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乘法表」是外國傳入?湖南出土秦朝竹簡,實力打臉「磚家」

2020-11-29 羽昕天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這朗朗上口的九九乘法口訣恐怕是小學生最熟悉的「歌謠」了。可誰知這麼簡易上口的九九乘法口訣早在古代就已被發明,但跟如今有所不同的是順序顛倒,從「九九八十一」開始。

古人的聰明才智真的是難以想像的,很多考古學家對九九乘法口訣的起源說法不一,有的專家說是由阿拉伯半島傳入我國,有的甚至還猜測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被發明,直至在被發掘的裡耶古城遺址裡找到的竹簡才有實物證實最早起源於秦朝!打破了九九乘法口訣是由阿拉伯傳入的說法。

1、揭開裡耶古城的面紗

裡耶位於湖南省武陵山境內,是湘西土家族苗族居住的地方,裡耶雖說風景優美,地域風土人情奇特,但是由於交通閉塞導致經濟落後,與外部接觸較少,很少有人知道這樣一個地方。

1985年,一些泥瓦匠在挖泥巴做土坯時,挖出了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帶回家找村民和村長看時,才發現這都是些古代的陶器、兵器。村長趕忙上報政府,自此揭開了裡耶的神秘面紗。

考古專家隊入駐裡耶,考古發掘工作時常能挖出一些文物,但大多數的歷史價值不高。酉水河蜿蜒曲折,裡耶位於酉水河的上遊,碗米坡則在下遊,一條河流將二者緊密聯繫起來。

2002年為了配合碗米坡水電站的建設,文物部門決定對裡耶進行搶救性的文物發掘工作,自此發現了裡耶戰國古城遺址。古老的城池、數百座墓葬成群,在考古挖掘下一點一點顯露出來。

裡耶戰國古城倚靠酉水河而建,佔地面積達到一萬多公頃,防禦工事、高大的城牆、古代建築、完善的排水設施……一應俱全,形成完整的古代城池。

2、古井初現

挖掘工作到達後期,在即將被大壩覆蓋的河灘上,發現了一口巨大的深井,四周還用木板進行了加固,井口正正方方,深度達17米,據證實,這口深井也為戰國時期建造的。

在裡耶古城遺址中一共發現了三口井,但是這口井的造型十分獨特,被稱為「古城一號井」。井口直徑約為4.2米,井面距離地面3米,外層疊砌的木板每一塊的規格都是長2米,寬30釐米,厚度為15釐米。

井底堆砌的是原生鵝卵石,就連井壁的縫隙都是用青膏泥填補這樣造型、結構的水井實屬罕見。就在這口井中出土了大量的秦朝竹簡,歷史價值相當高。

3、珍貴的秦簡

學習歷史大家都知道,秦始皇一生都致力於統一六國,在完成大統後統一文字、度量衡、貨幣……一系列政策對當時的社會穩定起到了極大的貢獻。但是秦朝二世而亡,統治時間短,關於秦朝很多歷史都不得而知。

此次在古城一號井內共發掘出3萬多枚竹簡,20多萬字記載了秦朝經濟、政治、文化、風土人情……涉及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竹簡上記載的內容對深入了解秦朝歷史有著重要的作用,對很多懸而未決的事件都可以得到解釋。

秦簡中記錄的內容豐富,據考證,三萬多枚秦簡為古代的官方檔案,記錄的是秦始皇二十七年至三十七年的事件,具體到每一天的事務工作。

在已經研究出的竹簡中,出現了「洞庭」的字眼,竹簡上是這樣說的「遷陵以郵發洞庭」洞庭按照現在,應該是一個地名,「郵」是郵寄、郵件的意思,整句話大概是遷陵發往洞庭的郵件。在歷史中秦始皇統一天下的36郡中,並沒有洞庭郡,由此可見,竹簡上的內容會對已經掌握的歷史文獻再次更新,填補空白。

4、秦簡中的九九乘法表

在秦簡中最為重要的發現之一就是「九九乘法口訣表」!共有三枚竹簡上記載了九九乘法口訣。除了我們熟知的從一到九的相乘,還有「二半而一」的除法運算。這樣看來秦朝人民就已掌握乘除法的口訣並熟練運用於日常生活當中。

小學初學數學時,老師都會要求熟練的背誦九九乘法口訣,這是學習數學的基礎知識。沒想兩千多年前就已經有相似的乘法口訣表了,這樣看來,不僅打破了從阿拉伯傳入的說法,也刷新了歷史,中國的乘法口訣表比阿拉伯足足早了600年!

