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酷愛讀書到了什麼程度呢?一句話概括: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

2020-12-05 鄉土融媒

聚焦鄉土新看點,傳遞社會正能量。歡迎各位小主蒞臨「鄉土融媒」!

現代著名著作家曹禺,自幼喜歡讀書。小時候讀私塾時,只要能得到的書,他跨過不認識的字,也要斷斷續續地把書看完。10歲時他就能看完整本的《水滸傳》,還能講出裡面很多精彩的故事。12歲時考入了南開中學後,開始喜歡上了戲劇表演,也開始學著寫小戲,他感到自己不懂的東西太多太多,於是在課餘時間更加發奮讀書,貪婪地閱讀了莫泊桑的短篇小說和查理·蘭姆的《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而且特別喜愛《魯濱遜漂流記》。

1929年進入清華大學後,更是如魚得水,有空就撲在圖書館裡如饑似渴地閱讀,又讀了大量「五四」以來的優秀作品和外國文學戲劇作品,尤其愛讀希臘劇。學校領導看到他如此愛讀書,就特許他不僅可以在閱覽室讀,還可以進入書庫看書。因此,曹禺的閱讀面很廣,從老子到佛教,從基督教一直到馬克思列寧主義經典著作,都廣泛系統地涉獵。

抗日戰爭期間,曹禺在四川江安國立劇專任教。有一年夏天,曹禺的家屬準備了澡盆和熱水,要他去洗澡,此時曹禺正在看書,看到了高潮處,愛不釋手,一推再推,最後在家屬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著毛巾,一手拿著書步入內室。一個鐘頭過去了,未見人出來,房內不時傳出稀落的水響聲,又一個鐘頭過去了,情況依舊。曹禺的家屬頓生疑惑,推門一看,原來曹禺坐在澡盆裡,一手拿著書看,另一隻手拿著毛巾在有意無意地拍水。

曹禺讀書時最喜歡採用「猜讀法」,即一本書籍拿到手後,不是一翻開就從頭至尾地去讀,而是先看書的題目,對著書本閉目沉思,猜想書中寫了些什麼,然後開始閱讀,閱讀了一半後,停下來猜想下面作者將會怎樣寫,某個人物的最終結局會是怎樣;還會想如果由我來寫,會怎樣安排主人公的命運,然後接著閱讀。這樣訓練多了,思維能力和想像能力就有了大大的提高,為他日後的戲劇寫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曹禺讀書可以說是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曹禺最後的日子裡,前後在北京醫院住了8年,在此期間他始終沒有離開讀書和創作。病床的枕頭邊上還放著一本《託爾斯泰評傳》的書。他看起來很是認真,很有興致。有時,他看著看著突然一撒手,大聲說:「我就是慚愧啊,你不知道我有多慚愧。我要寫出一個大東西才死,不然我不甘。我越讀託爾斯泰越難受。你知道嗎?」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大師為我們豎起了標高,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讀書呢?

