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根公布流產消息後,哈裡首次公開講話;英媒報導中發布驚人消息
據《每日郵報》消息,當地時間12月1日,英國蘇塞克斯公爵哈裡王子在網飛公司(Netflix)自然保護紀錄片平臺WaterBear(水熊)發布會上發表講話,哈裡王子講到兒子阿奇對他人生的影響,這還是在梅根·馬克爾在《紐約時報》撰文通報自己在7月間曾流產、痛失腹中胎兒後,哈裡王子首次公開露面。
-
女王最寵愛的兒媳和孫女也曾公開承認流產,為梅根「鋪平了道路」
蘇塞克斯公爵夫人梅根·馬克爾在本周公開談論了自己在7月流產的痛苦經歷,儘管大部分民眾對梅根表示了同情和支持,但這一舉動同樣也在英國引發了爭議。儘管在英國有四分之一的懷孕以流產告終,但許多人仍然認為這是一個禁忌話題,更有甚者指責梅根在離開王室後肆無忌憚的使用著她的「言論自由」,從未考慮是否會影響到王室整體的形象,然而梅根並不是首位公開談論流產經歷的王室成員。
-
關注婦女團體稱讚梅根敢於分享經歷 英媒:打破王室常規
英國哈裡王子(Prince Harry)的妻子、薩塞克斯公爵夫人梅根(Meghan, Duchess of Sussex)11月25日在《紐約時報》刊文講述自己7月的流產傷痛經歷後,英國白金漢宮在回應媒體查詢時僅稱屬於極私人事務(deeply personal matter),不會評論。
-
第387期 | 梅根透露,她流產了?聽聽流產協會專欄作者怎麼說
薩塞克斯公爵夫人梅根透露,她在7月份經歷了一次流產。她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感受到了「一種幾乎無法承受的悲痛」。很多女性都經歷過流產,在對待流產這件事上,梅根與公眾分享了自己的喪子之痛。這樣做使流產這個話題更能融入到人們的日常對話之中。
-
每經21點 | 明年節假日放假安排出爐:春節7天,五一節5天;天津市...
每經編輯:趙慶1丨2021年部分節假日放假安排出爐:春節7天,五一節5天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2021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一、元旦:2021年1月1日至3日放假,共3天。二、春節:2月11日至17日放假調休,共7天。2月7日(星期日)、2月20日(星期六)上班。
-
《紐約時報》這篇抹黑中國的報導,美國網民發覺不對了……
(圖中這4名紐約時報的記者,都是常年抹黑中國的老手了)這個說法顯然是荒誕可笑的。在去年年底這個時候,雖然武漢當地發現了一種新的病毒性肺炎,但當時全世界根本沒有人知道這是什麼病毒。諷刺的是,此刻正在耍弄「事後諸葛亮」、質問中國為什麼不在去年年底就封城的《紐約時報》,當時卻在中國通過將武漢封城來告訴全世界這個病毒有多危險後,不斷撰文抹黑我們的防疫措施,用充滿意識形態偏見的語言宣稱我們的防疫措施是「殘忍」、代價「巨大」的,甚至還說我們「傷害了全球經濟」的。
-
紐約時報評《逆時營救》:別把孩子單獨留家裡
6月30日,《紐約時報》刊登了一篇《逆時營救》的影評,並且給出十分别致的角度,開頭便提到這部電影「給工作壓力很大的媽媽們首要建議,千萬別讓保姆把孩子一個人留在家裡。」這一觀點也得到諸多共鳴,尤其有觀眾提到,「暑假即將到來,孩子一個人在家有安全隱患,《逆時營救》的故事,也是對家長的一次重要提醒。」
-
《紐約時報》7月23日發表了有關UFO墜毀與外星人工程的文章
這份報導就相當於《人民日報》發了一篇新聞,說某部委將公布一些UFO的研究報告,並承認曾經對部分UFO材料進行過逆向工程……我了個去,這能不震驚麼?這要是《人民日報》的稿子,微博熱搜前5妥妥的。(為什麼是前5?
-
紐約時報,馳名雙標
前些天看《紐約時報》,一篇文章把我氣笑了。『我覺得,她很漂亮但沒啥素質。』這位泰國司機說道。一周後,這位50歲的司機被確診為新冠,一種來自中國並傳染到了全世界的病毒。』這『社論』不但不可信,並且極度可恥。
-
哈裡王子敦促人們保護大自然,緬懷母親黛安娜,閉口不談梅根流產
日前,哈裡王子通過視頻與紀錄片平臺「Waterbear」的執行長和戰略主管展開對話,這也是自從蘇塞克斯公爵夫人梅根·馬克爾(Meghan Markle)在《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公開分享自己流產的經歷後,哈裡王子第一次面對公眾。
-
《紐約時報》迎來新掌門 最新數字訂戶已達500萬
參考消息網7月24日報導 外媒稱,美國紐約時報公司當地時間7月22日任命梅蕾迪絲·科皮特·萊維恩為新任總裁兼執行長,接替擔任該職務8年、領導《紐約時報》數位化轉型的馬克·湯普森。據法新社紐約7月22日報導,據紐約時報公司消息,科皮特·萊維恩今年49歲,於2013年加入紐約時報公司,自2017年6月以來一直擔任營運長,領導數字產品相關工作。科皮特·萊維恩說:「領導《紐約時報》是我一生的榮幸。」她此前曾在美國《福布斯》雙周刊和《大西洋》月刊工作。科皮特·萊維恩將於9月8日接替湯普森。
-
梅根王妃紐約與密友相聚,穿一身黑色真低調,卻滿滿時尚範兒!
