。實際上還不止是驢馬生騾不具備繁衍能力,黃牛與犛牛雜交之後生出的犏牛,也沒有生育能力。當然,家豬是野豬馴化的產物,而家豬和野豬依然可以交配生出健康的後代。但是很明顯,這樣的小豬更多的中和了父本和母本的體制特徵,不可能向某一邊做出突破。
第三,人猿要進化為猿人(能人)。這個說起來可就精彩了,當然因為篇幅所限,我們儘量簡而化之。簡單點說,人猿進化為猿人,是很自然的選擇。畢竟地面不是樹上,人類的手掌還有必要保留靈巧的手指,可是靈活的腳趾就真的沒用了,地面上沒有了樹枝可以用腳抓。不用抓樹枝,自然就只能走路,為了適應新的環境,人類的腳掌不管是自然進化還是後天的鍛鍊,總之必須改變。腳掌改變了之後,手的工作量就必然增加,此消彼長之下,直立行走變成了很自然的選擇。
當然,我們必須說明的是,人類的直立行走功能,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畢竟從這個時候開始,人類才算是正式誕生了。這是一個分水嶺,跨過來了,就是人,跨不過來的,就依然是猿。也就是說,不是所有的古猿都進化成了人猿,也不是所有的人猿都進化成了猿人。不同的進化軌跡導致後期不同的命運出現,有的種類越來越強大,而有些種類卻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
問題是,前三個階段,也還僅僅是鋪墊,只有再進一步發展,現代人類才算正式誕生。
………………
6,。
第四,猿人進化為現代人(智人)。
有了上面的一系列前提,我們就對「人類非洲起源學說」產生了嚴重的質疑。畢竟,大非洲廣袤平坦,這種地形在冰川時期,面對氣候的變遷,簡直毫無還手之力,是環境變遷的重災區。與之相對應的還有歐洲的尼安德特人,歐洲苦寒之地,現在因為地球氣候溫潤,暫時算是有點生機,可是在遙遠的古代冰川期,一覽無餘的歐洲大地,是最嚴酷的冰川蔓延區。在這樣的地方,提什麼人類起源,連鬼都不信。不知道怎麼出現了一群尼安德特人,也要消失的乾乾淨淨。最後的尼安德特人遺址,出現在西班牙半島的最南端。為什麼不在北方生活了……冰川來了啊笨笨!
冰川來了,氣溫的急劇下降,迫使包括古人類在內的所有生物都要向赤道附近遷移。不幸的是「太古之民」不會製造火輪船,甚至連大一點的獨龍舟也做不出來,地中海那麼大,想遊泳遊過去,第一完全不可能,第二尼安德特人又不是傻子,怎麼會貿然投海自盡?所以,能夠解釋尼安德特人不斷南遷,並最終滅亡的原因,是氣溫。當然這期間也包括傳染病等等因素,可不管怎麼說,氣候的變遷一定是主因。
下一個問題就是:什麼東西能夠擋住冰川?
冰川不會自己長,冰川的擴張勢必與降雨降雪有關,而一條壕溝不管多深,都影響不到季風的吹送。
明白了這些之後,我們很容易就知道,改變環境的不可能是峽谷,而應該是高山。因為前面所說的冰川期的問題,再加上南北極的寒冷與動物兇猛,等於說我們實際上可以給人類的起源劃出一個固定的區域,那就是南溫帶到北溫帶之間,學術語叫做北緯30度到南緯30度之間的區域。然後我們現在隨便找來一張世界地圖,從東到西仔細看,我們會發現在這個區域之內,正好有一座高山,而且還是世界最高的山: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對地球大環境影響,目前還很難定論,不過正是有了青藏高原,滇藏地區的古生物帶才可以存活至今,是絕對的事實。再加上,中國境內的燕山、秦嶺、嶺南三條橫向山脈的阻隔作用,使得來自西伯利亞的冷空氣逐級減弱,即便是在冰川時期,滇藏地區的古生物氣候也絕對是全世界最好的。這樣的條件之下,銀杏樹存活下來,有什麼好奇怪的呢?
然後我們就必須要問:連植物都抗拒不了的冰川與荒漠,動物尤其是古人類,是怎麼存活下來的?