相關焦點

  • 一句話的信息量能大到什麼程度?看到最後頭都大了
    不得不佩服,我們的漢語真的是博大精深,有時候一句話可以翻譯出兩種,甚至多種意思,讓人震驚到不可自拔!生活中你有沒有聽到過一句話,初聽可能沒什麼,但細細一品,卻覺得信息量巨大呢?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吧! 1、我遇到了我的那個她,但她沒有
  • 世界讀書日五個人的讀書建議:什麼是最好的書?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他閱讀的個性化特徵和個性化需求會表現得越來越強烈,如果閱讀量足夠大的話,孩子閱讀的個性特徵一定會超越共性的那一部分。  最後,要特別提醒大家——警惕書單!這世界上並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孩子。那麼世界上也不會有兩個閱讀需求一模一樣的孩子。
  • 記敘文如何概括文章內容(段落)
    概括文章的內容或者段落可以考查學生的歸納和綜合分析能力。近幾年的初中試題中,經常出現記敘文閱讀理解題考查如何概括文章內容(段落)。對於這種題型,我們應該如何指導學生去做呢?常見的題型有兩種:學生在認真讀書題型一:用一句話或者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 班主任說過最讓你難忘的一句話是什麼?看完一圈,網友:句句扎心
    讀書的時候,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人大概就是班主任了吧。因為這個學生時代,學生接觸最多的人就是班主任,學校有什麼好事壞事都是班主任來通知大家,同學們發生了什麼好事壞事也是第一時間傳到班主任的耳朵裡。總而言之,班主任就像是你在學校裡的「父母」一樣。
  • 他生命中的最後一句話,震撼人心
    世界依舊動蕩,黑暗像一雙殘忍的手,捏住了他們的咽喉。他在黑暗中跌倒,爬起來,又跌倒,又爬起來。大雨依舊繼續。剛站起來,一股強大的力量夾雜著震天怒吼便吞沒了這所簡陋的鄉村小學。山石卷裹了他的身體,他覺得左邊頭顱上有一絲暖暖的液體正向外面的黑暗無情傾瀉。
  • 古代神話中,「神」與「仙」之間究竟有什麼區別?一句話就能概括
    「神」與「仙」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習慣了「神仙」這一稱呼。那在古代神話中,什麼是「神」,什麼是「仙」,「神」與「仙」之間究竟有什麼區別呢?等你看完史書凌軒閣的這篇文章,就能用一句話來概括。下面咱們就來分析一下神與仙之間的區別,本文不依據《封神演義》,也不依據《西遊記》。 咱們先來說一說「神」。在古代神話典籍《山海經》、《淮南子》、《左傳》中,很少出現「仙」字,一般都是以「神」來稱呼諸位神仙。
  • 讀書學習也是一門學問
    如何學習也是一門學問。首先得了解你自己,包括興趣、內驅力,並且學習如何學習的方法。第一,興趣。人在做喜歡事情的時候很容易產生心流,也就是進入忘我的狀態,只沉浸於自己做的事情當中。當然興趣也是可以培養的,讓自己專注,屏蔽外界的幹擾,儘量投入學習這件事,讓他進入心流的狀態。
  • 《高分讀書法》:讀書如果無法做到「主動」,讀再多也無用
    作者西岡一誠在《高分讀書法:成績大幅度提高的秘密武器》這本書中就為我們介紹了5大讀書步驟,11種高效閱讀方法,通過主動讀書來提升讀解力、理論思考力、歸納力、客觀思考力以及應用能力這5大讀書能力。學會了這些讀書方法,我們也可以像東大的學生一樣很輕鬆地去「吃透」一本書。那我們究竟怎麼做才可以做到「主動」,從而成為一個主動閱讀者呢?
  • 「教書」的人不「讀書」了,「讀書人」又怎麼可能愛「讀書」?
    掩卷深思,決定專門就教師讀書問題,續作一篇。就算這篇閱讀量只有15,甚至只有一位教師同行讀到了,也無怨無悔。一、最該讀書的「教書」人,讀書嗎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卡萊爾說:「好書是人類靈魂最純潔的精華。」
  • 讀書對人的成長有什麼影響
    爸爸回答道:「假如你讀了書,你去買房子的時候就知道什麼叫城市發展戰略、城市規劃、區位、地段、交通優勢、國家品牌計劃、高端物業服務、智能家裝、容積率、綠化率、進深、採光、通風、朝向、車位配比、升值空間……如果你沒有讀書,你就會說:我去,啥房子賣這麼貴?」讀書是改變命運的途徑,不僅是為了考上好學校,對人的品德情操、修養和文化等大有裨益。
  • 如何讀好一本書?「樊登讀書」創始人的秘訣是……丨21讀書
