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美醫療科技:建立信息化溝通平臺,有效管理臨床試驗安全性報告

2020-12-05 騰訊網

2020年7月1日,新版GCP的正式實施,國內臨床研究領域最具綱領意義的管理規範塵埃落定。為配合新版GCP的施行,2020年6月19日,CCHRPP與RDPAC聯合發布了《臨床試驗安全性報告管理工作指引(試行版)》(以下簡稱"指引"),旨在提供新政之下臨床試驗安全性信息管理的落地執行方法和行為標準。《指引》發布後,引起行業的廣泛關注和熱論。本文將從多個維度來解讀《指引》的主要思路和意圖,並針對近期遇到的行業共性問題給出相應解決方案。

《指引》制定的主要思路

新版GCP正式實施後,申辦方、研究者、研究機構等相關方,從基於SAE報告的試驗藥物安全管理調整為基於SUSAR報告的整體管理,報告總量下降的同時,重要的安全性信息將得到進一步凸顯。對此,研究機構、倫理的安全性信息接收、審閱和審查等流程均需要一定程度的調整和適配。然而,各研究機構的管理模式、信息化程度不盡相同,制定一個既符合各方業務及合規訴求,又能為不同的研究機構提供可借鑑的行動路徑至關重要。對此,《指引》工作組參考ICH-E6、新版GCP、ICH E2B等國際規範、國內法規及行業經驗編撰而成。

倡導建立信息化溝通平臺

在臨床試驗安全性信息管理方面,新版GCP對申辦者和研究者的職責劃分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申辦者作為臨床試驗的發起人、主體責任人和藥物警戒職責的第一人,必須時刻關注試驗藥物的風險。收到任何來源的安全性相關信息後,申辦者應當立即分析評估,基於事實作出科學獨立的判斷,包括嚴重性、與試驗藥物的相關性以及是否為預期事件等;與研究者開展風險溝通,向所有參與試驗的研究中心告知可疑且非預期嚴重不良反應(以下簡稱SUSAR)等藥品未知的風險。

和以往不同的是,申辦者負責將SUSAR分發至所有參加臨床試驗的研究者、臨床試驗機構及倫理委員會,如何有效分發SUSAR,確保接收方成功收到、籤收SUSAR,跟蹤每一份SUSAR的籤收情況,成為每一位申辦者在開展臨床試驗工作時面臨的挑戰。

對於研究者而言,"無需再遞交SAE至藥監部門"看似減少了工作量,實際上卻是把重心回歸到更嚴謹的安全性數據分析和受試者保護等工作中。研究者需接收來自申辦者的SUSAR報告,及時了解、分析藥品潛在的未知風險,以更好地保護受試者的健康與安全,並上報臨床研究機構及倫理委員會,以對風險進行及時幹預。

如何在繁忙的臨床試驗工作中,有效便捷地收到報告,讓SUSAR報告及時流轉至臨床試驗機構及倫理委員會,與申辦者保持風險溝通,是研究者開展臨床試驗中面對的挑戰。

面對職責改變後的種種挑戰,申辦者和研究者之間急需建立一個信息化平臺,利用信息化的優勢建立完善、合規的風險處理鏈條,以滿足臨床試驗安全性信息的快速接收、判別、溝通與跟蹤,降低溝通成本。

對此,《指引》第七章提出,應保證信息化系統具備以下功能:安全性信息的上傳和接收、安全性信息審閱、風險預警、倫理審查、痕跡記錄。如果信息化系統能與申辦者的藥物警戒系統實現對接,進行安全性信息的交互,則將進一步提升安全性信息的管理效率。

提倡使用符合E2B要求的標準化表格

對於困擾行業多年的SAE報告表的格式問題,《指引》的相關表述為"2020版GCP要求申辦者將SUSAR快速報告給所有參加臨床試驗的研究者及臨床試驗機構、倫理委員會、以及藥品監管部門和衛生健康主管部門。為減輕負擔,提高效率,建議使用滿足E2B要求的標準化表格(儘量涵蓋全面的欄位),有條件的可使用信息化系統來收集和上報SAE至申辦者,同步到藥物警戒系統。需注意採用受試者匿名化信息。"

