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見過70年連個諾貝爾獎都沒培養出的世界一流大學?
——計程車司機
作者丨燕梳樓
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諾貝爾文學獎於北京時間10月8日19時正式揭曉,來自美國的詩人Louise Glück獲獎。
獲獎理由是「因為她那無可辯駁的詩意般的聲音,用樸素的美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
不止是文學獎,今年其他的諾獎,也和中國無緣。
諾獎陸續揭曉,怎麼老是無緣中國?
其實這句語法表述有誤,應該是中國怎麼總是無緣諾獎?
2020年諾獎陸續公布,已經衰落幾年的美國獲獎人數又佔據多席。我就奇了怪了,咱們不是有新四大發明嗎,怎麼全部名落孫山了?
明明我們是很厲害的啊,昆明六年級小學生都開始搞《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了,武漢兩名小學生更是因為研究喝茶抗癌獲全國大獎。
他們的年齡更小,一個五年級一個三年級。
這可都是衝獎的明日之星啊。
孩子這麼厲害,他們的爹肯定金鱗也非池中物吧。
果然,事後得知,一個是中科院昆明動物所研究員陳勇彬,一個是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李紅良。
只可惜,李紅良還沒來及問鼎諾貝爾,就被饒毅給整下馬了。一個能幫孩子造假的人,自己造的假還少嗎?
難道說,是這一屆大學不行?
絕無可能!前一階段很多大學剛剛宣布已經成功建成世界一流大學,這可是經專家閉門討論好幾天得出的結論。
不過評判的標準時好像都沒有諾獎獲得者數量這一項。
那乾脆拿掉算了,反正大家都沒有。
世界TOP50諾獎獲得者最多的大學,其中26所在美國,冠軍是哈佛,共產生了157名,其次是哥大。英國、德國各8所。
連計程車司機都看不下去了,吐槽說:誰見過70年連個諾貝爾獎都沒培養出的世界一流大學?
其實這話有失偏頗。全世界有上萬所大學,憑什麼對我們的大學要求這麼高?把諾獎與大學是否一流相掛鈎是不對的,狹隘的,不全面的!
我翻看諾獎評選的歷史,才發現一直唱衰的帝國竟然有377個諾獎獲得者。而我們截止目前,只有兩位中國籍入選。
一個是莫言,一個是屠呦呦。
諷刺的是,莫言沒上過大學,屠呦呦也不是院士。
而最有希望衝擊諾獎的顏寧,卻於3年前從清華離職,成為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授。
僅僅兩年後,就被評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是顏寧不愛國嗎?不是。她留學歸來,選擇回到母校清華大學做了一名教授。數年間,攻克了膜蛋白研究領域內多年來沒有解決的問題,可謂成就驚人。
難道,她不比某所長優秀?
但清華給顏寧的年薪是多少呢?10萬,對。就這麼多。
自然,她隨後也不出意外的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在國內沒評上院士,怎麼到美國就評上了呢?
這個問題讓人無法想明白。
讓人想不明白的,還有因為跑步不達標的遊泳冠軍無緣奧運會……
真是年齡越大越發現自己這點智商居然比很多專家教授領導都高,簡直高興地手舞足蹈、夜夜失眠,偶爾睡著幾秒鐘都樂呵地流下了開心的口水。
高唱頌歌的人越多,這個社會就越無生機。
指責問題的人越多,這個社會就越有希望。
正如黑格爾所說,一個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
無知者是最不自由的,因為他要面對的是一個完全黑暗的世界。
一個連身邊人都不關心的人,他關心起世界來,無疑是醜陋也是虛偽的。
最可怕的世界觀是沒看過世界,而是靠抗日神劇天下無敵。
現狀不可描述,未來無法預測,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