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高考班複課記:一千多人的「封閉試驗」

2020-12-05 新周刊

2020年5月7日,山西晉城,晉城一中的學生們戴著口罩上課。疫情期間,為了保障高三考生備考,全校高三學生及老師封閉在校堅持學習。/ 劉佳琪

2020年,受疫情影響,「高考班複課」話題成為全國焦點。山西晉城一中的1000多名高三學生、96位教職員工、15名教官、98名餐廳和宿舍工作人員在學校裡度過了一個多月的封閉生活。

文 | 衛瀟雨

返校當天,聶慧明發現自己已經認不出學生了。

那天是3月25日,山西省全省高三開學。山西也成為繼青海、貴州後,全國第三個宣布高三開學的省份。

聶慧明是晉城市晉城一中的一名高三班主任。開學當天,所有人都隔著一米遠,臉埋在各式口罩裡。有的學生過年長胖了,聶慧明和他對視了好一會兒,孩子蹦起來叫了聲「老師」,聶慧明這才反應過來,隔空做了個擁抱姿勢。

按照疫情防控規定,家長只能把孩子送到校門口的馬路岔口,學生需自行走一公裡才能到校。韓若帆從爸爸手裡接過行李箱,「覺得有點傷感」,走了幾步回頭,發現爸爸還站在原地,「我突然意識到,可能很久不能見面了」。

封閉複習,讓這段高考前的最後衝刺成為一場孤獨的跋涉。/ unsplash

2020年的寒假格外漫長。按原計劃,大年初四高三就得開學,但受疫情影響,全國各地學校的開學日期一拖再拖。這期間不斷有家長問聶慧明,「到底什麼時候開學啊,帶回家的習題不夠做了」。

這幾乎是所有在職教師從未經歷的一次「複課記」。開學後,晉城一中的1000多名高三學生、96位教職員工、15名教官、98名餐廳和宿舍工作人員在學校度過了一個多月的封閉生活。這是一次針對高三畢業班的「封閉試驗」,也是一場對高三學生進行的另類大考。

能摘口罩的僅有洗漱和吃飯時間

高三複課的準備工作從3月初就開始了。

3月中旬的一天,晚上10點,晉城市人民醫院醫生李剛剛接到院領導的電話:「一中防控需要人,去不去?」

「去!」

第二天,醫院召開了緊急會議,確定李剛剛作為駐校醫生前往晉城一中,為師生提供專業的醫療救護。

開學前一周,山西省衛健委為駐校醫生進行了培訓,培訓內容包括疾病的傳播途徑、防護措施、防控流程等。以消毒為例,書桌要求用酒精擦拭,地面則可以使用84消毒水,空氣用紫外線燈消毒。

特殊時期複課,校園的日常防疫成為重中之重。/ unsplash

駐校的第一天,李剛剛就遇到了緊急情況。

剛下晚自習,一小時內有4名發熱的學生被送到醫務室,體溫最高達38攝氏度,其中3個來自同一班級。李剛剛嚇壞了。他穿上全套防護服,戴上口罩和護目鏡,去給學生測體溫。看見他的樣子,4名學生也嚇了一跳,紛紛問他:「能不能別把我們送到醫院啊?」

每隔15分鐘,李剛剛就給學生量一次體溫。漸漸地,兩個學生的體溫恢復正常,他們離開了醫務室,回到宿舍休息;但另兩個學生直到夜裡1點多依然高燒不退。李剛剛通知了市醫院,夜裡2點多,120急救車開到學校,帶走了兩名學生。

翌日一早,醫院為兩個學生做了核酸檢測。第三天早上,同事在微信上告訴李剛剛:核酸檢測沒問題,孩子只是普通感冒。李剛剛總算鬆了口氣。

在晉城一中,學校每三天會組織一次徹底消毒。學生們晚上10點30分下自習後,專業消毒人員身著防護衣、背著消毒罐進教室消毒,要到夜裡2點才能完成全部教室的消毒。

複課後的一個星期,聶慧明歇不住腳。學生們一天量三次體溫,超過37.3攝氏度就要上報校醫院。開學時天氣還冷,每個孩子都裹著厚衣服,從幾層衣服裡伸出手腕,額頭還冒著汗,不時有幾個體溫超標的。這時,聶慧明讓他們去教室門口「涼快一會兒」,隔幾分鐘再測,體溫也就下去了。

