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小覷的免疫衰老:人老可能導致疫苗無效

2020-11-11 渭南科普


  由於免疫系統衰老,疫苗對老年人的效用更低。比起研發老年人專用疫苗,科學家認為,研發能增強老年人免疫功能的藥物更重要,用途也更廣。

  

  和皮膚一起衰老的,還有免疫系統。|圖蟲創意

  作者 | 趙蓓 免疫學博士

  最近,韓國流感疫苗致多人死亡事件引發關注。截至10月31日,死亡人數上升至83人,其中70歲以上的有71人(佔比85.5%)。除了疫苗本身可能的質量問題,也提醒了我們一個事實:疫苗對於年輕人和老年人的作用存在差異。

  而這也是新冠病毒(COVID19)疫苗研發的一個難點。

  漸增的年齡,和衰老的免疫系統

  隨著人年齡增長,我們經歷著聽力減弱、皮膚鬆弛、關節損傷等一系列身體變化,甚至免疫系統的活力也逐漸降低,這一現象被稱為「免疫衰老」。這也是老年人成為新冠病毒感染和致死主要對象的原因。

  面對美國新冠疫情失控,以及歐洲第二輪疫情高峰的出現,疫苗研發在各國開展得如火如荼,被寄望成為扭轉局面的救命稻草。

  然而,像疫苗這種「通過主動調動人體免疫系統,以預防真正病毒攻擊」的手段,在老年人群體中的效果通常遠不如年輕人——老年人對疫苗的免疫反應常常更弱。即老年人的免疫系統更難被疫苗調動。

  這意味著,疫苗可能無法保護最需要保護的人。

  那麼,免疫系統是如何衰老的呢?

  我們的身體對大部分病原體都有天然的抵抗力,儘管環境裡都是病原體,我們大部分時候仍然活得好好的。

  而人的免疫系統分為先天免疫和獲得性免疫兩大部分。前者是通用免疫,當身體遇到外來物入侵(比如皮膚、黏膜)時,先天免疫就會迅速響應。但是,它雖然響應快,卻能力有限,經常被突破。比如,遇到新冠病毒,它就頂不住了。

  後者則是身體後天習得的免疫,就是對一些沒有見過的病原體,身體要先和它交手一次,學習一番,才能獲得對它的免疫。獲得性免疫的力量非常強大,只要身體能在「學習」中扛住病原體攻擊,以後再遇到相同病原體,就完全不在話下了。比如,天花和水痘等傳染病,得過一次一般就不會再得了。

  當身體受到外來病原體——比如病毒入侵時,先天免疫和獲得性免疫會協同抵抗。

  在先天免疫系統中,吞噬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等免疫細胞,會先識別甚至吞噬病毒,並分泌大量細胞因子,召喚更多不同功能的免疫細胞加入戰鬥。其中一些細胞,比如吞噬細胞和樹突細胞,還會將這些病毒的抗原(能引起抗體生成的物質)傳遞給隨後趕來的T細胞和B細胞,它們是獲得性免疫細胞的代表。

  

  T細胞和B細胞(圖為B細胞產生抗體)是免疫細胞的代表,以成熟的部位得名,前者成熟於胸腺(英文thymus),後者成熟於骨髓(英文bone marrow)。兩者均是明星免疫細胞。|圖蟲創意

  這兩種細胞不僅能產生抗體和細胞因子,快速消滅病毒,還能形成特異的記憶細胞,以備再次遇到相同的病毒之後,可以快速響應。

  在免疫系統消滅病毒時,免疫細胞會在身體局部聚集,形成紅腫熱痛,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炎症。其間分泌的促炎性因子,如白細胞介素-1、腫瘤壞死因子α等,能夠促進對病原微生物的清除,但過度的炎症則可能會引發細胞因子風暴,甚至危及生命。而另一類抑炎性因子,如白細胞介素-10,則可以防止過度炎症,維持身體環境平衡。

  這些因素共同構成了我們的免疫力。

  而隨著年齡增長,我們的免疫功能又會發生什麼變化?對疫苗開發又有何影響呢?