最近,梅根王妃將孕婦的腹部抬高,秘密回到美國,與好友再次相見,這也是哈裡王子結婚後第一次回老家,這次回紐約是梅根王妃的私人路線,回到故鄉後,她穿得很保守。回到紐約後,梅根王妃晚上和親友舉行了短暫的聚會,梅根王妃穿著中性的黑色大衣,雖然很低調,但是完全沒有時尚感,這件黑色大衣的設計很簡單,很有氣氛,設計採用英國風格的雙扣設計,充滿時尚感,大衣的顏色非常低調,但是高級感卻絲毫不失,很有氣質。
-
以紮根理論看紐約時報的數位化轉型:讀《紐約時報是如何做新聞》
2008年美國報業廣告收入跌幅,相較2007年達17.7%。廣告收入的減少,隨之而來的是報業的大裁員。這一背景下,傳統媒體為了生存,不得不擁抱網際網路,謀求數位化轉型,《紐約時報》就是這一過程中的典型代表。二、 背景《紐約時報》是什麼?以及它在美國媒體的地位《紐約時報》1851年創立,至今已有170年歷史。
-
怒懟D&G辱華廣告的美國小哥更新啦 這次炮轟《紐約時報》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8月21日發布了一條題為"How China is framing the Hong Kong protest"的視頻。視頻充斥著顛倒黑白的內容,甚至還指責中國媒體在「編造新聞」,這讓裡奇看不下去了。他專門製作了一期視頻,怒懟《紐約時報》的謊言和「無腦黑」。「如此雙標可不行!
-
《紐約時報》刊登中國學者饒毅文章後,遭到美國一群人瘋狂攻擊
來源:環球時報新媒體近日,中國知名科學家饒毅在美國《紐約時報》上撰文,通過講述他在美國紐約的一位叔叔因新冠肺炎不幸病逝的遭遇,並對比了他在中國武漢的親屬平安無事的情況,抨擊了美國川普當局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糟糕表現。
-
紐約時報"雪崩"重新定義報導?
編者的話:《紐約時報》去年12月的多媒體專題報導《Snow Fall(雪崩)》大獲成功:發表六天收穫了290萬次訪問和350萬瀏覽量,為沉悶已久的傳統新聞媒體圈帶來新鮮空氣。以下為原文內容摘要:如果我遇到《紐約時報》主編吉爾•亞伯拉姆森(JillAbramson),我一定會當面力挺《雪崩》(SnowFall)——在我看來,《雪崩》是真正採用了「後平板電腦時代」敘事手法的先驅性報導之一。而亞伯拉姆斯本周在一次業界會議上表示,「雪崩」如今已近成了一個動詞,各個版面的記者都渴望投入更多時間來「雪崩」出精彩的深度報導。
-
《紐約時報》官網遭受惡意攻擊 部分服務中斷
網易科技訊 8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紐約時報》官方網站周二遭受外來惡意攻擊致部分伺服器宕機。
-
紐約時報暢銷書:一位天體物理學家的來信
他上個月剛剛出版且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的《一位天體物理學家的來信》(Letters from an Astrophysicist),可以讓人一窺這位天體物理學家的科普風採。撰文 | 盧昌海作為一個愛買書的人,我的書房越來越自給自足地擁有了我喜歡的書,少數的例外則激勵著繼續逛書店的樂趣。
-
紐約時報:中國把月壤帶回地球,開啟了「太空競賽新時代」
美國聖母大學教授克萊夫·尼爾(Clive Neal)在給《紐約時報》的郵件中就嘆息道:「這些月壤的年份與以往的完全不同,肯定有助於我們理解月球的演變。唉,我們大概是沒機會接觸了。」他在這句話後頭還配上了一個沮喪的表情。
-
每年可賺近20億美元,《紐約時報》怎樣做到的?
<紐約時報>每年可賺近20億美元》,題圖來自:視覺中國要點:1. 《紐約時報》副總編蘭德曼認為,媒體的數位化轉型的挑戰就是創造一種環境,讓恰當的人提供高質量的稿件。2. 《紐約時報》轉型奉行的戰略是,強調自己並不走流量路線,而是堅持「訂閱優先」。合理的商業策略是提供強大的新聞,讓全球數百萬人願意為此付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