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暴力到民主,動物如何選擇領導者?

2020-10-28 國家地理中文網

這是烏幹達的一群黑猩猩。一些雄性領袖靠鐵腕統治群體,另一些則採取溫和的領導方式。

攝影:RONAN DONOVAN,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撰文:BRIAN HANDWERK

  從蜜蜂到海豚再到大象,很多野生動物都過著集體生活,由一位領導者統治。而且,與人類社會的情況一樣,這些統治者會通過不同方式掌權。

  黑猩猩根據體型和性格,靠武力或者建立聯盟上位;一些物種裡的掌權者,比如斑鬣狗,則是靠性別或血統決定,很像君主政體裡的統治者繼位;而刺魚只是簡單跟隨魚群中最好看的那條。

  雖然有時人類會把領導者年齡大視為弱點,至少對美國總統是這樣,但一些動物卻會擁戴長者,加州米爾斯學院的行為生態學家Jennifer Smith說。

  「哺乳動物通常會主動選擇跟隨閱歷更豐富的動物,」Smith說,對於年長的雌性尤其是這樣。

雌性掌權

  非洲象的領導者是象群中最年長的雌性。

  根據在肯亞安博塞利國家公園裡進行的一項研究,這些雌性掌權者可以活到60歲,最擅長識別危險的獅吼,保護親人們不被襲擊。它們還會利用自己的記憶,繪製地貌圖,帶領象群尋找食物和水等重要資源。「這是一種基於聲望和成就的領導能力,」Smith說。

  逆戟鯨的首領也是年長的雌性,它們在誕下最後一隻幼鯨後,仍會領導家族長達50年。最近一項研究發現,絕經後的雌性逆戟鯨對於種群生存至關重要,它會帶領親人們前往最佳捕魚地點;當逆戟鯨祖母死亡時,孫輩的死亡風險會隨之增加。

  「缺少食物時尤其如此,」Smith說:「對於整個種群而言,逆戟鯨祖母的生態知識非常重要。」 哺乳動物通常會主動選擇跟隨知識閱歷更豐富的動物。JENNIFER SMITH,行為生態學家,米爾斯學院

統治規則

  非洲的斑鬣狗家族也依靠雌性領袖還領導,家族成員多達130隻。每個雌性從出生起就被納入固定的社會階級,就像無人畢業的高中團體。

  「在斑鬣狗的社會中,女王從母親那裡繼承統治地位,因此這就像知識和權力的社會轉移,」Smith說。

  在更大的鬣狗群中,有多個家族,皇室居於頂端,每個家族在獲取食物和資源時都要遵循自己的等級。比如,雌性領袖和它們的幼崽會從家族得到最好的食物和社會支持。這通常會確保雌性更健康、誕下更多後代;這個循環也維持了社會等級,雄性往往屈居次位。

  在鬣狗家族中,「生活中幾乎所有方面都由雌性發號施令,」Smith說。

武力決勝負

  黑猩猩社會由雄性領袖領導,它的主要興趣是性;領導者喜歡接近有生育能力的雌性,留下儘可能多的後代。 
  這些領頭的黑猩猩通過平息種群中的爭端和控制食物等資源,維持和平。它們還會保持等級秩序,決定誰與誰交配;這是給支持者的「政治福利」。

  黑猩猩領袖並不由出生所決定,它們總是要提防其他雄性發起政變。因此很多黑猩猩領袖都是「自私的暴徒」,「通過恐嚇其他所有猩猩,來保持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明尼蘇達大學研究類人猿群體關係的生態學家Michael Wilson說。

建立聯盟

  但情況並非總是如此。

  有趣的是,一些黑猩猩,尤其是體型較小、不那麼具有侵略性的那些,會通過另一種完全不同的策略成為領袖:建立聯盟。

  在坦尚尼亞的貢貝溪國家公園,Wilson研究了一隻被研究人員稱為「弗洛伊德」(Freud)的雄性領袖。它通過與黑猩猩夥伴建立聯繫、梳理毛髮、用更多的時間與它們互動來把控大權。用這種方法的其他雄性領袖還會給黑猩猩寶寶撓痒痒,很像人類社會中的政治家在競選站點親吻嬰兒。