  相比年輕人,老年人的免疫衰老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初始T細胞和B細胞數量變少。疫苗主要是刺激B細胞產生抗體,只有機體中存在大量的、受體多樣性高的B細胞,識別抗原的機率才越大,才能形成具有靶向性(指向性)的抗體以及記憶性B細胞。——B細胞變少無疑會削弱這種作用。

  接種疫苗後容易出現慢性低度炎症。老年人體內衰老壞死的細胞不能及時被清除,即會持續性地刺激免疫系統,造成免疫細胞(如巨噬細胞)一直不斷地分泌促炎性細胞因子,免疫反應無法終止。後果就是在下次病原微生物攻擊人體時,免疫系統無法做出反應,也就是免疫功能障礙。

  這些導致疫苗在老年人和年輕人中,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

  「免疫衰老」下的疫苗研發:

  專用疫苗,還是逆轉衰老的輔助藥物?

  對於新冠病毒,當前全球在測試中的疫苗約有50種,但科學家們仍不能確定疫苗對於老年人是否同樣有效。

  位於美國麻薩諸塞州劍橋的生物公司Moderna正在研發的疫苗之一「mRNA-1273」,在40名年齡56歲以上的受試者中產生的抗體水平和更年輕的受試者相仿。北京科興生物(biotech Sinovac)所研發的疫苗「CoronaVac」,在一期二期測試中對421名年齡在60~89歲的老年人進行了免疫,並在9月份宣布疫苗在老年人和年輕人群體中的效果並無區別。

  然而,位於德國美因茨的製藥公司Pfizer和BioNTech在一期實驗中發現,疫苗「BNT162b2」在年長的受試人群中誘導的抗體水平僅為年輕人的一半。可以確定的是,接種疫苗後的老年人產生的抗體水平比同齡人感染病毒所引發的抗體水平要高,但這仍不足以說明「BNT162b2」誘發的抗體是否足夠保護老年人抵抗真正的病毒來襲。

  大部分正在研發的疫苗都有老年組受試者,但是最新出現的18個候選疫苗在臨床試驗中竟有超過一半沒有設置老年組,這樣的臨床試驗設計大大增加了疫苗對老年人的潛在風險。

  

  一些在研疫苗,對老年人可能存在隱患。|圖蟲創意

  面對老年人免疫衰老的現象,科學家們也在積極尋找策略。

  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一)首先是如何增強疫苗誘導的老年人的免疫反應。

  根據流感疫苗研發過程中的經驗,通常對老年人採用增加免疫刺激成分(如佐劑)或者提高病毒抗原劑量的方式,達到預期的抗體水平。

  另外一些科學家則轉而研發增強老年人免疫系統功能的藥物,即接種疫苗的同時補充藥物,這種方式旨在促進老年人的免疫系統年輕化,甚至逆轉免疫衰老,也能在病毒感染時更有效的抵抗病毒。

  在以上兩種方案中,逆轉年齡尤其是逆轉免疫衰老的研究已經取得一定進展。在過去的20年中,科學家們找到了一些關鍵的小分子靶標。其中一類抗衰老藥物作用於細胞生長調節通路中的蛋白分子mTOR。實驗表明,抑制mTOR的表達能夠延長果蠅甚至小鼠的生命。

  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的生物技術公司resTORbio的創始人之一Joan Mannick表示,「mTOR參與眾多的生物調節機制,尤其是人體衰老以及器官功能減退的過程」。

  Mannick在美國麻薩諸塞州劍橋諾華(Novartis)研究所工作期間,曾於2018年發表過一篇關於mTOR蛋白的研究,試圖回答「降低老年人體內mTOR蛋白的含量能否提高老年人免疫系統的功能」這一問題。研究中的264名參與者分別接受了低劑量的mTOR抑制劑或安慰劑,六周過後對這些參與者當年流感病毒的感染率和流感疫苗的作用效果進行了跟蹤觀察。發現接受mTOR抑制劑的老年人群患流感的人數顯著降低,接種流感疫苗引起的免疫反應也更強烈。

  另一項研究表明,mTOR抑制劑RTB101能夠增強老年人在冠狀病毒感染後的免疫反應,接受mTOR抑制劑的老年人體內冠狀病毒的載量更低並且恢復的更快。目前resTORbio 正在對養老院的550名65歲以上老年人測試RTB101對於新冠病毒感染的預防或治療作用。