植物沒有腿,所以只能是偶然處於「伊甸園」區域內的,才有可能存活。而動物,尤其是哺乳動物,遷徙能力是很厲害的,雖然我們不能指望非洲和歐洲的古代猿人翻越喜馬拉雅,可是中國境內的古代猿人,就完全有能力翻越嶺南。距今160萬年到1.25萬年之前的那段冰冷時期,對各種動植物來說,都是痛苦而又漫長的。我們已經找到很多猿人化石,可是他們放佛從來沒有出現過,在我們的生活之中,一點印記都沒有留下。
………………
7,。
當然,我們現在還不能確定其它地區的古代猿人和智人都凍死在了第四紀冰川期裡,可是嚴酷的環境所帶來的巨變,我們還是能從已知的歷史之中略見端倪。首先就是,古埃及、古巴比倫、包括古印度和古代中國,這些創造出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裡,主體人種都是黃種人。而這一點,再次被西方人類起源學家們刻意的忽略了。我們不是種族主義者,所以不討論哪種膚色更高貴,可是四大文明古國都是由黃種人建立起來的,這本身就說明黃種人出現的時間更久遠。
而非洲,是不會出現黃種人的。
膚色的不同,僅僅是人類面對自然環境而做出的適應性進化。白種人由於生活在高寒地區,為了不把冷空氣直接呼吸進肺裡,就進化出來了高大的鼻子。他們的皮膚也因為難得被日光照射,而形成慘白色。相反的,生活在赤道附近的人們,因為長時間的受到紫外線的輻射,所以皮膚變的黝黑,連頭髮都捲曲著貼在頭皮上,以保護大腦不被高溫所破壞。這些都是常識,解釋不解釋大家都明白的。
環境改變人,在中國北方,很多人比白人還白,並不算啥稀奇事兒。
也就是說,作為一種假說,我們完全可以認為:儘管人類(猿人)在1300萬年以前的時候就有可能進化出來了,可是在將近一百六十萬年之久的末代冰川期裡,大部分種群都沒能存活下來。天堂一般的人類家園——滇藏地區的「伊甸園」成為最理想的避難所,這麼一塊小小的區域,延續了人類一百六十萬年之久的傳承。當冰川期結束,這裡的人們開始追逐水草,向世界各地擴散,這使得中國成為整個人類的跟源地。
值得注意的是,「伊甸園」的位置不南也不北,這樣的緯度只能出現一種土著膚色:黃色。而末代冰川期的結束時間,大約是距今12500年前,中國這邊因為區域地形的橫向山脈作用,會提前的更早,有科學家認為末代冰川期在中國的結束時間是距今13000年前。
更有意思的是,古埃及文明,誕生於大約6000到8000年前。13000年減去8000年等於5000年,這5000年的時光裡,人類的祖先完成了從中國遷徙到埃及的過程,並成功的適應了當地的環境,最終創造出人類最古老的文明。是的,古埃及文明要早於古中國文明,這點沒什麼好避諱的,因為本來大家就是一夥兒人。埃及的文明脫穎而出,得益於尼羅河谷天然的農業條件,說白了,還是環境造就人,造就文明。
再稍晚一點出現的古巴比倫文明,也就是俗稱的兩河文明,她的出現,只要看一眼地圖就知道為什麼了:距離埃及好近啊!原始的農耕技術掌握之後,新開發一片土地的難度,已經降低到了複製粘貼的級別。沒有土地可開發,那大家就只能大眼瞪小眼,可是人們一旦發現了兩河流域也適合種莊稼,那麼兩河流域的開發其實就是一個時間問題,根本不存在什麼有沒有可能出現的問題。
當然,地球溫度的變化,也不完全是冰火兩重天,即便是在極冷和極熱之間的溫暖期裡,小的冰川期也偶然出現。有古氣候學家就曾經做過一種有意思的解釋:歷史上的中國,每次北方蠻族大舉入侵的時間,都與小冰川期的脈絡不謀而合。一旦寒冷期到來,北極冰原開始向南擴張,嚴重的擠壓了北方遊牧民族的生存空間。天寒地凍,水草不豐,為了活命就只能向南侵襲,搶奪土地和物資。而一旦小冰川期消退,北方草場大面積的出現,水草豐美,牛羊遍地,天蒼蒼野茫茫,小日子過的舒服自在,為啥要千裡南下,去跟人丁繁盛的漢族武裝硬拼呢?
現在,我跟你說,我上面的這些話全是胡說八道,你信嗎?
