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的人生,就是做一個「無用」的人

2020-12-05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讀者 ,作者山風

讀者

《讀者》雜誌官方訂閱號。 中國人的心靈讀本,全家人的精神紐帶。每晚八點,陪你讀書、看故事。

作者:山風

來源:讀者(ID:duzheweixin)

從小到大,父母就教育我們,要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為了這個目標,我們煞費苦心,一刻不閒,無論做什麼,都要先想想這事兒有沒有用。

學金融有用,學音樂無用;

結交高層次的人有用;悠閒獨處無用;

開會寫報告聽講座有用;種花品茶逛展覽無用……

久而久之,我們越來越發現生活如此艱澀壓抑,難道我們的人生,只能用「有用」或「無用」來定義嗎?

人生不是拿來用的

在一期《奇葩大會》上,看到了清華博士畢嘯天。

看了好一會兒才想起來,他就是那個做過「棗和香蕉怎麼吃才最噁心」那個實驗的「無聊人」。

節目裡,他囉嗦了一大堆沒什麼用的研究:

用熱力學原理論證秋衣秋褲怎麼穿才更保暖;

用數據分析和物理實驗教人們DIY"防霾利器"抗擊霧霾;

與女友發明的跑步APP在時間、位移、速度上鬥智鬥勇……

末了,他說:「常常有人問我說,畢嘯天你做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有什麼用啊?我其實非常害怕這個問題,也非常害怕自己變得需要時時刻刻在生活中都去做一個有用的人。」

「一些原本非常有趣的、單純的、靠好奇心去驅動的東西,在你要求它變得有用的那個瞬間,就變得不那麼有趣了。」

「生活當中,有趣和好奇心是為了取悅自己,有意思和有用是為了取悅別人,反正總共就這麼兩件事,看大家生活中怎麼去平衡了。」

畢嘯天能從那些旁人看似無用的奇思和枯燥繁瑣的設計中找到樂趣,他做這些事時,沒想過什麼有用沒用,只是他喜歡、他樂意。

看著節目裡的畢嘯天,我忽然想起蔡康永寫的一段話。

從小,我就眼睜睜看著爸媽做很多「一點用也沒有」的事情。

爸買回家裡一件又一件動不動就摔破的瓷器水晶;媽叫裁縫來家裡量制一件又一件繁複的旗袍;一桌又一桌吃完就沒有的大菜;一圈又一圈堆倒又砌好的麻將,從來沒有半個人會問:「這有什麼用?」

「漂不漂亮?」「喜不喜歡?」「好不好吃?」這些才是整天會被問到的問題。

人生,不是拿來用的。

有些事是沒什麼用,但你能從這些事裡看到生活的光。

這就足夠了。

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莊子·人間世》裡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叫支離疏的人,他身體畸形,臉頰貼在肚臍上,肩膀高過頭頂,髮髻直指天空,五官朝上翻著,胯骨權當兩肋。

在旁人看來,他這幅樣子簡直是慘不忍睹,連活下去都成問題。

但他的生活沒有受到影響,他磨針替別人縫補衣服,足以養活自己;幫別人篩穀物賺來的錢,足以養活十口人。

朝廷徵兵時,身體健全的青壯年都東躲西藏,但還是不能倖免,大多戰死沙場。

而支離疏則大搖大擺地走在路中間,絲毫不擔心被挑中。

朝廷分派徭役之時,支離疏也因為身體殘疾,可以不參加。

朝廷給老弱病殘發放糧食,支離疏能領到三鍾米,十梱柴。

就如莊子說的:「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

泰戈爾曾說:

「功利主義的人生就像一把沒有刀鞘的的刀子,鋒利但是不好看。如果生活這盤菜,用這樣的刀來切,便是一種讓人難以釋懷的悲哀。」

有用無用其實是相對的,一些在當下看起來「無用」的特質,也許以後會有大用處。

梁文道在《悅己》一書中說過:

「讀一些無用的書,做一些無用的事,花一些無用的時間,都是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個超越自己的機會。