偶爾,體溫也要一測再測。/ unsplash

在校上課期間不能摘口罩,能摘口罩的僅有洗漱和吃飯時間。於是吃飯又成了防控重點,學生餐廳分兩層,所有學生分成兩批,按班級就餐,吃飯時全部面朝一個方向,且不能交談。班主任就在旁邊監督,從進餐廳開始,組織學生們排隊、洗手、就坐,學生們吃完後,班主任才能回到教工餐廳吃飯。

複課後,為了保證每個班不超過30人,原先的班級進行了拆分,兩個班拆成三個,老師們的課也因此多了起來,同一份卷子要講上三遍。從早上5點30分早自習開始,到晚上10點30分下自習,聶慧明幾乎屁股不沾凳子,一直在教室盯著學生。

晚上回到宿舍,她腰疼、腿疼,嗓子「像冒了煙」。

2020年5月7日,晉城一中的學生們在食堂吃飯。疫情期間學生分班就餐,彼此間保持距離。/ 劉佳琪

老師成了臨時家長

家長們也各有擔心,他們聯繫上聶慧明,反覆叮囑:孩子吃不了辣椒、不會洗衣服……有家長看天氣預報要降溫,馬上聯繫老師,讓她提醒孩子加件衣服。

學校裡怎麼洗澡?有沒有理髮店?食堂吃不慣怎麼辦?對這些問題,聶慧明得挨個解釋:學校遊泳館有洗澡間,每個班利用周末時間輪流洗澡;學生公寓一層有洗衣機。她這樣勸家長:「就當是大學前的一次演練了。」

剛開學那幾天,聶慧明手機充電器不離身,還專門借了個充電寶。她收到的消息一條接一條,有家長想知道孩子吃什麼飯,聶慧明拍了一段學生們在食堂吃飯的小視頻發過去。很快就有家長找過來:「怎麼沒看見我們家孩子?今天他沒吃上飯嗎?」

為了讓家長放心,聶慧明給每個孩子都拍了照片、錄了視頻,挨個發到家長的手機上。後來,又有家長提出想看看孩子宿舍的環境,聶慧明又跑去宿舍,挨個拍照。在視頻中,聶慧明展示了宿舍的床鋪和桌子,還逐一問學生:「住得開不開心?習不習慣?」每個人都問過後,家長才放心。「哪怕就是孩子站在那兒打個招呼,他就放心了。」

家長們想孩子時,就「用」聶慧明的手機把孩子叫過來通個電話。每個周日上午是自由休息時間,班主任來到教室,把手機放在講臺上,需要打電話的就排隊等。

老師的手機,成為學生們與家人交流最重要的渠道。/ unsplash

聶慧明發現,學生拿自己的手機通話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他們把一樣的話挨個說一遍」。聶慧明有時在一旁急了,提醒學生「長話短說,和一個人說就行了」。

學校操場有個圍牆,因為修路,最近換成了鐵柵欄。趕上每周六做健身操的時間,住得近的家長跑來學校,趴在鐵柵欄上,伸著腦袋找自己的孩子。

師範生樊璐瑤原定6月畢業後入職,現在,她已經提前報到,作為臨時班主任管理學生。樊璐瑤每兩天去宿舍查寢一次,班裡7個女生宿舍,全走一遍要1個小時。她和學生年紀相近,經常坐在女生宿舍聊天,有一天晚上查寢時,有個女生塞給她兩個紫色口罩。「她說,老師你看,市面上的口罩都是藍色的,但是我媽媽給我準備的口罩是紫色的,別人和我要我都沒給,我給你兩個,你戴上就是學校最拉風的老師。」

就這樣,樊璐瑤成了學生們的「臨時家長」。有參加藝考的學生需要拍視頻,家長把這個任務託付給樊璐瑤。

藝考視頻要求化妝、編頭髮,樊璐瑤不會化妝,就找了同屆一個會化妝的老師來應急。但兩個人都不會編頭髮,另一位老師想起班裡有女孩會編辮子,於是趁下課時間把女孩拉過來。從早上8點開始,折騰完化妝和髮型,已經10點多了。

