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這朗朗上口的九九乘法口訣恐怕是小學生最熟悉的「歌謠」了。可誰知這麼簡易上口的九九乘法口訣早在古代就已被發明,但跟如今有所不同的是順序顛倒,從「九九八十一」開始。
古人的聰明才智真的是難以想像的,很多考古學家對九九乘法口訣的起源說法不一,有的專家說是由阿拉伯半島傳入我國,有的甚至還猜測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被發明,直至在被發掘的裡耶古城遺址裡找到的竹簡才有實物證實最早起源於秦朝!打破了九九乘法口訣是由阿拉伯傳入的說法。
1、揭開裡耶古城的面紗
裡耶位於湖南省武陵山境內,是湘西土家族苗族居住的地方,裡耶雖說風景優美,地域風土人情奇特,但是由於交通閉塞導致經濟落後,與外部接觸較少,很少有人知道這樣一個地方。
1985年,一些泥瓦匠在挖泥巴做土坯時,挖出了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帶回家找村民和村長看時,才發現這都是些古代的陶器、兵器。村長趕忙上報政府,自此揭開了裡耶的神秘面紗。
考古專家隊入駐裡耶,考古發掘工作時常能挖出一些文物,但大多數的歷史價值不高。酉水河蜿蜒曲折,裡耶位於酉水河的上遊,碗米坡則在下遊,一條河流將二者緊密聯繫起來。
2002年為了配合碗米坡水電站的建設,文物部門決定對裡耶進行搶救性的文物發掘工作,自此發現了裡耶戰國古城遺址。古老的城池、數百座墓葬成群,在考古挖掘下一點一點顯露出來。
裡耶戰國古城倚靠酉水河而建,佔地面積達到一萬多公頃,防禦工事、高大的城牆、古代建築、完善的排水設施……一應俱全,形成完整的古代城池。
2、古井初現
挖掘工作到達後期,在即將被大壩覆蓋的河灘上,發現了一口巨大的深井,四周還用木板進行了加固,井口正正方方,深度達17米,據證實,這口深井也為戰國時期建造的。
在裡耶古城遺址中一共發現了三口井,但是這口井的造型十分獨特,被稱為「古城一號井」。井口直徑約為4.2米,井面距離地面3米,外層疊砌的木板每一塊的規格都是長2米,寬30釐米,厚度為15釐米。
井底堆砌的是原生鵝卵石,就連井壁的縫隙都是用青膏泥填補,這樣造型、結構的水井實屬罕見。就在這口井中出土了大量的秦朝竹簡,歷史價值相當高。
3、珍貴的秦簡
學習歷史大家都知道,秦始皇一生都致力於統一六國,在完成大統後統一文字、度量衡、貨幣……一系列政策對當時的社會穩定起到了極大的貢獻。但是秦朝二世而亡,統治時間短,關於秦朝很多歷史都不得而知。
此次在古城一號井內共發掘出3萬多枚竹簡,20多萬字記載了秦朝經濟、政治、文化、風土人情……涉及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竹簡上記載的內容對深入了解秦朝歷史有著重要的作用,對很多懸而未決的事件都可以得到解釋。
秦簡中記錄的內容豐富,據考證,三萬多枚秦簡為古代的官方檔案,記錄的是秦始皇二十七年至三十七年的事件,具體到每一天的事務工作。
在已經研究出的竹簡中,出現了「洞庭」的字眼,竹簡上是這樣說的「遷陵以郵發洞庭」洞庭按照現在,應該是一個地名,「郵」是郵寄、郵件的意思,整句話大概是遷陵發往洞庭的郵件。在歷史中秦始皇統一天下的36郡中,並沒有洞庭郡,由此可見,竹簡上的內容會對已經掌握的歷史文獻再次更新,填補空白。
4、秦簡中的九九乘法表
在秦簡中最為重要的發現之一就是「九九乘法口訣表」!共有三枚竹簡上記載了九九乘法口訣。除了我們熟知的從一到九的相乘,還有「二半而一」的除法運算。這樣看來秦朝人民就已掌握乘除法的口訣並熟練運用於日常生活當中。
小學初學數學時,老師都會要求熟練的背誦九九乘法口訣,這是學習數學的基礎知識。沒想兩千多年前就已經有相似的乘法口訣表了,這樣看來,不僅打破了從阿拉伯傳入的說法,也刷新了歷史,中國的乘法口訣表比阿拉伯足足早了600年!
剛開始,很多外國人都不相信,一直以來的固有思想都是認為乘法口訣表最早源於西方,但是此次出土的文物明明白白證實中華民族的古人早就發明了九九乘法口訣表,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再一次得到了有力證實。
5、九九乘法口訣的歷史
不怪外國人無法相信這一信息,我國很多考古文獻都記載九九乘法口訣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流傳,在當時的文學著作中早已引用九九乘法口訣。如今證實九九乘法口訣更早起源於秦朝,我國相關歷史都要刷新。
我們現在叫做的九九乘法口訣表在古代是「九九歌」,以歌謠的方式傳誦,口訣內容是從「九九八十一」到「二二如四」,一共有36句。古代的九九歌和現在的乘法口訣有所不同。
在發掘出的漢朝時代的「竹木簡」和在敦煌發現的古「九九術殘木簡」上都是從「九九八十一」開始的,是倒序。「九九」之名就是取口訣開頭的兩個字而來的。在之後,「九九」口訣將「一一如一」擴充進來,直至宋朝,九九歌的順序才變成和現代一樣,是從一開一得一開始。
現代的九九口訣是45句的「小九九」在元朝朱世傑《算學啟蒙》一書記載了從「一一」到「九九」,書中稱其為九數法。還有一種並不常見的「大九九」,比45句有所擴充,是81句的,在清朝陳杰著的《算法大成》有所記載。
如今秦朝竹簡上記錄的九九乘法是我國目前最早、最完整的乘法口訣表,還涵蓋了除法運算,秦簡改寫了數學的發展史。
被埋藏的歷史重現天日,古代關於秦朝的記錄少之甚少,而如今出土的大量竹簡富含20餘萬字,為百科全書般的秦朝記錄史,如今被證實的九九乘法表以領先西方數學600年,刷新了外國人對中國的認知。蘊含極高學術價值竹簡隨著研究深入,肯定會給我們帶來更寶貴的歷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