剛開始,很多外國人都不相信,一直以來的固有思想都是認為乘法口訣表最早源於西方,但是此次出土的文物明明白白證實中華民族的古人早就發明了九九乘法口訣表,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再一次得到了有力證實。

5、九九乘法口訣的歷史

不怪外國人無法相信這一信息,我國很多考古文獻都記載九九乘法口訣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流傳,在當時的文學著作中早已引用九九乘法口訣。如今證實九九乘法口訣更早起源於秦朝,我國相關歷史都要刷新。

我們現在叫做的九九乘法口訣表在古代是「九九歌」,以歌謠的方式傳誦,口訣內容是從「九九八十一」到「二二如四」,一共有36句。古代的九九歌和現在的乘法口訣有所不同。

在發掘出的漢朝時代的「竹木簡」和在敦煌發現的古「九九術殘木簡」上都是從「九九八十一」開始的,是倒序。「九九」之名就是取口訣開頭的兩個字而來的。在之後,「九九」口訣將「一一如一」擴充進來,直至宋朝,九九歌的順序才變成和現代一樣,是從一開一得一開始。

現代的九九口訣是45句的「小九九」在元朝朱世傑《算學啟蒙》一書記載了從「一一」到「九九」,書中稱其為九數法。還有一種並不常見的「大九九」,比45句有所擴充,是81句的,在清朝陳杰著的《算法大成》有所記載。

如今秦朝竹簡上記錄的九九乘法是我國目前最早、最完整的乘法口訣表,還涵蓋了除法運算,秦簡改寫了數學的發展史。

被埋藏的歷史重現天日,古代關於秦朝的記錄少之甚少,而如今出土的大量竹簡富含20餘萬字,為百科全書般的秦朝記錄史,如今被證實的九九乘法表以領先西方數學600年,刷新了外國人對中國的認知。蘊含極高學術價值竹簡隨著研究深入,肯定會給我們帶來更寶貴的歷史信息。