今年藝考進行了重大調整,鼓勵學生提交作品或通過網絡視頻考核。/ CCTV13

樊璐瑤又拉了個路過的男老師,兩人帶著學生找場地拍視頻。最先相中的是學校一處假山景觀,背後有樹有水,準備拍的時候發現,學生的頭髮被風吹起來顯得亂;於是重新找地方,在學校裡轉了兩圈,最後想到可以用鋼琴教室。樊璐瑤給管理鋼琴室的老師打電話,對方送來了鑰匙,等做好準備錄視頻,已經是中午了。

「我是第一次接這麼嚴肅的任務,這個視頻可能影響學生的未來,特別擔心自己搞不好。」

錄視頻時,樊璐瑤發現手機拍攝容易手抖,鋼琴室老師找來的三腳架尺寸也不適合手機,找來找去,最後發現琴譜的架子合適。手機攝像頭從架子的孔洞透出來,剛好能完成拍攝。幾個老師折騰了一天,才拍完三段加起來不到10分鐘的視頻。

「高考的號角吹響了」

高考倒計時100天時,晉城一中組織了一次線上百日誓師大會。1000多個高三學生進入釘釘群組,聽年級主任直播講話。講話結束後,學生們回到各自班裡,由班主任組織活動。

有位年輕班主任特別安排了晚上的時間,全班同學連通麥克風聊天,一聊就是幾個小時,掐著零點,見證高考進入倒計時99天的一刻。語文老師楊靜的班上,有女孩錄了一段視頻,開頭是自己吹的一段小號,「高考的號角吹響了」。

聶慧明提前收集了學生們在家錄製的加油視頻,在全班同學面前放了一遍。有人把倒計時寫成了手抄報,有人編了打油詩,有人錄了一段自己奔跑著喊加油的視頻,有電腦技術好的學生把這些素材剪成有故事情節的短片,每個學生的視頻挨個放一遍,所有人齊聲高喊:「2020加油,高考必勝!」

2020年5月7日,學生們在吃飯前輪流洗手。一天的學習中,吃飯和洗漱是學生們摘下口罩的僅有機會,也因此成了防疫的關鍵環節。/ 劉佳琪

百日誓師大會後,韓若帆有了要畢業的感覺,「跑最後一程了」。

複課後,學生們封閉在校,沒有機會看新聞。有學生找到楊靜,希望能了解疫情的最新進展,楊靜整理了網絡上的新報導,作為早讀材料,印成冊子發給學生。

平常的考試練習,也會有關於疫情的閱讀理解、作文題。學生們的作文裡,「鍾南山爺爺」是最常出現的例子,他們要學習鍾爺爺的付出精神。此外,有人從國外的疫情出發,思考人類命運共同體;有人看到高價賣口罩的新聞,由此反思人性;有人則提出人類和動物都是地球上的生靈,要有邊界意識。

3月31日,高考宣布延期一個月,當天,正是高考倒計時69天。郝瑾班裡,高考倒計時的牌子掛在黑板旁邊,有學生跑上講臺,把「6」的牌子取下來,倒了個兒掛回去,變成了「99」。

2003年,郝瑾正讀高三,因為「非典」疫情被封閉在學校一個月,高考第一次從7月提前到了6月。如今高考延期到7月,她和學生們開玩笑:「我說咱們有緣分,老師少掉的一個月複習時間,現在還給你們了。」

李剛剛發現,住校以後,學生們出現的不適症狀大都是轉變生活環境帶來的,比如吃壞了東西肚子疼、睡眠不足頭暈、長期不運動腿疼、牙疼以及口腔發炎。有學生來醫務室後覺得胸悶氣短,李剛剛一問,原來他最近考試成績下降了。孩子們離開家長,學習上的壓力無人傾訴,李剛剛成了兼職心理醫生。學生們普遍沒有大病,「在醫院看病要求的是專業,在學校看病實際上是治療心理問題」

學業、疫情、與家人遠離帶來的焦慮同樣需要仔細應對。/ unsplash

在學校住久了,李剛剛也和老師們混熟了,日子過得比在醫院輕鬆。他加入學校的長跑協會,早上起來跑10公裡;白天在醫務室裡和學生們聊天,給他們疏解心理問題。

重回大學時代

楊靜覺得自己好像回到了大學時代,住宿舍、吃食堂,空閒的時候去操場跑步、打羽毛球,過上了集體生活。聶慧明也覺得現在的生活輕鬆,「回到家你就成家裡的頂梁柱了,但是在學校你還是學生一樣,也不用做飯,天天好好上課、好好備課、好好運動就行」。

