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處罰未完成集採藥品考核指標的科室和醫生,不能為考核用藥!

2021-01-13 健康時報客戶端

健康時報記者 郝倩玉

「現對這5個品種進行通報,請各科室各醫生關注其使用情況,若全年未達到考核要求,將按照泉中醫2019 53號、2020 56號文件規定對科室和醫生進行扣款等處理。」

2020年12月22日,泉州市中醫院下發《關於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福建省藥品集中帶量採購使用情況的通報》。文件稱,按照《關於落實「4+7」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的通知》(泉中醫 2019 53號)、《關於印發泉州市中醫院落實第二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福建省藥品集中帶量採購使用實施細則的通知》(泉中醫2020 56號)文件規定,5月到11月(累積7個月)以來對中選的共52個品種進行考核,其中有5個品種未達全院考核指標。

考核指標藥品中包括「限制使用級」和「特殊使用級」抗生素

《通報》中涉及到的5個藥品分別為:馬來酸依那普利片、鹽酸莫西沙星氯化鈉注射液、注射用艾司奧美拉唑鈉20mg、注射用伏立康唑、注射用穀胱甘肽0.6g。

健康時報記者注意到,鹽酸莫西沙星注射液和注射用伏立康唑分別為《福建省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分級管理目錄(2012版)》規定的「限制使用級」和「特殊使用級」抗生素。

除此之外,該通報中5個藥品涉及未達標科室有腦病科、腎病科、心血管內科等共計16個科室,約90名醫生。

「醫院將集採的藥品作為任務分解到每個臨床科室,科室再進一步分解到每位臨床醫生頭上,完不成任務就會被通報處罰。」一位不願具名的當事醫生告訴健康時報記者,藥品集中採購,藥價大幅下降,對於患者和醫生、醫院的藥佔比考核都是好事。大多數醫生都會主動使用集採藥。「但藥品是特殊的商品,與患者病情息息相關,絕不能採用類似『促銷』的手段來完成所謂的任務。」

上述醫生表示,該文件是在2019年通過,2020年會比對2019年的藥品使用情況,如果未能完成任務就會被處罰,「身旁的同事紛紛感覺『壓力山大』」。

「注射用伏立康唑屬於特殊使用級的抗真菌藥。如果今年感染的病人變少了,或者醫院感染控制工作做好了,使用量自然就少了,這是好事,為什麼一定要用得和去年一樣多呢?難不成為了完成考核指標,給普通真菌感染患者開伏立康唑?」該院另一位醫生向健康時報記者表示。

對此,福建省一位重症醫學專家告訴健康時報記者,第一,抗生素用量應根據近期醫院所診治的病種情況進行研判,不能簡單基於「以往的藥品使用量」。其次,像注射用伏立康唑這種特殊使用級的抗真菌藥,不是想用就能用的,更不能給醫生下達「硬性指標」。第三,對於特殊使用級抗生素用量比往年減少的情況,要綜合分析往年使用是否有不規範的情況。如使用規範,應及時和當地醫保中心溝通。

圖文無關。李蔚海/攝

院方:出發點是為了防止醫生不用帶量採購的藥品而去用其他藥逐利

2019年12月19日,國家衛健委發布《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做好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中選藥品配備使用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醫療機構高度重視中選藥品配備和合理使用工作;醫療機構要暢通優先配備使用中選藥品的政策通道,保證完成約定用量。其中提到,「各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公立醫療機構要將中選藥品配備使用情況納入公立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的績效考核和績效分配。對於不能按要求配備或採購量不足,或臨床不合理使用等問題嚴重的公立醫院,在醫療機構考核評價、醫療機構負責人目標責任考核中給予考核評價不合格、在一定範圍內予以通報等措施,以推動形成鼓勵配備使用中選藥品的導向。」

對於此次情況通報的制定,泉州市中醫院黨委書記王家春表示,國家對藥品進行帶量採購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藥品降價,減輕患者的負擔,讓百姓受益。而且國家每一級都有下設指標,國家對省級單位,省級單位對市級單位,市級單位再到縣級以下單位等等,醫院會遵照國家規定的政策要求予以執行,會按國家規定的要求採購藥品並完成考核任務。

而關於對未完成考核要求的科室及醫生通報並處罰一事,王家春書記表示,醫院在下發文件後會通知各個科室,按照以往的藥品用量,需要完成相應的指標任務,然而有些科室及醫生沒有完成,我們便給了相應的通報和處罰。

「醫院給這些科室規定的任務量是基於以往的藥品使用情況。各個科室之前有相關藥品的使用量,就診患者有使用這些藥品的需求,我們才會對科室和醫生進行相應要求。而有些科室此前從未使用過某類藥物,醫院則不會給這些科室制定相應的要求。」王家春書記告訴健康時報記者,醫院會根據不同科室的不同情況制定相應的考核指標。

