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提出疑問:青蛙吃蜻蜓嗎?課堂上五花八門,查證後老師汗顏
一直以來教育的問題對於我們每個人都是有著相當大的影響的,每個人在出生的時候就已經被動接受這種文化的薰陶,而我們也只能是在不斷的學習當中來充實自己,這樣才能夠在有限的知識當中來發現自己的智慧,尤其是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我想這一點也是至關重要的,在接受了傳統文化的薰陶下,更加具有中國特色文化性質,使得我們每個人都受益終生。
在談到教育的時候,一直以來小學教育就成為了人生當中的關鍵所在,這對於任何的一個孩子來說都是相當具有挑戰性的,很多人抨擊如今的教育,大約是3歲的時候就已經入學,而之後就不斷接受者無窮盡的知識當中,有人就提問,難道這真就有這麼多學的?我想最主要的還應該是去注重整個的一個智慧增加,這不在之前就在我周邊發生了這樣的一件事情。
話說就是在一個親戚家小朋友的小學當中,有一次老師就講到,讓孩子使用「一邊……一邊……」來進行造句,很多人對於這樣的一種學習模式都應該是比較熟悉了,這不僅僅是增加孩子們的知識,更是鍛鍊孩子們一定的思維邏輯。
孩子們自然是童言無忌,在課堂上也是爭搶著回答,老師開始的時候就提醒不能夠使用人物,否則就太過於單一了。課堂上就聽到了很多奇思妙想,而此時親戚家的這個孩子就講到:青蛙一邊跳一邊吃蜻蜓,大家先是叫好,但片刻之後就有學生是提出了疑問。
有一個孩子就質問:青蛙吃蜻蜓嗎?瞬時間就成為了大家所關注的焦點,而老師也被這樣的一個突擊弄得有這個不知所措了,這是語文課,顯然這個科學問題老師也解決不了,有的孩子就講到,這兩種都是益蟲,那益蟲吃益蟲嗎?,在孩子們看來好像是違背道理的。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沒有看到那樣的一種情景,所以也只能是通過判斷來進行,而看到過動物世界的小朋友就講到說青蛙的舌頭很長,應該是一下字就能夠將蜻蜓吞進去;而有的孩子竟然是還講到,蜻蜓是在水草中產卵,與青蛙是生存在一片水域上,他們之間也應該不是敵對者,總之這樣的一個問題也引起了大家的爭議,老師最終也沒有給出答案。
後來孩子在第二天回來的時候說,老師在查閱資料之後也很汗顏,他確定,青蛙是吃蜻蜓的!這樣的一個回答實際也讓孩子們是相當震撼了,而這個故事實則是給出了我們很好的一個啟示,那就是在任何的教育當中,首先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是充滿懷疑的態度,而一個不斷論證與討論的過程才是教育的關鍵,而絕非就是填鴨式的教育,這樣我們整個的祖國才能夠更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