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分類與編目研究

2020-12-06 國家體育總局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項目批准號:           1181SS07138              

              項目名稱:   西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分類與編目研究

              項目負責人:                              

              負責人職務:                                

              負責人學位:                                 

              所在單位:           吉 首 大 學                   

              聯繫地址: 吉首市人民南路120號吉首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聯繫電話:          0743-8564882                

              填表日期:          20081228               

 

 

 

 

 

 

 

 

 

前言

我國少數民族分布的地域十分廣闊,約佔全國總面積的63.8%。西南地區世居少數民族29個,是我國少數民族分布最集中的地區,52.72%的少數民族在這裡繁衍生息,孕育了豐富的民族傳統體育,是我國最有代表性的民族地區。

對西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進行發掘、收集、整理、分類及其文化編目是對我國西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有效保護,對西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以致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發展與利用有深刻的意義和重要的價值。方法主要是查閱和收集古典文獻中以及散見於其他學科如民俗學、文學等所有關於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及其文化的資料;通過田野調查對現存西南地區29個少數民族380個傳統體育項目的民族、項目名稱、責任項、歷史源流(包括文化源流與歷史變遷、傳播形式、流傳區域)、競技特點(包括參與人群、運動類型、運動規則、使用器具、功能)、資料附錄(圖片、視頻資料、其  他)、附註(關聯項目、參考文獻、信息來源、項目研究狀況、項目整理人、整理時間)等方面做細緻深入的文字描述;對現存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活動過程進行錄音、錄像和攝影;搜集相關民間傳說;對所獲得的資料做信息處理等。

    與我國現行的圖書館文獻編目在編目對象、編目體系和方法上都有很大的不同。本研究參考我國現行的圖書館文獻編目的某些原則和方法,藉助其他學科的編目體系,如動植物分類學的編目體系、考古學的標形分類體系、社會學人口統計的編碼體系等,形成符合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及其文化編目的科學規範的編目體系,從而建構起一個西南地區29個少數民族380個傳統體育項目及其文化的數據資料庫,以方便讀者檢索、利用,從而起到保護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及其文化,推進和深化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研究的作用。

 

 

 

 

 

 

 

 

 

 

 

 

 

2西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整理

2.1整理的原則與方法

本研究在整理時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為指導,堅持可持續發展,尊重傳統、再現傳統與科學整理的原則。通過查閱和收集古典文獻中以及散見於其他學科如民俗學、文學等所有關於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和體育文化的資料,並主要從歷史文獻和當代文獻兩方面進行收集。深入到生產、生活中去,具體去考察這些項目的具體情況,對現存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文化功能與文化源流等方面做細緻深入的文字描述。對現存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活動過程進行錄音、錄像和攝影等。

 

2.2整理的結果

2.2.1 西南地區少數民族 

    根據大量數據和資料整理出西南地區世居少數民族29個:1、蒙古族,2、回族,3、藏族,4、苗族,5、彝族,6、壯族,7、布依族,、瑤族,9、白族,10、土家族,11、哈尼族,12、傣族,13、傈僳族,14、佤族,15、拉祜族,16、水族,17、納西族,18、景頗族,19、羌族,20、布朗族,21、仡佬族,22、阿昌族,23、普米族,24、怒族,25、德昂族,26、獨龍族,27、門巴族,28、珞巴族,29、基諾族。

2.2.2 中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主要項目

    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具有族群含量大,人口密度高等特點。以及獨有的、複雜的地形地貌使這一地區各少數民族的本位文化相互間不斷進行撞擊,分化與選擇性整合,從而締造出多稜多面又具有統一風格特徵的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據統計,該地區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共有470餘項,佔全國民族體育項目總數的48%,其中代表性的項目有70餘項。

 