  另外至少有四個科研團隊正在研究雷帕黴素(rapamycin),另一種更成熟的mTOR抑制劑,對60歲以上老年人感染新冠的治療作用。

  此外,治療二型糖尿病的藥物二甲雙胍(metformin)也有抑制mTOR蛋白活性的作用。來自中國和美國的臨床數據均顯示,服用二甲雙胍的糖尿病或肥胖症病人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狀更輕,死亡率更低。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員Carolyn Bramante指出,糖尿病人和肥胖症患者表現的免疫缺陷和老年人極為相似。目前Bramante和他的同事正在展開一項有1500人參與的研究,探究服用二甲雙胍是否能預防新冠病毒的感染或減輕其症狀。雖然機制尚不明確,但數十年的臨床數據顯示二甲雙胍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可以用於兒童甚至孕婦,並且成本非常低,這些都是二甲雙胍的優勢所在。

  (二)第二個關鍵是如何避免引起、或者如何終止慢性炎症反應。

  研究發現,用於治療肌營養不良症(muscular dystrophy)的抑炎性(anti-inflammatory)藥物losmapimod能夠抑制慢性炎症反應,並且提高機體在病毒或細菌入侵時的響應作用。美國麻薩諸塞州劍橋的一家生物公司募集400名志願者驗證losmapimod對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療作用,該藥物或能治療新冠病毒感染後呼吸衰竭等症狀,從而挽救患者生命。

  很多科學家表示,比起研發針對老年人的新冠疫苗,研發增強老年人免疫功能的藥物更為重要,並且後者更具有普適性,能夠提高流感疫苗、新冠疫苗甚至未來的其他疫苗對老年人的保護效果。深入了解免疫衰老和其調控機制,研發相關藥物,也對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癌症的治療有著深遠的啟示。

  總之,疫苗研發雖然總是有這樣或那樣、已知或未知的困難,但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相信總會找到方法。

( 科普中國中央廚房 )

