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朱智翔 晏利揚 通訊員尤建明 殷誠聰溫州報導 建好的大堤為何又要拆個口子?日前,隨著開工令下,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靈霓大堤壩頭段在機械作業下逐漸被撕開口子,海水順勢湧入並慢慢貫通甌江口南北兩片海域。在靈霓大堤上打開的口子,將給洞頭人民「吃海」帶來新希望。
靈霓大堤曾經改變了洞頭發展面貌,為這裡的臨港產業和文旅產業發展注入強大動力。但實心大堤建成後,甌江口海域被隔為南北兩片,阻斷了鳳鱭、鱸魚、鰻鱺、日本對蝦等生物的洄遊通道,導致該海域海洋生物多樣性連年下降,甚至影響到紫菜養殖這一支柱產業發展。
海洋生態產業的受挫讓洞頭開始思考如何做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破堤通海」工程成了洞頭對此的落地實踐,其投資近7億元對靈霓大堤「動刀」, 持續深入推進藍色海灣整治。
「破堤通海,將拆除240多米長的堤壩,挖開兩岸灘涂,改建一座橋梁,可為海洋生物縮短30多海裡的洄遊路程。」洞頭區藍色海灣整治項目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李昌達介紹,隨著海水貫通帶來營養源,洞頭還將推進萬畝紅樹林、十裡溼地等13個項目建設,打造海洋溼地產業園,讓漁民真正在家門口實現「人海共生」的可持續發展格局。
「今後不用再繞島遠程育苗,每年可節省萬元成本。」當天聞訊趕來的霓嶼街道下社村紫菜養殖大戶陳時福滿臉期待。
如今,隨著當地海洋生態持續修復,洞頭地區生產總值平均每5年翻一番,年接待遊客超700萬人次,洞頭人正享受著保護海洋帶來的生態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