2.2.3 中國西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整理調查用表

   此表對現存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一、民族,二、項目名稱,三、責任項,四、歷史源流(包括文化源流與歷史變遷、傳播形式、流傳區域),五、競技特點(包括參與人群、運動類型、運動規則、使用器具、功能),六、資料附錄(圖片、視頻資料、其  他)七、附註(關聯項目、參考文獻、信息來源、項目研究狀況、項目整理人、整理時間)等七大方面做細緻深入的文字描述。以土家族的高腳項目為例:

 

一、民族

土家族

二、項目名稱

中文名

    高腳

英文名

stilts

 

高腳馬

三、責任項

責任方式

收集整理

責任者

向鳴坤、秦可國、孔祥瑾、李天申、

白晉湘、張  旭、龍佩林

四、歷史源流

文化源流與

歷史變遷

    高腳馬原名實為兩根長及肩部的竹子或雜木做成。起初取材於有杈的「竹馬」。「馬」小樹幹,底端約50釐米處以自然形成的短樹杈供腳踏,因而又叫「自生馬」。經過加工製成的叫「再生馬」。雙手各持一桿,腳踩踏杆,淺水行走不溼鞋襪。少年兒童們除用做遊戲外,雨天則踩著去上學。

傳播形式

農閒活動傳播

流傳區域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一帶

五、競技特點

參與人群

土家族青少年兒童

運動類型

(待定)

運動規則

    現在,高腳馬已正式列為比賽項目,並擬定了《競賽項目及其競賽通則》,分男、女50米競速、4×100米男女混合接力及男、女對抗賽。

50米競速,在寬2米的田徑跑道上進行。運動員騎高腳馬的方法可踏板雙向內,雙向外,一隻外一隻內(俗稱犟騾子)4×100米男女混合接力,接力區為3米長,運動員必須在接力區交換竹馬。

另外,還有高腳馬角鬥,高腳馬花樣和高腳馬障礙賽等,

    角鬥。先於地面劃出直徑為5-10米的圓圈邊線,通過圓心劃出中線,兩人於圈外中線兩端處準備,裁判員發令,雙方即入圈內進行角鬥。可用身體各部位撞、頂、拐、擠或用竹馬下端絆、掃等方法,迫使對方下馬或出邊線為勝,但禁止擊對方頭、腹、檔部位,更不準以踏板以上部位彈擊對方,亦不準用拳、腿、膝、足撞擊對方。雙方進攻時都不能腳離踏板。每局為九鬥五勝或五鬥三勝,勝一局得5分。高腳馬以人踩上後頂端與肩齊,踏板離地面高度為男子30釐米,女子25釐水。

    花樣。踩高腳馬的姿勢很多,有單腳跳、換腳走,倒走路、一雙內、一支外、單打塘、雙打塘、夾夾腳、鶴鷹展翅、烏龍絞柱、觀音坐蓮、蜜蜂如巢等。比賽以花樣多,失誤少,姿式美評分見高低。

    障礙賽。一般於野外進行,在一定距離的路線上,通過山林、田間小道、上下坡梯坎、小溝壑、溪水等。可逐人進行,根據時間記錄,評定名次,也可眾人同時出發,先到為勝。

 

使用器具

高腳馬原名實為兩根長及肩部的竹子或雜木做成。起初取材於有杈的「竹馬」。「馬」小樹幹,底端約50釐米處以自然形成的短樹杈供腳踏。

 

在健身功能方面可以提高人的力量、速度、耐力、靈敏、協調以及平衡等身體素質,全面增強體質、增進健康。

 

六、資料附錄

 

視頻資料

暫無

 

暫無

七、附註

關聯項目

踩高蹺、踩腳馬、跳高腳馬

參考文獻

《中華民族傳統體育志》、《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概論高級教程》

信息來源

吉首大學圖書館

項目研究狀況

此項目的研究已經逐步成熟

項目整理人

田祖國

整理時間

20081024

               

 

