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時報記者 郝倩玉
「現對這5個品種進行通報,請各科室各醫生關注其使用情況,若全年未達到考核要求,將按照泉中醫2019 53號、2020 56號文件規定對科室和醫生進行扣款等處理。」
2020年12月22日,泉州市中醫院下發《關於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福建省藥品集中帶量採購使用情況的通報》。文件稱,按照《關於落實「4+7」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的通知》(泉中醫 2019 53號)、《關於印發泉州市中醫院落實第二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福建省藥品集中帶量採購使用實施細則的通知》(泉中醫2020 56號)文件規定,5月到11月(累積7個月)以來對中選的共52個品種進行考核,其中有5個品種未達全院考核指標。
考核指標藥品中包括「限制使用級」和「特殊使用級」抗生素
《通報》中涉及到的5個藥品分別為:馬來酸依那普利片、鹽酸莫西沙星氯化鈉注射液、注射用艾司奧美拉唑鈉20mg、注射用伏立康唑、注射用穀胱甘肽0.6g。
健康時報記者注意到,鹽酸莫西沙星注射液和注射用伏立康唑分別為《福建省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分級管理目錄(2012版)》規定的「限制使用級」和「特殊使用級」抗生素。
除此之外,該通報中5個藥品涉及未達標科室有腦病科、腎病科、心血管內科等共計16個科室,約90名醫生。
「醫院將集採的藥品作為任務分解到每個臨床科室,科室再進一步分解到每位臨床醫生頭上,完不成任務就會被通報處罰。」一位不願具名的當事醫生告訴健康時報記者,藥品集中採購,藥價大幅下降,對於患者和醫生、醫院的藥佔比考核都是好事。大多數醫生都會主動使用集採藥。「但藥品是特殊的商品,與患者病情息息相關,絕不能採用類似『促銷』的手段來完成所謂的任務。」
上述醫生表示,該文件是在2019年通過,2020年會比對2019年的藥品使用情況,如果未能完成任務就會被處罰,「身旁的同事紛紛感覺『壓力山大』」。
「注射用伏立康唑屬於特殊使用級的抗真菌藥。如果今年感染的病人變少了,或者醫院感染控制工作做好了,使用量自然就少了,這是好事,為什麼一定要用得和去年一樣多呢?難不成為了完成考核指標,給普通真菌感染患者開伏立康唑?」該院另一位醫生向健康時報記者表示。
對此,福建省一位重症醫學專家告訴健康時報記者,第一,抗生素用量應根據近期醫院所診治的病種情況進行研判,不能簡單基於「以往的藥品使用量」。其次,像注射用伏立康唑這種特殊使用級的抗真菌藥,不是想用就能用的,更不能給醫生下達「硬性指標」。第三,對於特殊使用級抗生素用量比往年減少的情況,要綜合分析往年使用是否有不規範的情況。如使用規範,應及時和當地醫保中心溝通。
圖文無關。李蔚海/攝
院方:出發點是為了防止醫生不用帶量採購的藥品而去用其他藥逐利
2019年12月19日,國家衛健委發布《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做好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中選藥品配備使用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醫療機構高度重視中選藥品配備和合理使用工作;醫療機構要暢通優先配備使用中選藥品的政策通道,保證完成約定用量。其中提到,「各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公立醫療機構要將中選藥品配備使用情況納入公立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的績效考核和績效分配。對於不能按要求配備或採購量不足,或臨床不合理使用等問題嚴重的公立醫院,在醫療機構考核評價、醫療機構負責人目標責任考核中給予考核評價不合格、在一定範圍內予以通報等措施,以推動形成鼓勵配備使用中選藥品的導向。」
