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日,新版GCP的正式實施,國內臨床研究領域最具綱領意義的管理規範塵埃落定。為配合新版GCP的施行,2020年6月19日,CCHRPP與RDPAC聯合發布了《臨床試驗安全性報告管理工作指引(試行版)》(以下簡稱"指引"),旨在提供新政之下臨床試驗安全性信息管理的落地執行方法和行為標準。《指引》發布後,引起行業的廣泛關注和熱論。本文將從多個維度來解讀《指引》的主要思路和意圖,並針對近期遇到的行業共性問題給出相應解決方案。
《指引》制定的主要思路
新版GCP正式實施後,申辦方、研究者、研究機構等相關方,從基於SAE報告的試驗藥物安全管理調整為基於SUSAR報告的整體管理,報告總量下降的同時,重要的安全性信息將得到進一步凸顯。對此,研究機構、倫理的安全性信息接收、審閱和審查等流程均需要一定程度的調整和適配。然而,各研究機構的管理模式、信息化程度不盡相同,制定一個既符合各方業務及合規訴求,又能為不同的研究機構提供可借鑑的行動路徑至關重要。對此,《指引》工作組參考ICH-E6、新版GCP、ICH E2B等國際規範、國內法規及行業經驗編撰而成。
倡導建立信息化溝通平臺
在臨床試驗安全性信息管理方面,新版GCP對申辦者和研究者的職責劃分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申辦者作為臨床試驗的發起人、主體責任人和藥物警戒職責的第一人,必須時刻關注試驗藥物的風險。收到任何來源的安全性相關信息後,申辦者應當立即分析評估,基於事實作出科學獨立的判斷,包括嚴重性、與試驗藥物的相關性以及是否為預期事件等;與研究者開展風險溝通,向所有參與試驗的研究中心告知可疑且非預期嚴重不良反應(以下簡稱SUSAR)等藥品未知的風險。
和以往不同的是,申辦者負責將SUSAR分發至所有參加臨床試驗的研究者、臨床試驗機構及倫理委員會,如何有效分發SUSAR,確保接收方成功收到、籤收SUSAR,跟蹤每一份SUSAR的籤收情況,成為每一位申辦者在開展臨床試驗工作時面臨的挑戰。
對於研究者而言,"無需再遞交SAE至藥監部門"看似減少了工作量,實際上卻是把重心回歸到更嚴謹的安全性數據分析和受試者保護等工作中。研究者需接收來自申辦者的SUSAR報告,及時了解、分析藥品潛在的未知風險,以更好地保護受試者的健康與安全,並上報臨床研究機構及倫理委員會,以對風險進行及時幹預。
如何在繁忙的臨床試驗工作中,有效便捷地收到報告,讓SUSAR報告及時流轉至臨床試驗機構及倫理委員會,與申辦者保持風險溝通,是研究者開展臨床試驗中面對的挑戰。
面對職責改變後的種種挑戰,申辦者和研究者之間急需建立一個信息化平臺,利用信息化的優勢建立完善、合規的風險處理鏈條,以滿足臨床試驗安全性信息的快速接收、判別、溝通與跟蹤,降低溝通成本。
對此,《指引》第七章提出,應保證信息化系統具備以下功能:安全性信息的上傳和接收、安全性信息審閱、風險預警、倫理審查、痕跡記錄。如果信息化系統能與申辦者的藥物警戒系統實現對接,進行安全性信息的交互,則將進一步提升安全性信息的管理效率。
提倡使用符合E2B要求的標準化表格
對於困擾行業多年的SAE報告表的格式問題,《指引》的相關表述為"2020版GCP要求申辦者將SUSAR快速報告給所有參加臨床試驗的研究者及臨床試驗機構、倫理委員會、以及藥品監管部門和衛生健康主管部門。為減輕負擔,提高效率,建議使用滿足E2B要求的標準化表格(儘量涵蓋全面的欄位),有條件的可使用信息化系統來收集和上報SAE至申辦者,同步到藥物警戒系統。需注意採用受試者匿名化信息。"
符合ICH E2B要求的標準化表格
ICH E2B(R3)指南文件從元素層面規定了每一個用於描述藥品個例安全性報告的數據元素,在信息層面規範了數據元素間的關係與以及這些數據元素如何組成有用的信息,從而傳遞藥品的安全性信息。
因此,設計標準化表格時,需要考慮收集哪些信息,哪些元素是必要的,真實場景下收到的數據會是什麼樣子,以及這些信息最終將如何呈現,這些信息間存在怎樣的對應關係(是一對一,還是一對多)。
當符合E2B標準的SAE報告表被統一使用後,申辦者就可以從源頭上把控藥物警戒數據質量,並從中匯總出有效信息,最終為試驗藥品的安全管理提供指引和依據。
解決方案
基於新版GCP和《指引》的原則與精神,為了解決申辦者、研究者、臨床試驗機構和倫理委員會在臨床試驗安全性信息管理中的痛點,助力申辦者、研究者、臨床試驗機構和倫理委員會實現安全性數據的全流程管理,太美醫療科技於2020年6月23日重磅發布了最新研發的臨床研究安全性信息管理系統——"SAE管家"。
SAE管家可實現SUSAR跨項目一鍵分發,從而解決申辦者的SUSAR分發難題;
對回執記錄進行即時統計,申辦者的SUSAR回執獲取難題也迎刃而解;
嵌入SAE標準化表格,CRC/研究者在線填寫後,可一鍵傳輸給申辦者,事半功倍。
臨床試驗機構及倫理委員會端的SAE管家(通過eSite機構管理系統進入)具備數據統計分析、安全預警等功能,賦能安全性信息統籌管理,提升受試者安全保障能力;標準數據的建立,操作留痕等功能對於GCP檢查,相關臨床試驗檢查等工作也將發揮很大的作用。
此外,SAE管家還可通過加密通道傳輸、多級權限控制,保證數據安全、穩定;前道錄入至後道分析、邏輯核查及必填項提醒,造就高質量臨床安全性數據;完全符合《指引》第七章中對於安全性信息的上傳、接收、審閱、電子傳輸合規性、統計分析與風險預警及稽查軌跡的相應要求,可全系統化實現申辦者與研究者的數據協作、溝通,形成臨床藥物警戒管理閉環。
常見實施問題
Q1.研究者填報SAE報告為何建議使用新的表格?
