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月4日消息(記者馮悅 車麗)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聯合採購辦公室日前發布全國藥品集中採購文件,33個品種入選第二批國家藥品「集採」名單,涵蓋高血壓、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用藥,以及抗腫瘤和罕見病用藥。
按照集中採購工作安排,今年1月17日將開標產生擬中選結果,全國各地患者將於今年4月份用上第二批集中帶量採購中選藥品。有網友評論說,又一波降價藥品已「在路上」。
記者梳理發現,名單納入了阿卡波糖、格列美脲等口服降糖藥物;奧美沙坦酯、坎地沙坦酯、吲達帕胺等高血壓用藥;治療罕見病——肺動脈高壓的藥物安立生坦片,還有抗癌藥替吉奧、阿比特龍等;以及阿奇黴素、甲硝唑、克林黴素、莫西沙星、頭孢拉定等多個抗生素品種。
就在上個月,備受關注的2019年國家醫保談判準入藥品名單揭曉,藥品價格降幅再次刷新。多個全球知名的「貴族藥」紛紛開出了「平民價」。
這次談判始終聚焦參保患者臨床治療需求,將腫瘤、罕見病、慢性病和兒童用藥等作為重點,進入談判環節的基本藥物全都談判成功。國家醫療保障局醫藥服務管理司司長熊先軍表示:「倍受關注的PD-1類腫瘤免疫治療藥、能治癒C肝的口服藥等首次進入目錄,肺癌、直腸癌、乳腺癌等有了更多靶向和化療藥選擇,波生坦、麥格司他等藥品的談判成功,使肺動脈高壓、C型尼曼匹克病等罕見病患者擺脫目錄內無藥可治的困境,糖尿病、B肝、類風溼性關節炎、耐多藥結核、慢性阻塞性肺炎等患者有了更多優質新藥可供選擇。」
2019年9月,第一批國家藥品「集採」擴圍到全國,與擴圍地區2018年同品種最低採購價相比,25種中選藥品平均降幅59%。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批國家藥品「集採」除了擴大品種,採購方案也更加成熟,並且在全國同步實施,顯示出藥品集中帶量採購制度已經進入規範化、常態化運行。一些未納入醫保目錄的自費品種此次也加入「集採」。
業內人士指出,從目前已經取得的成效看,以帶量採購的模式引導藥品降價,已成為大趨勢。這不僅包括國家「集採」名單上的藥品,也包括未納入國家「集採」的藥品。因此,今年降價的藥品會更多,受益的患者面也會更廣。
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陳金甫表示,北京、天津、上海、重慶、瀋陽、大連、廈門、廣州、深圳、成都、西安等11個城市的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效果顯著。陳金甫說:「在降價上面,平均降價52%,個別重大疾病用藥降價90%多,讓老百姓切切實實用上好藥、用得起好藥。在淨化醫藥行業生態環境上面,比如用帶量採購來消除帶金銷售,通過醫保預付、醫院結餘留用激勵,營造一個新的比較健康的利益機制,系統性改變藥品流通領域的生態環境,讓企業能夠更加專注於產品研發、質量保障和技術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