複課後的封閉期間,老師和學生的關係也近了。過去老師和學生都在教室、辦公室交流,現在碰到學生的場合變成了超市、操場、遊泳館。語文課代表邀請楊靜去宿舍看看,楊靜走了三間宿舍,學生們拉著她吃東西,把自己的凳子讓給她坐,「以前主要聊學習成績進了還是退了,現在聊一些生活上的東西」。

過去,幾百位老師大多數只是打個照面,封閉期間,老師們組建了長跑團、羽毛球團、桌球團,「會發現每個人都有不同面」。有個語文組的老師喜歡跳廣場舞,在宿舍裡練,鄰近宿舍的幾個老師跟著跳;宿舍場地不夠了,就挪到體育館裡跳,還有了一面大鏡子。後來,數學組、地理組老師陸續加入,成了廣場舞團。

封閉在學校的日子裡,楊靜發現了校園裡以前沒注意的角落。教學樓前有一大片花園,楊靜每天都去看花、餵魚。「我們進學校的時候還沒什麼花,後來丁香花開了,接著是桃花、梨花、櫻花,最近是牡丹、月季、鳶尾花。每次有什麼新的花開了,我們語文組就有人發消息,喊我們都去看看。」

英語老師郝瑾結婚已經10年,「10年來,我沒有獨立的空間和時間,這次給了自己一段完整的時間,看書、做運動」。她加入長跑社團,幾個體育老師帶隊,每天早上6點準時在操場跑步。最開始她能跑5公裡,後來逐漸加碼,6公裡、8公裡、10公裡,到4月底,她成功跑完一次半程馬拉松,21公裡用了兩個小時。

封閉複課,也帶來了一段意外的獨處時光。/ unsplash

複課前,郝瑾接受了任務,為山西省的新英語教材編寫一部分導學案。編寫導學案需要從外網下載英語文章,再根據高中生的詞彙水平改編為合適的練習題目。在校封閉的前兩周,郝瑾集中精力編完了導學案。「在家裡很難專注做這個,雜七雜八的事情太多,孩子有事,或者要收拾家務,沒法靜下心來。」

郝瑾大女兒8歲,讀小學二年級,現在忙著在家上網課;小兒子只有2歲,正是需要人照顧的時候。最麻煩的是女兒每個周末的書法課,往常郝瑾和丈夫配合,一個手機放老師上課的視頻,另一個手機拍孩子寫的字,在微信群聊裡發給老師檢查。回學校封閉上課,郝瑾擔心丈夫一個人照顧不過來。丈夫勸她,沒事兒,鄰居的孩子也上網課,兩個爸爸一起搭伴照顧孩子。

住校之前,郝瑾和女兒交代,在家得聽爺爺奶奶的話,「你不要光想著玩兒,媽媽去學校了不能回來,但是也會每天關注你的學習」。女兒點了頭,承諾會好好學習。小兒子還不懂封閉的意義,走的那天,郝瑾和他打招呼,兒子坐在地上一動不動。到了晚上給家裡打視頻電話,兒子催她:「媽媽你快回來跟我睡覺。」兒子挨個房間找媽媽,還打開柜子門,認為媽媽藏在柜子裡了。

郝瑾現在發現兒子不理她了。撥視頻電話過去,兒子坐在地上玩玩具,不願意扭頭看她。「時間長了,孩子可能已經意識不到你的存在了。」郝瑾和兒子說,「媽媽可想你了」,兒子則嘟囔「可是我不想媽媽」。

郝瑾這次來學校封閉,包忘了收拾,還留了輛兒子的玩具小汽車。她把小汽車拿出來,喊兒子:「你的小汽車在媽媽這兒呢。」兒子轉過頭對著鏡頭喊:「媽媽快點回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選自:《新周刊》第563期「青春靈藥