相較SAE報告,SUSAR報告對信息顆粒度的要求更加細緻,由於新版GCP規定的流程中,SUSAR是必備的核心工作流程文檔,因此在個例信息的填報之初即使用滿足E2B R3要求的標準表格,有助於全面、精確的評估患者安全信息,快速識別SUSAR並減少不必要的質疑溝通。
Q2.怎樣協調SAE報告相關性判斷的不同意見?
藥物-事件的相關性判斷難以精準評估,往往帶有一定的當事者主觀因素。因此當申辦者與研究者在針對單個SAE報告相關性的判斷產生不同意見時,需通過質疑溝通等方式進行進一步確認,如需更改原有的評估意見,則相應質疑內容應一併作為原始資料與報告進行關聯。同時,在極端情況下,無如法在規定的時限內(常見7/15天)達成一致,則其中任一方判斷不能排除與試驗藥物相關的,也應快速報告,時限原則優先。在後續達成一致時,則可通過追加隨訪報告的方式向相關各方通報更新後的內容。
Q3.相關性判斷的依據尚不充分時應如何處理?
《指引》建議採用保守原則,無法確認藥物-事件組合為無關時,則一般視為有關。在2019年4月11日發布的《藥物臨床試驗期間安全性數據快速報告常見問答(1.0版)》中,也有類似表述:"A9."無法評價"、"未知"表述不規範,但均無法除外相關性,需要按照SUSAR快速報告"。
Q4.如何判斷SUSAR報告已成功分發研究者、倫理/機構?
SUSAR已經分發給了所有已立項開展研究項目的研究中心,且通過電子系統、郵件或其他方式完成發送後,獲得了籤收回執(研究者回執、倫理以及機構回執)。每份SUSAR報告的遞交證明應由申辦方統一維護管理,以備查驗。採用郵件方式發送時,發送成功並不代表對方已經成功接收,因此仍需獲得籤收回執。
Q5.雙盲試驗中,如何保證分發SUSAR時不存在"主觀揭盲"的情況?
申辦方因SUSAR評估進行揭盲操作後,通常結果為:可預期的SAE、確認SUSAR、與安慰劑相關的非預期嚴重不良事件、與對照藥相關的非預期嚴重不良事件。該報告進行遞交時,確認的SUSAR只單獨向CDE進行遞交。而所有的上述情況中,確認SUSAR、與安慰劑相關的非預期嚴重不良事件、與對照藥相關的非預期嚴重不良事件都應分別向衛健委、研究者、倫理、機構完成遞交。在遞交時上述三種情況導出的遞交報表,均應執行復盲操作。同時,與安慰劑相關的非預期嚴重不良事件、與對照藥相關的非預期嚴重不良事件不再向CDE進行遞交。
太美醫療科技秉承"讓好藥觸手可及"的使命,正在構築未來醫藥行業運行的基礎設施,從而令新藥更快上市,保障患者用藥安全,讓好藥易於獲得,同時,降低患者的醫療負擔。
作為生命科學產業數位化運營平臺,太美醫療科技以雲計算、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為依託,自主研發完整的專業軟體產品線,並打造基於技術的專業服務體系,業務覆蓋醫藥研發、藥物警戒、醫學事務、市場準入和市場營銷等領域。公司創新性打造以協作為核心理念的TrialOS平臺,連結醫院、製藥企業、服務商、監管機構、患者、支付方等行業參與者,實現數據的順暢流轉,流程的緊密合作,並統一行業標準,從而帶來產業的價值升級與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