    在《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中,樊登從解讀圖書的角度出發,向讀者傳授了他對於內容解讀的科學方法論。一、如何選擇有價值的書?書和知識講究的是價值。什麼樣的書是有價值的?根據什麼標準來選擇要讀什麼書呢?如果一本書的文字翻譯得很糟糕,那說明出版過程不上心;或者錯別字特別多,也會影響它的可信度;再加上印刷、裝幀設計等,都代表著出版人對一本書的重視程度,間接地決定了這本書的價值。
  • 復仇者聯盟3最後一句話是什麼意思 復仇者聯盟滅霸還會回歸嗎
    《復仇者聯盟3》正在熱映,許多人看完了這部電影之後對最後那句「滅霸即將回歸」產生了疑問,那麼復聯3最後一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復聯3最後一句話是什麼意思 滅霸即將回歸或有深意此部影片不愧是漫威十年巨製,集結了漫威電影中70多位超級英雄,卻遇上了最為強勁的對手滅霸,打個響指就能輕鬆剿滅這些超級英雄。
  • 用一句話,概括各大洲的特點
    知地理,行天下,小夥伴們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而且十分有趣的學科,它與我們的生活關係密切。喜歡下面的內容的話,~別忘了關注我哦~用一句簡短的話,概括每個大洲的各種特點。你會說哪一句?先從亞洲開始:第一句:南多北少。(從國家地域分布上說)在亞洲國家政區區劃上,南邊國家多,北邊少。
  • 一句話概括:誰去都得丟
    曹操在歷史上沒有什麼好評,不過和曹操是死對頭的諸葛亮倒是歷史上流傳的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劉備,直至劉備離世後依然輔佐劉備的兒子。如此優秀之人也還是會有失算的時候的!諸葛亮這次北伐的動靜比較大,震驚曹魏,魏明帝還親自到長安督戰,並且還派出了張郃攻打進攻祁山的諸葛亮。對於這次的戰爭諸葛亮做足了準備,出戰派誰諸葛亮都有自己的想法並沒有聽從旁人的觀點,堅持派自己很賞識的馬謖去鎮守街亭,儘管自己策劃的再好,也還是會有失算的時候,最后街亭失守了。
  • 日常運動到什麼程度才算最佳呢?
    運動中大家感覺最多、最深的就是累、氣喘、出汗、酸痛……我們每天都在說著健身、運動 但日常生活中到底運動到 什麼程度才算好呢?你們有思考過嗎?在健身房中,大家常聽到的一句話是「酸加疼減麻停」,這是典型的對運動中身體反應信號的應對措施:在鍛鍊過程中如果只是感覺到肌肉發酸,那麼鍛鍊時還可以適當的增加運動強度或者運動量;如果感覺到疼了,那麼就要減輕運動的負荷了;感覺到肌肉發麻時,那麼就要停止運動,進行合理的調整了。
  • 《紅樓夢》:如果用一句話概括總結,應該是哪句話?
    歸結起來一句話:皇帝要削藩奪爵,致使賈寶玉和林黛玉愛情悲劇。 這句話包含了兩層意思: 一,皇帝對賈家這種不思報效自己的悖逆老臣不放心。飛鳥盡良弓藏,兔死狗烹。違背當初祖宗「苟富貴勿相忘」的誓約,毀約「削藩奪爵」清除異己。賈家因此而滅亡。 二,寶黛愛情悲劇都說是王夫人反對造成,是也不是。
  • 《吳潔隨筆》感悟生命
    什麼是生命?我所認為的生命是生而存活。萬物在生而存活時都要經歷成長,而成長卻是一個痛苦的過程,這份痛苦我們也在經歷著。正如毛毛蟲破繭成蝶一般,這就便是一種成長,只有努力過才能看到最美的自己。有次在刷微博時看到有個微博寫著,人生有三次成長。
  • 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美國病人還在罵醫生……
    看著美國每日破記錄的新增病例,既讓人感到震驚又使人擔憂,美國醫生不斷勸說人民要做好防疫措施戴好口罩,這不是一件可以忽視的小事,但是還是有很多美國人民不重視疫情的嚴重性,有些甚至到死都不相信是新冠病毒殺死了他們。
  • 讀書, 不過是再造自己的生命
    人有兩個生命,一個是肉體生命,一個是精神生命,二者雖說是合一的,但其成長並不是同步的,其死亡也不是同時的。人的精神發育不僅在於環境,更在於自己。我的個人偏見,讀書是再造生命的有效途徑,可以通過讀書完成自我的重建。其實,讀過的書與吃過的飯一樣,很難說記住了多少,但人卻因此長大。下面列出的書,只是我生命成長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幾本。
  • 讀書類主題作文思路解析
    讀書類主題寫作,指向學生在閱讀中發生的故事、在閱讀中獲得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在中考中運用到的頻率很高。考生如果平時能做好這方面的素材搜集和構思準備,在很多半命題作文中都可以運用到相關素材和思路,從而完成一篇相對高質量的作文。