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周來,颱風「山竹」算是吸足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眼球,昨天,好玩君在Buzzfeed上讀新聞時,就看到了他們的這樣一則報導:
Typhoon Mangkhut, described as a 「super typhoon,」 tore through the Philippines and China, killing at least 66 people — 64 in the Philippines and two in China. More than 5 million people were in its path. Dozens are still missing after a series of landslides.
Halfway across the world, Hurricane Florence killed at least 17 people in North and South Carolina, including a 3-month-old who died after a tree landed on a mobile home.
「山竹」的英語:
mangkhut
這個詞大家知道就行,不用去記,因為實在不常用
新聞中不止提到了颱風「山竹」,也提到了在地球另一邊的,號稱美國30年來的最強颱風「佛羅倫斯」。
上面兩段文字簡單來說,就是講這兩個颱風都是殺人不眨眼的,沿途的很多人因此喪命或失蹤,內容不算太難,我們就不逐句翻譯了。但好玩君在讀這則新聞時發現:
為什麼同樣是颱風,山竹的這個颱風用詞是typhoon [taɪˈfu:n],而佛羅倫斯的那個颱風用詞是hurricane [ˈhʌrɪkən]?
這引起了好玩君極大的好奇心,抱著打破砂鍋問到底的信念,本君一頭埋進了Google,搜索了近幾年來中國和美國的各種颱風新聞,震驚的發現:
這個發現著實震驚了讀理科的好玩君,難道美國人連颱風的名字都要搞個特殊化?
為了搞清事情緣由,本君又一頭埋進了Google……發現對這個問題好奇的人遠遠不止我一個,世界各地的人都有提出相關的疑問,而且兩周前,BBC為了澄清事實,還專門發了科普文,表示這真的不是美國人傲慢,而是氣象學家們的鍋:
科普中介紹,英文中「颱風」的用詞差別其實只是為了區分在世界各個海域形成的颱風,而根據不同海域,分三種叫法:hurricane, cyclone 和 typhoon。
簡而言之,就是:
形成在北大西洋、東北太平洋的颱風是 hurricane [ˈhʌrɪkən]
形成在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颱風是cyclone [ˈsaɪkləʊn]
形成在西北太平洋的颱風是typhoon [taɪˈfu:n]
如果你覺得上面的文字太難懂,看下面這張圖就簡單明了多了:
俗話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可為什麼我有種被欺騙的感覺?
話說,我們過去這周講了這麼多英語知識,你會不會擔心記不住?
為了幫助大家鞏固這些知識點,以及培養英語學習的習慣,我們推出了【無償英語學習習慣培養計劃】,了解一下:
【無償英語學習習慣培養】
你沒看錯,這是一個無償服務!
每期10天,每天3分鐘,可持續參加,我們希望通過這個計劃幫助大家:
☑ 培養每天學習英語的習慣
☑ 練習和鞏固公眾號推文中講解過的英語知識點
如果這兩點正好合你心意,請掃描下圖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