「醫院不同科室每年的病人數量、病種在每個年度不可能是完全一樣的,醫院的這項政策也不是『一刀切』,是有考核區間的,政策更多是為了防止部分醫生逐利,避免發生不用帶量採購的藥品而去用其他藥的情況。」王家春書記表示。

關於《通報》中的「限制使用級」和「特殊使用級」抗生素使用量考核問題,王家春書記表示,「限制級藥品、限制級的抗生素涉及到使用權限的問題,不是任何醫生都可以開的。而且抗生素本身也有一個適應症的要求,不會讓從未使用過抗生素的患者第一次就服用限制級抗生素的。醫院在開展此項工作之外,還有醫務科、疾控科等相關科室監督管理藥品的合理使用問題,一旦發現醫生違規開抗生素,處罰力度會更大。」

王家春書記進一步稱,「患者不需要擔心醫生會為了完成考核任務亂開藥、多開藥。醫生不是想開什麼藥就能開什麼藥的,對醫生的考核管理是多方面的。醫院有相關部門在進行合理用藥管理,抗生素的合規使用管理,以防濫用藥品現象的出現。」

「這項政策是為老百姓著想的利好政策,作為一家公立三甲醫院我們更應該首當其衝去執行,在執行過程中會有不同科室、醫生有不同的看法,我們也能理解,但是在大方向上醫院還是會根據國家相關要求來執行。在制定往後的考核標準時我們也會將醫生們的看法多多考慮進來,做適當的微調,對於患者數沒有以往多,患者病種發生變化,患者使用藥效不佳等情況,我們會做相應調整的。」王家春書記說道。

「用一個確定的政策制度去管不確定的事情容易出現問題」

「醫療行為很大的特徵就是專業性和不確定性,除了醫療結果的不確定外還包括就醫行為的不確定性。那麼,用一個確定的行政制度去管理一個不確定的就醫行為、不確定的就醫過程、不確定的患者人群是不合理的。用確定的政策制度去管不確定的事情是容易出現問題的。」國內一位資深醫保專家告訴記者,國家藥品集採的初衷是為了讓老百姓吃得起藥,看得起病。但是對於上述醫院管理模式是否合適則有待商榷,醫院應該怎樣執行好國家的政策?什麼樣的管理模式更加合適?這些問題是值得醫院管理者們深思的。

「每家醫院情況不一樣,每位醫生面對的患者群體也不一樣。除此之外,去年遇到了新冠疫情,醫院在收治病人的數量上是否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因此具體到醫療實踐過程中,今年的病人是否和去年一樣多?患者的病種是否有變化?集採藥品是否能達到考核指標是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的。當然也不能排除某些醫生不願意用集採藥品是擔心藥品回扣問題。」上述專家解釋道。

上述專家認為,沒有完成集採藥品的考核指標,除了醫院的患者數量減少、病種有變化等因素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醫生的用藥習慣,該問題涉及到了醫療用藥安全。「現在集採的藥品與過去醫生習慣用的藥是否為同一種藥,如果不是同一種,醫生對新藥的不熟悉就會或多或少影響該藥品在患者身上的使用率。」

某位在臨床一線多年的醫生也表示,用了20多年的藥,對哪些人適合用,患者服用該藥後會出現什麼樣的反應,出現什麼狀況都很熟悉。但是突然要換一種自己不熟悉的新藥,醫生們多多少少都會有些擔心和顧慮,害怕患者服用新藥後會出現不良反應等問題。