  通過展示善意,以及一些老式的「政治活動」,弗洛伊德收穫了忠誠和權力帶來的優待,比如食物、梳毛和交配機會。

達成共識

  政治科學家研究了人類在多大程度上會根據吸引力來選擇領導人,而這一標準也適用於人類以外的動物。

  三刺魚是一種原產於北半球的小魚,它們會追隨身體上的吸引力,但這並非淺層審美。這個物種會選擇體態豐滿、皮膚光滑(意味著沒病)的魚做領導者。這些因素都表明,這是一條身體強壯、掌握了生存技巧的三刺魚。

  研究還發現,一旦魚群裡的一條魚認出那位魅力十足的領導者,並開始追隨它,那麼其他魚也會同意大多數魚的意見。

  魚群越大,魚就越有可能追隨正確的領導者,這說明絕對數字是有幫助的。但就像人類一樣,這種達成共識的方法也有缺點:有時幾條魚會追隨一條不那麼好的魚,最終導致整個魚群誤入歧途。

民主之舞

  蜂后登上王位的方式毫無疑問是非常暴力的。工蜂會給普通雌性工蜂餵食一種特殊食物,選出大約12隻蜂后候選人。接著工蜂們後退一步,讓它們一對一搏鬥,每回合以勝利或致命一擊告終。

這是英國的一個蜂群中,工蜂正圍繞在產卵的蜂后周圍。攝影:KIM TAYLOR, NATURE PICTURE LIBRARY

  最後剩下的那隻就成了蜂后,不過它其實也不算領導。「它的功能是產卵,」康奈爾大學的生物學家、《蜜蜂的民主》一書的作者Thomas Seeley說:「除了是一名技藝高超的戰士,繁育後代這就是它的全部使命。」

  儘管有一位蜂后,但在面臨生死抉擇時,比如把受到威脅的蜂巢搬到何處,或者是否把一個成功的蜂巢一分為二,蜜蜂卻會以民主的方式選擇未來領導者要走的路,Seeley說。

  幾百隻偵察蜂負責尋找新的築巢點,然後返回蜂巢報告主要位置。偵察蜂越是賣力地舞蹈,就越能吸引那些沒去過這些位置的偵查蜂前去探查。它們用舞蹈的方式,交流關於新地點的方向和距離等信息。

  當足夠多的偵察蜂都去過那個絕佳地點,那裡的蜜蜂就會意識到它們已經到達「法定人數」,贏得了「選舉」。然後,它們返回蜂巢,讓其他蜜蜂根據這個結果採取行動。

  Seeley說,蜜蜂的行為是人類選舉的一種映照,很有意思。在人類選舉中,候選人不一定被鼓勵誠實。另一方面,對於蜜蜂而言,關於未來家園的適宜性坦誠相告,至關重要。

  「每隻蜜蜂的成功取決於整個蜂群的情況,」他說,所以它們「只能正確地匯報,否則只會讓自己深受其害」——這條規則也會讓其他物種受益,包括我們人類。

(譯者:Sky4)