相關焦點

  • 不可小覷的免疫衰老:人老可能導致疫苗無效
    |圖蟲創意作者 | 趙蓓 免疫學博士最近,韓國流感疫苗致多人死亡事件引發關注。截至10月31日,死亡人數上升至83人,其中70歲以上的有71人(佔比85.5%)。除了疫苗本身可能的質量問題,也提醒了我們一個事實:疫苗對於年輕人和老年人的作用存在差異。而這也是新冠病毒(COVID19)疫苗研發的一個難點。
  • Science揭示衰老新機制!免疫細胞缺陷導致我們衰老!
    2020年5月27日訊 /生物谷BIOON /——T細胞本應保護我們免受病原體的侵害,但一項新的小鼠研究表明,它們也可能加速衰老。阻斷由細胞引起的炎症或增加關鍵代謝分子的供應,可以減輕齧齒動物衰老相關症狀的嚴重程度,增加了這些治療可能對老年人有益的可能性。
  • 衰老中的免疫系統發生了什麼?
    人類的衰老是一個複雜的生理過程,是因時間推移和與環境的作用而引起的分子、細胞和機體結構與功能的隨機改變。衰老以進行性的生理功能和組織內環境穩定能力下降為特徵,會導致退化性疾病和死亡的發生率增加。20世紀50年代,Walford進行了開創性生物老年學的研究,並於1969年在其撰寫的《衰老的免疫學理論》中指出,免疫功能的下降可能引起正常的衰老。Walford首次提出的「免疫衰老(immunosenescence)」這一概念,開啟了學界對免疫衰老的研究。
  • 南非醫學專家:現有的新冠疫苗可能對南非發現的變異病毒無效
    海外網今日消息,據英國廣播公司4日報導,南非醫學專家在對本國內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進行研究後表示,現有的輝瑞和牛津等疫苗可能對其無效。英國醫學專家早前表達了相同的擔憂。報導稱,南非醫學專家夏比爾·馬齊曾負責牛津疫苗在南非的臨床試驗,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有關現有新冠疫苗對南非發現的變異病毒無效的擔憂是「理論上的,但也是有理有據的」。南非已經開始對變異病毒的抗性進行測試,具體結果將會在數周之內出爐。現有的研究結果顯示,在南非發現的變異病毒的變異程度高於在英國發現的變異病毒,這意味著它有可能規避抗體和疫苗的攻擊。
  • Science-新冠肺炎重症探因:衰老的免疫系統可能惡化新冠病毒感染
    該文章發現炎症衰老對COVID-19患者有多重影響,要對COVID-19患者進行有效治療,可能需要抗炎和抗病毒的綜合治療方案。原文內容衰老與多種組織障礙引起的疾病發病率增加有關,其中與衰老相關的一個特徵是炎症基線水平升高,即炎性衰老(inflammaging,指自然衰老進程中機體出現促炎症反應狀態慢性進行性升高的現象)。
  • 專家:新冠疫苗對中老年人作用不大,通過抗衰改善免疫或能有效預防
    T細胞的「大本營」,胸腺的萎縮會直接影響各種T細胞亞型的比例,從而降低個體的免疫應答,最終造成免疫衰老[3]。以疫苗為例,只有當免疫應答足夠強時,免疫系統才會與疫苗發生恰當的反應,成功接種。然而,即使接種成功,疫苗也不足以為衰老的免疫系統提供全面的保護,此前流感疫情在接種率超過98%的養老院中爆發的記錄就是對這一觀點最好的印證。加之新冠肺炎在中老年人群中所表現出的高致命性,針對中老年的新冠肺炎預防手段研發迫在眉睫。
  • 衰老導致多種免疫細胞功能下降!與癌症發病率息息相關
    之前的文章有提到過,癌症會引發患者免疫系統功能減退,而反過來,實際上兩者是相互作用的關係,全身免疫系統衰退,也是影響癌症發生發展的重要因素。衰老會導致哪些免疫細胞受損呢?這些免疫細胞又是怎樣影響癌症發生的?
  • 新冠導致智商下降8點,英國疫苗接種須知
    英國一項最新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可以使感染者的大腦衰老十年或導致智商下降至少8點。一些在家中自行康復的人的智商下降了4點,或相當於五年的衰老。他們說,最近一項測量英格蘭新冠病毒抗體流行率的研究表明,人們的免疫力「迅速下降」,這可能導致再次感染的風險增加。
  • 英國發生新冠病毒突變,是否會讓疫苗無效?
    科威特、俄羅斯、阿根廷、阿曼、愛爾蘭、愛沙尼亞、巴基斯坦、保加利亞、芬蘭、哥倫比亞等40個國家和地區都對英國實施了短航或者延長隔離期,就連奉行群體免疫躺平的瑞典都對英國斷航了。目前,因為英國公布的時間太晚了,除了傳染力提升了之外,病死率究竟和之前相比有沒有提高,還是降低,還不清楚,病例輸出情況怎麼樣,也不清楚。
  • 《科學》:我們為什麼會衰老?科學家們在免疫細胞裡找到新答案
    延長壽命的同時,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能夠健健康康地老去,避免年老帶來的衰弱和各種疾病。不過,衰老是個非常複雜的問題。除了年齡,還有很多因素引起衰老。最新一期《科學》雜誌上刊登的一項研究,讓我們對衰老的發生有了新的認識:一些免疫細胞可能扮演了加速衰老的重要角色。
