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海一號」打撈出水後,有消息稱,船上所載的青白瓷出自景德鎮窯系。這一消息引起了收藏界與景德鎮陶瓷界人士對景德鎮青白瓷的高度關注。那麼,「南海一號」所載的景德鎮青白瓷究竟產自該市哪裡?景德鎮青白瓷又有何特點?24日,帶著讀者的多個問題,記者進行了採訪。
「南海一號」所載景瓷可能產自南河沿線作坊青白瓷是景德鎮成為世界瓷都的起點
據有關專家介紹,青白瓷是宋時的六大瓷系之一。
其生產以景德鎮窯為代表,釉色介於青白之間,青中閃白,白中顯青,所以名喚「青白瓷」。宋代是青白瓷的輝煌時期,考古發掘資料表明,目前已在國內十多個省近l50個縣和二十多個國家或地區出土了宋代青白瓷。景德鎮從宋代生產青白瓷以後便聲名鵲起。宋真宗將青白瓷定為貢品,並以其「景德」年號命名此地,使天下皆知有「景德鎮」。因此可以說,青白瓷是景德鎮成為世界瓷都的起點。
出水青白瓷應產自工藝水平巔峰期
據景德鎮民窯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介紹,五代入宋後,由於戰亂,很多北方及其他窯系的工匠和技術人員流入景德鎮,景德鎮的民窯綜合各方特點後,在五代生產青瓷和白瓷的基礎上,成功地創燒了青白瓷。而之後,其燒造技術又很快傳播到各地,迅速形成了一個以景德鎮為代表的青白瓷燒造體系,產品遠銷海外。景德鎮民窯博物館的何身德告訴記者,至北宋晚期,以景德鎮湖田窯為代表的景德鎮窯系生產青白瓷,從瓷器的造型和裝飾手法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何身德分析,「南海一號」所載景瓷距今800多年,按這個時間推算,出水青白瓷應為景德鎮青白瓷生產水平達到巔峰期的產品。
「南海一號」上景瓷疑產自南河沿線作坊
景德鎮民窯博物館館長何俊在帶著記者參觀景德鎮生產青白瓷的宋代湖田古窯址後告訴記者,由於景德鎮南河直通昌江,可通過南河至昌江達長江沿線。在北宋晚期至南宋之間,景德鎮的民窯幾乎全部集中在南河沿線的幾十裡地上。何俊分析說,如「南海一號」所載的青白瓷確係景德鎮生產,那麼,這些瓷器應該就產自該市南河沿線作坊。而景德鎮民窯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則告訴記者,北宋晚期至南宋之間,湖田窯已成為當時景德鎮生產青白瓷規模最大、質量最高的地方,而且,該館數年前進行考古時,在南河湖田橋附近就發現了多個用於船運的碼頭。他認為,基於多方面的因素,作為質量要求相對較高的外銷瓷,「南海一號」所載的青白瓷產自湖田窯的可能性應該很大。
北宋晚期已被譽為「青如天」據景德鎮陶瓷館負責人寧勤徵介紹,青白瓷的裝飾手法,是在瓷坯上刻好圖案後,再在上面澆上一層青白釉,瓷器燒成後,瓷器表面的釉已被淡化,而圖案裡面的釉顏色顯得較深,這樣就起到了相互烘託的效果。
何身德告訴記者,由於這種效果明快、漂亮,當時深得世人喜愛,青白瓷在北宋晚期已被譽為「青如天」。而如今人們形容景德鎮陶瓷「白如玉」的說法,還是後來人們在「青如天」的基礎上改的。何身德表示,出水的青白瓷,在當時就已應是被譽為「青如天」。
陶瓷商從打撈信息中覓商機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因「南海一號」出水,景德鎮的青白瓷也由此引起各地業內人士的關注。24日,記者在景德鎮昌南古玩市場採訪時,在此經營的張女士就告訴記者,最近兩天,她已經接到好幾個諮詢景德鎮宋代青白瓷知識及市場價格的電話。而在景德鎮做了十幾年仿古瓷生產的劉先生,在看到本報報導的「南海一號」打撈掀起景瓷收藏熱的消息後,就開始動起了生產仿造青白瓷的腦筋。劉先生說,人們對「南海一號」所載青白瓷的關注,必將提高景德鎮青白瓷的知名度。他認為,這就是商機。
記者王景萍 文/圖
景市專家將鑑定出水景瓷本報南昌訊 首席記者王劍華、實習生曾小豔報導:24日,景德鎮市委書記許愛民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稱,如果能夠確定「南海一號」部分瓷器為景德鎮生產,將對豐富景德鎮歷史資料起到重要作用。他將要求景德鎮市文物部門負責人積極了解「南海一號」的有關情況。另外,景德鎮也將請文物專家對「南海一號」上出水的景瓷進行鑑定,為政府決策提供依據。如果能夠確定為御窯陶瓷,那價值相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