相關焦點

  • 民粹主義者都對民主做了些什麼?
    1964年到1985年間,巴西由殘忍的軍人獨裁政權執政,而波索那羅曾公開表達過對該政權的仰慕之情。因此,波索那羅對巴西的民主構成了明確的、近在眼前的威脅。而其他人卻認為,巴西擁有著強大的國內製度,例如有力的媒體、獨立的司法等,這會限制專制主義的發展趨勢。人們對于波索那羅擁有不同的看法。與此同時,學術界對於世界範圍內的民粹主義領導者也看法不一。這兩者之間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 領導者如何提升判斷能力
    在信息不明確的時候,領導者該如何做出好的判斷呢?倫敦商學院教授、英格蘭銀行董事安德魯·萊克曼爵士在《哈佛商業評論》的一篇文章中,介紹了幾個建議。 第一,用心傾聽、批判閱讀。萊克曼說,要具備出色的判斷力,你要學會真正理解自己掌握的信息。許多領導者匆忙做出判斷,結果不盡如人意,是因為他們沒能充分思考自己聽到、讀到的信息。
  • 傳播虐殺動物視頻也是宣揚暴力_傳媒·時評_民主與法制網 國家一類...
    《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在一些網絡平臺,製作、傳播、兜售虐殺動物視頻已形成地下產業鏈。   這些虐殺動物視頻,可謂血腥殘忍。僅今年4月至10月間,志願者就在網際網路上搜集到100多起虐殺動物事件,地點涉及21個省份,虐殺行為包括活埋、剝皮、火燒、水燙、挖眼等。此類視頻有單部價也有打包價,價格則根據虐殺手法的殘忍程度和拍攝者資歷來定。
  • 協商民主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和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新時代人民政協事業發展和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進一步堅定了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強大理論指導。  現代民主政治的主要特徵就是協商、妥協。在傳統社會,傳統政治有上千年的歷史傳統,深深紮根在農業社會和自然經濟的土壤中,是遊牧文明和農業文明的產物。傳統政治是「宮廷政治」「秘密政治」「暴力政治」。
  • 你是「管理者」還是「領導者」?
    如果缺乏良好的管理,複雜的組織必將是一團糟,進而直接威脅到它的生存。有序的管理會賦予組織諸如產品質量、收益等許多重要方面相應的秩序和連續性。沃倫·本尼斯將領導與管理分開,並以此為自我管理理論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 民主也是長牙齒的
    公眾認為,憲法保衛局不僅未能阻止德國新納粹的興起,也未能有效地防止新納粹的暴力活動。一方面,憲法保衛局對極右政黨長期滲透,活躍的NPD成員中多達100人是憲法保衛局的線人,200餘位NPD頭目中大約有30位是憲法保衛局的線人,而這個政黨成員到2003年不過6600餘人。憲法保衛局對這個重要極右組織的監控可謂不遺餘力,但是效果可疑。
  • 拉丁美洲脆弱的民主
    這樣,「制度真空」就只好由「暴力和軍人統治來填補」弱勢政府,同時逐漸形成一批強勢軍人集團。在這種社會結構中,一位「將軍」既是一個獨斷專行的領袖,又是一個地主或者企業老闆,他可以濫用一切政治手段來維持其統治。
  • 動物也民主!非洲野犬通過打噴嚏投票
    (原標題:動物也民主!動物也民主 報導員:胡涇辰、何嘉悅、威爾克勞瑞斯 編輯:母萌 (原標題:動物也民主!
  • 民粹主義與「民主的悖論」
    但是一直致力於恢復歐陸民主之於現代民主理論的獨特價值的羅桑瓦龍指出,英美政治思想對人民的複數化理解並沒有把握住現代民主的核心問題,即如何從一個紛繁多樣的民主社會中產生出一種整體性的人民政治。對於羅桑瓦龍而言,對激進民主導致的極權主義的反思並不意味著都要導向自由主義一邊。事實上只要民主是作為一種政治共同體的存在樣式,就勢必無法擺脫對於一種整體上的人民的需要。
  • 臺律師邏輯遭諷:養成只需顆對綠色暴力失憶的「金魚腦」
    臺律師呂秋遠在臉譜網(facebook)稱「要打人藉口可以很多,但暴力就是暴力,沒有理由可言。」臺北市議員羅智強則說,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被丟書、K鞋時也沒見這位大律師如此義憤填膺,養成這麼棒的邏輯只需要一顆「擅長對綠色暴力失憶的金魚腦」。因不滿鄭麗君同意去蔣化,資深藝人鄭惠中日前在一場餐會中掌摑臺當局「文化部長」鄭麗君。
  • 紐西蘭和澳大利亞領導人為美國「心痛」,發聲譴責暴力