………………
8,。
當然,我們必須要說明的是,這些依然是假設,在沒有證據出現之前,假設的學說就不應該成為真理,就像非洲人類起源學說一樣。
有的同學可能會有疑問:你只給華夏智人留了5000年遷徙繁衍的時間,是不是太少了?好吧,在地球這個動不動就用億年做時間單位的大BOSS面前,5000年確實只是滄海一粟。可問題是地球並不是很大,實際上一個部落從東往西遷徙的話,幾年的時間就能走到埃及境內,即便是這個過程拖慢到兩三千年,那也絲毫不影響古埃及文明的出現。
惡劣的環境催生技術的進步,過度的嚴寒,強迫著古代華夏智人發現了火的秘密,從最開始的自然取火,最終發展到了更為高級的人工取火。火的掌握,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上也是有劃時代意義的一件大事。火不但可以燒熟食物,促進人體對食物養分的吸收,催生大腦的發育,而且因為火能取暖的關係,在冰川衰退的時間段裡,人類就完全有可能挺進寒冷的區域,向北進發。
向北進發的結果,導致北方就出現了這麼一群靠火為生的族群,他們逐漸演變為後來中國北方的燧人族群。這些人狩獵、烤火,在末代冰川期內,就開創了輝煌燦爛的中國北方文明。當然,人類前進的腳步是不可能停止的,一部分人留在了中國北方,一部分人繼續向世界各地遷徙。最終,在大約六萬年前,這些人來到了歐洲,並且由歐洲擴散到非洲和美洲。此後人類的發展階段基本定型,所區別的,無非就是到了歐洲的古人逐漸變白,到了非洲的古人逐漸變黑而已。也就是說,現如今遍布全球的智人,是華夏智人的後代,人類的根,在亞洲,更具體點說,就在中國。
從黑變白很困難,從白變黑當然也不容易,可是如果作為中間色的黃色,向黑白髮展,就容易的多,又一個常識。
與世界各地的人種比起來,印第安人從血緣上來說,與東亞人種的血親更近一些。這是因為兩個種群分開的年代最晚,通過語言學等等方面的估算,我們大致可判定這一部分人,是從距今大約五千年前遷徙到美洲大陸的。換算成中國這邊的紀年方式,就是大約在黃帝時期。很多印第安人的傳說之中,都表示他們的祖先來自北方,是坐船到達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印第安人的造船工藝太普通,我們不能相信他們早在5000年前就能生產穿越太平洋的巨船,可是想到達美洲大陸,也並非橫穿太平洋一種方式。從冬季白令海峽結冰的冰面上,也能走到美洲大陸去。至於印第安人神話傳說之中的大船,我們不妨直接認為那是大竹筏。乘坐竹筏當然不可能穿越太平洋,可是乘坐大竹筏沿著海岸線北上,卻肯定能一路飄到美洲大陸去。
………………
9,。
人類的起源,是地球環境巨變的產物。
地球的極熱環境,推動古猿進化為人猿。但是我們必須再次指出,並不是所有的古猿都進化成為人猿,而僅僅是環境適宜地區的一部分古猿進化為了人猿。而且,即便是同一地區的古猿,也是只有一部分進化為人猿……但是不管怎麼說,古猿到人猿的進化,是批量性的,而絕不是單一性的。也就是說起碼要解決誰是爹誰是媽的問題,然後才能談到繁衍生息、開創文明。
而這種情況,恰恰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人類的誕生是與基因突變有密切原因的。而基因之所以突變,又是環境倒逼的結果。那麼,我們現在回過頭來審視環境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環境這個東西,與大的寒熱周期有關,也與山脈盆地等等地理環境有關。也就是說,推動人類誕生的原動力,是悶熱的天氣與崛起的青藏高原。這個論斷是否科學是值得討論的,我們現在所關注的問題,是這兩個原因對人類誕生所產生的影響大與小而已。
畢竟,人類其實非常脆弱,既不耐寒,也不耐熱,過於劇烈的環境變遷……不要說什麼洪水地震了,在缺醫少藥的亙古洪荒年代,一場流感都有可能奪取一個部落的生命。然而,堅持下來的,就總有希望過上好日子。距今13000年前,第四紀冰川期結束,全球氣溫急速升高,溫暖溼潤的大環境留給了人類太多的發展空間。地質學家把這段時期命名為「全新世」,不是沒有道理的。
從古猿進化為人猿,從已知的考古發現上來看,已經排除了非洲起源的唯一性。
從人猿進化為猿人,從已知的考古發現上來看,已經排除了非洲起源的唯一性
從猿人進化為智人,你跟我說這事兒非洲起源有唯一性,我信嗎?