對於此次情況通報的制定,泉州市中醫院黨委書記王家春表示,國家對藥品進行帶量採購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藥品降價,減輕患者的負擔,讓百姓受益。而且國家每一級都有下設指標,國家對省級單位,省級單位對市級單位,市級單位再到縣級以下單位等等,醫院會遵照國家規定的政策要求予以執行,會按國家規定的要求採購藥品並完成考核任務。
而關於對未完成考核要求的科室及醫生通報並處罰一事,王家春書記表示,醫院在下發文件後會通知各個科室,按照以往的藥品用量,需要完成相應的指標任務,然而有些科室及醫生沒有完成,我們便給了相應的通報和處罰。
「醫院給這些科室規定的任務量是基於以往的藥品使用情況。各個科室之前有相關藥品的使用量,就診患者有使用這些藥品的需求,我們才會對科室和醫生進行相應要求。而有些科室此前從未使用過某類藥物,醫院則不會給這些科室制定相應的要求。」王家春書記告訴健康時報記者,醫院會根據不同科室的不同情況制定相應的考核指標。
「醫院不同科室每年的病人數量、病種在每個年度不可能是完全一樣的,醫院的這項政策也不是『一刀切』,是有考核區間的,政策更多是為了防止部分醫生逐利,避免發生不用帶量採購的藥品而去用其他藥的情況。」王家春書記表示。
關於《通報》中的「限制使用級」和「特殊使用級」抗生素使用量考核問題,王家春書記表示,「限制級藥品、限制級的抗生素涉及到使用權限的問題,不是任何醫生都可以開的。而且抗生素本身也有一個適應症的要求,不會讓從未使用過抗生素的患者第一次就服用限制級抗生素的。醫院在開展此項工作之外,還有醫務科、疾控科等相關科室監督管理藥品的合理使用問題,一旦發現醫生違規開抗生素,處罰力度會更大。」
王家春書記進一步稱,「患者不需要擔心醫生會為了完成考核任務亂開藥、多開藥。醫生不是想開什麼藥就能開什麼藥的,對醫生的考核管理是多方面的。醫院有相關部門在進行合理用藥管理,抗生素的合規使用管理,以防濫用藥品現象的出現。」
「這項政策是為老百姓著想的利好政策,作為一家公立三甲醫院我們更應該首當其衝去執行,在執行過程中會有不同科室、醫生有不同的看法,我們也能理解,但是在大方向上醫院還是會根據國家相關要求來執行。在制定往後的考核標準時我們也會將醫生們的看法多多考慮進來,做適當的微調,對於患者數沒有以往多,患者病種發生變化,患者使用藥效不佳等情況,我們會做相應調整的。」王家春書記說道。
「用一個確定的政策制度去管不確定的事情容易出現問題」
「醫療行為很大的特徵就是專業性和不確定性,除了醫療結果的不確定外還包括就醫行為的不確定性。那麼,用一個確定的行政制度去管理一個不確定的就醫行為、不確定的就醫過程、不確定的患者人群是不合理的。用確定的政策制度去管不確定的事情是容易出現問題的。」國內一位資深醫保專家告訴記者,國家藥品集採的初衷是為了讓老百姓吃得起藥,看得起病。但是對於上述醫院管理模式是否合適則有待商榷,醫院應該怎樣執行好國家的政策?什麼樣的管理模式更加合適?這些問題是值得醫院管理者們深思的。
「每家醫院情況不一樣,每位醫生面對的患者群體也不一樣。除此之外,去年遇到了新冠疫情,醫院在收治病人的數量上是否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因此具體到醫療實踐過程中,今年的病人是否和去年一樣多?患者的病種是否有變化?集採藥品是否能達到考核指標是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的。當然也不能排除某些醫生不願意用集採藥品是擔心藥品回扣問題。」上述專家解釋道。
上述專家認為,沒有完成集採藥品的考核指標,除了醫院的患者數量減少、病種有變化等因素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醫生的用藥習慣,該問題涉及到了醫療用藥安全。「現在集採的藥品與過去醫生習慣用的藥是否為同一種藥,如果不是同一種,醫生對新藥的不熟悉就會或多或少影響該藥品在患者身上的使用率。」
某位在臨床一線多年的醫生也表示,用了20多年的藥,對哪些人適合用,患者服用該藥後會出現什麼樣的反應,出現什麼狀況都很熟悉。但是突然要換一種自己不熟悉的新藥,醫生們多多少少都會有些擔心和顧慮,害怕患者服用新藥後會出現不良反應等問題。
「要想管理好集採藥品的使用量考核,醫院層面上應該對非集採藥品和耗材的採購和使用進行調控,尊重醫療規律,不可單純對一線醫生進行處罰。」上述福建省重症醫學專家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