    當全世界圍觀華盛頓的騷亂時,不少人意識到這些場景「似曾相識」:在前年爆發的「修例風波」中,部分暴徒於2019年7月1日晚暴力衝擊並佔領香港立法會,對立法會議事廳內設施進行大肆破壞。與此同時,不少人也注意到,一些美國政客和媒體,以及外國領導人對這兩件事的反應和用詞截然不同。他們支持大肆破壞香港立法會的暴徒,卻指責川普支持者在美國國會大廈中的暴力行為。
  • 美國《時代》周刊發布新一期雜誌封面:「民主」遭到攻擊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當地時間1月6日,川普的大批「狂熱支持者」暴力衝擊美國國會大廈,造成大規模騷亂,讓人震驚。此事也遭到了美國國內媒體、兩大政黨以及國際社會的齊聲譴責。7日,美國《時代》周刊(TIME)發布了新一期雜誌封面,所用畫面正是來自於6日的那場國會騷亂。
  • 劉慈欣《三體》中,對程心的選擇表明民主什麼樣的弊端?左派大劉
    劉慈欣《三體》中,對程心的選擇表明民主什麼樣的弊端?宇宙概念圖結果不用多說,正是人類自己的選擇,鑄成了最後的結局,正如智子所說的那樣:「全人類裡,只有程心一個是無辜的」這句話借智子之口,其實表達的也正是大劉本人的想法。民主在中國的話題性遠遠比《三體》更熱、更重要,但是民主帶來的後果,也許比《三體》的結局更致命更絕望,這恰恰是大劉對歷史的思考,對民主制度的思考。
  • 多國政界人士批評美國首都暴力示威
    多國政界人士批評美國首都暴力示威包雪琳美國首都華盛頓6日發生暴力示威,一些示威者衝進國會大廈。多國政界人士批評美國民主「脆弱」。【斥美國民主脆弱】伊朗總統哈桑·魯哈尼7日在電視講話中說,「我們看到美國昨晚和今天發生的情況顯示西方民主多麼脆弱」,儘管美國在科學和工業方面領先,卻「不幸滋生民粹主義」。因暴力衝擊休會6個多小時後,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聯席會議7日凌晨最終確認,民主黨人約瑟夫·拜登贏得306張選舉人票,當選下一任總統;共和黨人、現任總統唐納·川普獲得232張選舉人票。
  • 楊光斌:理解埃及式「民主悲劇」的政治密碼
    埃及依然處在暴力衝突中。兩年前時任總統穆巴拉克在美國盟友的壓力下被迫下臺時,他訓斥美國人不懂中東政治,不知道這裡的政治有多複雜,並預言美國人將為此付出代價。這確實是美國人的尷尬。美國對外一直奉行利益與原則兩大政策,而當利益與原則發生衝突時,美國人自稱原則優先。美國對外政策的原則是什麼呢?無疑就是推廣自由民主。
  • ...是2016年大選的兩倍多——被金錢綁架的民主玷汙了「民主」二字
    原標題:2020年直接用於美國總統和國會議員選舉的費用將超過140億美元,是2016年大選的兩倍多——被金錢綁架的民主玷汙了「民主」二字激烈程度堪比貼身肉搏的美國2020年總統和國會選舉雖已塵埃落定,但餘波遠未平息,除兩黨纏鬥仍在繼續外,競選背後的巨額開支也讓人質疑所謂「民主」選舉的「含金量」。
  • 弗洛伊德事件的本質與根源:被極化撕裂的民主
    >  弗洛伊德事件的本質與根源  2020年5月25日,明尼蘇達州非洲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暴力執法致死。他們要麼旗幟鮮明地選擇自由派立場,要麼堅定不移地固守保守派情懷,溫和持中立場越來越不受歡迎。在民主黨內部,保守派議員遭到排擠;在共和黨內部,絕大多數共和黨人轉向保守立場,中間陣營日漸萎縮。  持續惡化的文化極化。20世紀60年代後期,隨著生產力發展和生活水平顯著提高,龐大的中產階級不再關心經濟領域中的剝削問題,開始關注社會生活中的歧視現象。
  • 讀《道德經》:領導者如何「反熵增」
    這其實是對自然科學的描述,但卻被華為應用到管理哲學之中。  最早提出「熵」這個概念的是德國科學家魯道夫·克勞修斯,他發現,在一個封閉的系統中,熱量總是從高溫物體傳遞到低溫物體,從有序到無序,最終沒有溫差,不再做功。這個過程叫熵增,結果是熱寂,也叫熵死。
  • 動物界11種殘忍暴力的交配方式-動物,殘忍,暴力,交配,袋鼬,臭蟲...
    交配是所有動物的一門「必修課」。為了贏得異性的芳心,它們可謂煞費苦心。有時候,動物的交配儀式也充滿暴力色彩,甚至達到令人毛骨悚然的程度。以袋鼬為例,雄性袋鼬會抓住雌性的脖子,強行將其拖走,而後進行交配。它們是一群暴力而殘酷的傢伙,交配中瘋狂抓咬雌性。很多雌性在交配中香消玉殞,最後淪為雄性的盤中餐。
  • 鄧聿文:民主從學會開會開始
    解決問題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暴力或強迫,一種是協商討論。開會就是來協商討論的,如果開會不是來協商,誰的勢力大,就聽誰的,這與強迫無異。而要協商,就得講規則、講程序、講議程,先把這一套東西確立好,大家才能平等地坐下來談——這樣協商出來的結果就實現了程序正義,也即民主。所以,開會包含了民主因素,或者說,開會天生與民主有關,是一種民主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