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日報訊(記者拍熱扎提 · 阿不都 井波報導)「像這樣已經長出來開傘的,今天可以採下來交售給企業,還沒長出來的得換一下位置。」6月22日,在墨玉縣薩依巴格鄉康帕村,努爾麥麥提 · 艾海提瓦克在自家香菇拱棚中邊幹活邊說。
在康帕村,最早種植香菇的是努爾麥麥提。這兩天,村裡新建了16個香菇拱棚,他又預定了一個。「現在香菇長得非常好,我有兩個大棚,只要管理好,一年最少可收入2.4萬元。」努爾麥麥提說。
為努爾麥麥提供應香菇菌棒並收購香菇的,是新疆樹上老菌菌業有限公司。
2019年初,墨玉縣引進香菇種植加工龍頭企業——新疆樹上老菌菌業有限公司。該企業採取「政府補貼一點、企業讓一點、農戶貸一點、工作隊幫一點」的模式,積極引導村民發展香菇產業。
新疆樹上老菌菌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尹金耀介紹:「企業以一個菌棒4元賣給農戶,按照每公斤香菇7.5元回收,通常情況下,一個菌棒農戶最少賺2元。一個小拱棚能放2000個菌棒,一季度可以收入4000元。一般種3茬,一年能收入1.2萬元。」
儘管如此,起初努爾麥麥提和大多數村民一樣,沒有見過、也不會種香菇,心中有顧慮。為此,今年初,康帕村「兩委」專門聯合企業組織村民代表前往河南考察觀摩香菇種植,努爾麥麥提就是代表之一。
「在河南,我看見一個70歲左右的老奶奶,一個人管理6個大棚,用種香菇掙的錢,蓋了漂亮的二層樓房。看著她都行,我覺得我也可以做到。」努爾麥麥提說。
回來後,努爾麥麥提拿出3000元建起拱棚,買了菌棒,企業為他提供技術指導。眼下,努爾麥麥提的拱棚裡,一簇簇香菇已經「綻放」,他嘗到了種植香菇帶來的甜頭。
「要是不種香菇,我真不知該怎麼脫貧。」學到了技術,賺到了錢,如今努爾麥麥提天天幹勁十足,只想著把香菇種植技術學深、學精,帶著更多村民一起種香菇,讓往後的生活越來越好。
尹金耀告訴記者,新疆樹上老菌菌業有限公司每年投入近1000萬元,以每噸300元的價格收購當地農民的廢核桃木,粉碎後做成菌棒。目前,在墨玉縣建有3個香菇種植基地、135座標準大棚,輻射帶動9個鄉鎮2500戶貧困戶發展香菇種植。同時,企業的生產、加工、銷售、種植產業鏈帶動了周邊鄉鎮515人就地就近就業,其中貧困人口215人。
阿曼妮薩 · 阿不都卡迪爾是薩依巴格鄉光明村村民,已在新疆樹上老菌菌業有限公司工作8個月了,現在是接種車間副組長,負責菌棒生產質量檢驗。
「起初,我負責接種菌包,經過企業技術培訓後,成為一名檢驗員,工資也從每個月1200元漲到3000元。」阿曼妮薩說,「這些菌棒是給村民的,質量不能有問題,我會好好工作,用心保證每一個菌棒的質量。」
今年7月,新疆樹上老菌菌業有限公司開始建香菇精深加工廠,建成後可以生產香菇脆片、香菇醬等4種延伸產品,形成產業鏈,同時增加300多人就業,帶動更多人脫貧增收。
「接下來,我們會研發多元化產品,在香菇品質、精深加工及包裝上下功夫,提升產品的知名度,把香菇產業做成墨玉縣的支柱產業。」尹金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