相關焦點

  • 三地全域封閉,20000人被隔離,河北疫情已波及多省……
    截至1月11日24時,石家莊的疫情分布在12個縣區,其中76.39%病例發生在藁城區,藁城區95.62%病例發生在增村鎮,石家莊裕華區、長安區、橋西區等多呈散發態勢,邢臺南宮市呈現的也是局部的小規模的聚集疫情。
  • ...隔離酒店封閉!好消息傳來:中國疫苗Ⅰ/Ⅱ期臨床試驗結果安全...
    全球疫情似乎再次告急!廣州突然發現1例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引起掀然大波。而進入10月以來,歐洲第二波疫情來勢洶洶,法國、英國、葡萄牙、荷蘭、義大利等多國告急!鎖國、封城、宵禁重啟。美國也不容樂觀,報告顯示,依照目前疫情發展趨勢,到2021年2月1日,美國累計新冠死亡病例可能近40萬例。
  • CDE發布:疫情下臨床試驗管理指導原則的意見稿
    徵求意見時限為:2020年4月30日~2020年5月7日聯繫人:翟雲 崔歡歡郵箱:zhaiy@cde.org.cn; cuihh@cde.org.cn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  2020年4月30日原文: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藥物臨床試驗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
  • 疫情下如何開展臨床試驗?解決這個問題的企業價值400億
    然而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除新冠肺炎以外的臨床試驗開展卻受到了很大的阻力。全面隔離阻斷了研究者與受試者之間的物理接觸,患者隨訪、配藥、依從性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由CTMS、EDC、ePRO、PV等工具搭建的數位化臨床試驗體系,讓信息在受試者與研究者之間以線上方式流通,保證了疫情期間的臨床試驗能穩步推進。
  • 上海因疫情封閉的這個地方終於解封,結果是……
    4月27日上午9時,國網上海電力±500千伏華新換流站裡,黃亮、朱皆悅、王琪、蔣高峰等運維人員在完成交接班後,帶著行李箱踏上回家路,結束了長達86天的站內封閉值守工作。當天,上海電網的±500千伏南橋、華新、楓涇3座換流站正式解除近3個月的封閉管理模式,這也是國家電網範圍內最後一批「解封」的電力生產場所。
  • 疫情被封閉的師生這些天過得怎麼樣?
    疫情被封閉的師生這些天過得怎麼樣?全市封閉管理三天後,又增加了七天,大部分居民都在家裡,但是有些寄宿制學校的師生卻被封閉在了學校,這幾天他們是怎麼過得呢?石家莊市教育局發布了相關通知,要加強留校師生管理,不允許串班和聚集。通知裡還說明了要合理安排教育工作,除了學生的日常課業,還要組織學生開展一些文體活動,同時還會做好留校師生的心理疏導工作。
  • 封閉管理!疫情捲土重來了?
    隨著冬天的到來,疫情似乎也要捲土重來了。 截至小編動筆前,在剛剛過去的24小時內,國內就有六個地方發出了緊急通報,稱發現了病毒,檢測為陽性!還導致一地被封閉管理。 真是讓人防不勝防啊。
  • 進出武漢高速陸續封閉!留在武漢的人,生活怎麼辦?
    1月23日凌晨,武漢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通告,1月23日10時起,全市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此外,進出武漢高速陸續封閉。
  • 疫情下的香港海鮮街:開門就虧本 2000多港元的蘇眉魚「自營自銷」
    然而,這樣的光景自疫情發生後已不復存在。記者近日走訪發現,近八成酒樓已關門或縮短開店時間,有海鮮檔老闆稱,生意額下跌九成,一開店就虧本。  【同期】香港鯉魚門海鮮檔老闆 蔡先生  (以前)瀨尿蝦(最好賣),(以前)一天賣十斤八斤都可以,現在一天就賣幾隻,有時一隻都賣不出去。一定虧本的,一天平均虧本一千多兩千塊。
  • 我國研製成功「月宮一號」一男二女封閉試驗105天
    直至2013年,我國所進行的BLSS集成試驗,基本上利用植物解決了人在封閉環境下的呼吸問題,但是真正意義上的可實現滿足人的主要營養需求、高閉合度的生物再生系統密閉實驗還尚未開展。,密閉試驗持續了105天。
  • 封閉,但不孤立!小布現場探訪被封閉小區
    小布昨天探訪上述小區,發現各方在合力緊抓疫情防控的同時,也全力保障居民正常生活。在多方力量的支持下,這個小區已逐漸恢復有序的生活秩序。據了解,11月20日晚上8點過後,大批穿著防護服,帶著口罩、面罩的核酸檢測人員開始進入小區,在整個小區進行「地毯式」核酸檢測。明天華城是一個擁有2000多戶、6000多位居民的大型社區,開展核酸檢測談何容易。
