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祖之鄉桐君山,四望亭上風無邊。狀觀!千帆一一七裡灘

2021-01-09 旅行凡客

在浙江省桐廬縣分水江與桐江的交匯處,有一座高約六十米的小山,名叫桐君山。「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這裡雖然沒有神仙,卻有我們的祖先——黃帝。

4000多年前,黃帝化身一位採藥農,在此試藥配藥,解救群眾疾苦。時人皆稱之為「桐君老人」。後來根據自己的實踐,編寫了《桐君採藥錄》,並流傳後世,稱為中藥鼻祖。

桐君老人

桐君山與桐廬縣城中間只隔一條富春江,來此地遊玩,過河即到,交通還是比較方便。

進入景區大門,首先是桐君老人的雕像,老人目光堅毅,因為這是造福人類的大事情。童子與神鹿在其身邊圍繞,虔誠地擁護著。

走過「藥祖之鄉」的石牌坊,就是登山的臺階了。

石牌坊周圍,中華鼻祖的石碑就立在旁邊,格外醒目。樹木茂盛,遮陰蔽日。如夏天到此,也是清爽無比。

石牌坊

遊人不多,幾聲小鳥的叫聲,聽著特別清脆。顯得桐君山靜幽幽的。走在山道中,深深吸一口氣,感覺身心都被蕩滌乾淨。清心舒爽的環境,連仙草都喜歡生長在這裡。藥材好,首先環境優。

葉淺予

在一片綠樹掩映下,是一座青磚灰瓦的徽式建築。這裡便是畫家葉淺予的故居。

這裡安靜優雅,綠意盎然。前面緩緩流淌著是一江碧水,兩岸青山不斷。葉老先生肯定喜歡。

長長的階梯

登上長長的臺階,猶如登達天庭。周邊的樹叢與灌木叢已連到了一起,鬱鬱蔥蔥的。總是讓我感覺樹叢中有什麼東西在吸引著我,難道是哪株仙草?

四望亭

臺階的盡頭便到了桐君山的山頂,這裡有白塔和四望亭。

白塔

桐君山頂的這座白塔,與北海和瘦西湖的白塔各有不同。白色的塔身,中間兼有黛瓦和鬥簷,層層疊疊。有種如坐雲塔步步高升的感覺。

旁邊的四角亭,四根圓柱撐起,簷角高挑。在其中間又起一層,各類木雕圍繞四邊。越發顯得四望亭,端莊秀麗,氣勢不凡。

綠水青山

站到亭子裡,放眼望去,西面的富春江水汽氤氳,東邊是連綿不絕的群山。遠道而來的桐江和分水江,不分彼此,緊緊相擁,匯成了一股清流。

七裡灘

下得山來,「七裡揚帆」的遊船已在此靜靜地等候。

船隻隨風飄動,富春江碧波蕩漾,清澈見底,鵝卵石和四處遊竄的小魚,歷歷在目。兩岸青山悠悠,一眼望不邊。不由得讓我想起李白的詩句「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碧水藍天白雲

