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首飛即創紀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首飛,把近22噸重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送入太空。完成任務後,長徵五號遙一的芯一級於5月11日夜間在大西洋上返回大氣層。
但有人開始「酸」了,他們把目標瞄準了「長五再入大氣層」一事,直接加工渲染成了「長徵五號返回時完全失控」。
今天(13日),微博博主@抵達遠山_丹漆隨夢 和@雨後蘑菇 先後發布了相關不實言論,把「非受控的太空垃圾」硬是形容成了「歷史上呈失控狀態墜入大氣層的最大殘骸」……
科學科普博主@北鬥_玉衡 看不下去了,批前者「偷換概念,混淆視聽,張冠李戴」,「稍微了解一點航天的人都能立刻發現他們的套路」。
@北鬥_玉衡 寫道,「運載火箭,把預定載荷送入太空並成功分離後,末級火箭即成為無控的太空垃圾。如果末級火箭的軌道高度比較低的話,會在太空中運行一段時間後,在地球大氣層中焚毀,地點隨機。沒有人會控制已經無控的太空垃圾使其精確返回。」
@北鬥_玉衡 還補充道,他能理解有人對火箭殘骸再入大氣的關注和擔憂,但「不能容忍用胡扯和混淆視聽的手段和伎倆抹黑我們的正常任務」。
對此,北京航天城新媒體中心@我們的太空 13日也在微博進行了相關科普:
「船箭分離後,火箭雖已完成任務,但箭上的推進劑、高壓氣、電池都尚未用盡,這些東西隨時都可能引發火箭爆炸,變成太空垃圾,威脅在軌太空飛行器的安全。包括中國在內,世界上負責任的航天大國都會對火箭末級進行『鈍化』處理,簡單地說,就是將剩餘的燃料、高壓氣洩出,讓電池自己短路,徹底消除火箭末級「自爆」危險。同時,為了不佔用寶貴的軌道資源,在鈍化之前火箭還可能會進行『離軌』機動,轉移到廢棄軌道上。」
「而此次船箭分離預定軌道在距地面200公裡左右,對失去動力的火箭來說,再入大氣層返回地球是確定一定以及肯定的。」
版權聲明
本文系用戶獨家授權發布風聞社區的稿件,轉載請聯繫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