3西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分類

3.1  當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分類研究成果及分析

據《中華民族傳統體育志》記載,我國55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達676項,但是對於這些浩如煙海、璀燦多姿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分類方法。從近十年的相關研究成果來看,無論哪種類型的劃分,都沒能在原劃分基礎上建構起科學規範的分類原則和分類體系,這無疑會影響到民族傳統體育更進一步的發掘、收集、整理和編目研究。

3.2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分類體系的新構建

   本研究在項群理論指導下,以《中圖法》為基礎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分類。通過文獻資料的整理、綜合、分析、比較,我們以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特徵、環境和器材等為標準,把具備相似特徵和要求的項目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把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分為跑跳擲類、球類、武術類、水冰雪及空中類、較力類、騎射類、棋牌類、舞戲類、其他等九大民族體育項群。保留了《中圖法》原來分類具體而合理的地方,對個別類作了整理,也增加了一些類。以體育項目的特徵分類的有跑跳擲類、武術類、較力類、騎射類、舞戲類,以體育項目開展環境分類的有水冰雪及空中類,以體育項目器材分類的有球類、棋牌類。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分類表(每類舉5項為例)

 

類別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分類

球類

木球、馬棒球、蹴球、珍珠球、打貝闊等。

棋牌類

九子棋、三子棋、、三虎棋、擒敵棋、梅花棋子等。

拳術類

螳螂拳、秘蹤拳、攔手、地趟拳、華拳等

器械類

太極五星捶、五龍通花槍、四通捶、三皇炮捶、陰拔槍等

氣功類

養生術、導引與氣功、馬王堆氣功、彭祖氣功、青龍動氣功等

摔跤舉重類

角力(亦稱較力)、搏克、五兵角牴、舉鼎、千把轉等。

跳躍投擲類

拔距、 投石、 投壺、 擲行頭、 扔包等。

舞戲類

鳳陽花鼓、腰鼓、秧歌、 老鷹抓小雞、彈球等。

騎射類

射箭、射弩、騎射、射潮、賽馬、等。

水冰雪及空類

風箏、水嬉、龍舟競渡、跳水尋物、 跳水等。

其它類

風帆車、闖馬城、騎馬打仗、九連環、曳石(也叫太平石)等。

以上分類,同時也考慮到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傳統性、民族性和娛樂性等特點,個別類名做了改動。有必要對這些項群的設立做個分析:

跑跳擲類:在《中圖法》中「田徑運動」包含了跑、跳、投擲等運動項目,因此我們把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中有跑、跳、投擲類的項目都歸入「跑跳擲類」。類名的更改是為了符合傳統文化。

球類:凡是民族傳統體育中的球類項目都可以歸入這一項群。類名同《中圖法》,不需要改動。

武術類:武術是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代表,形式豐富多樣,內容龐大,依據《中圖法》,給武術分出拳術、器械武術、武術氣功三個下位類,進一步把武術項目細分,以達到分類的目的。

水冰雪及空中類:在《中圖法》的基礎上增加了空中類,《中圖法》把一些空中技巧性的運動歸入「體操運動」這類中,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中也有一些空中項目,根據項目開展環境的相似性來分類,把空中類和水冰雪類的項目都歸於「水冰雪及空中類」這一大類。

較力類:《中圖法》把一些重競技的運動項目,比如舉重、摔跤等都歸於「其他體育運動」,我國有很多民族也開展類似較量爆發力和力量的運動,比如中國式摔跤、搏克、舉鼎等項目。單列出來,和射擊、馬術類區別開,設一個民族體育項群「較力類」,「較力」在字典裡的解釋是「角力、比武」的意思。

騎射類:《中圖法》「其他體育項目」中有馬術、射擊和射箭等比賽類,考慮到我國少數民族中很多民族都能騎善射,有很多騎射方面的項目,單列出來,作為一個項群,凡是騎、射類的項目都可以入這類。

