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獨有的「九九乘法表」到底厲害在哪裡?

2021-01-21 話說三秦

眾所周知,「乘法口訣」是人們在計算中進行乘、除、開方等運算的基本規則,中國從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沿用有三千多年歷史了。古時的「乘法口訣」是從「九九八十一」開始,至「一一如一」止,與現在使用的順序恰恰相反,因此,古人用「乘法口訣」開始的兩個字「九九」作為此口訣的名稱,稱為「九九表」「九九歌」「九因歌」「九九乘法表」。

2002年湘西出土的3.7萬枚裡耶秦簡中,就有3枚保存十分完整清晰的「九九乘法表」,據考古專家稱,它是目前全世界發現最早的「乘法口訣表」實物,足可改寫世界數學歷史。這份「九九乘法表」詳細記錄了「乘法口訣」是從「九九八十一」開始到「二半而一」結束,是為38項。為什麼只有38項呢?是因為在那個時代,人們已眾所周知一乘任何數都等於任何數,除了將「一二而二」作為代表列入表內,從「一乘三」到「一乘九」7項都未列入。同時,「一乘一」也未列入,而表中出現了「二半而一」,就是2×?=1代替「一乘一」了。因此,裡耶秦簡「九九乘法表」也就是人們俗稱的「小九九」。同時,「二半而一」又見證了中國古代對分數的最早應用。

關於「乘法口訣」,還有一則小故事。春秋戰國時期,齊桓公發出告示招賢納士。有一天,一位書生模樣的人來應招,就將「九九八十一……六六三十六……二二而四」的「乘法口訣」背了一通。在場的大臣們都覺得好笑,齊桓公也笑著說:此等技能,我們這裡連小孩子都會。應招人對答:假若您連我這個能背誦「乘法口訣」的人都重視了,那麼就會有更多的賢士來到您身邊啊!由此可見,2600多年前的齊桓公時期,「乘法口訣」已很常用了。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裡耶秦簡「九九乘法表」已成了當時的數學教材,非常流行了。

基於商代就已採用的「十進位制」而發明的「九九乘法表」,使乘、除、開方等數學運算更簡便、快捷。這兩項發明後來向東傳入高麗、日本;經過絲綢之路西傳印度、波斯,繼而流行全世界。「九九乘法表」是古代中國對世界文化的一項重要貢獻。

放眼世界古代史,古埃及沒有乘法表,考古學家發現古埃及人是通過累次迭加來計算乘積的。例如計算5×18,先將18+18=36,再迭加36+36=72,然後再加上18得90。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古巴比倫,採用的是60進位制,原則上一個「59×59」乘法表需要59×60÷2=1770項,太過於龐大,因而,考古學家也從來沒發現類似於「九九表」的「59×59」乘法表。古瑪雅人發明過20進位制,與現代世界通用的中國古人發明的十進位制最接近。一個19×19乘法表也要190項,可是,考古學家至今也未發現任何瑪雅乘法表。

由於沒有乘法表,在13世紀之前,西方人運算乘法、除法十分辛苦,能夠乘、除大數的人甚至被視若數學專家。而在同時代的中國,一個十來歲的孩童就可以完成。「九九乘法表」這一偉大發明賦予了幾乎所有中國人出色的基礎計算能力。「九九乘法表」13世紀才傳入西方國家,而且還是大學級別的學術部門才能學到。

據媒體報導,英國成年人的數學水平很低,有人認為,他們一旦離開計算器,則連簡單的乘除法都做不出來。據說,英國人因為數學不好,每年導致的經濟損失高達200億英鎊!2015年英國人決定在小學推廣「九九乘法表」,但因翻譯成英文後發音頗為繞口而「水土不服」。以「三七二十一」為例,中文發音有節奏且易記,而英文「threeseven twenty-one」就繞口繞舌難記了。不僅是英國,法國、德國等許多歐洲國家都一樣,究其原因乃是中國漢語發音和構詞具有先天優勢。且語法、發音以及早期數字表達方式不同,造成歐洲人數學思維與中國人截然不同。不過,據說英國教育部門頗有決心,表示再困難也要將其推廣,他們在《一課一練》英國版中,可能改為「12×12乘法表」,從而扭轉基礎數學計算長期不利的局面。(讀書飲茶)

