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俯瞰地球儀外交」25日再次粉墨登場,此次的表演地是拉美5國。拉美以往在日本的外交格局中不算重點,安倍為何此刻急於「進行戰略補漏」?「資源外交」、「為入常拉選票」和「牽制中國」是外界普遍猜測的意圖。不過,聯想到剛離開拉美的中國領導人,「在拉美阻擊中國」更為一些日本媒體津津樂道。
「習近平南美之行剛剛結束,安倍就開始加大日本影響力。」日本《外交學者》網站報導說,日本首相安倍7月25日至8月4日將依次訪問墨西哥、千里達及托巴哥共和國、哥倫比亞、智利、巴西等拉丁美洲5國。此訪是繼小泉純一郎2004年之後時隔10年日本首相再次到訪拉美。日本《每日新聞》24日報導稱,拉丁美洲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資源大陸」。日本有68家貿易公司和經濟團體將隨同安倍出行。
「中俄在美國後院的拉丁美洲,不是放火。俄國是送炭,中國是澆花,日本安倍也要到美國後院,又是為啥?」臺灣《聯合報》質疑安倍此行目的。文章說,中俄日競訪「拉丁」舞曲不同調。中國要突破美國在亞洲給其製造的「對立」,俄國要防止被美國主導的西方「孤立」。目前日本國內,對內閣解禁集體自衛權的不滿聲增強,其官邸前的示威群眾舉著「安倍當誅」的牌子,備感難受的安倍到美國後院是避難,還是透氣?
韓國《首爾新聞》24日說,安倍此訪試圖「一石三鳥」,即「資源外交」、「謀求入常」和「牽制中國」。日本媒體稱,巴西或許是安倍此訪最重要的國家。安倍8月1日與羅塞夫會談時,商議聯合提交擴大常任理事國議席的方案。千里達及托巴哥也是重要一站。安倍將出席首次日本和加勒比共同體峰會。為加勒比國家提供實在有力的援助支持,有助於日本的安理會常任席位競選。此外,牽制中國在加勒比地區的戰略利益,也是目的之一。
日本《外交學者》稱,安倍選擇的訪問時機很重要,因為習近平剛結束對南美訪問,巴西正是習的重要一站。巴西計劃擴大鐵路網,而日本和中國鐵路企業都希望積極尋求新市場。日本將支持巴西發展鐵路、公路和港口等基礎設施,還將在會晤期間介紹日本整體拉美政策。日本《每日新聞》分析說,由於中國近年從智利進口的銅激增,安倍也將在智利出席日本公司全資的銅礦開發儀式,強化日本主導的對銅礦的開發。
日本《產經新聞》稱,安倍此次出訪拉美等國是沿著外祖父的足跡「與中國對抗」。安倍訪問智利的日期是7月30日,1959年的這一天,這裡迎來首次訪問拉丁美洲的安倍外祖父岸信介,日本戰後首任首相。韓國《中央日報》24日報導稱,安倍正緊跟其外祖父的足跡。本月1日安倍強推集體自衛權,其做法與岸信介在1960年單方面處理美日新安全條約如出一轍。日本新聞網稱,在這場「阻擊中國」之旅中,日本輿論關注的一大焦點是,安倍能否和習近平在巴西獲得同樣的禮遇:羅塞夫在總統府為習近平舉行隆重歡迎儀式,鳴禮炮21響,並安排騎兵隊接受習近平的檢閱。
這次訪問後,安倍就完成了在第二次執政後對世界5大洲的全部訪問。韓國《亞洲經濟》24日稱,安倍訪問拉美期間很有可能重申「反對改變現狀」等說辭,在凸顯中國威脅論的同時,為行使集體自衛權塗脂抹粉。日本關西地區一名外交問題學者2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安倍政府一直以來的意識是:中國借其經濟實力在全球搶佔資源和擴大影響力,日本要是再不對抗就要被邊緣化。不過,他認為,安倍訪問中南美國家最大的目的還是為了確保資源和商機。在國際政治上拉丁美洲的力量並不突出,安倍政府沒有計劃向他們解釋解禁集體自衛權,也不會強化軍事合作。
中國社科院日本問題專家吳懷中24日對《環球時報》說,為了對抗中國,日本現在有點不擇手段,但它的主觀願望超過了實力水平和可用資源。
【環球時報駐日、韓、德國、英國記者 藍雅歌 王剛 青木 孫微 環球時報記者 王亞斌 甄翔 伊文】
閱讀更多請看今日出版的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