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變化,就是來自這種時刻。」

所以,不必去拒絕那些功利的「無用」,因為總有一天我們會發現,世上有很多美好,都是「無用」結下的果。

靈魂需要一些「無用」

在電影《死亡詩社》中,威爾頓貴族學校傳統又刻板,以高升學率而出名。

這裡的學生每天規規矩矩地上課、補習、考試,按照早已被父母規劃好的前程一步步向前走著。

直到有一天,威爾頓的畢業生基丁回校擔任英文教師。他開始帶領學生聆聽死亡的聲音,反思生命的意義。

在他的引導下,學生們紛紛撕掉詩歌理論教材,用自己的心去體會詩歌的美。

基丁告訴他的學生:

「我們讀詩、寫詩並不是因為它們好玩,而是因為我們是人類的一分子,而人類是充滿感情的。

沒錯,醫學、法律、商業、工程,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撐人的一生。

但詩歌、美麗、浪漫、愛情,這些才是我們活著的意義。」

他們通過讀詩,對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理解;他們通過寫詩,終於和自己的靈魂碰撞出火花。

在這些所謂的「無用的東西」中,他們學會了傾聽和表達自己心底的想法,了解真實的自我。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在職場遙遙領先,在生活中也絕不示弱,卻唯獨忘了關注自己的內心。

我們偶爾也需要做點無用的事,將自己從瑣事中抽離出來,讓禁錮的靈魂得以紓解,讓內心回歸寧靜。

村上春樹曾在《蘭格漢斯島的午後》中分享自己的生活。

他每次寫文章之前,都會去廚房倒上一杯摻水酒,因為他覺得,他的文章就必須有點特性,才能配得上插畫師的畫;

他會在買來棉質襯衫後,認真地聞襯衫的氣味,感受棉織品獨特的手感;

他還會一邊聽音樂,一邊凝視秋日午後陽光在窗上投下的樹葉的影子。

正是因為他通過這樣的方式解放心靈、體會人世,才能寫出那麼多浸潤靈魂的佳作。

我想,美好的生活,應如周作人所寫:

「我們於日用必需的東西以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遊戲與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

我們看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雖然是無用的裝點,而且是愈精煉愈好。」

海德格爾說:

「人生的本質是詩意的,人應該詩意地棲息在大地上。」

與其連滾帶爬地趕路,不如稍稍放緩腳步,欣賞沿途花開花落;