相關焦點

  • 中國人獨有的「九九乘法表」到底厲害在哪裡?
    古時的「乘法口訣」是從「九九八十一」開始,至「一一如一」止,與現在使用的順序恰恰相反,因此,古人用「乘法口訣」開始的兩個字「九九」作為此口訣的名稱,稱為「九九表」「九九歌」「九因歌」「九九乘法表」。2002年湘西出土的3.7萬枚裡耶秦簡中,就有3枚保存十分完整清晰的「九九乘法表」,據考古專家稱,它是目前全世界發現最早的「乘法口訣表」實物,足可改寫世界數學歷史。
  • 沒有中國的九九乘法表 老外竟然這樣算-中國,九九乘法表,外國,數學...
    沒有中國的九九乘法表,外國人是怎麼算乘法的?最近,@人人視頻分享了一段外國人計算乘法的視頻,驚呆了中國網友。這樣的算法你看懂了嗎?簡而言之,外國人採用的是畫線的方法計算乘法。例如12X11,先畫一條豎線,代表10,再畫兩條豎線,代表2,「12」就是這樣表示。
  • 沒有中國的九九乘法表,外國人竟是這樣算乘法的
    沒有中國的九九乘法表,外國人是怎麼算乘法的?
  • 沒有中國的九九乘法表,外國人竟是這樣算乘法的...
    加工技術、3D列印、自動化、機器人、生產工藝、軸承、模具、工具機、鈑金等行業前沿在這裡等你點擊閱讀👉摩託車越野賽,我真的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沒有中國的九九乘法表  這個時候發現九九乘法表的厲害了吧?  乘法口訣是中國古代籌算中的基本計算規則,春秋戰國時代發明了九九表。後來東傳入高麗、日本,經過絲綢之路西傳印度、波斯,繼而流行全世界。
  • 沒有九九乘法表,外國人這樣算乘法!中國學霸:呵呵
    這個時候發現九九乘法表的厲害了吧?乘法口訣是中國古代籌算中的基本計算規則,春秋戰國時代發明了九九表。後來東傳入高麗、日本,經過絲綢之路西傳印度、波斯,繼而流行全世界。西方文明古國希臘和巴比倫,也有發明乘法表,不過複雜些。巴比倫發明的希臘乘法表有一千七百多項,而且不夠完全。表格這麼長,算數當然辛苦了,所以在13世紀之前,一個能夠除大數的人,就會被視為數學家。
  • 英國引進中國「九九乘法表」,英國人:原來中國人是這樣算數的
    在教育這一塊,古人一向嚴謹,他們從無到有創造了許多澤被後世的算數定理,九九乘法表就是其中之一。眾所周知,中國古代一向重文輕理,就算是科舉考試,也是以文採決勝負的。於是,這就導致數學不怎麼受待見,只能在小圈子裡流行,而精通此道的人也是少之又少。
  • 「九九乘法表」被英國引進,迅速走紅,老外:難怪中國人數學好
    相信絕大多數的中國人對於「九九乘法表」都並不陌生。從開始學習乘除法運算的小學開始,九九乘法表就一直作為一種數學運算的基礎口訣貫穿於我們整個數學學習生涯當中,甚至還能夠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九九乘法表除了作為一種運算工具之外,早已演變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產物之一,自問世到現在已有了兩千多年的歷史,可謂是「老古董」般的存在。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之一,自然吸引了不少國家的注意。其中英國早在幾年前便將我國的九九乘法表引進到國內,一時間走紅英國,這讓不少英國人表示,中國人這樣算數實在太聰明了。
  • 英國眼饞中國數學能力,引進九九乘法表後,水土不服難接受!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這耳熟能詳的九九乘法口訣表是否喚起了你小學那段痛苦不堪的記憶呢?但現在回望過去,我們更多的是慶幸當時老師父母的耳提面命。因為熟背九九乘法表一直是我們學習數學的第一塊敲門磚。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深入了解一下陪伴我們這麼多年的九九乘法表以及它近年遠渡英國的故事吧!
  • 九九乘法表與畢達哥拉斯三元數
    其實啊,很多人不知道的,我們非常熟悉的九九乘法表中就可以尋找出這樣的三元數。例如:在九九乘法表的紅色對角線上選兩個數(這條對角線上的數都是平方數),然後再選擇兩個數構成一個正方形。
  • 湖北出土千年漢墓,墓中竹簡翻譯成書後讓西方學者傻眼:這不可能
    令人想不到的還有很多,像上世紀漢墓中發現的竹簡,歷經千年依然閃耀著中國古人的智慧。但直到有一天,他們發掘出了一批竹簡。深挖之下發現數量還不少,一年後才全部挖掘出來,大約有一千多枚。這些竹簡可都是來自於兩千年錢的漢朝,保存得還算完好,但最令人震驚的是翻譯出的內容。
  • 美國人數學差,連九九乘法表都不會背,為何卻出了不少數學家?
    我們經常喜歡開玩笑說國外的學生拿到九九乘法表時會表示不知所措,也經常會在手機頁面上刷到某某奧數競賽,冠軍又是咱中國的孩子。於是,久而久之我們會下意識地脫口而出咱中國孩子的數學比美國學生好。可事實是,世界上每年所出現的最優秀的科學家基本都是來自美國或者是其他外國國家,美國每年培養出的優秀數學家和科學家確實在數量上遠比我國多,這是大家不能否認的一個事實。可為什麼我們老喜歡說人家美國學生數學差呢?九九乘法表都搞不定?我想,這應該可以算是咱們自己的一種自欺欺人。從眾多優秀數學家來看,我們應該要好好反思反思。其實,美國教育和我國教育相比,最大一個優勢就是因材施教。
  • 「九九乘法表」被英國引進,英國老師驚嘆:原來中國孩子是這樣算數的
    在中國有一個好東西,基本是每一個小學生都必須熟記於心的,那就是「九九乘法表」,英國現如今也引進了乘法表,看了英國人對此的評價後,讓人不禁捧腹大笑!而為了能更好的記住數字之間的關係,春秋時期我們就編制了「九九歌」,也就是現如今九九乘法表的前身,只不過那時候的九九歌,是以九九八十一開始,以二二如四結束。
  • 說外國人數學不好之前,應該先了解一下他們的「九九乘法表」
    中國古代,在數學方面最大的成就,是在某種程度上普及了「九九乘法表」。一一得一,二二得四,張口就來。在此基礎上,腦子好用點的,百位以內加減乘除,比用計算器算得還快。而且,還傳流下來一件神器——算盤!啪啪啪一打,看得洋人目瞪口呆!這也給了當代中國人diss外國人數學不好的勇氣:「美國小學生,五年級了,8+8還得掰指頭!」
  • 睡虎地秦墓竹簡內容 睡虎地秦墓竹簡是哪個朝代收藏在哪個博物館
    睡虎地秦墓竹簡內容 睡虎地秦墓竹簡是哪個朝代收藏在哪個博物館  睡虎地秦墓竹簡,又稱睡虎地秦簡、雲夢秦簡,是指1975年12月在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簡,這些竹簡長23.1~27.8釐米,寬0.5~0.8釐米,內文為墨書秦篆,寫於戰國晚期及秦始皇時期,反映了篆書向隸書轉變階段的情況,其內容主要是秦朝時的法律制度、行政文書、醫學著作以及關于吉兇時日的佔書
  • 漢墓出土一堆竹簡,翻譯出來後西方學者懵了,直言:這不可能
    曾在漢墓出土過一堆竹簡,翻譯出來後西方學者懵了,直言:這不可能!漢墓出土的文物因為我國的歷史悠久,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所以經常出土一些珍貴的文物不足為奇。值得一提的是,在封建社會的所有朝代中,漢代顯得尤為特殊,其文化影響力可以說是非常深遠。
  • 漢代竹簡出土,要用「去離子水」浸泡保護,這種水對人有害嗎?
    在考古學界,考古專家們尤為看重一種特殊的文物,它就是漢代竹簡。每逢漢代竹簡出土後,專家們往往都會用去離子水對其進行浸泡。可是您也許並不知道,去離子水與純水還有本質上的區別,甚至貿然喝下它後,很可能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 秦朝能否打敗亞歷山大遠徵軍?外國學者:兩者不是一個量級
    四大發明的問世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所以說古代的時候我們還是很強的,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對比一下,古代的輝煌的封建王朝和外國誰更強。秦朝在當時來說,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都是很強大的存在。在秦朝強盛的時候,歐洲那邊也有一個國家同樣十分強盛,這就是亞歷山大帝國。亞歷山大帝國在建立其統一王朝的時候,佔領了古埃及和古印度,橫跨歐亞非三大洲。如果當時亞歷山大東徵遇上秦朝的話,兩者交手,誰能取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