  • 衰老成纖維細胞會募集炎性單核細胞以抑制人類衰老過程中的抗原特異性組織免疫
    衰老過程中免疫力下降,表現為對肺炎和流感的易感性的增加,潛伏感染如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的再激活,疫苗效力的降低和癌症發病率的增加。此外,老年人的低度全身性炎症增加,稱為炎症,其特徵在於炎性細胞因子白細胞介素(IL)-6,IL-1β,腫瘤壞死因子-α和C-反應蛋白(CRP)的高血清水平。
  • 腦科學日報|可測量腦信號的紋身電極;衰老可能與免疫細胞有關
    1,最新《科學》:我們為什麼會衰老?科學家們在免疫細胞裡找到新答案來源:學術經緯最新一期《科學》雜誌上刊登的一項研究表明:一些免疫細胞可能扮演了加速衰老的重要角色。一支西班牙研究團隊通過小鼠實驗證明,當T淋巴細胞的代謝能力發生變化,體內積累的炎症會讓動物未老先衰,出現各種「老年病」。調節這些免疫細胞的代謝能力或阻止它們引起的炎症,有望讓我們延緩衰老並治療衰老相關疾病。
  • 接種了B肝疫苗,但沒有產生抗體?原因可能是這4個
    B型肝炎病毒感染已經成為了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不過,隨著B肝疫苗的普及率越來越高,B肝病毒的感染率也在逐年下降。當然,也有一些人會遇到這種情況,就是明明已經接種過B肝疫苗,體內依然沒有抗體。如果健康人採用0、1、6個月之間進行疫苗接種而未成功,那麼,可能是存在什麼問題呢?
  • 從衰老本質到老而不衰,抗衰老運動聲勢俱增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 | 陳根衰老是人類無法迴避的永恆話題。自古以來,人們就在試圖改變衰老的過程。前有秦始皇大興土木,迷信長生不老之術,甚至耗費千金派遣徐福和五百對童男童女前往海外求仙藥。之後,又有漢武帝派人求仙問藥,修建高臺承接所謂仙露。如今,隨著醫學科技的發展,人類的平均壽命在過去幾個世紀得到了顯著延長。
  • 免疫細胞缺陷或為衰老元兇
    圖片來源:ELISA CARRASCO   本報訊 T細胞可以保護人體免受病原體侵害,但一項在小鼠身上進行的研究表明,T細胞也可能是加速衰老的元兇。而通過阻斷細胞引起的炎症或增加關鍵代謝分子的供應,可以減輕小鼠體內一些與衰老相關的症狀,該研究思路可能使老年人受益。相關研究近日發表於《科學》。
  • 新冠疫苗鼻腔滴入可起到免疫效果動物活體實驗證實
    據《自然》網站近日報導,通過在實驗室小動物身上進行活體實驗,美國和中國兩組科研人員發現,在鼻腔滴入候選新冠疫苗可起到免疫效果,且可能比傳統注射疫苗方式更有效,有望在疫苗投入使用後,更高效地提供給大眾使用,其社會效益不可小覷。
  • 牛津疫苗不負眾望!可長期免疫!英國人開始排隊注射
    而且疫苗在所有成年人中均引發了免疫反應,在老年人中產生了和年輕人同樣強烈的免疫反應,甚至比年輕人更少可能出現對疫苗的不良反應。研究人員分析了185名年齡在19歲至81歲之間的感染過新冠的男性和女性的血液,發現他們在6到8個月後仍然有新冠抗體和T細胞免疫,緩慢的下降速度表明新冠抗體和T細胞免疫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這意味著人體很可能對再次感染做出快速反應,確保它們只是輕微或無症狀的。領導這項研究的是La Jolla免疫學研究所的謝恩·克羅蒂教授說,這些「令人興奮」的發現給人們帶來了希望,也意味著新冠疫苗將提供持久的保護。
  • 科普:人體免疫細胞與衰老、疾病的關係
    人體免疫系統作為機體重要系統之一,隨著人年齡的增長也一樣會發生衰老,即免疫衰老。隨著免疫系統的衰老或功能衰退,與之相連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細菌病毒、自身免疫病等多種疾病的發病率則相應增加。在科學家對細胞的大量研究中,發現免疫細胞的衰老與壽命有重要關係。當免疫細胞消滅入侵的有害物時(即排異反應),人才會不生病。
  • 免疫細胞缺陷或成衰老元兇—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ELISA CARRASCO) T細胞可以保護我們免受病原體侵害,但一項在小鼠身上的研究表明,T細胞也可能是加速衰老的元兇。而通過阻斷細胞引起的炎症或增加關鍵代謝分子的供應,小鼠體內一些與衰老相關的症狀則會減輕,該研究思路可能使老年人受益。
  • 個性化癌症疫苗、諾華CAR-T 免疫治療進入了怎樣的新階段
    需要從人體免疫系統的基本構成和功能談起。免疫系統是保護身體健康的重要系統。有兩大作用,一是對外保護機體不受外部 「敵對勢力」如病毒、細菌等的侵犯。二是對內清除各種生活垃圾,消滅衰老或發生癌變的細胞。免疫系統主要藉助兩種武器實現上述目標,一種是體液免疫(或抗體免疫),一種是細胞免疫。分別通過特異性的抗體和殺傷性的免疫細胞攻擊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