一條魚爬上了海岸,說明一群魚因為生存壓力都有這個想法,所區別的無非是誰早誰晚而已。而一群魚有了相同的想法之後,我們硬性規定這些魚只能從非洲海岸爬上來,從別的海岸爬上來的統統不算數,這可能嗎?
然後,我們可以順便談一下歐洲的尼安德特人(他們有可能是冰川期非洲人猿或者猿人的後裔)……尼安德特人長的啥樣,吃啥喝啥怎麼拉屎撒尿之類的事情我們先不管,我們直接聊大家最感興趣的問題:尼安德特人為什麼滅亡了?我覺得這恰恰是人類中國起源學說的證據之一。尼安德特人身材高大,遠比智人孔武有力,物競天擇的競爭下去,反而是尼安德特人滅絕了。這個反常的現象,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尼安德特人根本不是智人,在智力上與已經進化的智人比起來,還處於猿人(能人)階段的尼安德特人,是不可能競爭過智人的。其結果要麼是被徵服,要麼是被滅絕,兩者必存其一。
那麼,華夏智人憑什麼勝出呢?
很簡單,因為華夏智人是青藏高原的大環境逼迫著進化出來的。
非洲猿人沒有這個硬性條件的逼迫,所以停留在了猿人(能人)的階段。
………………
10,。
再具體到中國境內的人類發展,脈絡就更清晰了。
青藏高原的崛起,為猿人的進一步進化提供了絕無僅有的一個特殊場地。當寒流退卻之後,廣袤的華夏大地,這塊全世界最好的土地,又為人類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這裡要山脈有山脈,要平原有平原,要沙漠有沙漠,要草原有草原,三面環山一面向海的獨特地貌,催生農耕技術的一次又一次飛躍。實際上遠在6000到8000年以前,長江流域的先民們就培育出了水稻。先進的農耕技術,帶來整個社會空前的發展,夏商以後,到周朝的時候已經完全的確定農業立國了。
目前全世界的人類基因之間,有99.999%是相同的,可是相同的基因結構,只能表明人類的進化史是一樣的,並不能證明人類只有唯一的一個祖先。而且即便是人類只有一對(抱歉我實在不能同意一個的說法)祖先,那麼經過我們前面的推演,我們也會知道那個地點絕對不會是非洲。科學是沒有國界的,可是科學家是有國界的。同理,古人類學雖然沒有國界,可是古人類學家卻是有國界的。
從研究埃及文明、兩河文明開始,西方的學者們其實就已經知道了人類起源的秘密。可是「歐洲中心論」又必須維持,如果哪個西方的科學家敢公然宣稱人類起源於中國,那他的各種學術研究都會被嚴重打壓。可是不巧的是,歐洲屬於極北苦寒荒蕪之地,每次冰川瘋長,都要把整個歐洲包裹的嚴嚴實實,這樣的條件下,就算睜眼說瞎話,那也不能說人類起源於歐洲。不起源於歐洲,又不能起源於亞洲,那就只能起源於非洲了,對不對?
青藏高原的崛起,完全改變了中國西南的氣候,使中國西南成為了溫暖、溼潤、生態環境優越、動植物豐富的場所,成為猿人的穩定、發展和壯大的不二之地。在這裡,人猿穩定、發展、壯大起來,並繼續不間斷地向猿人和智人進化。在青藏高原的庇護下,中國大西南,特別是泛長江上遊地區,是新出現的人猿的最佳發展和壯大的樂園,成為了人猿進化成猿人再進化成智人的唯一場所。
井底之蛙,不足以語天下。最高海拔八千八百四十多米的青藏高原,不是一些鑽故紙堆看顯微鏡的所謂學者能夠理解的。站在大山腳下,你的目光止於山頂;站在大山之巔,你的目光可以遠達星空。雖然以上的學說缺乏有效實證,僅僅是做了常識性理論探討,或者有所不足,也歡迎後來者指正……其實,我挺希望有人能反駁這些觀點的,可惜的是,不會有人能拿出證據來。起碼,先總要把爹媽的問題搞明白吧!
科普文章,不求甚解,有意在這個領域深入研究的同學,可以像俺一樣,去讀黃飲冰先生的系列學術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