「船在江中走,人在畫中遊。」身處如詩如畫的富春江,讓我感嘆祖國的壯麗河山之美。只恨自己讀書太少,不知用怎樣的語言來描繪。但面對如此美景,又是文字豈能描繪的了的。

還是靜靜地欣賞吧,此時無文勝有文。

相關焦點

  • 七裡灘漁村的「喀納斯湖怪」養成記
    在內地的部分省份很早就開始了批量養殖,但在阿勒泰地區,養殖成功並達到種魚產卵標準的目前只有一處,這裡叫七裡灘漁村。七裡灘漁村的由來布爾津縣在近代有著豐富的捕魚經驗和歷史,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布爾津縣是中蘇航運的交通要道,在位於縣城向西20公裡處,有幾個被命名為六裡灘、七裡灘、八裡灘的地方,這裡的很多老人的捕魚記憶也始於這裡。
  • 布爾津縣七裡灘漁村聯手牧家樂同吃旅遊飯
    9月3日,布爾津縣七裡灘漁村景區負責人王忠良告訴記者。  「現在以本地遊客為主,還有些是通過網上慕名而來的散客。」王忠良說,七裡灘漁村景區8月6日正式營業,平均每天能接待百餘名遊客,節假日能接待近200人,除了申報3A景區,也在和旅行社對接。
  • 子曰秋野攜《過七裡灘》11月開啟全國劇場巡演
    日前,樹音樂公布子曰秋野「過七裡灘-樹生長的聲音」全國劇場巡演日程,首輪公布南京(11.20)和武漢(11.28)兩站。《過七裡灘》,作為子曰推出不久的新歌,歌詞改編自近代詞宗夏承燾先生的名作。
  • 七裡灘水電站作釣草魚、鯉魚,適當調整作釣方案,收穫滿滿
    於是決定從黃田水庫轉戰七裡灘水電站。目標魚也非常明確,那就是鯉魚、草魚。本文就以七裡灘水電站的作釣經歷為基礎,與廣大釣友分享,在水廣魚稀的環境中野釣,怎樣才能有所收穫。七裡灘水電站野釣鯉魚草魚。根據現場環境及時調整作釣,喜獲目標魚黃田水庫雖然魚情較好,但由於需要步行半小時以上,洽聞七裡灘水電站最近魚情不錯,於是我決定轉戰此地。在釣友小李的帶領下,我們順利到達釣點。
  • 《經典詠流傳》|子曰秋野《過七裡灘》,單曲循環一周都不嫌膩
    這首歌曲便是在《經典詠流傳》第二季收官之際,由子曰秋野詠唱的《過七裡灘》。《過七裡灘》是享有「一代詞宗」「詞學宗師」美譽的夏承燾先生所作,「萬象掛空明,秋欲三更。短篷搖夢過江城。可惜層樓無鐵笛,負我詩成。杯酒勸長庚,高詠誰聽?當頭河漢任縱橫。一雁不飛鍾未動,只有灘聲。」
  • 爆料:離石七裡灘長期不定時停水,居民苦不堪言!
    我們是七裡灘商業街用戶,一直正常繳納水費!用戶從未滯納,全部繳納在錦繡小區物業部!今年下半年以來長期不定時停水,一停三四天。居民苦不堪言,希望有關部門可以關注,幫忙解決此問題。
  •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句詩究竟是什麼意思?
    酬和之作:劉白間的真情互動《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是劉禹錫酬和白居易的一首詩,當時是唐敬宗寶曆二年(826)。說來也巧,劉禹錫從和州往洛陽走,白居易從蘇州往洛陽走,目的地相同的兩位大詩人還沒走到洛陽,就在揚州相逢了。這是他們第一次見面,兩人非常高興。白居易在酒酣之時,寫了一首《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給劉禹錫: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為何能成為千古佳句的呢?
    在我國古代文化藝術的百花園中,唐詩堪稱是靚麗豔美的精品之花,而在眾多的唐詩中,更是有許多耳熟能詳的詩句,成為了歷史文化藝術百花園裡真正的美麗奇葩。比如唐代著名文學家、「詩豪」劉禹錫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就是意境深遠,鼓勵人心的千古佳句。那麼,這一詩句為什麼深受人們的喜愛呢?
  • 劉禹錫最具有哲理的一首詩,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由於經歷了「永貞革新」的失敗之後,他的人生則是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先是被貶到了湖南,此後又是安徽、嶺南、貴州、四川等地,要知道當時這些地方,那都是被稱為苦寒之地,但是劉禹錫卻是依舊從容,並且在那裡還活得比別人更加精彩。