「要想管理好集採藥品的使用量考核,醫院層面上應該對非集採藥品和耗材的採購和使用進行調控,尊重醫療規律,不可單純對一線醫生進行處罰。」上述福建省重症醫學專家說道。

相關焦點

  • 衛健委嚴控醫院用藥:20種神藥、18種高值耗材藥 佔比精細化考核
    從國家衛健委發布的二級、三級醫院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操作手冊(2020年版)來看,都提到藥品收入佔比的要求,包括重點監控高值醫用耗材收入佔比、重點監控藥品收入佔比、輔助用藥收入佔比,其中高值醫用耗材藥佔比為新增考核內容。在手冊中,國家衛健委點名了20種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以及18種國家重點治理高值醫用耗材。
  •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新形勢下DRG運用於醫院質量安全...
    醫院對科室開展醫療質量綜合督查,醫療、護理等六部門聯合,針對醫療、護理、院感、醫保管理、教學質量以及合理用藥情況等對標檢查,匯總反饋,針對前期問題不定期開展「回頭看」,抽查科室整改落實情況,對整改不到位的科室從嚴處罰。
  • 以評促改 重在落實——北京中醫醫院完成2020年醫管中心績效考核...
    12月1日,北京市醫管中心績效考核現場評價專家組蒞臨北京中醫醫院進行2020年績效考核現場評價。檢查組共計由43位專家和聯絡員組成,分為醫療藥事組、黨建組、基礎運行組、科教組、改革發展組和信息化組六個組,重點對北京中醫醫院黨建、紀檢廉政、信息化、行風、醫療、護理、藥事、院感、財務、物資及器械、後勤安保等方面進行了現場考察和打分評價。北京中醫醫院嚴肅認真對待此次現場評價,迎檢前期,在院領導的帶領下,運管處組織各職能處室進行自查,準備相關備檢材料。
  • 緊扣績效考核目標 打造廣西縣級一流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
    唐新忠 本報記者洪泉 發自廣西 廣西全州縣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以下簡稱檢測中心)中心緊扣事業單位績效考核目標,以績效考核為導向,以「科學嚴謹、公平公正、準確高效、優質服務」為質量方針,以全年檢驗報告差錯率≤0.5%、全年檢驗報告事故率≤0.2%、全年檢驗報告及時率≥95%、全年服務質量滿意率≥98%為質量目標,圍繞創建區域性檢驗檢測中心
  • 人均月獎金僅498元,科室全體醫護申請轉崗!
    報告中提到,新冠疫情使該院兒科雪上加霜,「由於縣醫院兒科現有的醫護人員能力不足,水平有限,不能為醫院創造財富,特申請全體轉崗。」 該院兒科醫生李坤(化名)告訴「醫學界」,醫院對該報告沒有特殊反應,其要求兒科床位使用率達到80%,才發放醫院平均獎。 一位了解該院兒科情況的醫生稱上述方案已經作廢,他說「科室8月績效還沒有出來,我們已經和院長溝通好了,其他科室會補償我們一點,因為是特殊情況,績效會按照臨床科室最低平均數發放。」
  • 三大明星藥遭醫院停藥處罰
    醫藥戰略顧問周樹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醫藥代表備案制剛剛正式落地,對此各地的執行力度可能會不同,同時集中帶量採購、兩票制、合理用藥重點監控藥品等醫改政策疊加作用,可以預見明年將是藥企營銷轉型的關鍵一年,醫藥圈也將會是不平靜的一年。三大重磅產品牽涉巨額市場此次風波涉及到的瑞舒伐他汀、替格瑞洛片和安達唐(達格列淨)都是阿斯利康的明星產品。
  • 33個品種入選第二批國家藥品「集採」名單 涵蓋抗腫瘤和罕見病用藥
    央廣網北京1月4日消息(記者馮悅 車麗)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聯合採購辦公室日前發布全國藥品集中採購文件,33個品種入選第二批國家藥品「集採」名單,涵蓋高血壓、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用藥,以及抗腫瘤和罕見病用藥。
  • 國談藥品落地按下暫停鍵?
    從2019年開始,國家醫療保障局發力,提升藥品準入地位,在醫保動態調整和國家集採政策背景下,藥品準入緊密連接企業命門,談判準入被賦予特殊意義,增加百姓獲得感,提升患者幸福感。醫院、醫生紛紛投入抗擊疫情工作,醫院患者大幅減少,患者就診維持在平時就診人數的10%-20%左右,主要是急診門診和急診手術患者,因此國家醫保談判藥品落地實施放慢了腳步,或者說暫時按下了暫停健。
  • 樂亭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召開食品藥品安全考核工作推進會議
    樂亭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召開食品藥品安全考核工作推進會議 2020-12-02 17: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如何設計醫院科室、項目及病種成本管理方法