棋牌類、:在《中圖法》中同屬於「文體活動」類,因為我國各少數民族棋牌活動豐富多彩,把棋牌類單獨列出來,和其他一些休閒娛樂的項目分屬不同的項群。

舞戲類:在遵循《中圖法》分類的基礎上,增加「舞戲類」這個項群,「舞」為舞蹈,「戲」為百戲、遊戲,包括以表演、娛樂、遊戲的身體活動方式達到健身目的為主的項目。

其他類:以上九大類未包含的但項目數目不多的,不便於單列的項目都歸於此類。

 

4西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編目

編目是按照一定的標準和規則,對某範圍內文獻信息資源每種實體(Item)的外部特徵和內容特徵進行分析、選擇、描述,並予以記錄成為款目,繼而將款目按一定順序組織成為目錄(Catalogue)或書目(Bibliography)的過程。在計算機編目的時代,編目規則主要用於信息源的選取和計算機顯示格式的確定。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及其文化的沒有現成的編目體系可以借鑑,我國體育研究現有的編目實踐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和體育文化的編目研究提供借鑑則多停留在文獻資料編目的層面。本研究遵循堅持了科學性與實用的原則、與國際接軌的原則、簡易的原則構建了西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編目體系。

    分類研究中,已經在項群理論指導下,以《中圖法》為基礎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分類。把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分為跑跳擲類、球類、武術類、水冰雪及空中類、較力類、騎射類、棋牌類、舞戲類、其他等九大民族體育項群。通過參見文獻編目、圖書館編目、檔案編目等方法,並藉助支序分類學(英語:Cladistics又稱親緣分支分類學)、生物分類法的樹狀關係圖等方法遵循科學、便捷的原則將西南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從運動類型進行編碼。經過論證,運動類型編碼由三級代碼組成(部分由四級組成)。編碼為:民族代碼+運動類型代碼+序號(三位數序號)。

  4.1 民族代碼   採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認定的民族代碼:例如蒙古族(02),回族(03),藏族(04)

  4.2 運動類型代碼   以搏克D2001為例, D2中的D是較力類一級分類代碼,D2中的2是較力雙人類二級分類代碼,001是蒙古族較力雙人類項目編號。

  4.3 西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編目的結果  (以蒙古族搏克02D2001為例)

 

一級類目

二級類目

三級類目

四級類目

代碼

類別名稱

代碼

類別名稱

(可能是個別項目)

個別項目

A

 

A1

單人

 

 

A2

雙人

 

 

A3

多人

 

 

B

棋牌類

B1

 

 

B2

 

 

C

武術類

C1

拳術

 

 

 

 

 

 

C2

器械

 

 

 

C3

氣功

 

 

D

較力類

D1

單人

 

 

D2

雙人

蒙古族博克02D2001

 

D3

多人

 

 

E

跑跳擲類

E1

 

 

E2

 

 

E3

 

 

F

舞戲類

F1

舞蹈

 

 

F2

遊戲

 

 

G

騎射類

G1

 

 

G2

 

 

H

水冰雪空中類

H1

水上

 

 

H2

冰雪

 

 

H3

空中

 

 

I

其它類

 

 

 

 

說明:1.以搏克02D2001為例, D2中的D是較力類一級分類代碼,D2中的2是較力雙人類二級分類代碼,001是蒙古族較力雙人類項目編號。 2.由於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武術類項目過多,故採用了四級類目

  4.4計算機的錄入

    主要是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錄入到網絡資料庫中去,該網絡資料庫為本課題團隊自行開發設計出來的,計算機錄入工作主要分為:登錄系統,進入資料庫管理,選擇項目管理,新添項目四個部分組成。

   

 

 

 

 

 

致謝:

感謝國家體育總局政策法規司的大力資助和指導,感謝等湖南、貴州、雲南、西藏、重慶等省(區)文化廳、體育局提供的幫助和支持,感謝吉首大學科技處、財務處給予研究工作和財務管理的指導和幫助,感謝吉首大學圖書館提供熱情周密的信息服務,感謝吉首大學體育科學學院、民族傳統體育國家重點研究基地提供的紮實的業務指導和研究資料。此外,對在本項目研究中所參閱的各類文獻的作者和為本項目完成給予建議和幫助的相關人員,在此一併表示最誠摯的謝意!