  • GCP專家分享,疫情大考下的臨床研究
    目前,疫情形勢趨緩,各地相繼開始復產復工,臨床研究機構也在逐步恢復運行,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辦秦群主任、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機構辦丁雪鷹主任和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機構辦周健主任,與我們共同回顧和總結醫院機構辦在疫情期間針對臨床試驗採取的幹預措施,各位主任為疫情管控之下,臨床試驗的安全有序開展給予指導和建議的同時,也分享了當前形勢下,臨床試驗信息化建設的看法。
  • 瀋陽嚴控疫情:小區布下「看家網」罩民眾安全
    據悉,遼寧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5日印發《全省城鄉社區(村)疫情嚴查嚴控措施30條》,全省小區村莊封閉管理。當晚,瀋陽市和平區連夜下發《關於做好和平區疫情防控工作「三不三查四嚴格」的通告》,要求區內小區(含物業與老舊小區)全部實行封閉管理。工作人員在封門。
  • 頭條丨智力與體力相結合 這場比賽吸引了一千多人參加
    頭條丨智力與體力相結合 這場比賽吸引了一千多人參加 原標題:頭條丨智力與體力相結合 這場比賽吸引了一千多人參加
  • 人糞不見面!疫情下農村廁所這樣管控
    圖片來源:中新網83%的聚集性疫情以家庭為單位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對全國近千起的聚集性疫情進行分析發現,其中83%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常見的還有聚集性的場所,有醫療機構、學校、商場,工廠、企業等。聚集性疫情的病人年齡範圍比較廣,從嬰幼到老人。聚集性疫情一代大概佔22%,兩代病人佔64%,也有個別的會出現三代甚至四代。
  • 《汽車非常道》一千英裡大賽
    競速的比賽粗粗的分是兩類,一類是跑圈的,在封閉的賽場裡面跑圈,一類就是在路上,有各種各樣的情況,有各種各樣的路面,一千英裡拉力賽就屬於這一種。第二階段法拉力肇事出了嚴重的事故之後,停了很多年,再次啟動之後變成了老爺車的一場比賽,跟以前的比賽性質不太一樣,雖然也是競速,但是它要求參與的車輛都是必須是1957年之前生產的老爺車,所以我覺得更好玩的是現在。
  • 三地全域封閉!河北本輪疫情呈現3大特點!確診病例中這個群體...
    12日,河北省疾控中心主任李琦介紹了河北本輪疫情的三大特點:從第一輪全員檢測和部分第二輪檢測數據來看,截至目前,所有陽性患者的分布具有局部高度聚集性。截至11日24時,石家莊的確診病例分布在12個縣區,76.39%發生在藁城區,藁城區95.62%發生在增村鎮。河北本輪疫情主要分布在農村地區,以農民為主。
  • 14名電力工人封閉守護50多天,30歲中華神州第一換流站從容抗疫
    經營這座中華神州第一換流站的就是國網湖北直流運檢公司,自換流站封閉管理以來,葛洲壩換流站共14名電力員工已封閉堅守崗位50多天。馬建坤站了出來,主動申請操作,只見他將操作票仔細的核對了幾遍,跟大家一起梳理了停極操作的流程,確保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安排到位以後,他坐到了操作電腦前,在監護人的配合下,根據指令認真開始操作,經過一番小心謹慎的操作,極I順利停運。
  • 語錄偵探|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所謂見仁見智,每一個人都從丹麥王子的性格光譜中擷取屬於他的那一束。那麼,這句名言究竟出自何人?中文網絡眾說紛紜,譬如,有說人出自莎士比亞,也有說人恩格斯曾在《致斐迪南·拉薩爾》中引用但每一種說法似乎都令人生疑。在名言系列裡,「一千個哈姆雷特」天然具有一種人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特質。
  • 45項新冠肺炎臨床試驗被撤銷,鍾南山:因疫情被快速遏制
    訪談的核心是關於我國新冠肺炎臨床試驗立項。截至當日,我國有594個新冠肺炎臨床試驗項目獲準立項,最多的一天有32項。與此同時,有40多個項目被撤銷。從全球來看,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截至4月7日,新冠肺炎臨床試驗共立項927個。其中,中國(截至當日為581項)佔比近2/3。那麼,我國上馬的新冠肺炎臨床試驗是否過多了?40多個項目被撤銷的背後有何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