相關焦點

  • 英國眼饞中國數學能力,引進九九乘法表後,水土不服難接受!
    在13、14世紀前的古人都是從「九九八十一」開始背誦,這也是九九乘法表名字的緣由。但是在元朝朱世傑著的《算學啟蒙》一書所記載的四十五句口訣,就已經是從「一一得一」到「九九八十一」的順序了。倘若放現在再取名字或許我們的九九乘法表就該叫一一乘法表了呢!九章算術法九九乘法表的別稱有很多,如九九歌、九因歌、九九表等。
  • 英國引進中國「九九乘法表」,英國人:原來中國人是這樣算數的
    在教育這一塊,古人一向嚴謹,他們從無到有創造了許多澤被後世的算數定理,九九乘法表就是其中之一。眾所周知,中國古代一向重文輕理,就算是科舉考試,也是以文採決勝負的。於是,這就導致數學不怎麼受待見,只能在小圈子裡流行,而精通此道的人也是少之又少。
  • 「九九乘法表」被英國引進,迅速走紅,老外:難怪中國人數學好
    相信絕大多數的中國人對於「九九乘法表」都並不陌生。從開始學習乘除法運算的小學開始,九九乘法表就一直作為一種數學運算的基礎口訣貫穿於我們整個數學學習生涯當中,甚至還能夠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九九乘法表除了作為一種運算工具之外,早已演變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產物之一,自問世到現在已有了兩千多年的歷史,可謂是「老古董」般的存在。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之一,自然吸引了不少國家的注意。其中英國早在幾年前便將我國的九九乘法表引進到國內,一時間走紅英國,這讓不少英國人表示,中國人這樣算數實在太聰明了。
  • 沒有中國的九九乘法表 老外竟然這樣算-中國,九九乘法表,外國,數學...
    沒有中國的九九乘法表,外國人是怎麼算乘法的?最近,@人人視頻分享了一段外國人計算乘法的視頻,驚呆了中國網友。這樣的算法你看懂了嗎?簡而言之,外國人採用的是畫線的方法計算乘法。例如12X11,先畫一條豎線,代表10,再畫兩條豎線,代表2,「12」就是這樣表示。
  • 沒有中國的九九乘法表,外國人竟是這樣算乘法的...
    加工技術、3D列印、自動化、機器人、生產工藝、軸承、模具、工具機、鈑金等行業前沿在這裡等你點擊閱讀👉摩託車越野賽,我真的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沒有中國的九九乘法表  這個時候發現九九乘法表的厲害了吧?  乘法口訣是中國古代籌算中的基本計算規則,春秋戰國時代發明了九九表。後來東傳入高麗、日本,經過絲綢之路西傳印度、波斯,繼而流行全世界。
  • 沒有中國的九九乘法表,外國人竟是這樣算乘法的
    沒有中國的九九乘法表,外國人是怎麼算乘法的?
  • 沒有九九乘法表,外國人這樣算乘法!中國學霸:呵呵
    這個時候發現九九乘法表的厲害了吧?乘法口訣是中國古代籌算中的基本計算規則,春秋戰國時代發明了九九表。後來東傳入高麗、日本,經過絲綢之路西傳印度、波斯,繼而流行全世界。西方文明古國希臘和巴比倫,也有發明乘法表,不過複雜些。巴比倫發明的希臘乘法表有一千七百多項,而且不夠完全。表格這麼長,算數當然辛苦了,所以在13世紀之前,一個能夠除大數的人,就會被視為數學家。
  • 「九九乘法表」被英國引進,英國老師驚嘆:原來中國孩子是這樣算數的
    在中國有一個好東西,基本是每一個小學生都必須熟記於心的,那就是「九九乘法表」,英國現如今也引進了乘法表,看了英國人對此的評價後,讓人不禁捧腹大笑!而為了能更好的記住數字之間的關係,春秋時期我們就編制了「九九歌」,也就是現如今九九乘法表的前身,只不過那時候的九九歌,是以九九八十一開始,以二二如四結束。
  • 九九乘法表與畢達哥拉斯三元數
    其實啊,很多人不知道的,我們非常熟悉的九九乘法表中就可以尋找出這樣的三元數。例如:在九九乘法表的紅色對角線上選兩個數(這條對角線上的數都是平方數),然後再選擇兩個數構成一個正方形。
  • 說外國人數學不好之前,應該先了解一下他們的「九九乘法表」
    中國古代,在數學方面最大的成就,是在某種程度上普及了「九九乘法表」。一一得一,二二得四,張口就來。在此基礎上,腦子好用點的,百位以內加減乘除,比用計算器算得還快。而且,還傳流下來一件神器——算盤!啪啪啪一打,看得洋人目瞪口呆!這也給了當代中國人diss外國人數學不好的勇氣:「美國小學生,五年級了,8+8還得掰指頭!」