如果不知該去往何方,不如在原地放下行囊,抬頭仰望星空萬裡。

適度的閒散遠非懶惰,它是靈魂的大本營。

品一杯茗,點一炷香,花一點時間做一些無用的事,你會發現那些零星碎片裡映照出的,才是生活本該擁有的模樣。

作者:山風,幹啥啥不行,沒用第一名的十八線退役女演員。

掃一掃關注光明網微信視頻號

點分享

點點讚

原標題:《高級的人生,就是做一個「無用」的人》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人生請做點無用的事
    我有個朋友是一個性價比主義者(這個名字是我取的),有用的事就會去做、去學,而且很認真,無用的就會放棄……比如除了自己的職業以外,我喜歡收集啤酒瓶,是那種帶有商標、圖案的國外啤酒瓶,形狀越奇怪越好,而且得是玻璃的,因為佔地方,總覺得像是在收破爛,老媽就曾扔掉了好幾次,然後我又出去一個一個找回來……它的確也沒多大用處,但我就是喜歡啊,總覺得那些玻璃器皿的背後,隱藏著當地的製作工藝
  • 香獨秀|做一個高級趣味的人!
    世界上高級的人很多,有趣的人也很多,又高級又有趣的人卻少之又少,高級的人使人尊敬,有趣的人使人喜歡,又高級又有趣的人,使人敬而不畏,親而不狎,交接愈久,芬芳愈醇。我們都知道,霹靂江湖中,高級的人,也有很多,像閻王,無衣師尹,劍非道,倦收天等等都是足夠高級的人。有趣的人,也不少,摩弗羅,冰無漪,三口劍,唐絕,天跡,蝴蝶君等等。
  • 人到中年,做一個「絕情」的人
    俗話說,強者之所以成為強者,就是因為他們敢於對自己狠心,拒絕一切的無效社交,遠離垃圾快樂,多花時間在自己的事情上,走更好的路,做更好的自己。世界從來都是很公平,所有的收穫都必須先付出,所有的得到必須先失去,想要活出自己的精彩,就必須讓自己有足夠清淨的時間和空間提升自己。
  • 最高級的人生,就是活得像數字0
    也因此,左宗棠日後並未通過科舉入仕,他是經朋友推薦做幕僚進入官場的。然而,縱觀他的一生,日後他取得那麼大成就,包括收復新疆等等,恰恰得益於他愛看這些「無用」的閒書。3我們熟悉的一流科學家錢學森先生,他的業餘愛好是拉小提琴。
  • 人生的意義很簡單,就是讓自己活著
    人生的意義很簡單,就是讓自己活著,讓自己活著就得掙錢養活自己,掙錢的過程就是給社會做貢獻、為別人服務的過程。簡單說就是養活自己,貢獻社會服務他人。就這麼簡單,千萬別複雜啦,千萬別弄太高尚啦。人活著就是面臨選擇哪一類角色,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如偉人之類絕對是有意義,關係到人類歷史的進程,往小處說,對家庭和事業的傳承作用。文化傳承和家庭生命的延續所謂意義,只是人類自己賦予的一個抽象概念,生和死都不由人,可知人的生命是多麼渺小。
  • 人生最貴的一個字:等!
    人生一個字,等,從另一個角度看,更好,更有價值。有多少人輸給了一個〝等〞字。人要和時間賽跑,也就是不能等,時間過去了就不會回來了,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在於晨,有意義地度過每一天,幹出一番事業,圓滿地貢獻自己的一生。
  • 自憐無用,不要自欺欺人!芒格的忠告:人生的關鍵是理性!
    芒格認為人是品性更重要,人生的關鍵是理性,理性的內涵就是戰勝自己的非理性。但這非常難。「在與理性永恆的衝突中,感情從未失過手。」古斯塔夫·勒龐在《烏合之眾》裡說:群體有著自動放大非理性衝動的能力,暗示的作用對於群體的每一個人都會起到相同的作用。這種作用隨著群體的情緒鏈條的傳遞會越來越強大,直到突破人的思想想像,仍然不會停止下來。
  • 如何做一個高級的時間旅行者?
    假如把時間機器交到你手裡,你會用來做什麼?假如人人都可以時間旅行,哪一種旅行方式更高級?這個問題,也許可以問問一百多年以前的英國科幻作家威爾斯。赫伯特·喬治·威爾斯出生於1866年,是歷史上最重要的科幻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幾乎涉及了日後科幻文學的所有主題,堪稱「現代科幻小說之父」。在他眾多作品中,有一部作品叫做《時間機器》。
  • 復旦才女陳果:真正的朋友,是「無用」的
    作者:哲學君知乎上曾有一個提問:「為什麼年紀越大,越不願交朋友?」其中一個高贊回答為:「因為年紀越大,越能分辨出什麼是真朋友、什麼是假交情。」深有體會。年輕時,以為五湖四海皆兄弟,人人都是一片真心。待見過的人越多,經歷的事越多,才明白:朋友就像人民幣,有真有假。
  • 心理學:90%的社交都是無用的,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
    一場疫情,讓無數人悶在家裡,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成年人的底氣都是錢給的,而90%的社交都是無用的。那什麼才是真正有意義的社交?遠離無效社交,孤獨才是你人生的常態每個人都是一座孤獨,孤獨才是你人生的常態。很多人看似有所意識,但骨子裡卻是害怕獨處,當他一個人呆著的時候,就仿佛有種被世界拋棄的感覺。這類人,內心缺失安全感。