 

 

 

 

 

 

 

 

 

參考文獻

[1]宋蜀華,陳克進.中國民族概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2001.

[2]中國體育博物館.中華民族傳統體育志[M].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1990.

[3]鍾敬文.話說民間文化[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1990.

[4]白晉湘.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學[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5]劉德瓊等.少數民族傳統體育[M].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

[6]張選惠,郭永東,唐小英.西南地區少數民族體育發展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312:54-57.

[7]白晉湘.弘揚中華民族傳統體育豐富世界現代體育寶庫[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1, 24(4): 433-435.

[8]劉少英,田祖國,吳永海,.湘、鄂、渝、黔邊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分析及其發展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1, 24(2): 152-154.

[9]張斌,黃傳兵.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起源、歷史變遷與現實發展[J].瀋陽體育學院學報,2006,25(1).

[10]馮勝剛.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價值研究[J].貴州民族研究,2003,23(95):165-170.

[11]曹豔,李紅梅.雲南少數民族體育及健身價值[J].楚雄師範學院學報,2007,22(3): 88-93.

[12]袁瑛.西南民族傳統體育的特點及其傳承方式研究[J]. 黑龍江民族叢刊 ,2008,1:156-160.

[13]常保臣.談民族傳統體育的挖掘與整理[J].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25(3):91-94.

[14]郭永東.西南地區少數民族體育項目分布及其文化特徵[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66:50-53.

[15]李江.世界體育項目分類與比較研究[J].北京農學院學報,1997.1

[16]王學滿,於嵐.運用項群理論對河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布局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4.1

[17]郭頌.貴州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分類[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J],2004.6

[18]韓勇,敬輔.彝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分類[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J], 2007.2

[19]趙蘇喆.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分類與發展[J].體育學刊,2007.5

[20]賴碧淡.我國體育文獻信息工作標準化探討福建[J].體育科技,2004235):12-14.

[21]胡小菁.「國際編目原則聲明」研究[J] .大學圖書館學報,2005. 657-59.

[22]杜芸,古松,陳學清等.網絡信息資源編目與傳統文獻編目的比較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76):33-35.

[23]陳學清.近年來網絡信息資源編目研究述評[J].圖書情報知識,2005.863-66.

[24]行政區劃網 http://www.xzqh.org/html/sc/0002.html

[25]http://yiluganen.blogbus.com/logs/18615831.html

[26]http://ww.westttc.com/sc/HTML/3642.html
[27]http://www.sc5757.com/guizhou/news/5325.htm
[28]http://www.bjethnic.gov.cn/mzyd/mzjj-mb.htm
北京的民族與宗教網

[29]www.56china.com56民族文化網

[30]http://epc.swu.edu.cn/article.php?aid=1569&rid=4來源:西南民族教育與心理研究中心作者:long

[31]114,中文信息查詢平臺

[32]http://www.bengu.cn/homepage/library/cat_abc.htm

[33]http://www.dic123.com/encyclopedia/detail_a61fb807-4c1b-4e0e-bb4e-b6a9bad3dfc9.html知識詞典
[34]http://library.gxccedu.com/wt2.html

[35]http://baike.baidu.com/view/677663.html?tp=0_11

[36]http://baike.baidu.com/view/1392842.htm百度百科

[37]http://www.nsfc.gov.cn/nsfc/cen/daima/daima_rm.html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網

 

 

 

 

 

 

 

項目負責人:宋彩珍

課題組成員:白晉湘   劉少英  龍佩林

        孫衛紅        陸盛華

        肖憲平   朱曉紅



(原文下載)

 

 

 

 