符合ICH E2B要求的標準化表格

ICH E2B(R3)指南文件從元素層面規定了每一個用於描述藥品個例安全性報告的數據元素,在信息層面規範了數據元素間的關係與以及這些數據元素如何組成有用的信息,從而傳遞藥品的安全性信息。

因此,設計標準化表格時,需要考慮收集哪些信息,哪些元素是必要的,真實場景下收到的數據會是什麼樣子,以及這些信息最終將如何呈現,這些信息間存在怎樣的對應關係(是一對一,還是一對多)。

當符合E2B標準的SAE報告表被統一使用後,申辦者就可以從源頭上把控藥物警戒數據質量,並從中匯總出有效信息,最終為試驗藥品的安全管理提供指引和依據。

解決方案

基於新版GCP和《指引》的原則與精神,為了解決申辦者、研究者、臨床試驗機構和倫理委員會在臨床試驗安全性信息管理中的痛點,助力申辦者、研究者、臨床試驗機構和倫理委員會實現安全性數據的全流程管理,太美醫療科技於2020年6月23日重磅發布了最新研發的臨床研究安全性信息管理系統——"SAE管家"

SAE管家可實現SUSAR跨項目一鍵分發,從而解決申辦者的SUSAR分發難題;

對回執記錄進行即時統計,申辦者的SUSAR回執獲取難題也迎刃而解;

嵌入SAE標準化表格,CRC/研究者在線填寫後,可一鍵傳輸給申辦者,事半功倍。

臨床試驗機構及倫理委員會端的SAE管家(通過eSite機構管理系統進入)具備數據統計分析、安全預警等功能,賦能安全性信息統籌管理,提升受試者安全保障能力;標準數據的建立,操作留痕等功能對於GCP檢查,相關臨床試驗檢查等工作也將發揮很大的作用。

此外,SAE管家還可通過加密通道傳輸、多級權限控制,保證數據安全、穩定;前道錄入至後道分析、邏輯核查及必填項提醒,造就高質量臨床安全性數據;完全符合《指引》第七章中對於安全性信息的上傳、接收、審閱、電子傳輸合規性、統計分析與風險預警及稽查軌跡的相應要求,可全系統化實現申辦者與研究者的數據協作、溝通,形成臨床藥物警戒管理閉環。

常見實施問題

Q1.研究者填報SAE報告為何建議使用新的表格?

相較SAE報告,SUSAR報告對信息顆粒度的要求更加細緻,由於新版GCP規定的流程中,SUSAR是必備的核心工作流程文檔,因此在個例信息的填報之初即使用滿足E2B R3要求的標準表格,有助於全面、精確的評估患者安全信息,快速識別SUSAR並減少不必要的質疑溝通。

Q2.怎樣協調SAE報告相關性判斷的不同意見?

藥物-事件的相關性判斷難以精準評估,往往帶有一定的當事者主觀因素。因此當申辦者與研究者在針對單個SAE報告相關性的判斷產生不同意見時,需通過質疑溝通等方式進行進一步確認,如需更改原有的評估意見,則相應質疑內容應一併作為原始資料與報告進行關聯。同時,在極端情況下,無如法在規定的時限內(常見7/15天)達成一致,則其中任一方判斷不能排除與試驗藥物相關的,也應快速報告,時限原則優先。在後續達成一致時,則可通過追加隨訪報告的方式向相關各方通報更新後的內容。

Q3.相關性判斷的依據尚不充分時應如何處理?

《指引》建議採用保守原則,無法確認藥物-事件組合為無關時,則一般視為有關。在2019年4月11日發布的《藥物臨床試驗期間安全性數據快速報告常見問答(1.0版)》中,也有類似表述:"A9."無法評價"、"未知"表述不規範,但均無法除外相關性,需要按照SUSAR快速報告"。

Q4.如何判斷SUSAR報告已成功分發研究者、倫理/機構?

