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桐廬縣分水江與桐江的交匯處,有一座高約六十米的小山,名叫桐君山。「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這裡雖然沒有神仙,卻有我們的祖先——黃帝。
4000多年前,黃帝化身一位採藥農,在此試藥配藥,解救群眾疾苦。時人皆稱之為「桐君老人」。後來根據自己的實踐,編寫了《桐君採藥錄》,並流傳後世,稱為中藥鼻祖。
桐君山與桐廬縣城中間只隔一條富春江,來此地遊玩,過河即到,交通還是比較方便。
進入景區大門,首先是桐君老人的雕像,老人目光堅毅,因為這是造福人類的大事情。童子與神鹿在其身邊圍繞,虔誠地擁護著。
走過「藥祖之鄉」的石牌坊,就是登山的臺階了。
石牌坊周圍,中華鼻祖的石碑就立在旁邊,格外醒目。樹木茂盛,遮陰蔽日。如夏天到此,也是清爽無比。
遊人不多,幾聲小鳥的叫聲,聽著特別清脆。顯得桐君山靜幽幽的。走在山道中,深深吸一口氣,感覺身心都被蕩滌乾淨。清心舒爽的環境,連仙草都喜歡生長在這裡。藥材好,首先環境優。
在一片綠樹掩映下,是一座青磚灰瓦的徽式建築。這裡便是畫家葉淺予的故居。
這裡安靜優雅,綠意盎然。前面緩緩流淌著是一江碧水,兩岸青山不斷。葉老先生肯定喜歡。
登上長長的臺階,猶如登達天庭。周邊的樹叢與灌木叢已連到了一起,鬱鬱蔥蔥的。總是讓我感覺樹叢中有什麼東西在吸引著我,難道是哪株仙草?
臺階的盡頭便到了桐君山的山頂,這裡有白塔和四望亭。
桐君山頂的這座白塔,與北海和瘦西湖的白塔各有不同。白色的塔身,中間兼有黛瓦和鬥簷,層層疊疊。有種如坐雲塔步步高升的感覺。
旁邊的四角亭,四根圓柱撐起,簷角高挑。在其中間又起一層,各類木雕圍繞四邊。越發顯得四望亭,端莊秀麗,氣勢不凡。
站到亭子裡,放眼望去,西面的富春江水汽氤氳,東邊是連綿不絕的群山。遠道而來的桐江和分水江,不分彼此,緊緊相擁,匯成了一股清流。
下得山來,「七裡揚帆」的遊船已在此靜靜地等候。
船隻隨風飄動,富春江碧波蕩漾,清澈見底,鵝卵石和四處遊竄的小魚,歷歷在目。兩岸青山悠悠,一眼望不邊。不由得讓我想起李白的詩句「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船在江中走,人在畫中遊。」身處如詩如畫的富春江,讓我感嘆祖國的壯麗河山之美。只恨自己讀書太少,不知用怎樣的語言來描繪。但面對如此美景,又是文字豈能描繪的了的。
還是靜靜地欣賞吧,此時無文勝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