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這一塊,古人一向嚴謹,他們從無到有創造了許多澤被後世的算數定理,九九乘法表就是其中之一。眾所周知,中國古代一向重文輕理,就算是科舉考試,也是以文採決勝負的。於是,這就導致數學不怎麼受待見,只能在小圈子裡流行,而精通此道的人也是少之又少。不過,九九乘法表的誕生卻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它不僅簡化了計算方法,還便於記憶和學習,具有相當的普適性。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當初背誦九九乘法口訣時,幾乎所有人都是從「一一得一」開始背
的
,而不是「九九八十一」。實際上,古代的背誦順序和現代正好相反,他們是從「九九八十一」開始背的,所以這個口訣才叫「小九九」。直到13、4世紀的時候,小九九的順序才倒過來,變成現在的樣子。不過,九九乘法表卻是中國獨有的產物,起碼英國人,是絕對沒有聽說或接觸過的。
據記載,小九九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誕生了,在《荀子》、《管子》、《淮南子》等書中,均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等口訣。當然,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這點底蘊還是有的,不過有趣的是,在古希臘、古埃及
等
?國家,卻連進位制都沒有研究出來。舉個例子,希臘乘法表是這麼記載的:5x8,50x8,500x8,5000x8……只要「0」夠用,計算就永遠沒有盡頭。
相比之下,中國的計算方式無疑先進許多,由於小九九基於十進位制,所以只需列出來5x8,後面的答案自然就出來了。然而,別看希臘的
乘法
有些繁瑣,但相比於古埃及,還是要方便許多的。古埃及人是這麼計算的:還是拿5x8舉例,他們首先要先將8+8得16,再迭加16+16=32,然後再加上8得40。在古埃及,這種算法叫累次迭加法,如果將其視為乘法,多少是有些不準確的。
後來,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闢,九九乘法口訣也傳入了印度、波斯等地。毫不誇張地說,當外國人第一次接觸中國乘法口訣的時候,世界觀都有了些許崩塌。不過,英國等西方國家卻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他們不會九九乘法口訣,一直以來都是劃線計算。所謂劃線,其實就是畫表格,比如5x8,英國人就會畫5條橫線和8條豎線,其中2面不封口,然後再數一共有多少個方格(小區間)……
一次偶然的機會,當英國發現中國九九乘法口訣的魅力之後,馬上就驚為天人,他們沒想到,原來是這麼計算的。於是,英國很快就引進了九九乘法口訣,有關部門不但出臺了相關政策強制小學生學習,還邀請了一些中國學者將其翻譯成適合英國人的口訣。就這樣,一些學會九九乘法口訣的孩子數學成績有了一個明顯提高,他們出門買東西也不用靠手機上的計算器了。
不過,雖然英國人的數學水平比較差,但教育水平卻處於世界頂級,因為當小學生的數學水平到達一定程度後,就可以主攻感興趣的領域了,這樣一來,數學成績也就不是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