SUSAR已經分發給了所有已立項開展研究項目的研究中心,且通過電子系統、郵件或其他方式完成發送後,獲得了籤收回執(研究者回執、倫理以及機構回執)。每份SUSAR報告的遞交證明應由申辦方統一維護管理,以備查驗。採用郵件方式發送時,發送成功並不代表對方已經成功接收,因此仍需獲得籤收回執。

Q5.雙盲試驗中,如何保證分發SUSAR時不存在"主觀揭盲"的情況?

申辦方因SUSAR評估進行揭盲操作後,通常結果為:可預期的SAE、確認SUSAR、與安慰劑相關的非預期嚴重不良事件、與對照藥相關的非預期嚴重不良事件。該報告進行遞交時,確認的SUSAR只單獨向CDE進行遞交。而所有的上述情況中,確認SUSAR、與安慰劑相關的非預期嚴重不良事件、與對照藥相關的非預期嚴重不良事件都應分別向衛健委、研究者、倫理、機構完成遞交。在遞交時上述三種情況導出的遞交報表,均應執行復盲操作。同時,與安慰劑相關的非預期嚴重不良事件、與對照藥相關的非預期嚴重不良事件不再向CDE進行遞交。

太美醫療科技秉承"讓好藥觸手可及"的使命,正在構築未來醫藥行業運行的基礎設施,從而令新藥更快上市,保障患者用藥安全,讓好藥易於獲得,同時,降低患者的醫療負擔。

作為生命科學產業數位化運營平臺,太美醫療科技以雲計算、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為依託,自主研發完整的專業軟體產品線,並打造基於技術的專業服務體系,業務覆蓋醫藥研發、藥物警戒、醫學事務、市場準入和市場營銷等領域。公司創新性打造以協作為核心理念的TrialOS平臺,連結醫院、製藥企業、服務商、監管機構、患者、支付方等行業參與者,實現數據的順暢流轉,流程的緊密合作,並統一行業標準,從而帶來產業的價值升級與共贏。

