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最富戲劇性的環境和氣候孕育了廣博豐富的美食文化,閩浙湘徽、粵蘇魯川,八大菜系讓人回味無窮。而除此之外還有令人又愛又恨的「第九大菜系「——黑暗料理,在它們面前,螺螄粉,香菜都是浮雲!
01
毛豆腐
徽菜素有「鹽重好色,輕度腐敗」的特點,提到徽菜,大家第一想到的可能就是毛豆腐。
原本寡淡的豆腐在時間和特製發酵酸水的意外撞擊下,散發出異常鮮美的味道。但豆腐表層長出的細細的白色絨毛不禁讓人心裡發毛,望而卻步。
第一次嘗試的朋友可以先嘗試虎皮毛豆腐,用油煎炸出來的豆腐外酥裡嫩,淡淡的鹹香充斥在口腔,一口一個格外讓人上癮!
02
臭鱖魚
古代生活普遍貧困,食物難以保存又不想浪費,誤打誤撞食臭文化孕育而出。臭鮭魚就是意外造就的美味。
一條」腐敗「的魚散發出來的味道確實讓人張不開嘴,但只要試著用筷子扒拉一下,緊實的魚肉混合濃油赤醬,臭的有多上頭,吃起來就有多香!
03
臭豬肉
四川扎壩人婚姻方式非常特別,常年來一直還保持著「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習俗,走婚就是沒有婚姻制度的約束,男女在一起,僅僅只是為了繁衍下一代。
在這裡招待貴賓的方式也比較特殊。招待貴賓時,會拿出自家「珍藏」幾十年的臭豬肉,令人窒息的臭豬肉現在可是發酵肉中的名品!幾萬塊錢當地人都不願意賣。
用青稞和麥子等五穀雜糧填充進處理過的整豬,用一種特殊的方法吸乾水分,然後懸掛在廚房房梁上,接受常年累月的煙燻腐熟。
據說臭豬肉被懸掛的時間越長,味道越濃鬱,也越能代表家裡的財富和地位,有的臭豬肉甚至掛了30多年。經過時間的加工,豬肉的表皮會由黃變黑,最後變的烏黑油亮。吃的時候得用鋸子鋸開,散發的濃烈味道讓人上頭。
04
土筍凍
在閩南一帶,土筍凍是沙蟲最佳的「妝面」。土筍,是沙蟲在的「乳名」,嫩白的沙蟲去沙後,放入鍋中熬煮,豐富的膠原蛋白被提煉出,冷卻後,凝固成果凍狀的土筍凍。
透明的土筍凍,仍有尚未被熬煉的短條土筍點綴其中。微微蘸取些醬油陳醋調製的蘸水,剔透的土筍塊,在口腔中自由滑動,而後徑直滑入腹中。
05
烤羊眼
提到烤羊眼,總有一波又一波人慕名前往品嘗,然後站在燒烤攤前看到一大堆直勾勾的眼珠子時,又想拔腿就跑。
雖說外觀可怖,但是吃起來妙不可言。羊眼烤好後一定要趁熱吃,放涼就會有苦澀的口感。一口咬下去,油潤焦香,外層吃起來脆脆的,和吃火鍋涮羊眼完全是不同的體驗。
06
生雞血
在多彩的貴州,人們習慣吃涼拌生雞血。殺雞的時候,雞血最寶貴,拿個小碗先放上淺淺一個碗底的水,在水裡放一小撮鹽,用來接雞血。就是用凝結了的生雞血,用刀劃開,加上蔥蒜芫荽姜,醬油醋辣椒,拌勻就能吃。這樣的滋味,確實讓人認慫。
除了基本配料,傣族朋友還會和牛肉末攪拌一下吃,當地叫「白旺」,是他們的高級待客大餐。
07
昆蟲宴
「綠的都算菜,動的都算肉」,雲南的昆蟲宴足以嚇哭北方大漢,據說這裡很多少數民族還有專門的「吃蟲節」。
手裡捧著油炸竹蟲,油炸螞蚱,雖然心裡毛毛的,但入了嘴就什麼都忘了,是一股類似豬油渣的香味,外表脆爽,滋味十足,營養還特別豐富。
此外還有蜂蛹、蝌蚪、蚯蚓、屎殼郎等3650種食用昆蟲,憑藉著小巧靈活的身軀,饞住了一大波勇於嘗試的食客。
08
豆汁兒
一代美食博主汪曾祺曾說過:沒喝過豆汁兒,不算到過北京。
豆汁兒是一種可以與瑞典的臭鯡魚罐頭、愛斯基摩的Kiviak醃海雀齊名的黑暗料理,早先是清朝宮廷裡的一種飲料,以綠豆作為原料,將澱粉濾出製作粉條等食品後,剩餘的殘渣發酵後就成了豆汁兒。豆汁兒不但能解暑,還具有養胃、清火的功效。
而頭一次喝的人往往難以習慣豆汁兒的味道,覺得它顏色詭異、奇臭無比,像養豬剩下的泔水,又酸又餿,而喜好這口的則認為酸中透著甜,就是這個味兒。這個味道甚至還和香菜一起進軍了冰淇淋界。
09
黴莧菜梗
黴莧菜梗絕對是紹興重口味的美食代表,陳曉卿拍的《風味人間》曾介紹過黴莧菜梗的做法:老壯莧菜切段,水煮,鹽醃,放滷水,封壇。約莫半個月後,青翠的莧菜梗就從小清新變身重口味,老遠就能聞到一股酸腐味。
黴莧菜梗的黴滷還是寶,豆腐、毛豆、冬瓜、蘿蔔、白菜丟進去歷練一晚,重出江湖時便脫胎換骨,引得人魂牽夢縈。
10
癟
癟其實是牛羊被宰殺時,胃裡、腸裡還沒來得及消化的草碎。
綠綠的草碎和著牛羊內臟,一股腦放進鍋裡煮,就誕生了滋味獨特的綠意盎然的濃湯,草碎翻滾,腸皮若隱若現,混著香料的味道,涮著肉菜,是種獨特的享受。
不同的環境使得食物千姿百態,你還吃過哪些黑暗料理呢?歡迎評論區留言!
圖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