  • 周緒紅:所有的「無用功」都不會白做
    後來出國做訪問學者,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讓人震撼。周緒紅在震撼中找到了研究方向,他要做一個「交錯桁架」實驗,其中涉及推、壓房屋的破壞性實驗。當時國內外都還沒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設計是否合理?結果會怎樣?都不知道。實驗成功後,他發表了國內外第一篇關於交錯桁架的學術文章。在業內一個高規格會議上,主辦方臨時改變議程請周緒紅作一個主題演講,他的研究成果由此受到業內廣泛關注。
  • 人到中年,一事無成,不妨讀讀莊子的「逍遙遊」,重新看待人生
    就是因為這棵樹對人類沒有用處,從而不會遭到人類刀斧的砍伐,也就沒有什麼東西會去傷害它了。如此看來,越是名貴、有經濟價值的樹木,比如說做家具的紅木、玫瑰木、柚木、胡桃楸木、水曲柳、榆木、楓木、樺木、松木、楊木、杉木等,它們越容易遭殃。反而是那些看似無用的樹木,長在那裡,毫無存在感,最後卻得以保全,而且很長壽。這個小故事能夠給我們帶來什麼啟示呢?
  • 人活著就是要做一個有鋒芒的善良人
    做一個善良的人?還是做一個自帶鋒芒的善良人?人們都說做人要學會善良,只有善良的人才能被人所喜歡,但是善良也是要分人,對好人善良是應該的,但是對於那些想傷害你的人就應該反擊。對待他人學會真誠,但不要遇到人就掏心掏肺,也要學會保護自己,在不傷害自己的前提下真誠待人。
  • 工業社會創造了無產階級,未來的智能社會將創造無用階級
    《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提出,19世紀工業革命創造了城市工人階級(無產階級的主體),21世紀人工智慧改造將創造無用階級(不必作業或許無法作業的一個階級)。所謂無用,是指對於經濟和政治體系來說無用。
  • 精準識人:飯局上做這4件事的人,都是無用人脈,切莫結交
    精準識人:飯局上做這4件事的人,都是無用人脈,切莫結交在飯局上結識人脈是許多人常用的一種方式,很多人也會特意製造飯局來和人脈建立聯繫和增進感情,人脈的作用有時是巨大的,有很多事情都可以通過人脈去解決,所以很多人都是想著能結交的人脈越多越好
  • 蔡康永談人生:為什麼要做沒用的事?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文 | 浪潮君1、人生,並不是拿來用的「這有什麼用」?這恐怕是我們從小被問到大的問題。蔡康永小時候,常常跟著父母做一些「無用」的事。他後來寫道:「我慢慢明白,人生最重要的東西,其實都沒有什麼用....人生,並不是拿來用的。」2、「無用」的事,能夠改變人生為什麼這麼多人執著於「有用」?因為大多數人,只看得見眼前的利益,卻看不到更長遠的未來。
  • 陳道明:這世界上許多美妙,都是由無用之物帶來的
    因為我做的,用馮小剛的話說都是「奇技淫巧以悅婦孺」,不過,不做無為之事,又何以遣有涯之生?這觀念打遠了說,可能與我早年的經歷有關。我生在天津一個中醫世家,父親是燕京大學畢業生,後在天津醫科大學教英文。受家庭影響,我少年時期的理想是當律師、外交官、醫生,人生規劃裡完全沒有「演員」。
  • 人生就是從一個位置到另一個位置
    人生就是從一個位置到另一個位置這個社會,似乎一切都在變化。我們的生命也在改變。年輕時我們站在這個位置,年長後就應該找到另一個位置。比起老去,更可怕的,是我們沒能在對的階段,找準對的位置。說實話,讓一個二十幾歲的記者去做採訪,理解這位天才的這些想法,簡直是新聞業的一大錯誤。我在這位令人敬畏的大人物面前顯然有些畏縮,年輕人特有的魄力消失了不少。
  • 卡夫卡與中國:無用的文學
    這是雙重的書寫,彼此的改寫,這一反諷的書寫方式充分體現了卡夫卡式的改寫邏輯:一方面,要親自認真地做某事,絕對地用心與專心,要建造抵達天國的高塔,如同美國人建造世貿雙塔一般;另一方面,要無所事事,要什麼都沒有做,且要做出一個空無,即不去用它,使之空置,這樣或許就不會有「9·11」世貿雙塔被炸的毀滅性災難事件。
  •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我希望你從2021年開始,做一個幸福的人。今天,我想跟你分享幸福生活的三個秘訣:認真做飯、把房子收拾乾淨、經常給生活一些儀式感。01學會做飯,就是學會了謀生和謀愛有人說:沒了煙火氣,人生就是一段孤獨的旅程。當一個人對吃飯開始隨便應付的時候,就是喪失了對生活最基本的熱情的開始。每次看李子柒的視頻,都覺得治癒和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