相關焦點

  • 太美醫療科技助力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建設 智能臨床試驗平臺(GCP...
    助力臨床試驗機構的信息化建設,是太美醫療科技打造生命科學產業數位化運營平臺的重要一環。眾所周知,藥物臨床試驗機構是藥物研發的最前線,也是確保臨床研究質量、維護受試者權益的最重要保障。要想實現藥物臨床試驗全流程的信息化和數位化,機構信息化建設不可或缺。
  • 新版GCP施行在即,太美醫療科技「SAE管家」重磅發布
    2020年6月23日,太美醫療科技「SAE管家——臨床試驗安全性信息溝通管理系統」線上發布會舉行。「SAE管家」,以「多方協作、高效分發」的產品特性,給行業同仁留下了深刻印象。專家表示,隨著新版GCP在2020年7月1日正式施行,中國臨床試驗安全性信息管理工作將迎來全新的變革;通過採用信息化系統進行安全性信息管理,可以有效提高臨床試驗安全性信息的管理效率,並保障操作流程的合規性。
  • 太美醫療科技:SMO協作網絡,克服CRC選擇難和管理難
    一年之計在於春,疫情趨緩之下,政府開始全力號召「抗擊疫情復工復產」,可以預見,臨床試驗也將逐步按規定和流程恢復運行,被延誤的工期必須趕回來,延期的項目必須迅速啟動,存在的諸多挑戰必須解決。——別著急,找SMO,上太美TrialOS平臺,享受SMO協作網絡服務,就夠了!SMO協作網絡太美醫療科技TrialOS平臺上線的近一年間,已有近百家優質SMO公司入駐平臺。在此基礎上,太美醫療科技組建SMO協作網絡業務,受到SMO夥伴的鼎力支持(其中包括近萬名遍布大江南北各個省市的全職CRC)。
  • 太美醫療科技助力諾誠健華首款創新藥宜諾凱®(奧布替尼片)獲批...
    基於與諾誠健華的長期友好合作,太美醫療科技影像科學事業部為宜諾凱®(奧布替尼片)多個適應症的臨床試驗提供全程獨立影像評估服務(Independent Review Committee,IRC),助力藥物順利獲批。
  •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藥物臨床試驗管理指導原則(試行)》發布
    建議針對安全性風險及時向藥品審評中心提出溝通交流。 申辦者應考慮建立數據與安全監查委員會(DSMB),定期對臨床試驗的進展、安全性數據和重要的有效性終點進行評估。申辦者應按照相關要求,向藥品審評中心每日報告臨床試驗進展及安全性匯總信息,並主動開展風險評估,制定相應風險控制措施。若當日無進展或新的信息,也需簡單說明。藥品審評中心對申辦者每日報告的臨床試驗進展、安全性信息以及風險控制措施開展風險識別和評估,可以根據審查情況,要求申辦者調整報告周期,及時遞交研發期間安全性更新報告[4],必要時提出風險控制建議或者風險溝通交流。
  •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藥物臨床試驗管理指導原則(試行)公布
    申辦者應制定明確的停藥標準,若發現存在安全性問題或者其他風險,應及時調整臨床試驗方案、暫停或者終止臨床試驗,並及時報告研究者、臨床試驗機構和藥品審評中心。建議針對安全性風險及時向藥品審評中心提出溝通交流。
  • CDE發布:疫情下臨床試驗管理指導原則的意見稿
    疫情期間參加臨床試驗的所有人員應按照國家公布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制定個人防護措施,特別是應加強受試者個人防護管理,切實保護受試者。(二)藥物警戒與風險管理申請人應建立完善的臨床試驗期間藥物警戒體系。應嚴格按照藥物警戒工作要求開展安全信號監測、分析、處理和報告,制定切實可行的風險控制措施,按要求及時上報可疑且非預期嚴重不良反應(SUSAR)。
  • 雲享數據互聯互通,藥物臨床試驗將告別「職業受試者」
    「職業受試者」是全球臨床試驗痛點問題,他們頻繁、違規參加臨床試驗,不僅影響試驗質量,更可能影響個人健康。為此,不少組織紛紛建立受試者資料庫,然而資料庫之間的互不聯通,並不能有效識別和規避「職業受試者」。
  • 太美醫療科技:新版GCP下,如何高效管理SAE個例報告
    此次新版GCP的發布,雖然是7月1日才正式生效,但在日常和申辦方的溝通中已滿滿地感受到申辦方「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態度。新版GCP,起到的作用是承前啟後的,既是對4.27公告的承接,也為還在草案中的中國版《藥物警戒質量管理規範》(GVP)奠定基調,使中國的臨床試驗研究進一步與國際接軌。
  • 對2020新版GCP的臨床試驗數位化理念解讀
    第二十五條中關於試驗的記錄和報告中提到:(二)...... 臨床試驗機構的信息化系統具備建立臨床試驗電子病歷條件時,研究者應當首選使用,相應的計算機化系統應當具有完善的權限管理和稽查軌跡,可以追溯至記錄的創建者或者修改者,保障所採集的源數據可以溯源。
  • 報告稱中國已成為健康醫療人工智慧科研與臨床主要貢獻者之一
    中新網北京10月29日電 (記者 張素)「中國已成為健康醫療人工智慧科學研究與臨床試驗的最主要貢獻者之一,但在學術影響力和技術轉化方面仍有待提升。」29日在北京發布的《健康醫療人工智慧指數報告》如是寫道。這份報告由愛思唯爾與北京大學健康醫療大數據國家研究院等機構聯合發布。
  • 藥研社對話王瑩:質量為本,建立一支訓練有素的臨床試驗人才隊伍