    國家「十二五」衛生發展規劃暨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出,醫療支付方式將推行總額預付、按人頭付費、按病種付費等綜合付費方式,對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指標重點在費用總額、增長幅度、藥品比例、平均住院日等方面,公立醫院、社會資本非營利醫院以及部分營利性醫院需要在經營模式、績效管理指標等方面做重大調整。科室、項目和病種成本管理諮詢就是這種調整提供數據指導。
  • 江蘇規範年度綜合考核指標管理 放大考核綜合效應
    為深入貫徹中央及省委關於考核工作的部署要求,進一步完善綜合考核指標準入、優化、退出機制,提升指標管理的科學化水平,根據中央關於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改進推動高質量發展政績考核的有關要求,經省委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近日,省考核工作委員會印發《江蘇省高質量發展年度綜合考核指標管理辦法
  • 竟能如此提升醫療質量 | 中國醫院管理獎
    O/E的具體應用用O/E值的方法對醫院內各科室/學科進行考核為四川省人民醫院原創。O是實際值,即醫院的實際指標。E是期望值,即醫院目標值。O/E值主要應用於監測、預警、評估體系和質量指標體系。 通過DRG工具,四川省人民醫院將收治的所有疾病分為700多個組。並在醫院內部績效考核中引進了外部參照。將醫院與全國排名前列的30餘家三級甲等醫院同組疾病相關指標進行對照。 由此,通過O/E值的方法,可以對同一組疾病治療情況進行考核,指標包括住院床日、藥品比例、耗材比例、死亡率、重返率等等。通過疾病組的考核,進而可以對科室、醫生進行考核。
  • 山東將推行省直機關工作綜合考核 定量考核定性考核相結合
    重點工作任務,主要考核省委、省政府年度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省全面深化改革重點任務、省直機關履行職能重點工作完成情況和法治建設成效,突出服務三農、產業升級、生態環保、科技創新、民生改善、職能轉變、工作效率等關鍵領域。對重點工作任務,每個省直機關確定10至12項考核指標。  考核實行千分制,其中黨的建設指標500分,重點工作指標500分。
  • 長江產業觀察︱「4+7」藥品集採:中國醫療行業生態體系面臨重構
    「4+7」藥品集採招標事實上成為了醫藥企業間一場生死存亡的較量。雖然對於藥企而言,殘酷的競爭壓低了收入並將大幅壓降利潤空間,但從另一方面看,「4+7」藥品集採將直接利好患者。整體上看,由於是「帶量採購」的模式,消費者一定能夠在終端購買到這些藥品。同時醫院受到醫保局的監管,醫生必須在處方中開到佔同類化學藥品的50%,如果沒有達到這一要求,則醫保將可能制裁醫院,例如拒絕支付醫保費用等。
  • 第三批國家集採藥品全國落地 鹽酸二甲雙胍平均價僅為6分錢
    第三批國家集採藥品全國落地 鹽酸二甲雙胍平均價僅為6分錢 新華網 | 2020-12-04 08:29:27 隨著廣東、廣西、雲南3省區啟動實施第三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中選結果,第三批國家組織集採的55個品種藥品已在全國公立醫院落地。
  • 疫情衝擊:呼籲鬆綁公立醫院特需非醫保收入政策限制
    譽方醫管首席顧問:秦永方疫情給正在推進的醫改帶來巨大的影響和衝擊,三醫聯動醫保「打擊騙保、藥品集採、醫保監管升級、DRG支付在即」引領,波濤駭浪令業界心驚。面對疫情對醫院造成的財務危機,虧損面進一步擴大,現金流危機,衛生經濟規律使然,醫院離開錢不能正常運轉,醫院需要自救,路在何方?
  • 湖北醫院曬帳本 查出縣級醫院讓胃病患者做腦部CT
    記者了解到,湖北省衛生計生委確定的醫療費用控制主要監測指標有24項,其中10項為公示指標。「之所以選擇這10項指標公示,是因為這些數據能直接反映出患者費用,也容易讓人看懂。」湖北省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處處長朱洪波介紹。迄今為止,湖北省衛生計生委已經公示了兩次全省14家部省屬醫療機構的控費指標;省內各地、市、州也陸續公示了各自轄區二級以上公立醫院的醫療費用控制指標。
  • 36種藥品被重點監控,多為中藥注射液、萬能神藥,百億市場再萎縮
    這也是自7月1日國家衛健委公布第一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之後,首個地方版的目錄落地實施。 事實上,我國近年來加強對臨床合理用藥的管理,政府部門屢次修改藥品說明書、出臺重點監控要目錄、制定臨床診療指南和操作規範等一系列行政手段,意在規範臨床不合理用藥的現狀。
  • 稜鏡丨300萬藥代去留:以前每天見醫生三次,如今頻吃閉門羹
    但現在醫藥代表這個行業,已經和十多年前有了天壤之別。 今年9月7日,一張匿名「舉報信」貼在了山西臨汾市人民醫院的牆上,信中直指醫院腫瘤科和放療科部分醫生收受某企業回扣。不僅指名道姓,甚至列出了2020年以來一款藥物在科室的用量數據。
  • 安慶市立醫院開展 「2020年提高抗微生物藥物認識周」系列活動
    為提高社會公眾和醫務人員對細菌耐藥危機的認識,牢固樹立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觀念,落實我國《遏制細菌耐藥國家行動計劃(2016-2020年)》,近日,安慶市立醫院開展「2020年提高抗菌藥物認識周」系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