  •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的逆境高歌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兩句詩常用於激勵低谷之中的人生。沉船旁邊無數的帆船競相爭流,枯萎的樹木前頭萬木欣欣向榮。有除舊迎新的意思,多用來激勵人們著眼未來,丟下過往包袱,勇敢向前。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看題目我們就知道,這是一首應和詩。826年(唐敬宗寶曆二年),劉禹錫罷和州刺史返回洛陽,同時白居易從蘇州返洛陽,二人在揚州初逢時,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詩《醉贈劉二十八使君》贈與劉禹錫,劉禹錫寫此詩作答。劉禹錫少年成名,與柳宗元同榜進士及第,結為好友。
  • 劉禹錫詩讀:沉舟側畔千帆過,枯木前頭萬木春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初衣解詩:劉禹錫和白居易同年生人。不過在他們的前半生並沒有交集。劉禹錫本身是洛陽人。21歲進士及第,要知道在這樣一個年齡,唐朝都是少數,這真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夜看盡長安花。
  • 秋野《過七裡灘》演繹最美富春江 「留聲四子」美聲唱詩詞驚豔眾人
    秋野《過七裡灘》演繹最美富春江 「留聲四子」美聲唱響經典詩詞中國早期搖滾樂隊「子曰樂隊」主唱秋野來到《經典詠流傳》,帶來一首早在十幾年前創作出來的《過七裡灘》。事實上,秋野與這首作品有著「一見鍾情」的緣分。一位研究紅學的老先生在一張餐巾紙上信手寫下兩首詞,其中一首便是夏承燾名作《浪淘沙?過七裡瀧》,一下子打動了秋野。
  • 湯氏家族「中山」之謎
    由此可知,中條山既是中山,湯武王就是中山之主。《運城市志》曰:「中條山西連華嶽,東接太行,綿延300裡,居中若帶,故名中條山。」中條山北麓運城市與夏縣的交界處的三家村鄉湯裡,傳說是成湯的故居。《運城市志》曰:「湯裡傳說為商湯武王故裡。」為了證實《運城市志》的這一論點,1990年11月我專程去山西運城地區進行考證。
  • 秋意漸濃,貴州秋色無邊撩人醉!
    坐標:福泉市黃絲鎮自駕路線:貴陽—滬昆高速妥樂村:世界古銀杏之鄉妥樂村擁有古銀杏1200餘株,樹齡一般在300年以上,最長者為500餘歲,樹幹高達幾十米。銀杏樹是3000萬年前地球遺留下來的古植物,人稱「活化石」。
  • 中華白海豚之鄉
    中華白海豚之鄉 三娘灣 這裡是蔚藍的大海,沙灘,奇石怪石,綠色的森林, 以漁船,漁村,海潮和中華白海豚而聞名, 被譽為「中華白海豚之鄉
  • 「螢石之鄉,溫泉之城」——武義
    素有「溫泉之城、螢石之鄉」美譽的武義縣,隸屬金華市,位於浙江省中部,金衢盆地東南,「長三角」經濟圈南緣,距義烏45分鐘車程,距杭州、溫州2小時車程,距上海4小時車程。  武義山川秀美,歷史悠久,曾引無數雅士撫節高歌。唐朝著名詩人孟浩然曾夜泊武陽川,留下了「雞鳴問何處,風物是秦餘」的優美詩篇。北宋慶曆年間(1041至1048)武義始設縣學。
  • 《小風暴之時間的玫瑰》:歷盡千帆,我還是只喜歡你
    03歷盡千帆,我還是只喜歡你高山和林沃之間真的發生了很多事情,是彼此愛的最深刻的那一個,也是被傷得最深的那一個。有過誤會,差一點就成為了彼此生命中的過客。可是,經歷了利用與被利用,兩次分手,到最後見到你的那一刻所有防備都土崩瓦解。即便不想承認,他們也不得不原來自己從未放下過。
  • 禪城張槎弼唐村:書香之地,理學之鄉
    禪城張槎弼唐村:書香之地,理學之鄉 2020-12-04 17: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庫倫之旅】中國安代藝術之鄉
    【庫倫之旅】中國安代藝術之鄉 2020-10-07 12: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二連浩特,恐龍化石之鄉
    恐龍化石之鄉 形象大使恐龍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