    並且近幾年我們醫院還成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衛生健康領域科技體制改革」試點之一。我們醫院的主題為「臨床研究人才考核和評價體系建設」。我院每年進行的臨床試驗數量和比例都在不斷增加和優化。這樣做的好處一個是在醫療上我們可以上下轉診,方便技術下沉到當地醫院實行,符合國家醫改政策;另一個好處是當我們有一些臨床試驗要入組病例時,通過著手於醫院當地病人的數據,可以對目標人群進行病源挖掘,這反過來對病人來講也是一個參與臨床試驗的機會。我們醫院新上線的系統會將我們臨床試驗的管理系統、HIS系統、財務科的財務系統進行三方對接。
  • 藥研社APP上線全國機構安全性報告查詢工具,助力工作更高效
    GCP要點解讀2020版GCP中,對於安全性報告,由舊版GCP的研究者發現嚴重不良事件(SAE)後及時報告申辦者、臨床試驗機構、倫理委員會、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和衛生健康主管部門,調整為研究者向申辦者報告SAE,由申辦者進行評估,再將評估後的可疑且非預期嚴重不良反應(SUSAR)報告,快速報告給所有參加臨床試驗的研究者及其所在臨床試驗機構、倫理委員會,並上報給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和衛生健康主管部門。
  • 臨床I 最新臨床試驗通用稽查標準
    2018年11月19日,國家藥監局綜合司發布公告:為加強醫療器械臨床試驗過程的監督管理,指導監管部門開展醫療器械臨床試驗監督檢查工作,根據《醫療器械註冊管理辦法》和《醫療器械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範》要求,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制定了《醫療器械臨床試驗檢查要點及判定原則》。
  • 陳啟宇辭任復星醫藥董事長;藥監局受理首個基因編輯臨床試驗;基石...
    聯新成立於2010年,定位於為醫院提供智慧病房和慢病管理解決方案,並且從臨床實際需求出發,為醫院量身打造了一系列智能化產品,幫助醫院建立覆蓋診斷治療、臨床護理、患者服務、藥品物品管理、質量管理等5個不同維度的全院全業務信息化管理體系,實現醫院應用業務從傳統手段向智能化手段的過渡,提升醫院整體運營管理水平。
  • 科技賦能醫療器械,凱聯醫療打造慢性病患者治療整體解決方案
    凱聯醫療的新一代胰島素泵的臨床試驗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作為首研單位,經過各個臨床中心2年的臨床驗證,結果表明凱聯研發的胰島素泵與進口胰島素泵在安全性、有效性方面沒有差異,可以進行進口替代。凱聯醫療的投資人斯道資本也表示,產品的質量和穩定性對於治療安全至關重要,進入壁壘高,凱聯醫療提供的智能解決方案可以提高當前慢性病管理的效率,降低治療總成本。
  • 中國醫療衛生信息化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2019年版)
    醫療衛生行業作為我國公共事業來說,信息化的建設顯得尤其重要。醫療信息化是行業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正是醫療信息化的大發展時期。  我國醫療衛生行業信息化建設不僅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更亟需的是引進和採用國際信息標準或者建立自己的國家標準代碼體系,否則再多的錢也只能事倍功半。這已經不僅僅是北京市的問題,而是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特別是衛生部牽頭在規則制定、法律法規方面做大量的工作。
  • 六大判斷、四大模式解析未來醫療生態和信息化
    未來網際網路在醫院層面的滲透讓每家醫院都有自己的網際網路遠程醫療平臺,這種模式以線下的醫療機構為主體,醫生通過所在執業醫療機構的遠程診療平臺為患者提供服務,如在線問診、電子處方、診後隨訪等。醫療核心數據還是在醫院,醫院信息化的建設模式成為最重要的一環,信息數據的開放共享、系統間的互聯互操成為未來醫療信息化的標準,數據形成醫療價值鏈,患者健康數據監測、醫生數據臨床診斷、藥企新藥研發等。
  • 《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範(試行)》解讀
    2016年3月7日頒布的《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註冊管理辦法》(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令第24號)規定:申請特定全營養配方食品註冊,需要進行臨床試驗,提交臨床試驗報告;臨床試驗應當按照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範開展。
  • 疫情下如何開展臨床試驗?解決這個問題的企業價值400億
    數位化技術全面切入臨床試驗場景數位化解決方案對臨床試驗的提升方向都是一致的:通過提高臨床試驗相關數據的流通效率、安全性、規範性和準確性,幫助減少臨床試驗管理的負擔,提升臨床試驗質量,提高臨床試驗的安全性,並最終降低臨床試驗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