相關焦點

  • ...2020民體杯全國陀螺比賽暨溫州市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隆重開幕
    發展民族體育 展示民族風採——2020民體杯全國陀螺比賽暨溫州市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隆重開幕 2020-11-28 12: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最早「獎盃」柞伯簋亮相鄭州 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展免費開放
    大河網訊(河南日報記者 何可)9月9日,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展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免費對公眾開放,中國歷史上關於競技比賽的一座最早「獎盃」——西周柞伯簋等700多件文物集中亮相。由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國家體育總局、河南省人民政府主辦,中國民族博物館、中國體育博物館、鄭州市人民政府承辦的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展,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對於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挖掘最深、規模最大的一次展覽,是對70年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傳承發展的巨大成就呈現最立體、最豐富的一次展覽。
  • 少數民族運動會的「陀螺」,原來是這樣玩兒的……
    如今,陀螺不單單是娛樂項目,也是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正式比賽項目。陀螺又叫打陀螺、打老牛,有著悠久的歷史。1926年在山西夏縣西陰村發現了距今4000多年的陶製小陀螺,故陀螺又有「中國最早的娛樂項目」之稱。
  • 東部沿海城市少數民族新生代農民工的社會資源資本化研究
    關 鍵 詞:少數民族新生代農民工;社會資源資本化;社會資本;社會融入  項目基金: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東部地區少數民族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研究」(項目編號:14BMZ085)、安徽法治與社會安全研究中心研究課題「鄉村振興背景下安徽省農村社會治理問題研究
  • 別以為西南地區只有山地就沒有樂趣,你知道這9個西南傳統民俗嗎
    下面我們一起來細細品味這西南地區9個比較著名的西南民俗傳統……1、西南傳統民俗一:成都燈會成都燈會是成都最著名的節日之一,它歷史悠久,成都燈會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成都燈會這項活動是在元宵節習俗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種活動基本上會持續長達一個月。成都燈會期間,塔子山公園還將上演歌劇、雜技、歌劇和各種小吃。
  • 新型主流媒體中的少數民族形象報導框架
    並對其進行分析,探尋網絡媒體對於「少數民族」這一群體的新聞框架,並提出建議。 (二)研究對象與目的 1.研究對象 本文以人民網對少數民族的報導為研究對象,包括消息、通訊、評論等各類新聞題材。選擇人民網主要出於如下考慮: 一是基於網絡媒體的特點。首先,從提供研究素材的角度看,網絡媒體較之於傳統媒體更容易搜集材料。
  • 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發布阿拉斯加冰川編目27043條
    當日,中國科學院西北研究院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在蘭州召開《2018年阿拉斯加地區(Alaska)冰川編目》新聞發布會。此次發布阿拉斯加地區冰川編目包括現有冰川27043條,總面積81285km²。  截至目前,上述實驗室已完成阿拉斯加地區冰川目錄編制。編目數據將為研究全球變化大背景下阿拉斯加地區冰川變化評估、冰川變化的區域和全球影響提供重要的數據支撐。
  • 「中國海及鄰近西北太平洋海洋生物物種編目和分布圖集編制」階段...
    近日,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簡稱海洋三所)承擔的科技部基礎性工作專項「中國海及鄰近西北太平洋海洋生物物種編目和分布圖集編制」項目階段性成果匯報研討會在廈門召開。
  • 中國傳統文化,現代服飾文化,雲南少數民族服飾中的銀質服飾裝飾
    本文乃作者小姐姐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具有聽覺藝術感受的設計理念,在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中,那些垂綴在服飾上的銀飾除了帶來動感之美外,也帶來了聽覺之美。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具有打破常規的銀衣肌理之美,在服飾中,按照形、色、質三個基本構成要素,材質也是服飾構成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 貴州大學:體驗少數民族傳統文化 做兩地文化溝通的使者