  • 美國人數學差,連九九乘法表都不會背,為何卻出了不少數學家?
    我們經常喜歡開玩笑說國外的學生拿到九九乘法表時會表示不知所措,也經常會在手機頁面上刷到某某奧數競賽,冠軍又是咱中國的孩子。於是,久而久之我們會下意識地脫口而出咱中國孩子的數學比美國學生好。九九乘法表都搞不定?我想,這應該可以算是咱們自己的一種自欺欺人。從眾多優秀數學家來看,我們應該要好好反思反思。其實,美國教育和我國教育相比,最大一個優勢就是因材施教。雖然我國一直在倡導「因材施教」,但由於升學壓力的爆發式增長,使得很多老師和家長不得已放棄了它。
  • 潘攻愚:歐美小孩到底學過乘法表和乘法口訣嗎?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潘攻愚 視頻/杜津】 近日,觀察者網花邊欄目一則「沒有中國的九九乘法表,外國人是怎麼算乘法的?」一文引起了不少讀者的興趣。 大約在兩年前,筆者在國內某視頻網站上第一次瀏覽到這則視頻時,看了六七秒鐘就直接拉到屏幕下方看讀者評論,果不其然,吐槽者甚眾,無非是抨擊歪果仁喜歡「化簡為繁」,這些奇技淫巧的展示不但不能證明西方人的聰明,反而帶有呆傻愚笨氣;相比之下, 「九九乘法表」琅琅上口,形成了條件反射式的記憶,計算速率方面遠勝「畫線乘法」術。
  • 中國九九乘法表又來折磨英國人了!英國將普及乘法口訣表
    中國九九乘法表又來折磨英國人了!從3月起,英國將會對290所小學的7250名4年級學生進行乘法表測試。不僅如此,這項測試將於2020年在全英國普及。此次推行的乘法表,在中國九九乘法表的基礎上改成更適合英國學生的12*12乘法表。
  •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人原來是這樣的,看完感覺要重新認識下自己了
    為什麼在外國人眼裡中國人都會功夫呢?這主要得益於李小龍和成龍這兩位功夫巨星宣傳和推廣。他們主演的很多功夫電影在國外極為火爆,也因此讓中國功夫開始深入人心,在外國人心目中每個中國人都是「深藏不露」的存在。
  • 「九九乘法表」是外國傳入?湖南出土秦朝竹簡,實力打臉「磚家」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這朗朗上口的九九乘法口訣恐怕是小學生最熟悉的「歌謠」了。可誰知這麼簡易上口的九九乘法口訣早在古代就已被發明,但跟如今有所不同的是順序顛倒,從「九九八十一」開始。古人的聰明才智真的是難以想像的,很多考古學家對九九乘法口訣的起源說法不一,有的專家說是由阿拉伯半島傳入我國,有的甚至還猜測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被發明,直至在被發掘的裡耶古城遺址裡找到的竹簡才有實物證實最早起源於秦朝!打破了九九乘法口訣是由阿拉伯傳入的說法。
  • 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變華人數學大賽,為何諾貝爾獎鮮有中國人?
    此事引起了大家的熱議,紛紛讚嘆中國人的數學水平比外國高。不可否認,中國人的算術水平在世界範圍內是最高的,但是這是基於我們中國人從小就積累下的數學基礎。在教育上,一直有"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說法,就拿九九乘法表為例,在中國,二年級就開始學習,每天加以反覆背誦,並且做大量的練習,使九九乘法表爛熟於心,答案脫口而出。而在英國,最出名的一次事例大概就是2015年前英國首相卡梅倫回答不出9×8等於多少。這時我不禁有些疑惑,為什麼外國人的數學水平這麼爛,諾貝爾獎還老是英美等歐美國家包攬,鮮少看見中國人的身影呢?
  • 二年級數學九九乘法口訣表+熟背技巧,附乘法口訣練習題10套,勤練期末考100分!
    中國使用「九九口訣」的時間較早。在《荀子》、《管子》、《淮南子》、《戰國策》等書中就能找到。由此可見,早在「春秋」、「戰國」的時候,《九九乘法歌訣》就已經開始流行了。中國春秋戰國時代不但發明了十進位制,還發明九九表。後來東傳入高麗、日本,經過絲綢之路西傳印度、波斯,繼而流行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