    貴州大學:體驗少數民族傳統文化 做兩地文化溝通的使者發稿時間:2018-06-04 14:02:00 來源: 中國青年網梁卓楠表示,這是港中大與貴州大學的第一次合作,同學們要珍惜這此次交流機會,在接下來的寶貴時間裡,從自然景觀、人文歷史、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和城市發展等方面全方位地了解貴大、了解貴州,希望兩校師生能通過這次的活動建立深厚的友誼。
  • 國家體育總局
    為了加快體育後備人才培養,甘肅省與深圳市合作,創建體育好苗班,選拔8名少兒體育好苗赴深圳學習訓練,18名留甘肅省體校舉辦特長班。   五、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大會、殘運會和智力運動會取得優異成績   9月10日,第八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大會在貴州舉行,我省30多個民族的112名運動員參加了6個競賽項目和4個表演項目,奪得一等獎兩個。10月11日,全國第八屆殘運會在杭州舉行,甘肅省參加6個大項比賽,奪得10枚金牌。
  • 英語分類詞彙大全:體育類——體育項目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分類詞彙>正文英語分類詞彙大全:體育類——體育項目 2013-04-02 15:34 來源:可可英語 作者:
  • 白皮書:全國散居地區少數民族人口已超過3000萬
    新華網北京9月27日電(記者魏武、吳晶)國務院新聞辦27日發表的《中國的民族政策與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白皮書說,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少數民族人口分布範圍進一步擴大,目前全國散居地區少數民族人口已超過3000萬。  白皮書說,中國各民族的人口分布呈現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的特點。
  • 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項目中國海及鄰近西北太平洋海洋生物物種編目...
    2010年10月15日,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中國海及鄰近西北太平洋海洋生物物種編目和分布圖集編制」項目在廈門召開驗收會議。科技部基礎研究司、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中心、國家海洋局相關負責同志、項目組成員及相關專家參加了驗收會。    專家組認真聽取了項目負責人作的項目結題報告。
  • 相隔千山萬水,為何日本人會和中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有相似基因?
    通過現代分子人類學研究各民族的起源,有一個很常用的方式就是分析Y染色體的單倍型類群,因為Y染色體完全是父系遺傳,如果一個男性的Y染色體發生穩定突變,一定會被他的直系男性後代所繼承。同理,如果測試到一大群現代男性都帶有一個相同的突變,那麼可以肯定他們應該是同一個男性的後代。Y染色體上的突變分類,可以分成20 種主幹單倍群。
  • 東南亞山地的少數民族,如何逃避國家統治?
    傳統的觀點將山地的居民看做是落後和野蠻的,國家政權延伸到這些地區被看做是推動了這些地方的進步。但是斯科特通過對這個地區歷史的研究發現,看起來似乎是落後的山地少數民族可能並不落後,他們居住在山上,選擇了不同於谷地的生活和生產方式是因為他們希望藉此逃避國家的統治。
  • 西南石漠化綜合治理高校大有可為
    這裡面有許多課題需要研究,資源、環境因素需要重新認識,思維需要轉變。    西南地區石漠化災害治理需要加大科技支撐力度,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相關學科應積極參與。解決問題的前提是研究問題、分析問題。但是作為學者,不能僅僅滿足於認知。解決西南地區的石漠化問題,需要搞社會研究的學者提出人口控制、素質提高的辦法,系統的移民政策建議;搞種植業研究的拿出替代種植的品種;搞農業經濟的給出適合當地的高效農業發展思路。
  • 科學網—新研究挑戰傳統漢族人種學定位
    本報訊(見習記者孫愛民)近日,天津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鄭連斌帶領團隊研究發現,由於漢族人與典型的東亞人——日本人、韓國人差異很大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國家致力於保護少數民族語言文字
    編寫出各少數民族的語言簡志,幫助一些少數民族創製和改革了文字。幫助壯、布依、苗、侗、哈尼、黎族等十一個沒有文字或文字不完備的少數民族創製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這些民族真正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國家法律承認並由政府直接幫助推行的文字,實現了擁有本民族文字的夙願。另一方面,一些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字得以繼續使用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